《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
從聽到職初老師要賽課的消息后,我的心里一直是緊張、害怕的。選哪一課?怎么上好這一課?
我們二年級組坐在一起討論教學時,我聽到龍老師說他上過《我要的是葫蘆》這一課。于是我翻開課本,把這篇課文默讀了兩遍,覺得挺有意思的,就確定了上這一課。
只有一個星期的準備時間,我先認真看了教參,再寫好教案,做好ppt。后來我看見趙敏老師在網(wǎng)上看優(yōu)秀課例,于是我也在網(wǎng)上找優(yōu)秀課例。但沒那么順利,視頻只能看5分鐘,vip才可以觀看。我又重新找,找到一個課例,我把視頻看了3遍,老師說的每一句話我都會背了。我把她精彩的地方記了下來,我的教案和ppt也做了改動。
星期二去二班試講了,二班的孩子還算聽話,但我準備的內(nèi)容只講了三分之二就下課了,我的心里更慌了;伊锪锏鼗氐睫k公室,坐在椅子上,心里亂亂的。這時候,向老師坐在我對面看書。她看上去是那么的知性,我想去請教她,但不忍心去打擾她。星期四就要賽課了,想想還是鼓起勇氣去請教了向老師。
向老師先問我上第一課時還是第二課時,我告訴她第一課時。于是向老師給我講了講第一課時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再看了我的`教案,告訴我哪些內(nèi)容可以刪除,哪些內(nèi)容可以整合。生字可以借助字理網(wǎng)。向老師還逐句幫我推敲,哪些句子應該重點講?哪些語用可以擴展。向老師就這么細心地給我講了一節(jié)課,我的教學方向更明確了,也真心感謝向老師的指導。
晚上,我又重新梳理了知識點。再次改課件和ppt。離開辦公室的時候快11點了,我以為我是最后一個離開學校的,沒想到一年級辦公室還有兩個職初老師在加班。大家都不容易!
星期四上午我又去7班試講了,這一次依然沒講完。是因為投影儀出了問題,耽擱了幾分鐘。下午第一節(jié)課就正式講了,心里撲通撲通地跳。
到了中午,我請劉老師幫我看管班上,自己早早地去研課室準備,對著空氣又試講了一次。
上課鈴聲一響,正式上課了。緊張的我緊張得忘記了緊張,就一點兒也不害怕了。我根據(jù)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用實物"葫蘆"讓學生感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向學生介紹葫蘆文化,讓學生了解并喜歡上葫蘆。生字講解太過詳細,后面講解重點段的時候,沒有注意示范讀。最后生字也沒有留足時間來寫。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2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篇寓言故事語言樸實,用詞準確,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講了一個種葫蘆的人,只盯著葫蘆,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果沒有收到葫蘆的故事。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單元目標,結合本課和低年級學生特點進行?蓯鄣男『J為什么會落呢?教學設計以此問題為突破口,采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將教學設計付諸課堂實踐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本課教學中我把握了同組各部分內(nèi)容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從整體上把握了教材內(nèi)容設計實施教學。同時又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我就以此問題為突破口采用變序閱讀法,引導學生結合文中插圖分別學習第一、四兩段,感受葫蘆開始長得很可愛及后來葫蘆都落了,再探究其緣由學習二、三兩段。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做到了既符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于教材,使課堂教學充滿了活力。
2、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還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這篇課文簡短精悍,生字較少。為了使學生能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我就引導學生看圖激趣揭題質疑中引導學生利用葫蘆圖及形聲字的特點自主發(fā)現(xiàn)學會認“葫、蘆、藤”,再在檢查預習指名學生讀詞中學習另三個生字,并隨機示范指導學生學寫“哇、掛”。這樣識字既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又抓住重難點,還拓寬了識字途徑,培養(yǎng)了識字能力。但忽略了“盯”這個重要的生字,正確理解它的含義有助于體會那個種葫蘆的'人的思想。教學中應予以重視,深入學習。
3、本節(jié)課上我還特別重視閱讀指導。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先讀題質疑,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再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在討論交流中引導學生學習用詞、積累詞匯和培養(yǎng)語感,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如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結合課文的插圖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描寫的情境,讓學生先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再讀課文中描寫小葫蘆的樣子的句子,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對小葫蘆產(chǎn)生了喜愛之情,然后朗讀時孩子們就很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又如在品讀第二、三自然段先讓學生帶著問題(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一個一個都落了?)自由讀課文,然后交流談論;當學生談論到那個人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才導致的后果時,教師追問:“那個人為什么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學生回答后,引出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引導學生朗讀、理解和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同時我再引導學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進行分角色朗讀,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3
課后反思:
本堂課學生讀書的興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讀得特別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滿意,學生的表現(xiàn)讓我很興奮。
我覺得這堂課上得扎實。課文之初的情感基調(diào)定得準。我主要利用了觀察法和范讀法,兩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我沒有對課文進行繁瑣地分析,而是利用課件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描寫的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對小葫蘆產(chǎn)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為后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后文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不用再進行指導朗讀技巧,學生卻能掌握并熟練運用朗讀技巧來傳遞感悟到的文字間包裹著的思想感情。
除了運用課文形象的插圖外,教師的范讀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師范讀時的情感就直接調(diào)動了學生的情感,一些朗讀的技巧滲透到教師的讀中,學生在無意地模仿中就學會了朗讀的技巧,在多次地練習里形成朗讀的技能。這樣做比純粹地教給學生空洞的朗讀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的愉快。
“混合運算”一課是在小學生學習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并且學習了用分步解決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問題的內(nèi)容。。根據(jù)二年級小學生年齡小,思維直觀的特點,課堂上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了購物情境提出問題,在結合具體情境中學生了解到在一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時要先酸乘法,再算加或減法,體會混合運算的意義,逐步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樹立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在解決具體問題中,理解運算順序,掌握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的`技能。
2、在具體情境中,提出運用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
3、樹立學習的信心,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一、重視情境的引入。
數(shù)學源于生活,課堂上我展示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超市買東西的照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學習的興趣,特別是同學們在大屏幕上看到同學在買物品,馬上興趣昂然。從中自然地提出數(shù)學問題,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計算教學緊密結合。這樣不僅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便于學生積極調(diào)動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解決問題,而且情境的創(chuàng)設更能促進學生對運算順序的理解。
以前我認為只有讓學生自己感悟,教師不講授,才是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弄得自己在課堂上不敢多講,有時該講的地方也不講,學生感悟不到的地方得不到教師的點撥,學習效果很差。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疲乏,教師勞累。在這堂課上,教師范讀的地方不少,談話煽情的地方也有幾處,但是并沒有妨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學得很自主。
現(xiàn)在我才明白,教學的內(nèi)容比形式更重要,范讀、談話,這些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同樣讓學生學得自主。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4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短小精悍,語言生動形象,十分貼近兒童生活,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性。教學中,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在朗讀中識字和感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并懂得與課文有關道理是教學難點。
長時間以來,在強調(diào)識字與閱讀的有效整合過程中,低年級的大部分語文教師都存在有這樣的困惑: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應該怎樣安排課時內(nèi)容?究竟是先識字還是先學文?細心觀察,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我們注重了識字卻忽視了閱讀,強調(diào)了感受又錯失了最佳識字時機,顧此失彼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許多教師依然堅持識字和閱讀“兩張皮”。采取“兩段清”的模式——先指導識字,再帶領閱讀,即為掃清障礙,再讀文;進入“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生字被孤立地擱置在一邊了,學完課文,生字還是陌生的,使得識字與閱讀形同陌路。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識字的`基本途徑,要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本課教學中,我采用了隨文識字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由字到詞,再由詞到特定的語句,甚至再將語句納入到一段文字中去理解。例如: “盯”是本文的一個生字,教學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師:這個人是怎樣在再跟葫蘆說話?
生:盯著葫蘆。
師:盯字怎么記?
生:目+丁。
師:這個字跟什么有關?
生:眼睛。
師:誰能表演一下?
。ㄖ该菀谎荩
師:他看的時候怎么樣?
生:非常認真。
生:眼睛眨都沒有眨一下,
師:是的,認真地只看著一樣東西就叫盯著。那這里為什么用盯而不用看呢?
生:因為盯看得仔細,說明他太喜歡小葫蘆了。
師:我們一起讀出他對小葫蘆的喜愛吧!
這樣聯(lián)系上下文,在具體的語境中,從認識字形到理解字義,再升華到幫學生理解種葫蘆的人對葫蘆的愛,可謂一舉多得。
隨文識字,這種在語境中識字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通過多種方式感知含有生字的詞語、句子、段落或短文。學生在認讀生字時,生字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在一定的語境中,再配上背景中出示的圖片,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起與生字的親切感,激發(fā)了學生認讀生字的興趣,降低了識字的難度!白植浑x詞,詞不離句”,結合語言環(huán)境,學生既知字音、認字形,又能借助語言環(huán)境解字義、明用法,提高了識字的效率,對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我以后要多嘗試。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5
新學期的工作剛步上正軌,教研課便緊鑼密鼓地展開,在經(jīng)過一輪教研課的研討后,我想,究竟怎樣才能使我們二年級語文組的研討更具實效,更有價值呢?田才老師點醒了我,她說:“不如我們來同課異構,或兩個人上一篇完整的課文吧,這樣也許我們的研討會更有意義哦!”于是,和劉婷滿老師商量共同完成《我要的是葫蘆》的兩個課時。
《我要的是葫蘆》講述的是一則寓言故事:種葫蘆的人由于不了解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系,最后,原本可愛的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光了。在反復研讀教材之后,我和劉老師商定好兩個課時分別要完成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在她負責的第一課時,主要教學1、4自然段,學習這兩段中要認的字,會寫“每”、“棵”、“掛”、“哇”四個字,通過朗讀體會明白葫蘆開始長什么樣,結果怎么樣,并留下懸念:為什么會這樣。而我的第二課時則接著劉老師的懸念展開,引導學生帶著“葫蘆為什么都落了?”這個問題進入第2、3自然段的學習,認識這兩段中會認的字,會寫“言”、“治”、“怪”、“慢”,并通過學生多層次多形式地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陳述句的不同語氣,了解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明白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課堂上我始終以尊重孩子,激發(fā)孩子個性思維為基準,以讀代講,將識字寫字巧妙地融入在學生的讀與悟中。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diào)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因此,教學中我很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力求讓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所以,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我很尊重孩子們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每個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和個性都是不一樣的,我很鼓勵孩子對文本作出有個性的反應。在探究葫蘆落的原因中,我通過讓學生自主讀,在讀中畫出種葫蘆人所想所說的句子,分析種葫蘆人的心理,找到葫蘆掉落的原因是因為種葫蘆人的無知與不聽忠告,導致蚜蟲吃光了葉子,最后葫蘆就落了。這時候,每個孩子都有不一樣的體會,就讓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體會來讀,根據(jù)自己的體會說出富有個性化的語言,讓孩子的思維也就得到發(fā)展,在此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然后抓重點詞、句來理解,指導朗讀。
二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仍在識字寫字、詞句中,我在設計如何將要認要寫的字融入情境、不脫離文本時是動了一些腦筋的,而對“盯著”、“自言自語”、“奇怪”等詞的突破也花了心思,再抓住課文中的關鍵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突出學生閱讀的自主性,使學生在不同的閱讀實踐中自主地感受文本,也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tài),以讀悟文,品析詞句,最終內(nèi)化為學生的語言積累,激發(fā)孩子們的想象力,所以,當我拿出葫蘆道具,孩子們便情不自禁地做出動作、表情,甚至略顯激動夸張的語氣,實質上都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
關于生字的書寫,我本堂課要書寫的四個生字中,“言”、“治”都是比較簡單的,“怪”也不難,最需要細致指導的是“慢”,然而,因為時間把控得不夠好,“慢”的教學沒有完成,在即將教“慢”字的書寫時,下課鈴響了,考慮到“慢”是本課中最難寫最易錯的字,為了讓孩子們第一印象深刻,我果斷放棄了為完成教學目標而倉促完成的想法,對孩子們說:“慢這個字很重要,老師要留著慢慢教!贝送,我們班小組合作學習實際上已經(jīng)像模像樣了,但我卻沒有給充分的時間讓孩子們上臺展示。我的語言還需要更加精煉,問題的指向性要更明確,語言的目標性要更明了。
一堂課總會或多或少有些遺憾,但我仍非常高興,因為孩子們的表現(xiàn)太棒了。平日里一貫優(yōu)秀,發(fā)言積極的孩子自然不必說,始終是主力軍,最令我欣喜和念念不忘的是那些平時調(diào)皮搗蛋,聽課不怎么認真的孩子,平時從不發(fā)言,性格內(nèi)向,很少出聲,缺乏自信的孩子都舉起了他們的小手,并有精彩的課堂生成,他們也融進了課堂,融入了文本,這讓我興奮了很久。
感謝孩子們,也感謝我辦公室的同事們,她們給我寶貴的意見,下班后陪伴我做課件,不斷地鼓勵我,教育路上,我們和孩子們一樣,都在不斷成長,成熟。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6
《我要的是葫蘆》一課,語言生動形象,十分貼近兒童生活,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性。這篇寓言講述的是有個人種了一課葫蘆,他一心盼望葫蘆快快長大,但是卻全然不顧葫蘆葉子上的蚜蟲,最終導致蚜蟲越長越多,那些可愛的小葫蘆一個個全落下來的結果。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識字和積累詞匯,體會人物心情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并懂得與課文有關道理是難點。
課后我做了一下幾點思考:
一、充滿童趣
《我要的是葫蘆》中種葫蘆的人讓人覺得可笑、可氣,又可憐?尚Φ氖撬臒o知愚昧,可氣的是他不聽鄰居的勸告,可憐的是他那么喜愛葫蘆,結果卻一無所獲。
在第一課時,請學生給那個人取了一個雅號:葫蘆先生。叫起來既順口又親切,讓學生與課文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不少。在課文教學的最后,我問:那個人那么喜愛葫蘆,所以給他取了一個雅號叫葫蘆先生,現(xiàn)在你看看,他還可以稱做葫蘆先生嗎?不。他做事那么糊涂,該稱他?學生異口同聲地說:“糊涂先生!彼宦爠窀嬉灰夤滦校?固執(zhí)先生。與此同時,課堂上發(fā)出了一陣笑聲,我覺得學生在笑糊涂先生的同時對文本所蘊涵的道理一定有所感悟。
二、在語境中識字學詞。
“盯”字是本文的生字,又是一個幫助理解課文的重點字,教學時可以緊抓這個“盯”字“大做文章”。遺憾的是我在課堂上處理不夠到位。
師:你從哪里體會到愛葫蘆?
生:盯著。
師:盯字怎么記?
生:目+丁。
師:目和什么有關?
生:眼睛。
師:葫蘆先生,你用眼睛看著誰?
生:葫蘆
師:只看著葫蘆沒有東張西望嗎?
生:沒有。
師;認真地只看著一樣東西就叫盯著。
。ǹ梢赃@樣修改)
師:盯著葫蘆干什么?
師:為什么用盯而不用看?
師:你能把他對葫蘆的喜愛讀出來嗎?
反思:字詞學習是低年級的重點,如何讓識字學詞更有效?那就要重視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言語訓練,在具體的語境中幫助學生理解了詞語。適時引導運用,不搞機械的、單一的識字讀詞。在教學“盯”字時,我雖然有這樣的意識,可是并沒有處理好,只解決了“盯”的字義,沒有起到理解課文的作用,如果在此基礎上追問:盯著葫蘆干什么?為什么用盯而不用看?我想這樣的設計更能使學生理解葫蘆先生對葫蘆的愛。在具體的語境中學詞語,不僅能幫助學生解讀文本,而且能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三、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閱讀教學應立足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從而發(fā)展他們的語言,達到自能讀書的目的!段乙氖呛J》教學設計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朗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tài),以讀悟文,品析詞句。
理解:“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師:聽了鄰居的勸告,他是怎么說的?
生: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師:“葉子上的蚜蟲還用治?”讀著這句話,猜猜葫蘆先生的心里想的是什么?
生:長了蚜蟲沒關系的,我才不在乎。
生:我不怕蚜蟲。
隨機教學“治”。
師:葫蘆先生認為用不用治?
生:不用。
。ǔ鍪揪渥樱喝~子上的蟲還用治?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師:讀一讀上面兩個句子,它們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句是還用,標點是“?”第二句是不用,標點是“。”
師:句子不同,語氣也不同,可是它們的意思是?
生:一樣的。師:誰能讀出它們不同的語氣呢?
。ㄖ该鄠學生讀,齊讀。)
師:那你們認為要不要治呢?
生:(要治)
反思:
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語言朗讀體會,理解課文內(nèi)容。這也是本文的重難點所在。朗讀的目的是訓練學生的思維,特別是對低年級的學生,在理解句子前首先要讀,不止是讀通,還要設計一個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的問題,讀懂句子。所以在教學時我沒有直接出示兩句話,告訴學生反問句該怎么讀,陳述句該怎么讀,而是先讓他們讀懂“葉子上的蟲還用治?”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葫蘆先生認為用不用治蚜蟲?在明白葫蘆先生的意思是不用治之后,再出示“葉子上的蟲不用治!蓖ㄟ^對比,讓學生明白雖然句子不同,語氣也不同,可是它們的意思是一樣的。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讀出不同的語氣。同時也體會到葫蘆先生不聽勸告,不治蚜蟲,才導致最后葫蘆都落了。對“有幾個蟲子怕什么!”這句話的教學如果能用上這樣的方法,我想學生的理解會更加到位。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7
《我要的是葫蘆》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怎樣在開頭就抓住學生的興趣,我是這樣設計的:
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葫蘆嗎?
生:見過!
師:那你們是在哪里見過的呀?
生:我在農(nóng)村農(nóng)民伯伯的菜園里見過的!
生:我通過看動畫片《葫蘆兄弟》知道的。
生:我在百科全書里看到過。
生:… …
師:哪位小朋友能把你見過的`葫蘆畫到黑板上呢?
。ㄐ∨笥褌兌架S躍欲試,老師請了其中一位畫一畫。)
師: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個葫蘆吧。ㄉ酝#┊斈銈兛吹胶J時你會聯(lián)想到什么呢?
生:我會想到酒,因為古代的人經(jīng)常用它來裝酒的!
師:你懂的可真多呀!
生:我會想到小提琴,因為它的形狀和小提琴很像。
師:你真注意觀察,不錯!
生:老師,我看到它我能馬上想到《葫蘆兄弟》里怎么演的,嘿嘿!
生:… …
師:那這么可愛的葫蘆你想要嗎?
生:要!
師:不光小朋友們喜歡這葫蘆,還有一個人也非常喜歡,他就說:“我要的是葫蘆。”
。ǔ鍪菊n題:我要的是葫蘆)讓我們一起來說說這句話吧!(齊讀)小朋友們,我有一地方要考考大家,這“葫蘆”應該怎么讀?
生:應該讀輕聲。
師:真謝謝你,我知道了這里“葫蘆”應該念輕聲。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了嗎?讓我們一起來一次吧!
生:葫蘆。
師:讓我們連起來說一次吧!(齊讀)
師:小朋友們,讀了這個故事的題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嗎?
生:我想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生:這個故事主要講了誰呢?
生:他為什么要說這句話呢?
生:… …
師:那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去讀讀這個故事吧!
… …
教學反思:
我們無論做什么事,一個好的開頭是非常必需的,一堂課也是如此。如果在導課時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有想聽下去的欲望,那你的課也就成功了一半了。在上述教學片段中,我注意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有話可說;請他們畫葫蘆,動靜結合,讓他們覺得課堂有意思;鼓勵學生質疑,讓他們帶著問題去學習課文,更有目標性。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8
一、談話激趣,引入課題
。ㄕn前交流)
聽你們的班主任說,你們是最聰明的小朋友,那這個謎語你們能猜出來嗎?
說我是絲瓜
我比它圓
說我是梨子
我比它大
我中間細,兩頭圓
小的時候,我可以做成一道美味
年老時,我可以用來做藥和裝酒
還能吹出動聽的樂曲!猜猜我是誰?
。êJ)
孩子們,果然聰明,一下子就猜到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個關于葫蘆的小故事,孩子們讀課題《我要的是葫蘆》。
咦?怎么葫蘆不高興啦!原來是你們把它的名字叫錯了,葫蘆的蘆字兒單個讀二聲,它們合在一起的時候應該怎么讀?
(注意輕聲)聲音很洪亮,如果把那個葫蘆的蘆字讀得再輕點就更好了。(師范讀生跟讀)
二、復習生字
小朋友們,這一課的生字你還能認識吧? 如果你還認識,就準確的,大聲的叫出它的名字,叫兩遍。
孩子們讀得都很認真,老師現(xiàn)在要把你們帶進葫蘆園去摘一摘小葫蘆。(給生字組個詞語)。
孩子們剛才都自己給生字組了詞,老師也給每個生字都組了詞。看,這是什么?(葫蘆)。葫蘆兩頭圓,中間細,多可愛啊?想要嗎?(想)你把它讀準了,這葫蘆就送給你!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小朋友們表現(xiàn)得這么棒,這些生字娃娃現(xiàn)在都跑到課文中去了,你還能認識嗎?(能)
2、我請大家輕聲的讀這篇課文,讀準字音,還要把課文讀流利。讀完了就坐好。
3、現(xiàn)在老師要請四個小朋友站起來讀讀,聽的同學當小老師,如果發(fā)現(xiàn)他讀錯了,就等他讀完后幫他糾正過來。
4、請孩子們再去讀讀課文,注意剛才糾正的地方。請大家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講了個什么故事。(誰還能用簡單的話來說說)
。ㄕl能流利的說說)
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葉上長了蚜蟲,他不治,后來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
四、精讀課文
<一>、一自然段
1.師:孩子們這棵葫蘆一開始長得怎么樣呢?
生:長得很好。
師:你們從哪里知道答案的?
生:第一自然段
2.師:請孩子們?nèi)プ杂傻妮p聲的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用橫線勾出描寫這棵葫蘆的句子。
生匯報成果。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ㄖx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ㄕn件出示)
3.你們是找的這些句子嗎?老師找的也和你們一樣。我們一起來把找到的句子讀讀。
4.這是一棵怎樣的葫蘆?(可愛)
可愛在哪些地方呢?(找文字)
長滿綠葉,長滿是什么意思?說明葉子長得很好,很多。
雪白的小花,(雪白,潔白)
掛了幾個小葫蘆,掛上去,風一吹,和我們打招呼呢!
5.你能不能把葫蘆的可愛讀出來給大家聽聽。
6.還有誰想來讀讀,讓人一聽就喜歡上這可愛的葫蘆。
7.老師從你們的朗讀聲中覺得葫蘆太可愛了。老師也想來讀讀,請孩子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8.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想不想去看看?(想)(師指導觀察圖片)
欣賞完了這棵葫蘆,你們能把這些句子補充完整嗎?
。▓D文課件)
的葫蘆藤上長滿了,開出了幾朵的小花,花以后,藤上了幾個。多么的小葫蘆哇!
。ò褎偛盘钔暾木渥诱J真的讀一遍。)
9.孩子們,這么可愛的小葫蘆你們喜歡嗎?還想不想再讀讀?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把這棵可愛的葫蘆記在心里吧!
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我們喜歡,那個種葫蘆的人比我們小朋友更喜歡。他每天都要去看幾次,越看越喜歡。
10.這棵可愛的葫蘆如果繼續(xù)健健康康地生長,小朋友想一想,到最后,它會長成什么樣呢?
。〞L得很大很好,長得塞過大南瓜,會結出很多很多的果實)
〈二〉、四自然段
1.結果是不是像小朋友想的那樣呢?我們一起去看一看。(課件出示葫蘆變黃,一個一個的都落了)(板書:落了)
2.孩子們,你看到了什么?(小葫蘆變黃了,這么多可愛的葫蘆最后一個一個都落了)
3.孩子們,學到這兒?你有什么問題嗎?
(為什么葫蘆都落了?)(它是因為什么原因落的呢?)
〈三〉、二自然段
這些答案都在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中,有沒有信心把答案找出來(有)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1.知道什么原因了嗎?
、湃~子上長了蚜蟲他不治)
、疲ㄠ従觿袼膊恢危ò鍟貉料x)
2.他看見了蚜蟲,心里怎么想的?又怎么說的呢?請同學們輕聲的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線勾出想的句子,用波浪線勾出說的句子。
誰來告訴我他想的.句子:
有幾只蟲子怕什么!
師:通過這一句,你覺得那個人看著這幾只蟲子的態(tài)度是什么。
生:(不怕)(不在乎)
3.那你再來讀讀,把他的不怕讀出來。
4.孩子們,看這個標點符號是什么?(感嘆號)(感嘆句)
5.那我們要怎么樣才能把這一句讀好呢?既要讀出感嘆的語氣又要把他的不怕讀出來.請自己練習練習.(生匯報)
6.孩子們真會讀書,老師聽出來了,那個人根本不怕這幾只蚜蟲.
7.小朋友們,你們怕不怕這些蚜蟲?(怕)
老師也很怕,因為蚜蟲可厲害了,這種害蟲專門吃葉子,而且它們會慢慢的把葉子吃光的.
8. 蚜蟲這么厲害,可那個種葫蘆的人根本沒把蚜蟲放在心上。看見葉子上的一些蚜蟲,那個人說了些什么?是怎樣說的?
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小葫蘆,你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9.盯:一動不動的看,說明那個人的眼里只有小葫蘆。(指導寫)
10.他盯著小葫蘆說了什么?(請一個孩子起來讀)
11.孩子們,這句話是對誰說的?對自己說的。(自言自語)
師:自言自語是什么意思?
生:自己對自己說話。
師:咱們平時大都自言自語過,同學們把那個人說的話讀一讀,體會體會,然后說一說怎樣讀才算是自言自語。
。▽W生練讀,師巡視指導)
生:聲音不能高。
生:速度要慢一些。
師:說得好!自言自語是自己對自己說話,當然聲音要低一些,速度要慢一些。另外,讀時還要注意那個人說話時是一種什么心情。大家練一練,看誰既能讀出那個人自言自語的語氣,還能讀出他的心情。
12.(學生練讀后匯報)
師:不簡單!你能一邊讀,一邊體會課文中的感情,讓我們?yōu)樗恼疲◣熒恼疲。不過,老師
想補充一點,那個人說的話,其中有兩個感嘆號,表示他心里特別(高興)(著急)
10.哪些小朋友能演出來?拿上小葫蘆,沒有的可以用雙手。
〈四〉、三自然段
1.種葫蘆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蘆,根本不管葉子上的蚜蟲。可有一天他還有誰看見了?(鄰居)
2.(小朋友們鄰居就是住在他家旁邊的人,我們一起來寫寫這兩個字。)
3.鄰居是什么態(tài)度呢?請同學們仔細的聽對話。ㄕn件)
4.鄰居看到了蚜蟲說了什么?
5.通過這句話你們覺得鄰居的心情怎樣?(著急)
。ㄖ比~子上的蚜蟲)蚜蟲越來越多,鄰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誰想來讀讀鄰居說的話。還有誰也想來勸勸?(生朗讀)
6.是啊,快治治吧,再不治就來不及了。
7.種葫蘆的人聽了鄰居的去勸告,他的反映是什么?(奇怪)
心里頓時冒出兩個大問號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8.孩子們,他為什么覺得奇怪?
那個人心想,葉子上生了蟲子,關葫蘆什么事,所以他認為葉子上的蟲(不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9.我請小朋友起來分角色朗讀一下(兩組)
(孩子們剛才朗讀得真好,像個小演員在拍電影似的。)
。ㄗx得真棒,我還以為那個鄰居和種葫蘆的人來到我們課堂上了呢。)
我知道大家都還想讀讀,現(xiàn)在老師讀旁白,女生讀鄰居說的話,男生讀種葫蘆的人說的話。
10.葉子上的蚜蟲不治,他要得到葫蘆嗎?(要不到)
11.為什么要不到?
(因為葉子是來給葫蘆輸送營養(yǎng)的)(孩子就是你說的這個道理)
葫蘆葉與葫蘆的關系可大著了,孩子們看圖,這些小小的葫蘆葉,通過太陽公公的幫助,制造出營養(yǎng),輸送給小葫蘆,讓小葫蘆快快長大。
那個人卻不明白這個道理,不久之后,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一個一個的變黃,都落了!
12.孩子們你現(xiàn)在知道葫蘆落了的原因了嗎?(用因為所以結合板書練習說話,總結出原因)
13.他那么喜歡小葫蘆,可他的小葫蘆卻都落了,你們猜,他看著這些落了的葫蘆,他的心情會怎么樣?(難過,傷心,失望,后悔)
14.他可能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用(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地說:)的句式想象說一句話。
同桌之間相互討論一下,師下去指導。
(教師用幻燈片打出這一句式,生匯報。)
生: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后悔地說:都怪我不好,要是我當初聽了鄰居的話,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蘆。
生: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傷心地說;如果我治了葉子上的蚜蟲,我的小葫蘆就會長得比大南瓜還要大呢。
生: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自責地說:我真糊涂,我真傻!我當初要是聽鄰居的勸告,現(xiàn)在不就收到很多大葫蘆了嗎
15.那我們以后生活中做事情也因該要怎樣?
五、課外拓展
學會了這么多道理,老師心里真的很高興,我們的小朋友變得更加懂事和可愛了。想想,如果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個葫蘆,結果會怎樣?請孩子們編一個小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朋友,老師們聽!
下課,孩子們再見!
附板書:
h lu
23、我 要 的 是 葫 蘆
蚜蟲
葉子 落了
《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是西師范版二年級一冊第六單元中的課文,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共四個自然段,主要講述了一個種葫蘆的人,眼睛只盯著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也不治,結果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一個一個都落了。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只顧結果忽略了過程
以下我就以我自己上的《我要的是葫蘆》的教學片段進行評析,從而反思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與落實。
片段一:
師:請孩子們?nèi)プ杂傻妮p聲的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用橫線勾出描寫這棵葫蘆的句子。(生匯報)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ㄖx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ㄕn件出示)
師:你們是找的這些句子嗎?老師找的也和你們一樣。我們一起來把找到的句子讀讀。
師:這是一棵怎樣的葫蘆?(可愛)
可愛在哪些地方呢?(找文字)
長滿綠葉,長滿是什么意思?說明葉子長得很好,很多。
雪白的小花,(雪白,潔白)
掛了幾個小葫蘆,掛上去,風一吹,和我們打招呼呢!
師:你能不能把葫蘆的可愛讀出來給大家聽聽。
師:還有誰想來讀讀,讓人一聽就喜歡上這可愛的葫蘆。
師:老師從你們的朗讀聲中覺得葫蘆太可愛了。老師也想來讀讀,請孩子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師: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想不想去看看?(想)(師指導觀察圖片)
欣賞完了這棵葫蘆,你們能把這些句子補充完整嗎?
。▓D文課件)
的葫蘆藤上長滿了,開出了幾朵的小花,花以后,藤上了幾個。多么的小葫蘆哇!
。ò褎偛盘钔暾木渥诱J真的讀一遍。)
師:孩子們,這么可愛的小葫蘆你們喜歡嗎?還想不想再讀讀?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把這棵可愛的葫蘆記在心里吧!
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我們喜歡,那個種葫蘆的人比我們小朋友更喜歡。他每天都要去看幾次,越看越喜歡。
師:這棵可愛的葫蘆如果繼續(xù)健健康康地生長,小朋友想一想,到最后,它會長成什么樣呢?
生:會長得很大很好,長得很大很大;
生;長得塞過大南瓜;
生:長得塞國大西瓜;
生:會結出很多很多的果實
在這個片段中,我以文本為主,讓孩子們自己找到描寫葫蘆的地方,先從文本中體會葫蘆的可愛,訓練學生的朗讀,讀出葫蘆的可愛。再觀察圖片,通過多媒體生動形象的展示,孩子們的朗讀情緒高漲,然后進行填句子,為達到誦讀的目的做鋪墊。在這個片段中,我從文本到圖片,從抽象到形象,訓練孩子的朗讀能力,讓孩子們真實的感受到葫蘆的可愛,在喜愛的情緒中展開誦讀,從而也達到了積累這些優(yōu)美詞句的目的。
片段二:
我的小葫蘆你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師:孩子們,此時此刻那個種葫蘆的心情怎么樣呢?
生:很好;
生:很好,很開心;
生:很興奮;
生:急于心切;
我請孩子們帶著自己的這些感受來讀這個句子。這樣孩子們既表演出了盯和自言自語,又讀出了自己體會到的心情。
任何的朗讀行為都是基于一定的理解基礎。沒有理解便讀不出語言文字背后所蘊藏的感情色彩。但我們知道對于二年級的孩子只是使孩子喜歡閱讀,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并沒有要求具備一定的朗讀技巧,故教師這時應起到一定的榜樣示范作用,使學習漸漸地積累起朗讀的技巧,這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我覺得這是我這一堂課中所不足的。通過這堂課,我明白了做為教師應充分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由于自己太年輕,教學經(jīng)驗不足,課堂駕馭能力不成熟,導致了課堂時間沒把握好。最后的環(huán)節(jié)是擴散思維,以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為開頭續(xù)遍一個小故事,沒有完成。這堂課學生學習和朗讀的氛圍都很濃,但是我有很多次都沒有抓住孩子的閃光點來進行啟發(fā),沒有給予他們更大的想象空間。孩子們在學和讀的過程中,我沒有注意到個性評價,沒有對他們?nèi)〉玫倪M步給予即時的肯定和贊美。但我相信,通過我今后不段的努力,我一定會慢慢的走向成熟,在孩子們學習的過程中做一名恰如其分的給予者和引導者。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9
《我要的是葫蘆》是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一個人種葫蘆,不管理卻只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后葫蘆都落了。
這篇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課文緊緊圍繞“葫蘆”不斷發(fā)展下去。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圍繞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個人喜愛葫蘆?
2、那個人這么喜愛葫蘆,為什么沒有得到葫蘆?通過朗讀、勾畫出那個人愛葫蘆表現(xiàn)在:
(1)、“那個人每天都去看幾次!
。2)、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讓學生通過看圖,觀察那個人的神態(tài),想象他的心理活動,揣摩他的語言,體會那個人對葫蘆的喜愛,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在理解“賽過”一詞時,學生說不好,我就用簡筆畫的形式在黑板上畫一個大南瓜,然后又在南瓜邊上畫上一個大大的葫蘆,學生都笑了,但是也理解了這個詞的意思,我想通過這一幕,學生對這一詞的理解是不會忘記的。
接下來引導學生解決:那個人這么喜愛葫蘆,最后卻沒有得到葫蘆,為什么呢?讓學生抓。
1、他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2、當鄰居勸他時,他感到很奇怪:“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抓住這兩個句子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從而體會出那個人不懂得葉子、蚜蟲、葫蘆之間的`關系,還有那個人不聽鄰居的勸告,最后導致沒能得到葫蘆。從而使學生明白了本課蘊含的道理。
為了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提高學生表達能力,提高語文寫作能力,我又設計了課后的一個練習“假如,你們是種葫蘆的人,冬去春來,轉眼到了第二年,又開始種葫蘆了,又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使讀和寫緊密地結合起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0xx年10月25日
1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0
這篇課文簡短精悍,生字較少,共6個。教學中,我重點是學習“葫、蘆、藤”等字。因為生活在城鎮(zhèn)的孩子遠離田園生活,他們沒有看到過葫蘆,也不知道植物的藤是什么樣兒的。因此,這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這樣設計的:由圖識葫蘆,觀察字形特點,帶出詞串教學:葫蘆藤、葫蘆葉、葫蘆花、小葫蘆,而后順接到了讀準短語“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葫蘆花|”、“可愛的小葫蘆”的教學,讓學生在讀中知道了“葫蘆”的特點,從字到詞再到句的教學呈現(xiàn)年段教學特色,還起到了積累語言的作用;“藤”字的教學,我還讓學生從聽字音到觀字形再到“你還知道哪些植物的藤”,讓生字的教學進行有效的音形義三結合,在潤物無聲中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把語言訓練點和能力培養(yǎng)點有機地結合起來。
寫字教學于第一學學段的學生來說不但不能省去,而且還需用時頗多。我在指導學生書寫并不機械單一,而是教給學生觀察字形的方法中感受漢字的結構美,發(fā)現(xiàn)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利用熟字記生字、區(qū)別形近字,既有能力培養(yǎng)點的訓練,又有方法習得點的訓練。假設能抽點時間讓學生在書寫中進行互評,可能效果會更佳。
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把讀有所悟,以悟促讀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屢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建構意義,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寓言、童話是孩子們所喜歡的。六單元的課文,都是用具體形象的事例來說明一個道理。其中的一篇課文《我要的是葫蘆》讓小朋友初步了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相互有聯(lián)系的。這篇課文還有一些好的詞語描寫,可作為寫話的示范。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弊プ【渥又小凹殹薄皾M””、“綠”“幾朵”“雪白”詞語,讓學生想象描寫的景象,體會加上這些詞語把葫蘆藤的形狀、葉子的茂盛、花的顏色、大小都描繪了出來。為寫話中加修飾詞語作一個準備。缺乏的是在指導閱讀時,什么讀出來比擬平淡,沒有引導生對重點詞的指導讀。
弄清這篇課文,主要是弄清兩個問題:
1、種葫蘆的很喜歡葫蘆,
2、為什么種葫蘆的那么喜歡葫蘆,最后葫蘆還是一個個落了。
在這兩個問題的設計上,我都是讓學生在讀中,自己提出來。第一個問題的引出,我以讓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提問:讀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過自己閱讀,能自己想到:種再順式讓學生找出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他很喜歡葫蘆,再抓詞語“每天”“看幾次”“越看越喜歡”來領會種葫蘆的人對葫蘆的喜愛。整個過過程教師只是起一個引導,啟發(fā)的角色,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體會,充分發(fā)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自然段學完后,導出最后一個自然段“葫蘆都落了!弊寣W生談談聽到這個消息,有什么問題。生提出了“葫蘆為什么都落了”等問題,師再引入“種葫蘆的人喜歡葫蘆嗎?為什么他那么喜歡葫,那他在做什么呢?”通過師生質疑,引出第二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2、3自然段的學習。
在探究葫蘆落的原因中,我通過讓學生讀,在讀中畫出種葫蘆人的想、說的句子,分析種葫蘆人的心理,找到葫蘆掉落的原因是因為種葫蘆的無知與不聽勸告,蚜蟲吃光了葉子,最后葫蘆就落了。以抓重點詞來理解,指導朗讀,如“自言自語”說話就要小聲,在讀這句話時要想象自己這時就在跟自己說,“快”鄰居的勸告很急,“奇怪”種葫的人無知又不聽勸告的語氣等。缺乏,教師引導學生找出了不同的語氣,但在讀時的語氣還沒表達出來,主要是重點詞的讀的引導還不夠。
1、教師的提問欠精。
有時提的問題,會把學生問得不知方向,如“哪句話寫出了葫蘆的可愛?”“有幾只蟲子怕什么!”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以后對問題的設計還需再細推敲。模棱兩可的提問使問題繁雜,不成體系,又浪費了課堂的時間。
2、朗讀的指導欠方法。
當每種情緒分析出來后,學生還是讀不出感覺,教師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引導?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結合本課特點,從觀察插圖入手學習第一自然段,然后導出第四自然段,了解現(xiàn)象及結果后,在第2課時再學習二、三兩段,探究其緣由“葫蘆為什么落了”。這篇寓言,語言活潑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深受孩子們喜愛。我結合小學語文新課標理念,在教學設計上作了如下的思考:
1.誰能用剛剛讀過的短語: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借助第一幅圖,回憶一下,這棵葫蘆是什么樣的?
2.這是一株長得非常好的葫蘆,以后一定會長得更好吧,可結果是怎樣的呢?(請看第二幅圖)3.是啊,這么好的一棵葫蘆怎么會變成這樣呢?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教學資源,結合課文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
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中,我從課題入手:“我要的是葫蘆,言外之意是我不要葉子”。因為切入點選得準,孩子們的思維很活潑,他們似乎已經(jīng)明白:那個人為什么得不到葫蘆?但是在后面的學習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心中有一個疑惑——“蚜蟲吃的是葉子,可落下的為什么是葫蘆?”因為孩子們和那個種葫蘆的人一樣不懂植物的果實和葉子之間的關系,這恰恰激發(fā)了孩子們探索自然科學奧秘的興趣。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抓住課文中重要詞句,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朗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情,例如: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L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以讀悟文,品析詞句。本課學習中學生讀書的興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讀得特別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滿意,學生的表現(xiàn)讓我很興奮。同時,我還結合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觀察圖畫,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對小葫蘆產(chǎn)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參加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為后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后文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學生能感悟到的文字間包含著的思想感情,這樣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結尾通過編故事,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參與性強,這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1
寓言,童話是孩子們所喜歡的、都是用具體形象的事例來說明一個道理、課文《我要的是葫蘆》讓小朋友初步了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相互有聯(lián)系的、這篇課文還有一些好的詞語描寫,可作為寫話的示范、
一,好句子,好詞語積累、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細""滿"","綠""幾朵""雪白"詞語,讓學生想象描寫的景象,體會加上這些詞語把葫蘆藤的形狀,葉子的茂盛,花的顏色,大小都描繪了出來、為寫話中加修飾詞語作一個準備、不足的'是在指導閱讀時,什么讀出來比較平淡,沒有引導生對重點詞的指導讀、
二,充分發(fā)揮學生質疑的能力、
弄清這篇課文,主要是弄清兩個問題:
1、種葫蘆的很喜歡葫蘆,他最后要到葫蘆了嗎。
2、為什么種葫蘆的那么喜歡葫蘆,最后葫蘆還是一個個落了。
3、我要的是葫蘆,那不要的又是什么呢。
在這幾個問題的設計上,我都是讓學生在讀中,自己提出來、第一個問題的引出,我以讓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提問:讀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過自己閱讀,能自己想到:種葫蘆的人喜歡葫;我再順式讓學生找出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他很喜歡葫蘆,再抓詞語"每天""看幾次""越看越喜歡"來領會種葫蘆的人對葫蘆的喜愛、整個過過程教師只是起一個引導,啟發(fā)的角色,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體會,充分發(fā)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自然段學完后,導出最后一個自然段"葫蘆都落了、"讓學生談談聽到這個消息,有什么問題、再通過圖文結合,生提出了"葫蘆為什么都落了"等問題,師再引入"種葫蘆的人喜歡葫蘆嗎為什么他那么喜歡葫,那他在做什么呢"通過師生質疑,引出第二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2,3自然段的學習。
幾點思考:
1、教師的提問欠精、有時提的問題,會把學生問得不知方向,如"哪句話寫出了葫蘆的可愛""有幾只蟲子怕什么"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以后對問題的設計還需再細推敲、模棱兩可的提問使問題繁雜,不成體系,又浪費了課堂的時間;
2、教師自己說的太多,尤其是最后道理的引出,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多說多想;
3、教師的評價語太過單調(diào)。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2
想象力是孩子的活力,是孩子的生命。想象力在孩子的世界里,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孩子沒有了想象力,孩子就失去了孩子的特征,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的“童話”,孩子沒有了自己的“童話”,孩子就失去了創(chuàng)造力。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雖說是多方面的,但最關鍵的是教育,語文教學又是教育的主陣地。我們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這個主陣地,因勢利導,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種有利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為此,我就這個問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了如下的嘗試:
[片斷一]
師:種葫蘆的人由于不聽鄰居的勸告,結果可愛的小葫蘆都落了。請小朋友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種葫蘆的人看到自己種的葫蘆都落了,他會想些什么呢?
(學生紛紛舉手,爭先恐后,唯恐老師不點他回答。)
生:他會這樣想:我早就應該聽鄰居的勸告,不然的話,我可愛的小葫蘆就不會掉。
生:早聽鄰居的勸告,不就沒事了嗎?
生:如果我聽了鄰居的話,我的小葫蘆肯定會賽過大南瓜的。(邊說邊得意地用手比劃著大南瓜。)
生:(一臉的迷惑)我的小葫蘆怎么會掉了呢?
師:是呀,你的小葫蘆怎么會掉了呢?小朋友們能告訴他嗎?
生:到現(xiàn)在還不知道呀,你沒有聽鄰居的勸告唄。
生:葉子和葫蘆的關系大得很!可你不知道呀。
師:(對剛才迷惑的同學說)你現(xiàn)在明白了嗎?(學生點點頭)(師接著說)發(fā)揮你的想象接著說種葫蘆的人看到葫蘆落了,他還會想些什么?
生:(長嘆一口氣)唉!我真后悔。原來蚜蟲有那么厲害呀!
生:我噴了藥就好了。唉!
生:還有下一次的話,我一定要聽鄰居的勸告。
生:看來,鄰居說的話一點也沒錯。
生:我怎么這么笨呢,早問一問鄰居怎么治蚜蟲就得了。
生:哦……原來葉子與葫蘆之間有這么大的聯(lián)系。
師:好!同學們真會動腦筋,想象真豐富呀!在學習中,我們就應該多思考,多想象,多發(fā)表自己獨特的看法。
[反思]
此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于讓學生聯(lián)系上文,發(fā)揮想象力,從中了解種葫蘆的人錯在哪個地方。同學們的想象不僅進一步理解了課文,而且又對課文有深一層的認識。那稚氣的充滿了想象的話語足以讓老師感到欣喜若狂。通過這樣的訓練,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理解課文內(nèi)容,正確的價值取向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
[片斷二]
師:(啟發(fā)引導)那個種葫蘆的人由于不知道葉子與果實的關系,還不聽鄰居的勸告,沒有得到可愛的小葫蘆。假如你明年種了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你會怎么做呢?
生:我會用藥打死蟲子。
生:還不能隨便買藥,要不然會傷害葉子和葫蘆。
生:我使用殺蟲劑。
師:看來,大家懂得的知識可真多呀。把我們的語文教學聯(lián)想到實際生活中去了。真值得夸一夸。(全班夸獎說得好的同學)
生:老師,我會聽鄰居的意見或去問別人。
生:讓爸爸媽媽幫忙。
師:你們在課文中受到的啟發(fā)可真不小哇。
生:我用開水把蟲子燙死。
。ń淌覈W然一片,議論紛紛:那不把葉子燙熟了嗎?葫蘆與葉子可是有很大聯(lián)系的'。)
生:我會網(wǎng)很多的七星瓢蟲,放到葉子上去吃蚜蟲。
師:你的想象真是與眾不同?淇渌#ㄈ嘁黄鹂洌
生:我用手捉蟲子,然后踩死。
。ū姸鄬W生反問:你捉得完嗎?)
生:(說捉蟲的學生發(fā)言)我天天去捉,總有一天會捉完的。
生:我發(fā)明一種吸蟲的機器,專門吸葉子上的蚜蟲。
生:我用爛菜葉去引走蚜蟲。
師:蚜蟲也想美味一噸,吃到新鮮可口的嫩葉,你的爛菜葉它感興趣嗎?
生:(搖搖頭)那我就用新鮮的嫩葉去引走蚜蟲。
生:我重新種葫蘆。
部分學生笑著說:你重新種葫蘆,那葉子上又生了蚜蟲怎么辦呢?(說要重新種葫蘆的學生耷拉著腦袋。)
師:老師知道你是一個聰明的學生,肯定還會想出更好的辦法。
生:我找專門消滅蚜蟲的書幫忙。
師:(稱贊)你真是一個肯鉆研的學生呀!
[反思]
人們都說,孩子就是天生的幻想家。與成人相比,兒童是充滿想象和幻想的時代,而且兒童的想象總能給人以美妙神奇的感覺。我以為,兒童在想象中應該是自由的,在兒童的字典里是沒有“不可能”一詞的,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用想象力去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神奇的世界。所以,在上述的片斷中,我放手讓學生去想,放手讓學生去說,雖然他們的想象有些是不切合實際的,但我認為,兒童的想象是不能以合理來衡量的,而是在于他們敢不敢去想象。語文課堂首先要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讓孩子們敢于想,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飛向屬于他們的王國。
語文課堂教學是兒童心靈成長的反映,它是童眼觀察世界、童心感悟世界、童言描繪世界的自然產(chǎn)物。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自由的、寬泛的,是沒有什么規(guī)矩可言的。
語文是一個靈動的,充滿激情的世界,教與學的探索永無止境。讓語文成為我們一個心靈的棲息地,精神的家園;讓語文課堂成為一個豐富多彩、益人心智的天地;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充滿更多的想象,創(chuàng)造更多的驚喜。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3
《我要的是葫蘆》是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講讀課文,屬寓言性質。文章短小精悍,語言活潑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是深愛孩子們喜愛的一篇課文。結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一至三年級“要培養(yǎng)學生通過上下文理解課文中重要詞語的意思,并能在閱讀中不斷積累詞語!薄澳苡懈星榈乩首x課文!
每篇課文的教學都有一個切入點。找準了切入點,將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很大的方便。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我從課題入手:“我要的是葫蘆,言外之意是我不要葉子”。因為切入點選得準,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紛紛提出:那個人為什么得不到葫蘆?甚至有的學生還提出了頗有深度的問題——“蚜蟲吃的是葉子,可落下的為什么是葫蘆?”
文學作品都有一條線索,或為情感線,或為敘事線。教師要善于把握這條線,并且力求使自己的教學貼近這條線。只有這樣,才不至于在教學中抓了芝麻而丟了西瓜,《我要的是葫蘆》一文,篇幅雖短,但要落實的知識點卻不少。在教學設計上,我始終抓住一條線:“變”。剛開始時葉子長得怎樣?葫蘆長得怎樣?過了幾天,葉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這變化告訴我們?nèi)~子葫蘆之間究竟有什么密切的關系?明確了這么一條線,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我采取了比較的方法,讓學生觀察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激活學生的思維,再次明確本文要解決的難點:種葫蘆的人為什么沒有得到葫蘆?當學生學完第一自然段時,通過看圖——學文——品文,引導得出:因為葉子長得好,所以葫蘆才長得可愛。從而為后文的學習打下鋪墊。當學生學完第4自然段時,我又引導學生小結:因為葉子長了蚜蟲,所以葫蘆才一個一個都落了。最后通過這種變化對比,學生明白了葉子與葫蘆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但由于沒有好好把握二、三自然段的教學,以致思路混亂,拖了時間。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會再仔細地研讀文本,精心設計每個環(huán)節(jié),更好地完成教學。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4
一節(jié)課下來,整體效果還是比較好的。比如字詞的落實,朗讀的提升,還有整堂課的教學設計。字詞方面,應該說還是挺扎實的,落實的也比較到位;教學設計方面,創(chuàng)設一個懸念,也有助于促進學生思考,理清思路;包括在操作的過程中,采用的一些方法,也都還是比較有實效性的。但就從這堂課而言,也存在著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尤其是以下兩個方面:
一、評價,包括師對生、生對生的評價。
比如教師在檢查學生朗讀的時候,指名分自然段來朗讀,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有些學生讀的好一些,有些學生還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就像讀第二段的那位學生,讀的時候一字一字頓開,且有拖音現(xiàn)象,以至班上其他的同學都在取笑他的朗讀。
但是實際上,這個孩子在讀的過程當中,雖然是一字一頓,可他的字音都讀的非常準,假如此時教師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這一點,自己來做評價,鼓勵說:“你看這個小朋友讀的`多努力,他非常努力的想把這一段讀好,老師發(fā)現(xiàn),雖然他有些字讀的中斷了,但是他每個字音都讀的非常準,來,我們把掌聲送給他!
相信教師這樣的引導也能為其他學生啟到引導作用,引導學生不要老把眼睛盯著別人的短處,盡挑缺點,而應該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捕捉別人的長處,發(fā)現(xiàn)他人的優(yōu)點。教師始終要明白自己的目的,我們檢查讀文的目的不是隨意找?guī)讉人把每個自然段讀一遍下來就算了,而是要把文章讀正確、讀熟練,所以當我們遇到問題時,不應該馬上就停下,也不要急著讀第二句,而是應該先把其他的放一放,讓學生再練著去讀一讀。
因為是第一課時,完全可以給予學生充分的朗讀練習時間。比如難讀的這一段可以讓學生再讀一讀,讀了之后教師再請幾個孩子讀,或者就剛才的這個孩子再讀一讀,也可以我讀一句你讀一句的大家一起練著讀一讀等等。只要能讓這個孩子的朗讀有個很明顯的提高,從不會讀,通過教師的啟發(fā),會讀了,讀好了,這就是我們教學的精彩之處。
二、朗讀,尤其是指導朗讀中所采用的策略和形式。
比如在檢查生字詞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小黑板出示帶拼音詞語:(長滿了,掛了,一些,盯著,鄰居,治一治,葫蘆藤,哇,自言自語)其他簡單的詞語孩子們讀的都挺不錯,但其中“葫蘆藤”這個詞語比較難讀,不少小朋友都把“葫蘆藤”讀成了“葫蘆——藤”,一點也不連貫。我通過課件展示葫蘆藤,并且代入句子“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敝性偃プx一讀,這樣就一定可以把這個詞語讀正確,讀熟了,也就把后來學生在讀文時遇到的困難提前解決了。而這也正體現(xiàn)了我們的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詞不離句”,再比如詞語“自言自語”,就可以代入句子:“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L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中去,理解“盯著”,讀出“自言自語”,像這樣不是孤立的去學習詞語,而是把詞語放到句子里去讀,先把帶這個詞語的句子讀通了,再去讀文章,那么相信后面的朗讀效果會更好。
因為,孩子并不是詞讀好了,一個句子就能讀的好的,還需要連在一起多讀,多練。再比如這堂課的整個設計中,先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兩幅圖,自己發(fā)現(xiàn)有什么不懂或者不一樣的地方,在這個時候找到描寫這兩幅圖的句子讀一讀。
首尾對比,造成懸念。再讓學生去研究課文,結合課文,讓他們?nèi)プx,但在讀的過程中,朗讀的策略顯得有些單調(diào),不夠豐富。本課教學中教師是讓學生在讀的時候抓住一些中點詞語,讓學生自己把他讀出來,讓大家去感受。但是有時候對于低年紀的學生,教師可以更明確些,比如在學習句子“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時,教師可以直接讀成“葫蘆藤上長了綠葉,開出了小花”,這時,肯定會有學生指正老師讀錯了,于是師生共同探討老師哪里讀的和課文中不一樣呢?細長的,把葫蘆藤的樣子讀出來了,長滿了綠葉,寫出了整個葫蘆藤滿滿的都是綠葉,多漂亮多美。
綠葉的葫蘆葉中還點綴著雪白雪白的小花,多美啊!像這樣的地方,教師就可以指導讓學生自己圈一圈,畫與畫,并用自己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蛘撸處煿室獍堰@句話錯讀漏讀,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教師也可以直接告訴學生你們把哪個詞語圈出來,再把這個詞語去掉來讀讀這個句子,和原來的句子比比有什么不一樣,讓學生自己去說。這是朗讀教學中的一重策略。
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去展開想象,不僅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還要想象人物的心理。教師可以用一些語言來渲染,如:“細長葫蘆藤長滿了綠葉,開出了雪白的小花,多么漂亮多么美麗!看,這時,種葫蘆的人他的心情是怎么樣的?”再如句子“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的學習中,教師還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句子的語言現(xiàn)象。文中連用了兩個“快長啊快長啊”和“我的小葫蘆”,這里就應該引導學生體會此時種葫蘆人的語氣,文中為什么連用兩個快長,快長?他當時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學生一定會說“他著急啊”,是啊,他非常急切的希望小葫蘆快快長大,恨不得巴不得小葫蘆怎么樣?學生馬上就會接“巴不得馬上長大,馬上吃掉他的葫蘆,長得賽過大南瓜!笔前,簡直迫不及待,簡直都等不及了,把這種感覺說出來。這樣的朗讀就水到渠成了。
所以讀書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設身處地地去體會任務語言及人物當時的心情究竟是怎么樣的,學生發(fā)現(xiàn)了的,我們就要引著學生去探究,學生沒有發(fā)現(xiàn)的,我們就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充分的感悟體會,真正使朗讀得到提升,使朗讀到位。再者,教師的語言也應該更加的抑揚頓挫,比如該夸張的地方就應該夸張,“快長啊快長啊”這一句,教師就應該用范讀去體現(xiàn),他是多么的希望小葫蘆能夠快長,巴不得第二天一早起來,就看到小葫蘆長的象大南瓜一樣,恨不得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所以,在朗讀上,教師還應該更下功夫,不僅注重朗讀,也注重策略,使朗讀指導更上一層樓!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5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而這篇寓言是讓學生明白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緊緊圍繞單元目標,結合本課特點,從觀察兩幅插圖的不同為切入口,采用不同的方式通讀全文,然后分別學習一、四兩段,了解現(xiàn)象及結果后,再探究其緣由,學習二、三兩段。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積累詞匯和培養(yǎng)語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把讀有所悟,以悟促讀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建構意義,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現(xiàn)反思總結以下幾點:
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diào)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教學設計以讀為主,在學習過程中重視閱讀感悟和體驗,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朗讀、同桌合作讀、分角色伙伴合作朗讀、個別展示朗讀等閱讀方式突出了學生閱讀行為的自主性,使學生在不同的閱讀實踐中自主地領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最終內(nèi)化為學生的語言積累,既調(diào)動了學生主動地參與閱讀,又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思維和語文能力。另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边強調(diào):“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币虼,我十分重視學生的閱讀實踐,組織學生通過自己的讀書實踐,理解課文內(nèi)容,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
二、仔細觀察,大膽想象,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想象是孩子們的天性,只有喜歡想象才會有所創(chuàng)造。我結合文章的空白之處,設計了想象說話的內(nèi)容,想象說一說:你想對他說什么嗎?這樣學生說話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較大的伸展空間。師生之間在信息傳遞和情感交流中思維得到了碰撞,在學習中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發(fā)展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而提高了學習的增量,進而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在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也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這節(jié)課中把課文的兩幅插圖并列出現(xiàn),讓學生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不同,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再從圖到文,學習課文。學文后,我又出現(xiàn)這兩幅圖,讓學生觀察,產(chǎn)生問題,進入下節(jié)課的學習。這樣在觀察的基礎上,訓練口語,發(fā)展想象,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個性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不刻意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因此,教學中采用角色換位,“你要是種葫蘆的人,看了心里有什么感受?”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會說出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思維也得到了發(fā)展。
四、教學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地促進學生,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好。這一點,我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磨練,另外,在聽課時多多學習其他老師好的做法。
2、教學語言的再精煉。我覺得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了些。
最后,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不斷地鉆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04-20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02-02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02-08
我要的是葫蘆的教學反思10-19
我要的是葫蘆課后教學反思03-24
(熱)《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07-10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熱門]07-06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熱]07-06
(優(yōu)秀)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