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1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面積》、,《梯形的面積》的基礎。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計算方法,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一、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
本節(jié)課,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書上數學的聯(lián)系,使生活和數學融為一體,既讓學生對數學倍感親切,又利于學生理解數學,熱愛數學,設定恰當的`生活情境和利用真實的生活原型展開數學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數學與現(xiàn)實世界的密切聯(lián)系,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學習富于真情實感的,能動的,由活力的知識,使學生的情感世界獲得實質性的發(fā)展,提升。
二、努力營造學習氛圍
為學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源于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在教學中,我關注、激發(fā)、保護、幫助、鼓勵學生,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做、敢真實地表現(xiàn)自己,讓學生的潛能和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設良好的氛圍,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都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善于傾聽,善于欣賞他人的良好品質。
三、鼓勵學生大膽猜想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再教學伊始,就讓學生大膽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怎樣計算?由于受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影響,有學生說是底乘高;也有學生受知識的負遷移,說是鄰邊相乘。兩種猜想思路,兩種猜想結果,使學生產生懸念,激發(fā)了他們躍躍欲試的情緒。鼓勵孩子們大膽猜測,有利于孩子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愿意把自己的“原始”思維狀態(tài)表現(xiàn)出來,這是一筆有價值的學習資源。
四、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讓學生思考,討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以怎樣計算?當學生認為能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時,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設想動手操作使學生的知識,經驗智慧充分發(fā)揮作用,通過剪拼,然后讓學生交流各自的剪拼方法,結果學生想出了三種剪拼的方法,然后引導學生比較轉化前后的圖形探究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每個學生通過操作活動,經歷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獲得數學知識,學得主動,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獲得學習數學的方法,獲得探索數學知識的體驗,獲得多種能力的提高。在這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感覺還不到位。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2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是多邊形面積的起始課,是后續(xù)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的基礎。本課是在學生學習過長方形面積的基礎上學習的,由于學生有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基礎,只要學生能找到利用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方法,這節(jié)課的重點就突破了。本節(jié)課我利用讓學生比較兩張紙片的大小,引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讓學生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會出現(xiàn)“底×鄰邊”的錯誤做法,所以在教學設計時,我把這種情況進行了預設,但是在課堂上全班學生沒有一個學生這么回答。由于擔心學生在以后的練習中會出現(xiàn)類似錯誤,同時為了讓學生明白不能用“底×鄰邊”的錯誤做法,在課堂上我主動提問學生為什么要用“底×高”而不能用“底×鄰邊”的方法呢?通過利用平行四邊形框架進行演示,讓學生明白,在平行四邊形框架拉伸的過程中,底和鄰邊的長度沒有變,但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在逐漸縮小。說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底、鄰邊的長度沒有關系。
為了讓學生明白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底和高的對應關系,我設計了三個動手操作的環(huán)節(jié)。首先給學生出示一個底是5厘米、高是3厘米高的平行四邊形,讓學生思考,看到這個平行四邊形你想到了什么圖形?學生很容易就想到了長是5厘米,寬是3厘米的長方形。第二次給學生出示一個底為7.5厘米,高為4厘米,另一條鄰邊的`高是6厘米,再讓學生思考并動手操作這個平行四邊形可以轉化成什么樣長方形,大部分學生直接說出是長是7.5厘米,寬是4厘米的長方形。有幾個同學說可以沿著6厘米的高剪下來,也可以拼成長方形,只能說出長是6厘米,但不知道寬是多少。讓學生明白不可能剪出長是7.5厘米,寬是6厘米的長方形。第三次給學生出示一個底是30厘米,高是15厘米,另一組邊是18厘米,高是25厘米的平行四邊形。學生分別想出了剪成長30厘米,寬是15厘米和長是25厘米,寬是18厘米的長方形。通過這三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明白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必需是底和高是對應關系,不能隨便計算。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是,在課堂上自己說的太多,讓學生思考回答的少,學生回答時還總是怕學生說不好,幫助學生說,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放手,學會耐心等待,學生的能力得到鍛煉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的。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3
本節(jié)課是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第一課時,重點是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用公式計算平等四邊形的面積(須找準平行四邊形底與對應的高)。難點是探索平等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用割補法把平等四邊形變成長方形,根據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這也是我們以后探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的一種基本方法。
因此,作為第一課時,我設計的重點就在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自然引導及探索過程和找準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計算面積底和高。一節(jié)課教學下來,反思有以下不足:
(1)從教師自身來說,有點緊張,導致關注學生不夠,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不理想。
。2)從設計來說,舊知導入(出示生活中的情景圖找學過的圖形并抽象出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比在教室里找圖形節(jié)省時間得多);例2可作為一個基本練習,不作為例題,這樣練習題型可豐富些。
(3)從現(xiàn)場教學效果來說,本節(jié)課設計了一個思考題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及空間想象能力,但因為斷電和時間關系未展示;另一個最為遺憾的是學生反思與小結,應將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提升到一個理性的高度,師適當用一兩句話小結,以便為今后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打下基。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4
1、深刻理解教材是有效課堂的基礎
教師如果沒有深入地解讀教材、領會編者的意圖,而為了追求新意而過度改編教材內容,替換學習材料,往往會把數學知識固有的內涵丟掉,無法有效完成教學任務。這節(jié)課作為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有那么多種講法,教材為什么要這樣編排和設計呢?
教學之前,我覺得數方格對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探究幫助不大,所以總想把它刪去,節(jié)約出更多的時間來探究,但經過對教材的反復研讀,我終于明白數方格在計算面積中的價值。
這是一種直觀的計量面積的方法,同時也是本節(jié)課學生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學生在數方格的過程中很容易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底,高和面積與長方形有著聯(lián)系,為進一步的探究提供了思路。所以,深挖教材是有效進行教學設計的第一步。
2、課堂環(huán)節(jié)的合理設計是有效課堂的.保證
教師除了對教材的準確把握,還要對學情進行深入的分析,只有對學生的認知起點和認識發(fā)展過程進行分析和研究,才能設計出有效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數學活動。
教師首先要用簡約的情境帶學生迅速進入課堂,并引發(fā)一系列的數學思維活動。
然后,教師要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形式,讓課堂活動變繁為簡,變雜為精在學生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時,教師放得多了,探究的效率必然低下,扶得多了,學生探究的空間會大大縮水,束縛學生的發(fā)展。
因此,對于教師應該給予什么樣的指導,需要教師根據學情來合理預設。
3、數學思想方法的提煉是有效課堂的精髓
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是一小學新課程改革的新視角之一。數學思想方法的孕育猶如胎兒的發(fā)育,有一個從模糊到清晰,從未成形到成形再到成熟的過程,至于轉化的思想,在本冊中多次用到。
如第一、二單元中,小數乘法和小數除法的計算,無不是把小數轉化成學過的整數進行的。平行四邊形在整個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內容中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圖形,教師應該看到學生學習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方法的價值更大,通過學習割補轉化的方法,為后面學習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圓的面積埋下了伏筆。學生以獲取知識為明線,以探究數學思想方法為暗線,明暗結合與總結時的畫龍點睛。讓數學思想方法該露臉時就露臉,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教學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雖然我在課前對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作了精心的預設,但面對生成的時候,自己的處理依然有些草率。在讓學生展示自己剪拼的作品時,當讓學生展示完平行四邊形沿頂點向對邊作高和作任意高兩種方法剪拼一個長方形后,有一個學生興致勃勃地展示他沿平行四邊形對角線剪開,通過平移得到一個新的平行四邊形的方法,由于沒有達到我們拼成學過圖形的目標,當即我就簡單地否定了,那個學生也尷尬地坐下了。
課后,這個學生坐下時的表情還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這個學生有著大膽動手,敢于交流分享的學習態(tài)度。他讓同學們更深刻地認識到為什么一定要沿高來剪開,這是多么值得表揚啊!細節(jié)成就完美,關注課堂細節(jié),敏銳地發(fā)現(xiàn)教育契機,還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學習,不斷努力,不斷總結。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5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的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我設立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通過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和比較的活動初步認識轉化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推導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轉化的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反思這節(jié)課,我總結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具體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在教學設計方面,我先是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出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再讓學生通過數方格,動手操作等、驗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最后通過練習,鞏固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
數學教學的核心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教學中,通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全面揭示數學思維過程,啟迪和發(fā)展學生思維,將知識發(fā)生、發(fā)展過程與學生學習知識的心理活動統(tǒng)一起來。在這節(jié)課中,我設計了剪一剪、拼一拼等學習活動,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長方形的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有什么關系?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形象、直觀,使學生得出結論: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在此,我特別注意強調底與高應該是相對應的,通過觀察、交流、討論、練習等形式,讓學生在理解公式推導的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方法,也為今后推導三角形、梯形等面積公式和其他類似的問題提供了思維模式。這個推導過程也促進了學生猜測、驗證、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三、注重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主張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師生應該互有問答,學生與學生之間要互有問答。在這節(jié)課中,我能始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教學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互動關系,產生教與學之間的共鳴。
四、我的'遺憾
1、課堂氛圍不夠濃厚,可能是學生太緊張,我在課前也沒有讓學生放松心情,課前可以給學生講笑話或者故事,讓學生放松心情,課堂氛圍會好一點。
2、有些引導語不是很貼近學生,有時候學生不會很快回答出來,需要思考的時間,或者后時候不知道怎么回答,這是因為老師的引導語或者提問的表達方式不夠恰當。
3、最后一個小故事與本節(jié)所講的內容聯(lián)系不是很大,沒有用到本節(jié)所講的知識,運用的是平行四邊形的不穩(wěn)定性,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最后一題的設計不是很合理。
4、板書字體不夠工整,漂亮,還需要多練習,多改進。
5、課前預設學生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頂點做的高剪開,通過平移,拼出長方形。第二種是沿著平行四邊形中間任意一高剪開,第三種是沿平行四邊形兩端的兩個頂點做的高剪開,把剪下來的兩個小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再和剪后得出的長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節(jié)課學生大部分都拼出第一種和第二種,后一種學生沒拼出來,如果在下一次試教中,我想嘗試著通過我的引導讓學生動手實踐,剪出第三種剪法。教學是一門有著缺憾的藝術。做為教者的我們,往往在執(zhí)教后,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遺憾,只要我們用心思考,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就會更加精彩。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6
新課標要求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所以,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讓他們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而本節(jié)課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活動,例如:學生借助已有的經驗和方格圖,讓他們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與它的底和其對應的高有關,再通過剪、拼等活動,讓學生在操作、觀察、比較中,概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即“轉化”思想的滲透,讓學生學會用以前的知識來解決現(xiàn)有的問題(例如放手讓學生將自己準備的'平行四邊形,通過剪拼轉化成長方形,這樣學生有非常直觀的“轉化”感受。)此時,教師可以這樣對學生說:“探索圖形的面積公式,我們可以把沒學過的圖形轉化為已經學的圖形來研究!边@樣一來,學生比較容易想到將新的、陌生的問題轉化成相對熟悉的問題。從而促進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除此之外,在課堂練習設計分了3個部分:
1、基礎練習
2、提升練習
3、思維訓練,
題目以多種形式呈現(xiàn),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面對挑戰(zhàn)的信心,激發(fā)了學生興趣、引發(fā)了思考、發(fā)展了思維。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7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教材設計的思路是:先通過數方格的方法數出平行四邊形的底、高、面積。再通過對數據的觀察,提出大膽的猜想。通過操作驗證的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再利用所學的公式解決問題。我認為讓學生簡單記憶公式并不難,難的是讓學生理解公式,因此,必須讓每個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獨立思索的基礎上親自動手剪一剪、拼一拼,并帶著自己的操作經歷進行小組內的討論和交流。
課堂是充滿未知的,盡管課前我精心設計了教學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但課堂上所呈現(xiàn)出的效果,還是與自己的設想大相徑庭。
(1)數方格中的得與失。
教材中所設計的數方格的過程是緊跟上圖中的花壇來的。把兩個花壇按比例縮小后畫在了方格紙上,讓學生把方格紙上的1格看作1平方米來數。這與學生以前的數法有了細微的差別。再加上平行四邊形中有不滿1格的情況,怎樣才能把面積準確的數出來是學生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所以,我認為,沒必要讓已經遇到新問題的學生再添上不必要的負擔,哪怕是微小的負擔。所以,我打亂了圖形與花壇原有的聯(lián)系,沒有讓學生按課本上的方法去數,而是讓學生按照以前的方法,單純把這兩個圖形按每個格1平方厘米的方法來數,數的過程中提示學生:“可以把不滿一個格的按半個來數,如果你有更方便的方法就更好了!庇欣谟心芰Φ耐瑢W向轉化的方法靠攏。
學生數好以后,說一說數的結果。再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數的.?可惜的是由于緊張,這個環(huán)節(jié)給漏了。這成為本節(jié)課的一大敗筆。事后我自己安慰自己:其實,只要數出來了,怎樣數不重要,重要的是觀察數據找規(guī)律。但客觀上講,這讓我失去了一個滲透割補法的機會。在數方格的過程中,聰明的學生肯定能想到把左側沿著方格線剪開移到另一側,把所有的方格變完整再去數。這時,我就可以隨即告訴學生,這種割下來補到圖形另一側的方法叫割補法。這樣教學可以為學生以后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經學過面積計算的圖形做好方法上的準備。
(2)面積推導中的意外收獲。
在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時,我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通過動手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會計算面積的圖形,課前,我并沒有對學生抱太大的希望。學生能說出兩種方法就很不錯了。為此,我還專門準備了一個演示的課件,以備不時之需。但學生的表現(xiàn)出乎了我的預料。
“老師,我是這樣拼的。我從平行四邊形左上角開始,把多出來的一塊向里折,就出現(xiàn)了一條線,然后沿著這條線剪下來,把它拼到平行四邊形的另一邊,就出現(xiàn)了一個長方形。”王昱璇說。
“老師,我的方法和他的不一樣。我是直接把平行四邊形對折,然后沿著折線剪開,也能把平行四邊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毙芤椒ê塥毺。
“我是把平行四形兩邊都剪下來,然后得到了一個長方形!备队裉岢隽俗约旱淖龇。
“你覺得合適嗎?”我把判斷的權利交給了學生。
“不行,雖然也能變成長方形,但是,這個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相比少了兩塊!眲⒆又t認真分析道。
“我們的目的是把平行四邊形變個樣,所以不能讓它缺損!蔽铱隙藙⒆又t的說法。
“誰能幫忙改一下?”
“只要把剪下來的兩小塊加上就可以了。”易凡把剩下的兩塊小心翼翼地加在了一側,又把它拼成了一個新的長方形。
“我把平行四邊形沿著對角線剪開,也拼成了一個長方形”劉子謙補充說。 他的方法立刻引起了爭議。
“老師,我不同意他的說法。我剛才就是沿著對角線剪開的,根本不能拼成一個長方形,我又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币追材弥约菏〉淖髌氛旧蟻碚f。
“為什么都是沿著對角線剪開的,這兩位同學拼得結果卻不同呢?”我把兩位同學的作品同時放在展臺上,讓大家觀察。
“兩個平行四邊形的形狀不同!睂W生很快就找到了原因。
“能拼成長方形的這個平行四邊形,它的對角線有什么特點?”我繼續(xù)引導。
“這條對角線,恰好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看來,只有沿著高剪開才能把平行四邊形拼成長方形!蔽疫m時總結。
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明白只要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開都能把平行四邊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形狀變了,但是面積沒有發(fā)生變化。為后面研究平行四邊形與拼成的長方形之間的關系,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做好了知識儲備。
這是我比較得意的環(huán)節(jié)。但功勞不在我,而在我的學生。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8
本節(jié)課是學生在已掌握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和平行四邊形各部分特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的,我能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規(guī)律進行教學。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并且通過對圖形的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剪切和平移的思想,并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難點是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使學生切實理解由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后,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關系。
一、重在每個孩子都參與
本節(jié)課教學我充分讓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學習。首先,通過財主分地的故事導入,讓學生大膽猜測:長方形的地和平行四邊形的地哪塊大?然后讓他們各自說明理由,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證實自己的觀點。有的孩子提出用數方格的方法,還有的孩子用剪切和平移的方法,然后再進行逐步展開。全班孩子在數格子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問題,平行四邊形的格子沒有那么好數,不滿1格的都只能算半格,雖然數出的答案一樣,但是不太精確,而且孩子們也意識到,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比較地的大小是不可能用數格子的方法來進行的。所以我們著重講轉換的方法。讓每個學生自己動手剪拼,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全過程,去主動探求知識,強化學生參與意識,引導學生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通過割補、平移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從而找到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長方形的長的關系,高與寬的關系,根據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得到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是底×高,利用討論交流等形式要求學生把自己操作——轉化——推導的過程敘述出來,以發(fā)展學生思維和表達能力。這樣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發(fā)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二、滲透“轉化”思想,讓所積累的經驗為新知服務
“轉化”是數學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思想方法。我在教學本節(jié)課時采用了“轉化”的思想,現(xiàn)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與誰有關,該怎樣計算,接著引出你能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學的什么圖形來推導它的面積。學生很自然的想到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來探究它們之間的關系。這樣啟發(fā)學生設法把所研究的圖形轉化為已經會計算面積的圖形,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意識。學生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頂點做的高剪開,通過平移,拼出長方形。第二種是沿著平行四邊形中間任意一高剪開,第三種是沿平行四邊形兩端的兩個頂點做的高剪開,把剪下來的兩個小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再和剪后得出的長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節(jié)課學生只是拼出兩種,另外一種情況(沿中間高剪開)學生沒拼出來,我只好自己演示出來,讓學生了解,拓寬空間思維想象。接著,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架起由具體到抽象的'橋梁,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行四邊形到長方形的轉化過程,把三種方法放在一起,讓孩子們討論比較,轉化后的圖形和原圖形有什么樣的關系,并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語言,組長匯報。這樣就突出了重點,化解了難點。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孩子們了解到轉化的思想很重要,在以后推導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時可以提供方法遷移。
雖然本節(jié)課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但后半部分的教學還存在著教師不敢完全放手的現(xiàn)象,課堂上有效的評價語言在本節(jié)課中也體現(xiàn)不夠完善等等。教學是一門有著缺憾的藝術。做為教者的我們,往往在執(zhí)教后,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遺憾,只要我們用心思考,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就會更加精彩!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9
“平行”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領域知識的重要基礎之一。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第一道例題通過對具體生活場景的觀察,讓學生認識到平面上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可以分為“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而其中不相交的兩條直線是互相平行的。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描述平行線的概念。接著讓學生再找出一些互相平行的例子,以進一步豐富感性認識。第二道例題要求想辦法畫出一組平行線,進一步認識平行線。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出一組平行線。在此之后安排了“試一試”,進一步學會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跋胂胱鲎觥庇袑哟蔚匕才帕司毩曨}。通過這些“找”和“畫”平行線的練習,進一步鞏固對平行線的認識,培養(yǎng)一定的操作技能,發(fā)展空間觀念。
本課教材通過對具體生活場景的觀察,引導學生認識到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們置關系可以分為“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是互相平行的,進而向學生描述平行線的概念。教材又安排學生找出一些相互平行的.例子,進一步豐富感性認識,并要求學生用合適的方法作出一組平行線,進一步認識平行線。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出一組平行線!霸囈辉嚒弊寣W生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初步掌握畫平行線的方法!跋胂胱鲎觥弊寣W生在現(xiàn)實生活和學過的圖形中找平行線和練習畫平行線。
本課的教學重點:感知平面上的兩條直線的平行和相交關系,認識平行線,會畫平行線。教學難點:理解“同一平面”和借助直尺三角尺畫平行線。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現(xiàn)實的情景和學過的平面圖形,讓學生觀察、操作、體會,充分感知平行線;要留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鼓勵學生富有個性化的解決問題;要組織必要的操作練習,在學生獨立的嘗試中,進一步總結經驗,更好地把握操作的要領。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10
這堂課能圍繞教學目標層層展開,先從身邊的情景引入,激發(fā)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接著讓學生猜想平行四邊的面積可能怎樣求?再通過活動單一的內容用數格子的方法驗證。學生都能數出它們的面積,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做的很好。
接下來又用轉化方法進行再次驗證,仍然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后讓學生到前面演示整個操作過程。在這過程中,我能用嚴密、準確地、有邏輯性的語言,富有層次性的問題層層深入的`引導學生來探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得出結論,效果良好。接著我又向學生介紹了不一樣的幾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方法很多,也可以讓他們有再試一試的想法,可以可以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而且,形象的多媒體課件為公式的推導起了一個很好地作用。
課件還很好的演示了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看起來很直觀。但是本節(jié)可課也有不足之處,在書寫板書時最后的那個平行四邊形畫的不好看,線沒有畫直;還有最后望了否定學生的另一種猜想邊×邊的方法不行。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注意書寫板書,注意課堂的完整性。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11
一、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
數學教學的核心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教學中,要千方百計地通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全面揭示數學思維過程,啟迪和發(fā)展學生思維,將知識發(fā)生、發(fā)展過程與學生學習知識的心理活動統(tǒng)一起來。課堂教學中充分有效地進行思維訓練,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它不僅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符合知識的形成與發(fā)展以及人的認知過程,體現(xiàn)了數學教育的實質性價值。在我這節(jié)課中,我讓每個學生自己動手剪拼,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全過程,去主動探求知識,強化學生參與意識,引導學生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通過割補、平移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從而找到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長方形的長的關系,高與寬的關系,使學生得出結論: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乘高。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求證方法,也為今后求證三角形、梯形等面積公式和其他類似的問題提供了思維模式。這個求證過程也促進了學生猜測、驗證、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二、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整個教育界現(xiàn)在都在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主張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所謂“互動”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師生要有交往,生生要有交往,不能是教師的“滿堂灌”、“滿堂問”、“滿堂練”。師生應該互有問答,學生與學生之間要互有問答。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始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教學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互動關系,產生教與學之間的共鳴。在這節(jié)課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引導學生思考,動手操作,推理與表達,并讓小組到臺前匯報,充分展示,開展小組學習競賽。
三、練習的設計,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
1、是讓學生應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通過板演強調書寫格式。
2、是讓學生判斷三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的對與錯,讓學生明白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要用對應的底和高相乘。
3、是計算兩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通過評價讓學生指導第二個平行四邊形可以用兩種方法來計算。
4、是判斷在一組平行線之間的'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否相等,明白等底等高的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5、讓學生知道已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高,求底要用面積除以高;知道面積與底求高要用面積除以底。
6、讓學生課后探究,把平行四邊形拉成長方形,面積有沒有變化,周長有沒有變化,拓展學生思維。
不足:
課堂上有效的評價語言在本節(jié)課中的體現(xiàn)不夠完善。自己覺得在引導和組織學生上欠缺一些,教學過程當中教學機智不夠靈敏,這也是我今后所要重點刻苦鉆研的一部分。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12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在本節(jié)的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種中我就努力讓學生得到這種需要。以小組為單位我先讓學生嘗試自己通過動手操作尋找出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每個同學都很興奮,我也盡可能讓他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于學生的想法,我均給予鼓勵。在眾多的想法中有個同學提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等于兩條相鄰邊的乘積。理由是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猜想而得。基于此我讓學生再展開想像的翅膀,大膽設想,驗證這一想法的準確性。再一次探究的火花被燃起。雖然第一個猜想的結果是錯誤的,但就猜想本身而言卻是合理的.,而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往往在猜想的瞬間被點燃,不同的猜想結果又激發(fā)起學生進行驗證的需要,需要同學們作進一步的探索。
因為老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問題的時間與空間,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在這樣的課堂學習中學生樂想、善思、敢說,他們可以自由地思考、猜想、實踐、驗證 因而得以靈感。而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各種方法正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學生只有在相互討論,各種不同觀點相互碰撞的過程中才能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不斷得到增強。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13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以長方形的面積計算為基礎,它為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面積,梯形面積的計算打下了基礎。我在教學本節(jié)課時,采用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與它相等面積的長方形,從而把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從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先復習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讓學生說出可以通過數格子和利用公式求出長方形的面積,為下面要學習的平行四邊形面積作鋪墊。當讓學生通過數方格說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學生很容易數出面積,并且說出它的底和高的長度。我及時抓住這三個量,讓學生大膽猜想: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它的面積之間可能存在什么關系呢?這個問題很快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為下面要探討的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做好鋪墊。
為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在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時,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自由、寬松的探索空間。通過學生自學、動手畫、剪拼這些操作,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他們變“學會”為“會學”,對學習要求中提出的第2、3個問題:轉化后的圖形與平行四邊形有什么關系?你認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該怎樣求?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各抒己見,充分闡述自己的理解,這樣的教學使學生樂于探索,敢于探索,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在教學完這節(jié)課后,聽課老師、評課的領導對本節(jié)課進行了評價,從這節(jié)課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下面認真進行剖析:
1.課的開始復習內容過長,導致本節(jié)課新授知識部分時間不多。練習題與檢測題進行的過于倉促,使基礎不夠好的學生沒有充分理解和掌握。復習內容中指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這部分內容可以刪去,在新課教學中體現(xiàn)出來。
2.復習部分長方形的面積的兩種求法與通過數方格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應該同時在課件中顯示,進行比較,從而引入新課。
3.教學中某些環(huán)節(jié)的過渡不恰當。如:長方形的面積學生通過數方格和利用公式求出來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生通過數方格說出來后,可以說:除了數方格,那么能否像計算長方形的面積那樣存在一個面積公式呢?很自然為下面要推導的公式作準備。
4.學習要求的設計不夠合理。我提出了兩個學習要求:(1)自學課本第65頁。(2)小組合作完成三個問題。兩個要求要綜合起來體現(xiàn),讓學生為了完成所出示的任務,自己通過看書,小組合作交流,邊看邊操作來完成。
針對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今后要加強學習,多聽課、多請教,多與同科目老師交流,力爭使自己在教學藝術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14
本節(jié)課是在孩子們已經掌握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和平行四邊形各部分特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的,所以,我在立足學生已有知識儲備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并且通過對圖形的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剪切和平移的思想,并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難點是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使學生切實理解由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后,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關系。
根據課堂教學實際反思如下:
一、教學設計要合理,不能出現(xiàn)誤導學生的環(huán)節(jié)。
課堂開始時我出示了一個長方形教具,讓學生回憶長方形的長和寬,面積公式,然后通過把長方形拉伸變成平行四邊形,讓學生觀察長和寬,面積有沒有變化,利用麻吉星信息技術進行投票,然后留下疑問導入情境圖。在學生通過數格子和剪拼活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后回到這個問題,還是有一部分學生認為面積沒有變化,認為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長方形的長,高就是長方形的寬,而不知道拉成平行四邊形后它的高就不是原來的寬了。
在比較兩個花壇的大小這一環(huán)節(jié),課本上用數方格的方法,全班孩子在數格子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問題,平行四邊形的格子沒有那么好數,不滿1格的都只能算半格,然后加上滿格的就得到了面積。也有學生思考后發(fā)現(xiàn)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下一個直角三角形然后平移轉化成長方形,這兩種方格都是很好的,讓學生上臺表達自己的想法時需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并注意要面向學生來表達。當然數格子的方法也可以分別把不滿一格的平移到右邊拼成滿格的然后再數,這種方法老師也可以向學生介紹,開拓學生的思維。
二、滲透“轉化思想,讓所積累的'經驗為新知服務。
“轉化”是數學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思想方法。我在教學本節(jié)課時采用了“轉化的思想,再數完格子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再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是什么,該怎樣計算,接著引出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學的什么圖形來推導它的面積。學生很自然的想到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來探究它們之間的關系。這樣啟發(fā)學生設法把所研究的圖形轉化為已經會計算面積的圖形,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意識。學生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頂點做的高剪開,通過平移,拼出長方形。第二種是沿著平行四邊形中間任意一高剪開,第三種是沿平行四邊形兩端的兩個頂點做的高剪開,把剪下來的兩個小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再和剪后得出的長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節(jié)課學生只是拼出兩種,另外一種情況(沿中間高剪開)只有幾個學生拼出來。根據教參中的建議“如果學生除教材外的其他拼接方法,給予肯定”,其實是在提示我們不必追求拼接方法的多樣化,而是應追求拼接之后的等量關系的研究與發(fā)現(xiàn)。接著,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架起由具體到抽象的橋梁,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行四邊形到長方形的轉化過程,讓孩子們討論比較,轉化后的圖形和原圖形有哪些等量關系,并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語言,組長匯報。這樣就突出了重點,化解了難點。這個環(huán)節(jié)在讓學生動手操作前應該先給學生思考怎樣操作,而不是直接動手操作。在學生剪拼完成之后學生應該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過程并對比圖形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參與度不夠,不夠積極認知,不會表達自己的方法,教師應該平時注意小組合作的規(guī)范性訓練,要求每個學生在動手操作前先獨立思考如何操作,然后再動手操作,并讓小組長組織每個成員積極發(fā)言,小組長進行總結,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有時間控制,合理、有序安排。
三、練習的設計要突出層次性,注意數學的嚴謹。
① 在設計下面這道習題時,我原本是把選項給出來讓學生去選,這樣就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不夠大,應該讓學生自己思考后選出答案,然后利用麻吉星來投票,教師根據投票結果有針對性的用抽人功能來讓學生說說他理由,加深學生對平行四邊形面積的理解與運用。
、谠谧寣W生畫一個面積為12平方厘米的平行四邊形這個問題時,應該先讓學生思考:面積為12平方厘米的平行四邊形它的底和高應該是多少?學生自然能夠想到有2×6=12、3×4=12和1×12=12這三種情況(底和高為整數情況下),每種情況有兩種畫法,共6種畫法,而不是3種。在學生動手畫圖形時應該尋找并拍照學生的作品并通過上傳圖片來展示,這樣操作可能效果會比較理想。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15
20xx年10月24日,我參加了經開區(qū)數學基本功比賽,執(zhí)教《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節(jié)課,實施教學后一些問題讓我陷入思考。下面從我備課及執(zhí)教的經歷談起。
首先,對于內容的分析,我在教學設計中已經闡明,因此不再贅述。對于學情,我以本校五年級學生為參照,調研了本校學生對此知識的想法,根據學生問卷的回答情況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問題:
1、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學生基本都能寫對,但出現(xiàn)與算周長混淆的情況,并且已經想不起來長方形的面積是由數方格推導出來的。
2、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出現(xiàn)這樣幾類情況。
。1)用算周長的方法計算,占15%;
(2)用鄰邊相乘的方法計算,占35%;
。3)知道轉化成長方形,但不能正確計算,占23%;
(4)其他(包括不知道怎么算),占27%。
雖然我深知讀懂教材、讀懂學生的重要性,但理解有限,在設計與執(zhí)教過程中,反映出以下三個問題。
一、學情分析能力不足
我雖然進行了學情分析,但由于自己的理解有限,我沒有分析到其實學生對于找原來的平行四邊形與轉化后的長方形之間的等量關系其實是不理解的,是一個難點,導致我以如何向學生滲透轉化思想為重心了。
二、課堂調控能力有限
在實施教學的時候由于學生的學情不同,執(zhí)教班級學生基本已經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加之我的現(xiàn)場調控能力有限,因此并不能順著學生的思維進行教學,跟我設計的初衷產生了水土不服的現(xiàn)象,但后來我仔細回想了執(zhí)教過程中的一些學生表現(xiàn),優(yōu)等生知道公式,并不代表所有學生都知道,應該具備一些調控能力讓所有學生經歷驗證的過程,但錯過了,這一點也說明我的課堂調控能力是需要加強的。
另外一個問題是找等量關系時,我由于時間的限制,代替了學生的觀察發(fā)現(xiàn),帶領學生直接演示了原來的平行四邊形與轉化后的長方形之間的關系,推導出了公式,這點挺遺憾的。
三、數學語言不嚴謹
在此次教學中,我的數學語言不夠嚴謹,比如數學上專業(yè)的術語“平移”等說得不規(guī)范。
針對以上問題我想教師的調控能力這些非一日之功,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我會盡量注意記錄自己的問題與語言,不斷反思,從而慢慢提高,增強自己上現(xiàn)場課的`經驗。
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設計,我沒實現(xiàn)的是,找等量關系過程對學生是一個難點,我對突破這個難點的想法如下。
預設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把我們的長方形還原為平行四邊形,你能標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對應的高嗎?請同學們動手標一標吧。
師:同學們,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你能找出原來的平行四邊形和轉化后的長方形有哪些相等的關系嗎?小組討論并相互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當然,這是我的初步想法還沒有進行實際教學,因此不知道這些能不能突破難點。
通過本次講課,讓我真正樂趣無窮的是對課不斷地思考,發(fā)現(xiàn)課的奧妙,有遺憾,有困惑、有思考……我想這些都是成長,教學時間那么長,我想讀懂教材,讀懂學生,這不容易的事總會慢慢理清,然后,不斷成長!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3-13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4-14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9-16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04-14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03-01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6-10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5-15
面積教學反思02-23
面積的教學反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