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538,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特黄又色牲交视频免费…,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毛片免费,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時間:2023-06-14 12:04:30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角的度量》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通用15篇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

  《角的度量》的教學反思角的度量,一直是我感到頭痛的一個知識點。數學概念多,如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學語言,同時知識盲點也比較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復雜,尤其是對于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為了突破重點與難點, 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是課題的`引進。我先出示兩個角,讓學生去比較兩個角哪個角大?有人認為角1大,有人認為角2大。當他們在爭論不休時,引入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角的度量”從而產生學習需求。其次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采用的方法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這種自主探究的方法。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是具備這種自主探索能力的。

  課堂中學生的回答也很精彩,如:“我發(fā)現量角器上的有數,這些數的排列有規(guī)律,一個從左往右,一個從右往左,中間正好是90”;“我發(fā)現量角器上90這個刻度與量角器上最下面這個刻度交叉在一個小點上”;“我從最大的刻度數是180這個數上猜測到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我發(fā)現下面有一個小半圓,最中間有一個點”。你看學生研究得多認真,觀察得多仔細!一節(jié)課下來我發(fā)現還是有學生會把內圈刻度和外圈刻度搞混,在畫角和讀角的大小的時候讀錯讀數。還應再加強畫角和讀角的練習。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2

  “角的度量”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大小基礎上進行的,是小學階段幾何初步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操作性課題,感覺比較抽象、枯燥。這節(jié)課中數學概念教多,有1°的認識、中心點、零度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學語言。量角對四年級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

  課堂上我首先通過故事講述、動態(tài)演示1度角的產生;還讓學生閉眼感知想象1°的角有多大,自己畫1°的角。使“度”的概念形象化,而且分解認識量角器上刻度的難點。剛開始我發(fā)現有些學生拿著量角器就想量角,但卻不知怎么放在要量的角上。于是我及時讓學生

  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讀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認識量角器時,我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看看有什么發(fā)現。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的回答很不錯,如:“我發(fā)現量角器上的有兩行數,這些數的排列有規(guī)律,一行從左往右,一行從右往左,中間正好是90度”“量角器上有很多刻度”等。但在讀角時學生卻容易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這時我讓學生在量角器上讀出內圈和外圈相對的兩個角的度數如(30°、150°),學生通過這兩個角的認讀,認識到讀角時要注意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同時還要注意讀量角器上沒有標數的角如(75°)這樣可以讓學生注意,不僅要會讀有標上刻度數的角,而且要會讀沒有標刻度數的角,要認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確地讀出量角器上的角來。

  有了以上讀角的經驗,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然后再讓學生進行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并鼓勵學生說如何量角的。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學習,掌握了量角的方法。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3

  角的度量”這節(jié)課歷來是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的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針對學生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我們教師常常抱著習以為常的心態(tài),要求在熟記量角“點重合、邊重合、讀刻度”的三大步驟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技能訓練。在教學角的度量中,覺得學生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中下層的學生,掌握的較難,在課前,我也預設到了這節(jié)課學生的難度,但是課上了以后還是不盡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數分內圈和外圈,學生看量角器時,不論角的一邊對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線,他們習慣看的是外圈的度數;有的即使外圈內圈看對了,但是在讀刻度的時候,有時把四十幾讀成五十幾,從哪邊讀過來在他們的頭腦中比較模糊。

  我認為主要在于: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與學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頭做的,中心點與零刻度線找起來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給學生以很好的示范;其次是學生對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個方向讀數容易受錯覺指引,再加上有兩排數據,有時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線沒找準外,視覺上產生的錯覺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四年級的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tài)的`、完整的角,還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為什么要“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刻度”,對于角的旋轉過程、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認識,自然讀度數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況下看外刻度線或內刻度線,盡管總結出量角方法,學生仍是不知所措。實踐證明,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遠遠遜于對形象的記憶。盡管也有教師的示范,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仍然太抽象。

  改進方向:

  1、安排四人一組,讓會的同學手把手教不會的學生,這樣能夠做到所有學生都能動手嘗試量角。

  2、加強學生對量角步驟的理解,配合以動手操作,做到言行一致。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4

  “角的度量”是課程標準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資料。這節(jié)課歷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針對學生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我們教師常常抱著習以為常的心態(tài),要求在熟記量角“點重合、邊重合、讀刻度”的三大步驟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進行很多的技能訓練。在教學角的度量中,覺得學生有必須的難度,異常是中下層的學生,掌握的.較難,在課前,我也預設到了這節(jié)課學生的難度,可是課上了以后還是不盡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數分內圈和外圈,學生看量角器時,不論角的一邊對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線,他們習慣看的是外圈的度數;有的即使外圈內圈看對了,可是在讀刻度的時候,有時把四十幾讀成五十幾,從哪邊讀過來在他們的頭腦中比較模糊。我認為主要在于: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與學生的量角器有所不一樣,教具是木頭做的,中心點與零刻度線找起來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給學生以很好的示范;其次是學生對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個方向讀數容易受錯覺指引,再加上有兩排數據,有時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線沒找準外,視覺上產生的錯覺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四年級的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tài)的、完整的角,還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為什么要“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刻度”,對于角的旋轉過程、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認識,自然讀度數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景下看外刻度線或內刻度線,盡管總結出量角方法,學生仍是不知所措。實踐證明,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遠遠遜于對形象的記憶。盡管也有教師的示范,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仍然太抽象。

  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變了策略,除了指名上來量角,團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樣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還有,讓學生全面認識量角器的構造和如何指導學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讓學生參與到對量角器的產生過程(知識的源頭)中去,不能只讓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停留在中心點、內外圈、零刻度線、刻度等一些標志性的靜止狀態(tài),而無法用思維的連續(xù)性去指導量角行為的連貫性,“量角器為何能量角”這一問題解決了也就突破了量角這個難點。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5

  教學片段:

  小故事:阿凡提智斗惡財主 阿凡提辛辛苦苦在財主家干了一年,大年三十這一天,他冒著風雪到財主家領工錢,貪心的財主想刁難阿凡提,就說:“阿凡提,聽說你很聰明,這是我家祖?zhèn)鞯囊粔K三角形玉佩,可惜缺了一個角,你得給我量出這個缺角的度數,量對了,我給你工錢,要是量不出來,哼哼,我就扣你一半的工錢!”

  師:財主真夠壞的,竟然叫阿凡提去量斷角的度數,你們愿意幫幫他嗎?這個角的度數能量嗎?(生思考片刻)

  生1:不能。因為這個角斷了,連頂點都沒了,當然量不出來了。

  生2:能(一時卻又想不出方法)。

  生3:能。我們只要量出另外兩個角的度數,然后用180°去減,就能知道這個斷角的度數了。 師:真夠聰明的!

  生4:不對,這樣不算。因為財主是要阿凡提量出而不是想辦法算出這個角的度數。

  師:也有道理啊!那可怎么辦呢?

  生:(眾生)沒有角怎么量。

  師:對呀,要量角先得有角啊,再想想,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幫阿凡提想出辦法來。

  生5:有了!我們只要把這塊玉佩斷了角的兩條邊延長并相交,就能找出這個角,并量出角的度數。

  師:終于和聰明的阿凡提想到一塊去了。這樣,阿凡提就可以領到工錢了。但是,狡猾的財主并沒有善罷甘休,他又想出了一個新花招,我們來聽一聽。

  財主:第一次不算,你得用我的量角器,量出這個角的度數,這次量對了,我就給你工錢。

  師:財主想讓阿凡提量哪個角呢?(提示學生看畫在黑板上的一個小角,一個學生上去“一試身手”,但折騰了半天終因角被量角器的邊蓋住而變得“無計可施”。)

  師:快想辦法。

  生:有了,只要把這個小角的兩條邊延長,一直延長到用這把量角器能量出這個角的度數為止。

  師:你們和阿凡提一樣聰明!正是用這種辦法,阿凡提再一次戰(zhàn)勝了狡猾的財主,最終取回了自己的工錢!

  反思:

  “人的思維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考!睌祵W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于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沒有問題就無以研究,本課我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chuàng)設一種“不協調”,并把學生引入與所提問題有關的情境之中,巧妙地將練習的內容蘊涵于情境中,這不僅使原先枯燥、機械的練習不見了蹤影,更使練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幫助阿凡提與狡猾的財主“斗智”的過程,學生經歷了直覺猜測、思考實驗、質疑追究的過程,讓他們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感受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整個過程學生的智慧不斷涌現,積極的情感也在豐富的體驗中實實在在地產生。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6

  本節(jié)課從學生的掌握情況來看,教學情況不太理想,有學生沒有能夠掌握正確使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的方法和技能,經過反思,問題主要是:準備不充分。

  本節(jié)課需要學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數,課前布置學生購買量角器時,沒有強調量角器的質量、規(guī)格等要求,課后發(fā)現很大一部分學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規(guī)范,這些不規(guī)范的量角器對學生測量角的度數產生了一定的阻礙。教學方法上,沒有充分估計學生的接受能力,對學生測量時可能出現的困難想得不夠全面,因而在教學中盡管老師演示量角的.方法并示范,量角過程也用歌謠的形式如“點對點,邊以邊, 找0度,認刻度”教給學生。

  可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量角的過程仍是那么艱難: 頂點和中心重合簡單,而要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另一邊在刻度內卻非易事,內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難。這些都是教學完新授后學生所反映出的問題。看來,課前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出發(fā),設計切實可行教學方法。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7

  上課之前,我就在想,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因為這部分內容數學概念多,(如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學語言)知識盲點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復雜:頂點和中心點重合,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看另一邊在量角器上的刻度,還要分清內外刻度,(尤其是反向旋轉的和不同方位的角)。所以在教學時,我采取了一些措施:1.上課伊始,我就開門見山向學生提出要求,使學生明確目標,告訴學生,今天學的'知識比較難,有沒有信心學會,在學生充滿信心回答后,他們精神飽滿地聽課,上課都比較認真,激發(fā)了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2.在學生認識量角器時,我多次強調開口朝左,看外圈,開口朝右,看內圈,使學生弄明白在什么情況下看外刻度線,在什么情況下看內刻度線。 3.借助多媒體,演示量角方法,使學生對于角的旋轉過程、方向建立表象。這樣,在量角時,大部分學生會自覺地將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對齊,讀數時也會順著旋轉方向找到對應刻度,也避免了刻意區(qū)分內外刻度而引起的困惑,不知不覺中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形成了技能。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8

  《角的度量》是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一個重點,是為后面利用量角器畫角作鋪墊的。這節(jié)課讓學生讀量角器上的度數是一個難點。我們班級的學生上課比較活躍,好提問,對新鮮事物有一種探究精神。所以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擬訂了這樣四條:

 。1)認識量角器;

 。2)會讀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數;

 。3)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

 。4)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孩子們平常根本沒接觸過量角器,更別說認識了,于是我便開門見山揭示課題,讓學生根據課題提問,老師作整理,讓學生自己明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也能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

  認識量角器是學習讀角度、量角的基礎。而量角器對于學生來說是陌生的,他們對它充滿了好奇心、新鮮感。教學中讓學生先自己觀察量角器上有些什么,給學生一個初步感知。對于上面很多的刻度和刻度線,至于中心及零度刻線估計學生是不易發(fā)現的,所以讓他們通過看書自學所得。由于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稱待會兒讀度數及量角時都要用到,而學生又是首次接觸,必須讓學生強化記憶,讓學生先自己看,再小組交流,然后通過討論及看書得到,最后讓他們再一次指著量角器把各部分名稱說給同桌聽,這樣學生就記住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稱。

  讀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數是這節(jié)課的.一個難點,要讓學生讀出量角器上的角的度數并能說出讀角的過程確實很難,量角器上的刻度線比較復雜,特別是內圈刻度和外圈刻度容易搞錯,所以在這里讓學生在小組里討論,自己探究出何時看內圈刻度,何時看外圈刻度。在教學中我安排了三組對稱的角來讓學生搞清什么時候該看外圈刻度,什么時候該看內圈刻度。語言是思維的外現,在說看角的過程中,讓學生先小組里討論,互作補充,逐漸完善;再同桌說、個體說,這樣從小組到個體,一再說看角的過程,讓學生掌握看量角器上角的度數。用量角器來量角的度數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讓學生探究,老師便全面放手,讓他們先嘗試著量量看,再請量對的學生作正確示范,起到正面引導,最后得出量角的三個步驟。

  通過學生的練習反饋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能正確地擺放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也多次出現了內、外圈刻度看錯的情況。教師還應該進一步指導學生在量角之前先判斷是鈍角還是銳角,再讀度數,這樣就可以避免錯誤。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9

  《角的度量》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度量各種角的度數。

  曾看見過學生拿著量角器手無足措的樣子,用量角器的直邊和圓弧夾的角比在角上,原來學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因此我設計了讓學生在量角器上找角,并讓學生在紙量角器上畫出各種不同大小的角,這樣在動手過程中認識了量角器的中心點、0度刻度線、內外圈刻度、1度的角,還掌握了度數的寫法。接著我讓學生觀察畫在紙量角器上的各種角,找找它們的共同點:角的頂點都在量角器的中心點、都有一條邊在0度刻度線上,從而讓學生明白量角的本質就是讓量角器上的角與要量的角重合,也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疊在要量的角上。怎樣重疊呢?我安排學生討論,并且動手操作。通過討論與操作,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0度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重合,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刻度線表示的度數就是這個角的.大小。這樣量角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通過這節(jié)課我認識到教師的教怎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學。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不僅會量角,還理解了量角的本質。也正因為理解了量角的本質,學生變得“自能”“自得”了,真正實現了在技能教學中還學生一個獨立思考與創(chuàng)新的空間。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0

  角的度量這一課,要求學生能達到會用量角器正確量出角的度數的目標.具體說來,就是會把量角器的中心點對準角的頂點,并能根據角開口方向的不同,確定一條邊為0度,選擇量角器內圈(或外圈)數據,按正確的方向讀出另一條邊所指的度數.

  這對于許多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因為量角器中有兩圈數字,且順序相反,學生往往分不清該讀哪圈,往哪邊數.尤其那些非整十度的角,是超過整十幾度還是差幾度未到,方向不同則數法不同.過去的教案手冊中有建議用兒歌幫助學生讀過難關的,如:"中心對頂點,底邊對0線,他邊看度數,分清內外圈."這種兒歌能朗朗上口,但對于難點問題并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分清內外圈"只是目標,如何分清才是策略.

  要找到解決難點的策略,必須分析造成難點的原因.我認為學生之所以分不清內外圈,找不對數的方向,原因是把角看作是靜止的圖形而非動態(tài)的過程,他們將角的兩邊孤立地量度,以為像量線段,看鐘表一樣,只要把一邊對準0度,另一條指著幾就讀幾.如果學生能把靜態(tài)的角想象成從0度開始,慢慢打開,而度數隨之增加的動態(tài)過程,我想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由此,我認為應采取"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的教學策略,并通過三個層次的活動來實現.具體實施如下:

  活動一:

  伸展運動.我?guī)е鴮W生把兩手臂伸開,當作角的兩條邊,把身體當作角的頂點.他們跟著我從兩臂重合開始,一臂不動,另一臂慢慢展開,并一起讀:0度,1度,2度,3度,4度,5度,10度,20度……到90度時停下來感受一下.然后繼續(xù):100度,110度……180度,……,360度.然后我引導說:我們可以這樣想象,所有的角都是從0度慢慢張開的.

  這個活動學生很感興趣,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感受到角從0度張開的過程.雖然所指度數并不精確,但為后面在量角器上想象角的動態(tài)變化奠定了最直觀的基礎.

  活動二:

  穿針引線.剛才的肢體動作只是粗線條的感受,而第二個活動則開始進入精細化的認識了.學生已經在課前預習了量角器的外部特征,匯報后我拿出一張白紙,在上面畫出一條射線,再用一根帶黑線的針從射線的端點處穿出.這樣,紙上的射線和穿出來的黑線就能形成動態(tài)的角了.我把量角器擺在上方,在實物投影中大大地演示出來.從0度開始,師問:"這時角的邊所對應的刻度有兩個:0度和180度,該讀哪一個往下數的時候數內圈還是外圈"學生很聰明,立即回答說"讀0度,該讀外圈."隨著老師緩慢地拉動針線,學生從外圈0度開始,也逐一讀出了相應的數據,一直讀到180度.接著,我又換了一個方向,從另一邊的0度開始,這回學生反應可快了,"讀內圈,因為這次的0度在里面!"……

  學生在動態(tài)中進一步感受到角的度數的變化過程,并明白了當選擇不同方向為0度時,讀數方向也隨之改變的原理.這一活動為學生度量靜止的角奠定了表象基礎.

  活動三:

  筆尖指路.這一活動則是測量完全靜止的角了,也是本節(jié)課最終要達到的目標.我在實物投影中呈現了一個完整的角,提出問題:"這個固定的角,你能想象出它是怎樣展開的嗎"學生有兩種意見,一種是把右面的邊視為0度,慢慢展開;另一種是把左面的邊視為0度而慢慢展開,同學們認為都是可以的.于是按不同的展開方向,我們共同確定了0度所在的圈,并從0度開始,用筆尖順著數據增加的方向慢慢移動,邊移動邊讀出整十,整五的數,直到接近角的另一條邊,將度數準確讀出.

  結束了三個活動后,我問學生:量角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什么學生回答說:"一定要從0度開始順著數下去."是的,這正是量角的關鍵,他們學會了.課后,通過對學生作業(yè)的檢查,發(fā)現雖然還是有些學生出錯,但為數不多,而且只要面對面稍作指導也就懂了.聰明的孩子掌握原理后很快就能找到最接近整十,整五的刻度再進行加減;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則乖乖的從0開始,順著方向將可見的度數一一讀出.雖然速度會慢了些,但方法掌握了,相信熟練后就會快起來.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1

  角的度量,一向是我感到頭痛的一個知識點。

  數學概念多,如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學語言,同時知識盲點也比較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復雜,尤其是對于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有必須的難度。為了突破重點與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是課題的引進。我先出示兩個角,讓學生去比較兩個角哪個角大?有人認為角1大,有人認為角2大。當他們在爭論不休時,引入課題,這就是我們今日要學習的“角的度量”從而產生學習需求。其次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采用的方法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我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這種自主探究的方法。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是具備這種自主探索本事的。

  課堂中學生的回答也很精彩,如:“我發(fā)現量角器上的有數,這些數的排列有規(guī)律,一個從左往右,一個從右往左,中間正好是90”;“我發(fā)現量角器上90這個刻度與量角器上最下頭這個刻度交叉在一個小點上”;“我從最大的刻度數是180這個數上猜測到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我發(fā)現下頭有一個小半圓,最中間有一個點”。你看學生研究得多認真,觀察得多仔細!一節(jié)課下來我發(fā)現還是有學生會把內圈刻度和外圈刻度搞混,在畫角和讀角的大小的時候讀錯讀數。還應再加強畫角和讀角的練習。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2

  這是一堂練習課,主要是鞏固昨天學習的度量角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用量角器來測量角的度數的方法。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辫b于此,本堂練習課,我摒棄了簡單重復的量角練習。從量角的基本方法復習、重現,到量不同方位角時量角器的擺放,以及內圈、外圈度數的確認,每個環(huán)節(jié),力圖解決學生實際量角過程中出現的困難,鞏固量角的方法。

  本堂課練習形式多樣,動手操作與理性辨析相結合,個人練習與他人合作,集體交流相結合。尤其是競賽量角和分工量角,學生表現積極。避免了練習課的枯燥,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順暢,氣氛活躍。本節(jié)課教學既注重對獲取知識過程的探究,又把握住對探究結果的理解。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活動,都有針對性,訓練落到實處。教學時,書中的每道習題都深入挖掘,將其價值最大化。雖然時間稍多些,但效果明顯。本堂課練習題目層次分明,從最基礎的'量角器擺放、讀刻度的練習,到靈活量角訓練,再到拓展練習,在打好基礎的同時,力求提升學生的能力。通過練習,絕大部分同學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并且熟悉了量角的一些技巧,比如有選擇的確定始邊,適當的延長所量角的邊的長度。

  教學中,仍然存在少數學生對量角器的擺放不夠熟練,練習時還有個別學生對讀內外圈刻度把握不準的問題。學生量角時由于重合頂點與邊不夠精準,量出的角會出現些許誤差。解決這些問題,還需在后面的復習和作業(yè)時跟進,個別學生需課后輔導。

  綜觀這堂練習課,總體上達到了預設的效果。大多數學生真正掌握了量角的方法。由于容量較大,學生速度還不夠快,后面拓展部分練習時間不夠充分。P20第7題可考慮分工合作,為后面教學留出時間。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3

  教學之后,從以下方面進行反思

  (1)問題引入,體會“單位”產生的必要性。

  問題是啟發(fā)學生思考與探索的開始。在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時,提出需要知道“相差多少”(或“∠2比∠1大多少”)這一問題,目的在于引發(fā)學生對測量單位和工具產生的需要的.體驗。

  (2)了解單位產生的過程,理解量角器的構成要件和工作原理。

  一般來說,教學前大多數學生已知道量角需要“量角器”,但對量角器的構造原理卻不甚了解。教學中,可分三個層次組織教學:一是請學生觀察量角器的構成,嘗試說明量角器上的數字所表達的意思;二是組織學生看教材內容或用多媒體演示角的單位產生的過程,演示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1°角到2°角,再到3°角等依次遞增的過程,引導學生觀察并體會角的動態(tài)形成過程,為后續(xù)教學中理解平角和周角的動態(tài)定義奠定基礎;三是再次回到量角器上,進一步理解量角器上的數字所表達的含義,特別關注“0°刻度線”和“1°角”的位置,為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打下扎實的基礎。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4

  “角的度量”這一內容,歷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難點。通常,老師把這一內容的教學界定為技能訓練課。在這個界定之下,教學時老師先簡單介紹度量角的單位——度,然后組織認識量角器的各部分,最后教給量角的方法,即“點重合、邊重合、讀刻度”。在學生熟記量角這三大步驟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技能訓練,但學生掌握的效果不甚理想。問題的癥結究竟在哪里?

  通過對“角的度量”相關資料的學習和對難點成因的深入思考與分析,造成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學生對量角器的本質認識不到位。無論是長度、面積、體積、重量、角的度量,本質都是用基本單位與當前所測量的對象進行比較。例如:測量面積就是把被測量對象與面積單位進行比較,被測量對象中含有多少個面積單位,它的面積就是多少。而量角的本質就是看被測量的角中含有多少個單位角。由于量角的基本單位是“1度的角”實在太小,因此在量角器上難以反映。量角器制作者一般把量角器中的1度分割線去掉大部分,只留下沿著圓周的一些刻度。學生對量角器的結構特點不甚理解,這樣難以把握量角的實質。

  二是學生對量角器的兩圈刻度用意不明。從本質上說,“尺”、測量面積的方格紙,“量角器”都是測量單位的集合。但由于種種原因,這些測量工具中有的沒刻度,有的.有刻度,有的只有單向刻度,有的有雙向刻度。尺上只有單向刻度,因為尺的擺放與讀數比較容易;方格紙上沒有刻度,因為稍大一點的面積可以借助計算得到。用量角器量角時,如果只有單向刻度,量不同朝向的角的大小時不方便,因此不得不加上兩圈刻度。這樣,學生的已有經驗與量角器的高度簡約化、智慧化之間產生矛盾,使學生對量角的本質的理解產生障礙。

  如何突破教學的難點?追根溯源,關鍵是引導學生能看到量角器上面許多大小不同的角,明確量角的實質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與所測量的角重合。制定好了目標定位,在教學中就有意識地圍繞這兩個本質展開。

  一、從角的大小比較引出角的度量。

  二、認識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的構造:中心點、0刻度線、內刻度、外刻度。

  2、找到量角器上各種大小不同的角。

 。1)認識1度角。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對的角就是1度。

 。2)認識量角器上的2度角、3度角、5度角、10度角、20度角、30度角、60度角、90度角、120度角、150度角、180度角。

 。3)在量角器上擺20度角、50度角、90度角、140度角、165度角。

  引導認識量角器上的角(量角器的中心點就是角的定點,0度刻度線是角的一條邊,幾度刻度線是角的另一條邊),什么時候看內刻度,什么時候看外刻度。

 。4)讀出量角器角的度數:(65度、145度、40度)

  三、嘗試量角,探索量角方法。

  1、自己嘗試量一個角的大小。

  2、總結量角的方法。

  四、圍繞量角展開技能訓練。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始終圍繞量角的本質展開,最后讓學生自己量角,總結方法也就水到渠成。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5

  《角的度量》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教材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角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教材的編排注重了數學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注重引導學生從直觀到抽象逐步提升教學要求,突出學生從不同的學習角度認識角的度量。

  為了講授《角的度量》這節(jié)課,講課之前我自己空講了好幾遍。然而,每一次空講過后都會發(fā)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然后就進行整改,一次一次的整改之后,我發(fā)覺這節(jié)課并不是越來越好了,而是越來越不知道該如何講了。原因是為了使這節(jié)課講得精彩,每一次的空講都在試圖改變設計思路。總覺得教學設計并不是那么得完美,思路不是那么得清晰,啟發(fā)的方法并不是那么得到位。

  究竟是什么樣的設計思路才是最合適的?什么樣的講授方法才能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怎么樣才能達到課堂的高效?最終,在今天我找到了答案。

  今天我講授了《角的度量》這一節(jié)課。講課的時候邀請了幾位有經驗的老師去聽課。結合聽課老師的評課,以及學生的課堂反饋情況,對自己的教學反思如下。

  導入:本節(jié)課的引入是通過兩個角,比較∠1和∠2的大小,這個問題相對來說比較簡單,舉手回答這個問題的是我們班程度弱的學生,我表示很欣慰。他的舉手發(fā)言使我意識到,恰當的導入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自信,特別是學困生的自信,可以讓他們勇于舉手發(fā)言,給予他們表現的機會。

  目標出示:通過導入引出今天的課題,出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通過學生齊讀的方式來學習,在齊讀學習目標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還是很投入的、狀態(tài)很好。但通過聽課老師了解到,有個別學生在齊讀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表現很隨意,有的學生并沒有開口讀。這是我所忽視的,我只關注了學生整體的一個情況,并沒有關注到個別學生。而且還反應出本班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好,針對此情況我會多關注,對個別學生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自學1:本環(huán)節(jié)的自學設計讓學自學生自學課本40頁回答兩個問題:一、角的度量單位是什么?二、認真觀察量角器,你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自學時能夠安靜地根據老師的提示開始自學,自學過程中,巡視后發(fā)現學生自學的效果不理想,有些學生通過自學能夠找到問題的答案,而有些學生只單單是看課本上的內容,并沒有動手圈出找到的答案。還有些學生第一個問題解決之后知道接著思考第2個問題,觀察量角器;而有些學生一味的停留在第一個問題上,自學時時間分配不合理,導致自學完成后第2個問題沒有充足的時間思考。最后,在展示反饋的時候表現出“分化現象”。有的學生信心滿滿,第1題中答案找的很準確,第2題中觀察得也很仔細;而另外的學生顯得不自信,不知所措。這個問題反應出有些學生現在還不會自學,不知道怎樣自學,不知道自學時采用什么方法。

  我在想我應該采取一些方法來幫助學生更好的自學。

  首先,我覺得自學指導的制定應該更清晰、更明了一些,讓學生借助自學提示的描述完成自學。再次,應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自學時間。先讓學生明確需要解決幾個問題。較簡單的問題,迅速完成;需要觀察和思考的問題,借助書本內容完成。讓學生知道在自學的時間內完成老師所出示的所有問題。切忌不要一直停留在第一個問題上,如果真的覺得有難度,可以先解答下面的題,把難題留到最后解答。最后,加強自學方面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不但需要教師的引導,還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多次練習來加強。

  自學2:結合例1,自己用量角器試量作業(yè)紙∠1的度數。

  先自學,自學完成之后,小組內討論你是怎么量角的。

  學生在動手量角時,經巡視后,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可以按照書本上提示的操作步驟測量出角1的`度數。但有的學生測量角的時候不知道量角器怎么放,讀數的時候讀刻度線上的哪個度數。

  小組合作:學生自學完之后,小組開始合作。我觀察了一些小組,會量角的同學跟其他成員講述了自己的操作方法,不會量角的同學聽過他人的講解后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覺得小組合作非常的有必要。一方面優(yōu)生之間通過交流可以檢測自己的答案,另一方面,差生可以通過傾聽,對不懂的知識有所了解。

  展示反饋:展示反饋時,學生闡述量角的步驟時,發(fā)現學生會測量出角的大小,但是用語言描述操作的步驟時,語言不完善,不嚴謹。我想:在以后的數學課堂上應該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提高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收獲總結:本節(jié)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通過學生的回答來看,學生真的是有自己的收獲。但是往往總結的時候只是說出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并沒有具體闡述出重點知識的具體內容。這些都表明了我們班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欠缺。為了同學們能更好地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我覺得老師有必要帶領學生一起來總結一遍。

  總得來說,如果這節(jié)課有好的地方的話,個人覺得本節(jié)課的優(yōu)點在于:

  (1)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和練習題的反饋情況來看,本節(jié)課的目標基本達成,學生認識了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并能準確讀出角的度數。

 。2)課程設計的環(huán)節(jié)都一一完整的呈現了。本節(jié)課共分為導入示標、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反饋展示、課堂練習、收獲總結六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所展示。

 。3)本節(jié)課我能一直保持著自信,對于學生的回答能應對。我認為只有老師自身具備了自信,才能帶動學生。整個課堂上我覺得學生的表現不錯,氣氛活躍。針對這些好的地方,我會繼續(xù)保持。

  但本節(jié)課還存在一些問題:

 。1)本節(jié)課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掌控得不好,小組討論的時間稍短,學生討論時間不充分。

 。2)還有自主學習時學生用量角器量角的時候步驟方法不夠到位,學生反饋展示時語言表達不完整、不嚴謹。

 。3)優(yōu)生發(fā)表比較積極,學困生不敢于舉手發(fā)言。

  (4)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少。

  針對我的不足,我想到以下方法幫助改進:

 。1)學生的自學和小組討論需要加強培養(yǎng)和練習,教給學生自學和合作的方法幫助學生更高效的學習。

 。2)平時的課堂多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狀態(tài),幫助學困生樹立起信心,讓學困生走出學習困境。

 。3)在數學的課堂中,盡量給予學生多次的表達機會。當學生,一時回答不出來時,教師不能急于換另一個學生來回答,而應該多加引導,讓學生嘗試說完整。通過多次的嘗試表達,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4)對于學生的回答,正確的回答應該及時的給予贊揚評價,錯誤的回答不應急于作出評價,應做延時評價。這樣做,可以給學生以肯定,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樹立學習的自信。

  在以后的教育道路上,我會一步步改進教學,希望教學之路越走越遠。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06-23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06-21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03-05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5篇)02-10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精選15篇)02-11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3篇02-16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5篇)02-08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精選15篇02-25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5篇02-06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5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