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華南虎》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華南虎》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華南虎》教學反思 篇1
這是一篇自讀課,一課時完成。課堂結構比較緊湊,問題的設計也很精煉。課堂上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不是由老師一段一段的講讀,而是讓學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對于詩歌教學,我重視朗讀課文,在讀中學,讀中悟,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也培養(yǎng)了良好的語感。課堂中,不忽視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教育學生關愛動物,善等生命。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小組合作交流,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課堂中力求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比如采取比賽方式,討論交流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這節(jié)課,我真正嘗到了探究式學習的甜頭,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充分展示自己。有一名平時特別不愛發(fā)言,非常靦腆的女生不但主動舉手要求代表全組參加競賽,而且發(fā)揮出色,博得陣陣掌聲,并為本組贏得一枚寶貴的小紅花。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面向全體,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健全的人格,實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價值觀上的相互滲透,相輔相成。
評析
新課標強調凸顯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求課堂教學是民主、平等的討論過程,李剛老師這堂課充分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實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價值觀上的相互滲透,相輔相成。
本節(jié)課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發(fā)展,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了以往只注重少數尖子生或照顧大多數尖子生的觀念。教學流程的設計清晰,上課伊始,便以競賽的方式導入新課,很新穎,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啟發(fā)他們參與的熱情;在朗讀環(huán)節(jié)中,配放背景音樂,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學生練讀比賽,更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問題探究也是教師精選出來的,通過對關鍵詞語的理解,品讀詩歌的內容和情感;比較閱讀和口語交際,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從而達到能力的遷移和提高。整個課堂都力求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從這節(jié)課中看出,學生已初步具有了欣賞詩歌的能力,初步領悟了作品的內涵,品味作品中豐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不再是舞臺上的牽線木偶受人擺布。 “質疑問難”和“朗讀比賽”是這節(jié)課的亮點。教師在課堂中的點撥比較到位,宏觀調控,適時適中,善于使用激勵性的語言,學生容易接受。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受到熏陶和啟迪。
總之,作為一節(jié)課改課,我覺得符合“新課標”要求,是一節(jié)非常成功的課。
《華南虎》教學反思 篇2
這是一篇自讀課,一課時完成,課堂結構比較緊湊。課堂上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不是由老師一段一段的講讀,而是讓學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對于詩歌教學,我重視朗讀課文,在讀中學,讀中悟,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也培養(yǎng)了良好的語感。課堂中,不忽視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教育學生關愛動物,善待生命。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比如采取比賽方式,討論交流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這節(jié)課,我真正嘗到了探究式學習的甜頭,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充分展示自己。有一名平時特別不愛發(fā)言,非常靦腆的女生不但主動舉手要求代表全組參加競賽,而且發(fā)揮出色,博得陣陣掌聲,并為本組贏得一枚寶貴的小紅旗。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面向全體,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健全的人格,實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價值觀上的相互滲透,相輔相成。
本節(jié)課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發(fā)展,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了以往只注重少數尖子生或照顧大多數尖子生的觀念。上課伊始,以競賽的方式導入新課,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啟發(fā)他們參與的'熱情;在朗讀環(huán)節(jié)中,配背景音樂,學生練讀比賽,更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問題探究也是教師精選出來的,通過對關鍵詞語的理解,品讀詩歌的內容和情感;比較閱讀和口語交際,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從而達到能力的遷移和提高。從這節(jié)課中看出,學生已初步具有了欣賞詩歌的能力,初步領悟了作品的內涵,品味作品中豐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受到熏陶和啟迪。
《華南虎》教學反思 篇3
一直將書本的最后兩個單元看的比較的無味,尤其是最后一個單元,總感覺如雞肋般的存在。然而,現實卻總讓我無言以對。第一學期如此,第二學期又是這樣,讓人恥笑。
這篇文章,在備課之中,確實發(fā)現,實在有太多的東西可以涉及。從人性的角度,從自然與人的角度,從對人的觀點,從對于生命的觀點,很多很多,舉不勝舉。簡簡單單一首詩歌,結合時代背景,結合具體的現實意義,總讓人不甚唏噓。人類對于動物的殘害,譬如華南虎,貌似“正氣凜然”,然而不過就是為了一己私欲。明晃晃的說是為了保護瀕危物種,哪知道經過幾百萬年適者生存的這些可憐而又可嘆的物種們始終擋不住人類大開發(fā)的腳步。
魯迅在《狂人日記》中對舊中國說“這是一個吃人的社會”,當然那是精神上的吃人,可能是源自于主人公的遐想。因為在當時,即使是處在極端饑荒的時代,吃人,也是非常少見的現象。記住,這是真正的人吃人,不帶有任何的修飾。在我的念頭里,也只有小時候看電影時知道的日本鬼子吃人的事實。然而,時至今日,在某些地方,直白一點,在中國的許多地方,舉個特例,譬如廣東。卻喜劇般的在上演著各種人吃人的.現象。記住,這是真正的人吃人,不帶有任何的修飾。那一張張殘忍的圖片,總是憤怒異常。當人自詡為高等生物之時,只能沉默。
也許現代科學也不過是想證明人類和其他物種之間的區(qū)別,然而世俗的社會卻早已污染了整個環(huán)境氛圍。可以說,當一個人有了思想,那么一切都化為泡影。這個世界能走多遠,或許在我有生之年并不能遇見。然而在我有生之年恰恰又能預見,不遠。總有那么多末日題材的電影,這是上帝給予編者的思維。
《華南虎》,能從許許多多的角度來言論?梢哉f,這堂課,我上的不好,因為都是我在講,我在宣泄,我在闡述著各種各樣的事實,同學們有許多的唏噓,甚至也有許多不信的眼光。其實在我心中,仍然希望他們并不相信,想讓他們有一顆美好的心靈。因為我一直想有,所以格外的珍惜。
《華南虎》教學反思 篇4
新課程教學改革把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作為首要目標。我認為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的、互動的課堂是完成這一目標的基礎。在《華南虎》的教學中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我注意了以下兩方面。
1、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在任何環(huán)節(jié)中都堅持以學生為主體。
首先,在備課時要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華南虎》是一首借物抒情詩,它寫了一只身陷鐵籠的老虎的不屈的身影,斑斕的花紋,滴血的趾爪和火焰似的眼睛。這首詩有濃厚的象征色彩,它以華南虎為象征,通過籠中老虎對自由的向往和對殘酷現實的反抗來表現詩人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學習的難點在于通過關鍵句來理解文中的象征意義,從而培養(yǎng)一種高尚獨立的人格。學生已閱讀過詩歌,也掌握了一些閱讀詩歌的方法,因此,我抓住關鍵句讓學生充分討論,注重學生的自我領悟,教師只加以適當的引導,以使學生領悟的更深。但這首詩比以前讀過的詩隱晦含蓄,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特殊的歷史背景。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的感受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和質疑能力,從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發(fā)引起討論,進而鉆研文本,讓學生自己來答疑解難。老師則鼓勵學生提問、聯(lián)想、交流,并適時的總結歸納,將討論引向深層次。為此我預設了幾個環(huán)節(jié):自讀詩歌與整體感知→深入探究→質疑解難→品味語言、體會意境→體驗與反思→拓展與延伸。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請學生從各種角度談談自己對詩歌的看法,并在學生的解讀中概括出不同的觀點形成爭論。然后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深入文本進行探究。第三個環(huán)節(jié)主要解決學生閱讀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實際問題,抓住典型性問題進行討論。第四環(huán)節(jié)回歸文本,通過朗讀品味語言以完成“意會”的過程。體驗與反思則把學生的目光由詩歌引向社會引向生活。在拓展與延伸中,我補充了詩人的另一首代表作《半棵樹》,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對詩人牛漢以及他的作品有一個完整的認識,調動起學生課后的閱讀興趣。我認為這一點對學生的課外閱讀乃至人生觀、世界觀的發(fā)展都會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總之,整個教學過程是學生學的過程,是老師引導的過程。
另外,在教學中我運用肢體語言、口頭語言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他的想法對老師、對全班同學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guī)缀跽?jié)課都站在學生中間;請他們回答問題時都站在他們的附近親切的發(fā)出邀請;當他們回答時都在他們的身邊仔細聆聽,決不中途打斷他們的話;提問也采用商討式和征詢式的語言,給學生以親近感。如:“你從詩中讀出了什么?”、“你覺得他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呢?”、“請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來談談對這一問題的看法!边@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調動生活積累,發(fā)展思維能力,在這樣的基礎上的“說出”是學生自主的進入課文后,作為閱讀個體融入了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和理解的審美再創(chuàng)造。
2、要選準切入點,理清知識點,激發(fā)興奮點,培植發(fā)散點。
選準切入點是成功教學的前提,是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情境的基礎。在切入點的選擇上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和知識的結構與體系。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學氛圍都應有不同的切入方式,切入點的選擇直接引領著整個教學過程。在《華南虎》的教學這中,我以學生們用成語、俗語、詩詞等來說說他們心目中的老虎形象為切入點。因為這一類詞語在學生的頭腦只儲存的比較多,且大多是威風凜凜的形象。再配以一定數量的圖片,那么,詩中的“不屈的靈魂”就有了一個很直觀的印象。學生們會非常想知道高貴的王者到了籠中會怎樣,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
理清知識點在這首詩歌中就是理清老虎、觀眾、鐵柵欄等形象的象征意義。這是實現教學互動的載體。知識點理清的過程也是教師在教學中發(fā)揮主導作用的過程,教師不是簡單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引導學生把握知識的內在結構,掌握知識的重點和難點。
激發(fā)興奮點就是教師要注重啟發(fā)與誘導,運用發(fā)現法、情境法、暗示法、討論法、點撥法等教學方法,通過先進的教學媒體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華南虎》的教學這中,我請學生從各種角度談談自己對詩歌的看法,并在學生的解讀中概括出不同的觀點形成爭論。這一爭論點使學生的興趣進一步高漲,促使學生自覺的、積極的研讀文本。
培植發(fā)散點這是教學的目的,讓學生用已有知識去產生新的知識,進一步理解學過的知識,并加以發(fā)散。這表現在學生將詩人對生活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并賦予了新的內涵。這還表現在學生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來解讀詩人的其他篇章,以一反三,甚至更多。
在教學中缺憾總是難免的,我的遺憾也有幾點:
1、我的教態(tài)、教學語言還有一定的問題,缺乏靈活性。比如在初讀詩歌,從各種角度談談對詩歌的看法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有的同學提出了一些問題:“觀眾為什么是‘膽怯而絕望的’”等。這些問題看似較為零散,其實都與主題有關。我只要用一兩句簡單的話就可以把它引導到主題這一爭論點的探討上來。但我就因為在教學預設中把這些問題的提出安排在了質疑解難環(huán)節(jié),就沒有作解釋。課后有同學就問我上課時為什么沒有理他,打擊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又如在詩歌現實意義的探討上,我直接提問“這首詩歌有何現實意義”。如果能把“現實意義”這個詞換成“啟示”,就更貼近學生了。
2、雖然我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有很多學生不敢發(fā)言,或者是不愿意發(fā)言。這就說明這一課堂并沒有達到真正的和諧,還有某些東西讓有的同學感到了壓力而不敢發(fā)言或者是不愿意發(fā)言。也有部分同學的學習過程還是消極的“等、靠、聽、記”,沒有主動地去追求進步與發(fā)展。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
我深深的感到要真正構建一個自由、平等、互動的課堂任重而道遠!
《華南虎》教學反思 篇5
在《華南虎》的教學中,我感受到了教學的成就感。本節(jié)教學中我認為自己在以下幾點做法值得積累并記下:
一,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發(fā)展,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了以往只注重少數尖子生或照顧大多數尖子生的觀念。
二,教學流程的設計清晰,上課伊始,便以競賽的方式導入新課,很新穎,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啟發(fā)他們參與的熱情。
三,在朗讀環(huán)節(jié)中,配放背景音樂,我聲情并茂的范讀,學生練讀比賽,更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問題探究也是精選出來的,通過對關鍵詞語的理解,品讀詩歌的`內容和情感;比較閱讀和口語交際,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從而達到能力的遷移和提高。
五,整個課堂都力求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總之,從這節(jié)課中看出,學生已初步具有了欣賞詩歌的能力,初步領悟了作品的內涵,品味作品中豐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不再是舞臺上的牽線木偶受人擺布!百|疑問難”和“朗讀比賽”是這節(jié)課的亮點。在課堂中的點撥比較到位,宏觀調控,適時適中,善于使用激勵性的語言,學生容易接受。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受到熏陶和啟迪。
《華南虎》教學反思 篇6
文章運用以虎寫人的象征手法,講述了詩人在特殊時代中的一段真實的感受,字里行間表達了一種真摯而強烈的情感,那便是在身心倍受束縛的困境之中,追求自由,勇于抗爭,保持高傲不羈的個性情懷。在教學設計上緊緊抓住華南虎的遭遇及面對厄運保持本色個性的特點,從而讓學生對華南虎有一個深刻而鮮明的.印象,運用圖片的對比反差和抓住關鍵詞句的理解以及有感情的朗讀等方式來感悟體會,在這種層層遞進,由表象的畫面到內在的感受之后,使孩子們達到情感的共鳴。從而,順勢設疑,反問學生“詩人在風景旖旎的桂林,為什么不去描繪風景如畫的漓江景致,而偏偏要寫這只籠中之虎呢?”從而過渡到本節(jié)課的難點,結合時代背景來理解文章主旨。激發(fā)探究的興趣,這樣學起來更加興趣盎然,對文章的理解也會相應通透。
在整個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安排上,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為其體現主人翁的地位,應該在課堂內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去討論、去交流,并且通過組內探究,讓每個孩子積極參與課堂之中,讓每個孩子暢所欲言,表述個人的認識、觀點、想法。
《華南虎》教學反思 篇7
《華南虎》是我參加“武安市第四屆初中名師評選”活動時,被要求必須準備的課題借著這一機會,我再次將我正在研究的個人小課題《初中語文新授課創(chuàng)設情境的導入方式研究》運用到了其中,名師雖未選上,但卻為我課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資源。
面對別校別班完全不認識的一群孩子們,我斟酌再三不再像往常一樣僅僅只用圖片來導入新課,而是讓孩子們看著這些老虎的圖片說一說有關老虎的成語和歇后語,這不僅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檢查他們的知識儲備、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而且從他們的回答中我可以很迅速地判斷孩子們的優(yōu)劣和性格,使我后面的教學更有把握。
從孩子們上課伊始的表現,可以看出我的小策略很是成功,孩子們情緒高漲,都積極地舉手回答問題,當我告訴他們:歷來被人們稱為“獸中之王”高貴威武的老虎,在詩人牛漢的筆下卻不是這樣的。孩子們安靜了下來,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究它不一樣的內心世界,順利將學生帶進了文本。
《華南虎》教學反思 篇8
課文上好之后,我思考了很多。我們拿到一首詩,首先要考慮通過教學這首詩究竟要給學生什么?通俗地說,我們要學生到哪里去?往往是要讓學生從詩歌中體味作者的情感,領悟詩歌蘊含的思想與哲理。這是我們在確立教學目標時必然會考慮的目標之一。然而我們是怎么讓他們去的那里呢?也就是用什么方法來組織教學,達到目標的呢?
無可否認當前在使用新教材進行詩歌教學的時候,較多地存在著重理性分析,輕感覺審美的傾向。詩歌教學都似乎忙著搜尋詩歌里的哲理意義、象征意義,沒有哲理、象征也要牽強附會,硬貼標簽。對豐富多彩的優(yōu)美意象,富于韻味的節(jié)奏旋律,或無暇顧及,或不能顧及。以致詩歌教學就是干巴巴的條分縷析,“一二三四”的理性陳述,一層又一層地深挖哲理和象征,使如詩的“花季少年”缺少詩意,敏銳的審美感覺變得呆板遲鈍。這很難說是與新教材編寫的初衷相一致。
造成這一困境的原因,我認為一是“詩言志”這一傳統(tǒng)觀念在不正確地影響著當前的詩歌教學。誠然,“詩言志”是人類曾有的一種讓理性駕馭詩的企圖:讓詩充當理性的代言人。從“關關睢鳩”的`象征到“唯有源頭活水來”的哲理,時代的變遷給詩人留下了更多的言志素材。但詩歌的真正價值,我以為是在言志的架構下,營造的生命體驗。那青年男子從“輾轉反側,寤寐思服”的相思之苦到“載言載笑”的相見之歡的心理歷程,才能與讀者產生“心靈共鳴”“生命震顫”的審美感覺?上В覀兊脑姼杞虒W卻把它當作了詩的副產品。
其二,應試教育的魔棒,也把我們很多教師的審美感覺折磨得越來越遲鈍!把灾尽边h比“言情緒”、“言感覺”便于操作。情感美、意象美和語言美教育任務則被置之腦后,使一切豐富多彩,蘊含復雜的藝術對象抽象化、理性化、簡單化。最能體現個性化感覺的文字,常常被硬拉出來,講述那些或簡單或深奧的大大小小的道理。
那么我在想:我們的目的如果只是讓學生知道詩中之“志”何必花那么大的力氣,繞那么大的圈子,直接告訴他們,讓他們記背下來不就行了?可是這樣條分縷析的課堂就不是語文課了!是思想政治課!語文課就是要用“語文的方式”——關注語言文字、品讀或創(chuàng)造性地品讀、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以讀促思,以思促寫。學生只有用語文的方式走到我們要他們到達的地方,我們的語文課才有語文味。那學生到底最后有沒有到達那里呢?也就是教學的實際效果如何呢?這是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要重視的問題。我認為,一個最簡單的檢測方法就是:看學生的思維力度,看學生情感投入的深度,師生與文本情感交融的有效度。就拿本課來說,學生要較好地完成改寫,必須認真品讀文字,深入思考華南虎的處境。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承擔著把思維引向深入的任務。如給出問題:如果被關在鐵籠子里的是人呢?這就把大家的目光從文字引向了詩人。最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過渡也顯得水到渠成。因此我覺得在本堂課上學生對文本的研讀還是有成效的。只不過要達到這種有效的閱讀,常常需要語文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安排有效的教學活動來實現。在本節(jié)課中,“改寫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正是一次“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它把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了出來,并有了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收獲。這就好比教師給了學生一把梯子,但要學生自己用力去爬,然后摘到美味的果實。
從這個意義上說,《華南虎》課堂上滴落的那一串晶瑩的淚珠,對我而言是一串串玲瓏剔透的珍珠,它的光芒時時提醒著我:要想辦法遞給學生一把又一把輕巧靈活的梯子,引領學生去品讀,去感悟,要珍視他們獨特的情感體驗,并最終成功地把他們送到我們要他們去的地方。
《華南虎》教學反思 篇9
一堂課下來,只要認真?zhèn)湔n,成功的地方很多,缺憾總是難免的,教《華南虎》一文,我的遺憾也有幾點:
1、我的教態(tài)、教學語言還有一定的問題,缺乏靈活性。比如在初讀詩歌,從各種角度談談對詩歌的看法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有的同學提出了一些問題:“觀眾為什么是‘膽怯而絕望的’”等。這些問題看似較為零散,其實都與主題有關。我只要用一兩句簡單的話就可以把它引導到主題這一爭論點的探討上來。但我就因為在教學預設中把這些問題的提出安排在了質疑解難環(huán)節(jié),就沒有作解釋。課后有同學就問我上課時為什么沒有理他,打擊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又如在詩歌現實意義的探討上,我直接提問“這首詩歌有何現實意義”。如果能把“現實意義”這個詞換成“啟示”,就更貼近學生了。
2、雖然我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有很多學生不敢發(fā)言,或者是不愿意發(fā)言。這就說明這一課堂并沒有達到真正的和諧,還有某些東西讓有的.同學感到了壓力而不敢發(fā)言或者是不愿意發(fā)言。也有部分同學的學習過程還是消極的“等、靠、聽、記”,沒有主動地去追求進步與發(fā)展。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我深深的感到要真正構建一個自由、平等、互動的課堂任重而道遠!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y也在深深的思忖一個問題,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在上每一堂課的時候,我們將運用怎樣的教育理念,將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實實在在的在課堂上呈現出來。既不能上成說教式的政治課,又不能上成單是知識傳授的訓練課。原先,在上課的理念上曾遵循12個字,也是平日上課與聽課的心得之悟,我覺得一堂語文課應該“書聲瑯瑯,議論紛紛,情意融融。”當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又有了新的感想,給它充加了八個字,那便是“沉思默默,感受深深”。我想這20個字將成為我今后施教的座右銘,也會讓這樣的語文教學觀落實到今后的語文課堂之中。讓我們的語文課變得更加興味盎然、豐富多彩,充滿文學的氣息。也讓語文的味道更加的濃郁雋永。同時,讓批注式自學和隨筆雜談式練筆與博覽群書有機結合,讓課外量的積累推進課內質的飛躍!
【《華南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反思體育教學反思03-16
教學反思03-02
《讓》教學反思12-12
教學反思05-22
精選教學反思05-14
教學的反思01-07
《》教學反思05-16
(經典)教學反思06-30
拼音jqx教學反思jqx教學反思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