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jīng)驗,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狼和鹿》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狼和鹿》教學反思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誦讀,從人們隨意殺狼護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悟出保持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1.小朋友們,今天讓我們一起唱著<<大風車>>這首歌到凱巴伯森林中去游玩一翻,好嗎?
小朋友,<<大風車>>將開到凱巴伯森林中去,你們想不想到那兒去一飽眼福,看看美麗的大森林?
2.小朋友,睜開眼吧,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凱巴伯森林,仔細的觀察,你們看到了什么?(投影1森林鹿小鳥)(要求用一段完整的話說出來)
小朋友們,我們做游戲時是那樣的開心,無憂無慮,可這些鹿為什么一邊做著游戲,一邊東張西望,還向后看呢?它們怕什么呀?(生答)
在小朋友的心目中,狼是什么形象?狼和鹿在一起,會發(fā)生什么事?狼是不是見到鹿就吃?它會挑什么樣的鹿來吃?能用“但是或可是”把這兩段話連起來說一說嗎?
看到這樣的情景,小朋友們,你們會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目睹那一劫難的小鹿,你會想些什么?
3.過渡:看來,小朋友們都希望把狼消滅掉,讓美麗可愛的小鹿生活下去,凱巴伯森林周圍的人們也恨透了狼,于是,獵人們一起背起了槍,來到了凱巴伯森林,大家看看狼怎么樣了~~~~~
狼在死之前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進行說話練習和想像訓練)
好,小朋友們說得都不錯,現(xiàn)在鹿已經(jīng)過上了自由的生活,老師想問問小朋友,沒有天敵的`鹿在森林里生兒育女,于是鹿越來越多,而森林是不會變大的,糧食來自樹木,它們會怎么辦?森林會變成什么樣?不如我們再回去看一下
4.投影3(森林鹿小鳥)你們看到了什么
投影填空()的鹿在林間()
()的小鳥在()
鹿為什么會無精打采的?小朋友,你來猜猜看有哪些原因?(饑餓、生病)
鹿餓了,干嗎不去找吃的?這么多的鹿怎么會一下子生病了呢?
5.聰明的小朋友,你知道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嗎?(森林狼鹿)
通過這件事,我們能不能把狼消滅掉?為什么?(師小結)
6.小朋友,讓我們走出森林,回到課堂,把我們看到的情景編成故事講給森林外面的人聽,讓他們也明白這個道理
7.剛才兩位小朋友都講得不錯,以下面我們請幾個小朋友把剛才的故事表演出來嗎?老師這兒有頭飾,誰有信心上來試一試,請下面的小朋友配合一下。
8.演得很好,老師把這些頭飾獎給你們,下面再請你們說一說,聽了故事看了小品,你們明白了什么?
9.今天,我們兩次來到了凱巴伯森林,在被毀的森林里我們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種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處,不應該隨便消滅它,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天著風車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請小朋友們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也明白這個道理,好嗎?
《狼和鹿》教學反思2
4月26日,聯(lián)校到我校進行課改調(diào)研,我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狼和鹿》。課后我及時地進行了反思。課前,我始終扣住課文的語言文字,精心設計導學案,目的是引導學生步步深入文本,抓住課文的重點進行探討,確實感受森林、狼、鹿前后的巨大變化,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這次導學案我共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活動、達標測評。結合課文內(nèi)容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確立了本節(jié)必須呈現(xiàn)的學習目標,整節(jié)課具有以下特點:
1、體現(xiàn)了閱讀的層次感,讓學生有目的地讀。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個別學生展示朗讀時,其他同學予以糾錯。在整個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主動思考的主體位置。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們在動情地朗讀中,也始終保持著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他們圍繞課文內(nèi)容,一遍又一遍感受著森林、狼、鹿群的變化,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nèi)化。
2、注重細節(jié),關注學生的發(fā)展。
在課堂上除了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外,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參與和學習狀態(tài),因此,在學生自由讀書和分組討論時,我沒有游離于學生的學習之外,而是始終走在學生中間,關注學生的行為,幫助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在發(fā)現(xiàn)學生讀書、說話和傾聽發(fā)言中存在的問題時,我以肯定加希望的方式,及時提出建議,注重學生習慣的培養(yǎng),將學生的發(fā)展做為課堂的中心任務。
這節(jié)課,為了突破課文的重點,我設計了幾個問題,引領了學生的思維,但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合作探究中還是不敢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小組交流時,為了幫助學困生,組長進行及時鼓勵,讓他們說自己的哪怕是一點點收獲,從中帶動了他們的學習勁頭。
但是每節(jié)課總是帶著遺憾,這次授課,仍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1、課堂上教師的語言不夠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表達也比較生硬,不自然,需要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慢慢地培養(yǎng)。
2、導學案的設計仍不夠科學,需要教師在今后多動腦筋去精心設計。
3、沒有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手段,以至于留給學生的印象不夠深刻。
4、沒有注重課外延深,使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示。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進行課堂教學的探索和實踐,將此次教學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為今后嘗試和改進的起點,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狼和鹿》教學反思3
教學時,我緊扣三組對比,以此為突破,巧設銜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這些對比的內(nèi)在原由及聯(lián)系,從而充分領悟文章難點: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1、森林狀態(tài)的前后對比
我們按“由圖及文,引發(fā)思考”的設想,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請同學們看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圖片,說一說: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么樣的呢?再讓學生帶著興趣讀第一小節(jié),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賞讀!比缓笠曰就系姆绞秸J識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由圖及文,圖文對照,在對比中引發(fā)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呢?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追查原由的熱情。
2、尋找森林改變的根源
進行第一組對比后,我牢牢抓住同學們內(nèi)心的'疑惑,問:“同學們,看了這兩幅圖,讀了這兩句話,你們現(xiàn)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待學生提出疑慮,再請學生自主讀文探究答案,明白:原來,人們恨透了狼,大量捕殺狼是森林前后變化的導火線。
3、鹿群變化的前后對比
這部分教學活動,我按“數(shù)字比較,深入探究”的設想展開。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比較一、三小節(jié)鹿群數(shù)量及生存的狀態(tài),想象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
4、狼鹿異位的對比
第四小節(jié)是文章的難點,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認識”的設想主要設計請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聯(lián)系文中的句子說話,領悟人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罪魁禍首”的原因。這一部分教學時,我們采用了小組合作、互相交流的方法,由于三年級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有限,加以老師在這部分教學內(nèi)容中分配的時間有些少,所以學生的感悟不夠全面,認識不夠清楚。
《狼和鹿》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篇讀來耐人尋味、發(fā)人深思的文章。在這片生機勃勃的森林里,看起來溫順活潑的鹿卻是破壞森林的罪魁禍首,而看似貪婪兇殘的狼卻是維護森林的功臣。這之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微妙的變化,導致位置的互換呢?教學中,我采用游戲的方式導入幾份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今天,我們來玩?zhèn)游戲。請四組同學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依次為(板書:狼、鹿、森林、人類)。接下來,老師叫到誰,就立即站起來,比比哪組反應快!(狼!人類!森林!鹿)
現(xiàn)在增加難度,老師說一個詞,你自己判斷一下能否形容你所扮演的角色,若覺得行,請毫不猶豫地站起來。(可愛的—— 可恨的.——可憐的——貪婪的—— 美麗的——智慧的—— )
學生反應靈敏,能迅速地作出反應。
接著我這樣引導:看來狼和鹿在你們心中的形象已經(jīng)是根深蒂固了,人們總是對鹿喜愛有加,而狼呢,似乎成了壞蛋的代名詞,其實,你們的看法和凱巴伯森林的居民一樣,可后來,他們對狼和鹿的看法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了情境。學習的興趣被調(diào)動了起來。
《狼和鹿》教學反思5
教師要善于捕捉教育信息充實自己的課堂。這節(jié)課雖然結束了,但它令我想到,如果我能及時地把有關資料及生活現(xiàn)象提供給學生,也許課堂上師生的活動會得心應手,課才會變得更加成功!在本課中學生在網(wǎng)上查找到相關的資料很多,在學生相互分享時,我由于對學生課前查找的資料不熟悉,所以在評價時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這也使我想到,我們教師一方面要深入學生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多了解學生的興趣和困惑,課堂上才不至于被動。
另一方面要多留心社會上的一些現(xiàn)象并引入課堂,讓學生去判斷,去討論,懂得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現(xiàn)象值得發(fā)揚,哪些現(xiàn)象要批評。語文課要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通過生活化的語文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品德行為與習慣,讓學生在拓寬知識面的同時,又學會了怎樣做人,怎樣處事,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我想只有對學生補充進這樣的資源,語文課才會煥發(fā)出更強的生命力,教師才不會處于被動,而且能比較靈活地上好每一節(jié)課。
《狼和鹿》教學反思6
《狼和鹿》這篇課文是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tài)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tài)平衡,否則將會產(chǎn)生無法想象的后果。
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學生分別談談對狼和鹿的特點的認識,引導學生運用一個或多個詞語來概括,如可用“貪婪”“兇殘”等詞語概括狼的特點,可用“活潑”“美麗”等詞語概括鹿的特點,在說話和運用練習中加深對這些詞語的理解,內(nèi)化積累。然后在這兩個動物之間加上“和”讓學生猜想他們之間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激起閱讀的興趣。在讀通課文后要求學生質(zhì)疑,字、詞、句、篇等方面都可提出問題,學生們開頭很有興趣,有的提出不認識的字,有的提出不理解的詞,有的提出不懂的.句子……,學生提到那,我和其余同學跟著解答到那。后來一位同學提到:課文中隨著鹿群的數(shù)量增加,就會有疾病蔓延,這是為什么?那又是什么。客瑢W討論,我解答,一直到下課。一節(jié)課上完了,深深感到: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有選擇、要有歸納,如果放而不收、隨波逐流,課堂效率就不會提高。在課堂教學中設計“質(zhì)疑”環(huán)節(jié)無疑是模式教學的一個亮點,老師操作的好,效果甚佳;操作不當,往往形成不分主次、沒有輕重的隨意課堂。老師想組織好質(zhì)疑、解疑活動,首先應把握好教材,萬不能拋開單元要求、課后訓練,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上浪費時間。再就是老師要不斷提高自身水平,善于引導、激勵,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巧妙歸類或引導成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組織學生有效地探究、分析、解決。
《狼和鹿》教學反思7
上周四我執(zhí)教了練兵課《狼和鹿》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和意圖大致如下:
1、對比森林前后的變化,內(nèi)化、活化課文中關于景色的描寫的兩段文字;
。、尋找森林變化的原因,理解第2小節(jié)中表現(xiàn)為居民恨透了“狼”的關鍵字、詞;
。场ふ页ド肿兓酝獾钠渌兓,理解捕殺狼所導致的后果;
。、尋找導致這場災難的根本原因,理解狼和鹿的關系;
。怠⒄w回歸文本,復述課文,內(nèi)化文本語言。
應該說,我對這堂課想要達成的目標是十分清晰的,就是扎實地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因此,所設計的活動都是圍繞這個目標展開的。
定語言訓練為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考慮到學生對狼和鹿之間的關系其實在初讀該課文后,已經(jīng)心中有數(shù),尤其是課文的第4小節(jié)已基本揭示了這種關系,因此保護生態(tài)平衡這一文本核心多數(shù)學生掌握起來并不困難,而與之相反的,這篇文章語言特色鮮明,是一篇不多見的說明文體裁,文中大量運用作比較,列數(shù)字等寫作手法,于是學生通過此文的學習,積累內(nèi)化語言就成為了我的教學目標。
從整堂課的教學實際情況看,目標基本達成,但總有種帶著學生兜圈子重復說話訓練的拖沓感,整堂課雖然四平八穩(wěn),但卻沒有亮點和高潮,問題出在哪呢?
課后,周校長和我做了交流,她一語道破這種問題的所在,“教”的痕跡太重,語言訓練的點看似很多,但其實都是拘泥于文本現(xiàn)有的文字。因此給人一種“收”的很緊的感覺,沒有放開學生的'思維,以前傳統(tǒng)教法差不多。同時周校長也提出了她的想法,綜觀我上這堂課的語言訓練主要是通過看圖說話,想像說話這兩種形式展開的,都側重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而《狼和鹿》這樣一篇課文,深刻地揭示了大自然萬物之間相互關聯(lián)的關系,可以利用畫“食物鏈”的方式來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
交流后,我對這堂課重新進行了思考,我是不是可以以畫“食物鏈”介紹“食物鏈”作為本課教學的一條主線,避開并不實用的語言導入,單刀直入地告訴學生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就是圍繞課文內(nèi)容畫一畫“食物鏈”,并且和小組同學做交流,學生在畫的過程中是一種邏輯思維的訓練,但在介紹的過程中就是形象思維的訓練,而我還可以在學生講的過程中,有意地提醒他加入對森林等外部環(huán)境的語言描述,使學生的介紹更生動形象,這無意中又訓練了語言能力, 文本語言,這種設計達到的效果不就更多元化了嗎,同時也加強了小組間的合作能力。而我在備課時,原也想到的讓學生畫一畫食物鏈,但和剛才所想的以此為教學主線有所區(qū)別,只打算把它作為一個活動劃界安插在最后,但終因時間和覺得操作的放手性較大而放棄,選擇了這種大眾化的常態(tài)教學。
一課一得,我希望學生在這堂課得到語言的發(fā)展,得是得到一些,但是如何讓學生得到的過程卻是值得我和每一位老師深思的。
上周四我執(zhí)教了練兵課《狼和鹿》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和意圖大致如下:1、對比森林前后的變化,內(nèi)化、活化課文中關于景色的描寫的兩段文字;2、尋找森林變化的原因,理解第2小節(jié)中表現(xiàn)為居民恨透了“狼”的關鍵字、詞;3、尋找除去森林變化以外的其他變化,理解捕殺狼所導致的后果;4、尋找導致這場災難的根本原因,理解狼和鹿的關系;5、整體回歸文本,復述課文,內(nèi)化文本語言。
應該說,我對這堂課想要達成的目標是十分清晰的,就是扎實地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因此,所設計的活動都是圍繞這個目標展開的。
定語言訓練為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考慮到學生對狼和鹿之間的關系其實在初讀該課文后,已經(jīng)心中有數(shù),尤其是課文的第4小節(jié)已基本揭示了這種關系,因此保護生態(tài)平衡這一文本核心多數(shù)學生掌握起來并不困難,而與之相反的,這篇文章語言特色鮮明,是一篇不多見的說明文體裁,文中大量運用作比較,列數(shù)字等寫作手法,于是學生通過此文的學習,積累內(nèi)化語言就成為了我的教學目標。
從整堂課的教學實際情況看,目標基本達成,但總有種帶著學生兜圈子重復說話訓練的拖沓感,整堂課雖然四平八穩(wěn),但卻沒有亮點和高潮,問題出在哪呢?
課后,周校長和我做了交流,她一語道破這種問題的所在,“教”的痕跡太重,語言訓練的點看似很多,但其實都是拘泥于文本現(xiàn)有的文字。因此給人一種“收”的很緊的感覺,沒有放開學生的思維,以前傳統(tǒng)教法差不多。同時周校長也提出了她的想法,綜觀我上這堂課的語言訓練主要是通過看圖說話,想像說話這兩種形式展開的,都側重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而《狼和鹿》這樣一篇課文,深刻地揭示了大自然萬物之間相互關聯(lián)的關系,可以利用畫“食物鏈”的方式來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
交流后,我對這堂課重新進行了思考,我是不是可以以畫“食物鏈”介紹“食物鏈”作為本課教學的一條主線,避開并不實用的語言導入,單刀直入地告訴學生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就是圍繞課文內(nèi)容畫一畫“食物鏈”,并且和小組同學做交流,學生在畫的過程中是一種邏輯思維的訓練,但在介紹的過程中就是形象思維的訓練,而我還可以在學生講的過程中,有意地提醒他加入對森林等外部環(huán)境的語言描述,使學生的介紹更生動形象,這無意中又訓練了語言能力, 文本語言,這種設計達到的效果不就更多元化了嗎,同時也加強了小組間的合作能力。而我在備課時,原也想到的讓學生畫一畫食物鏈,但和剛才所想的以此為教學主線有所區(qū)別,只打算把它作為一個活動劃界安插在最后,但終因時間和覺得操作的放手性較大而放棄,選擇了這種大眾化的常態(tài)教學。
一課一得,我希望學生在這堂課得到語言的發(fā)展,得是得到一些,但是如何讓學生得到的過程卻是值得我和每一位老師深思的。
《狼和鹿》教學反思8
《狼和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個關于生態(tài)平衡的故事。講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故事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破壞生態(tài)平衡將會給環(huán)境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來構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統(tǒng)一。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小鳥歌唱,鹿群嬉戲,惡狼出沒,歡樂與危險同在,進攻與提防并存,組成了自然統(tǒng)一體。失衡——狼被捕殺,災難降臨。文章從兩個方面展開敘寫:一是人們組成狩獵隊捕殺狼,消滅鹿群的天敵,槍聲響了25年,狼被殺掉六千多只;二是鹿群從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長,造成嚴重饑荒和疾病流行,結局是森林遭到破壞,鹿群在毀滅。最后得出保持生態(tài)平衡至關重要、勢在必行的道理。
課文寓自然科學知識于生動的故事中,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shù)據(jù)告訴人們深刻的道理。由事及理,對比分明是本文的主要寫作特點,對比主要有三組:一是森林狀態(tài)的前后對比;二是鹿群變化的前后對比;三是狼鹿異位的對比。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在考慮學情的基礎上我制定了如下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感悟,從人們隨意殺狼反而害鹿,破壞森林的事實中懂得事物之間存在著互相制約、互相聯(lián)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意識。
考慮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我設計的主要教學思路是:先從整體入手,再以三組對比為突破點,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小學語文電子教材》等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課文,在一幅幅鮮明畫面,一個個具體數(shù)據(jù)的對比中體驗明理,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為此,我準備分二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二課時:精讀比較,探究明理。充分運用電教媒體,在看、讀、議、比中突破重點、難點,明白課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下面我具體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及課后的一些反思:
一、復習導入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出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考慮,復習上堂課的學習內(nèi)容,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設計了一個回答范圍較為廣泛的問題:“同學們,上堂課我們初步學習了19《狼和鹿》這篇課文,初步學習課文后,你們有什么收獲呢?”請同學們自由暢談初學收獲。分頁標題#e#
。ó斶@個問題提出后,一開始,同學們的反應并不熱烈,但不一會兒,同學們的小手就都舉起來了。有復述課文的,有談對狼或鹿新的認識的,有說從《小學語文電子教材》《狼和鹿》背景資料中了解到的信息的……同學們各抒己見,一下上公開課的緊張與拘束消失了大半,對上堂課的學習內(nèi)容也有了一個較好的反饋。但因為同學們要說的太多,而我又不忍心打斷他們的發(fā)言,所以這一段花的時間偏長了一些。)
二、精讀比較,探究明理
這是引導學生由文明理的關鍵。教學設計時,我緊扣三組對比,以此為突破,巧設銜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這些對比的內(nèi)在原由及聯(lián)系,從而充分領悟文章難點: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ㄒ唬┥譅顟B(tài)的前后對比
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豐富的表象可以激發(fā)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在導入暢談之后,我按“由圖及文,引發(fā)思考”的設想,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請同學們看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圖片,說一說: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么樣的呢?再讓學生帶著興趣讀第一小節(jié),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賞讀,接著問“你喜歡這樣的森林嗎?說一說你的理由!比缓笠曰就系姆绞秸J識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由圖及文,圖文對照,在對比中引發(fā)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呢?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追查原由的熱情。
。ㄒ话俣嗄昵暗膭P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而25年后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真實的畫面再現(xiàn),圖、文的鮮明對比給了學生強烈的沖擊?吹贸,同學們的內(nèi)心深處被觸動了。聽,他們的朗讀聲中流露出了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喜愛,還有對25年后荒涼的凱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
。ǘ⿲ふ疑指淖兊母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心理學研究表明:問題意識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被動的思維,只有當個體活動感到自己需要問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的時候,思維才算真正啟動。刨根問底,凡事愛問個為什么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進行第一組對比后,我牢牢抓住同學們內(nèi)心的疑惑,問:“同學們,看了這兩幅圖,讀了這兩句話,你們現(xiàn)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待學生提出疑慮,再請學生自主讀文探究答案,明白:原來,人們恨透了狼,大量捕殺狼是森林前后變化的導火線。
(果不其然,第一組對比出示后,同學們提出了這樣的疑惑: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呢?然后主動地尋求著森林改變的根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提出問題開始,思維就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學習中,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分頁標題#e#
(三)鹿群變化的前后對比
這部分教學活動,我按“數(shù)字比較,深入探究”的設想展開。主要是借助多媒體手段,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比較一、三小節(jié)鹿群數(shù)量及生存的狀態(tài),想象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
(在鹿群變化的前后比較這一塊,我請學生圈出文中關于鹿的變化的數(shù)字,思考并交流數(shù)字后面的故事。多媒體根據(jù)學生回答逐一出示:四千只(活潑美麗)十萬只(鹿的王國)四萬只(饑餓疾。┌饲е唬ú÷梗⿲W生圍繞課文內(nèi)容,再加入自己的豐富想象,借助媒體展示對鹿群的變化一目了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災難的嚴重。)
。ㄋ模├锹巩愇坏膶Ρ
第四小節(jié)是文章的難點,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認識”的設想主要設計請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聯(lián)系文中的句子說話,領悟人稱狼為“功臣”,稱鹿為“大壞蛋”的原因。進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
。ㄍㄟ^一節(jié)課的探究性學習,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較深刻的理解與感悟,所以文章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主動舉手回答的同學能較好地將內(nèi)部語言外化加以表達,而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更是我應該關注的對象。)
三、擴展延伸
拓展課外閱讀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一個重要任務。從課本向相關材料的延伸,能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所以最后,我和學生一起進入《小學語文電子教材》這個網(wǎng)絡平臺,進一步了解關于狼和鹿及生態(tài)平衡的相關內(nèi)容。
在整個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由于過渡銜接較自然,所以三組對比各有側重點但又并不孤立,學生探究森林狀態(tài)的前后巨大變化;鹿群的巨大變化;狼鹿異位根源的熱情很高漲。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建構意義的認知主體位置。
另外,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還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個別讀、齊讀、賽讀等),努力做到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們在動情地朗讀中,也始終保持著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他們圍繞課文內(nèi)容,一遍又一遍感受著森林、鹿群的變化,產(chǎn)生了真切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nèi)化。
再有就是在《狼和鹿》這篇課文教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現(xiàn)代教育媒體的運用又一次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好幫手。比如在《小學語文電子教材》這個網(wǎng)絡平臺上,學生從背景資料、拓展閱讀中可以大量獲取課文相關的資料,這大大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同時現(xiàn)代教育媒體也是老師教學的好幫手,它的運用,避免了老師繁瑣地講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狼和鹿》教學反思9
在同學們一鼓作氣、興致盎然地讀完《鹿和狼的故事》這篇課文,通過討論交流弄明白了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錯在哪兒、為什么錯、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等問題后,我又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另一個我自認為令學生感到棘手的問題:你還知道類似鹿和狼的事例嗎?試著講一講。我的話音剛落,同學們略為沉思以后,有許多同學不約而同地舉起手來,我為之一震,知道同學們已胸有成竹了,欣喜之情不言而喻,看來今天不用老師抄黑板,滿堂灌了。
看著同學們躍躍欲試的勁頭,我不敢懈怠,連忙點平時不愛發(fā)言的張**回答,他站起來就說:“比如對麻雀的看法,大家都認為它是‘四害之一’,大量捕殺的結果是麻雀少了,但相應的許多植物、莊稼的害蟲就會迅速繁殖,直接影響到人類的生活、生產(chǎn)。這說明人類自身的認識是片面的!蓖瑢W們對他的.精彩發(fā)言報以熱烈的掌聲;緊接著發(fā)言大王田野站起來說得頭頭是道:“比如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不能處理好孩子學習與玩的關系,一味逼孩子埋在作業(yè)堆中,最后反而導致孩子學業(yè)荒廢,一事無成。”對他的這一番高談闊論,同學們都頻頻點頭稱贊;此時林欽也不甘示弱,還沒等我點他發(fā)言,他就主動站起來說了:“比如地球為人類慷慨地提供了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可人們還是貪心不足,人為地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最后給人類帶來了一系列的災難,這和鹿和狼的故事是一樣的”。聽了前面幾位同學的精彩發(fā)言,有些沒有發(fā)言的同學坐不住了,這個也想說,那個也想說。由于時間的限制,我只好讓同學們在小組里去交流。同學們一下子忙開來。我在小組參與討論時,同學們的答案真可謂豐富多彩、五花八門,比我預期的結果不知好了多少倍。最后我問同學們怎么知道這么多類似的事例時,有的告訴我是從書本上知道的,有的說是自己學了課文后歸納總結出來的,還有的說是聽家長說過突然想到的。
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構建活動化的語文教學,首先要開放人文環(huán)境,使學生形成一種自由的,無所畏懼的,獨立的探索心態(tài),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空前高漲;其次是開放文本的內(nèi)容,使課堂教學的觸角伸到課外,學生的個性會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積極用眼、用口、用手、用腦,啟動多種感官去獲取知識與經(jīng)驗,激勵學生在實踐中獨立思考,從而不斷提高語文素養(yǎng)。
《狼和鹿》教學反思10
《狼和鹿》教學反思這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tài)平衡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tài)平衡,否則將會產(chǎn)生無法想象的后果。教學時,我抓住人們捕殺狼前后的現(xiàn)象和動物之間數(shù)量的變化進行對比,從比較中探究、感悟,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
1.探究森林的變化。
在導入暢談之后,我讓學生找出描寫森林變化的句子,并讓學生根據(jù)第一句話展開想象,說說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學生看著書上的插圖,興趣盎然,把森林描繪得異常美麗:瞧,森林里,天空湛藍,湖水清澈,樹木茂盛,花兒鮮艷,小鳥在枝頭唱歌,一切都那么生機勃勃。再讓學生讀第二句,看看此時的森林怎樣,學生從句子中很明顯地發(fā)現(xiàn)了森林的前后變化。
2.探究鹿群的變化。
這部分教學活動,我讓學生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比較一、三小節(jié)鹿群數(shù)量及生存的狀態(tài),想象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我請學生圈出文中關于鹿的變化的數(shù)字,并讓學生談談從這一組數(shù)字中感受到了什么?有學生說:森林里一片枯黃,樹木都剩下枝條,再也聽不到小鳥們的歌聲了。鹿群無精打采,餓死的餓死,病倒的`病倒……由此,學生對鹿群的變化一目了然,體會到了災難的嚴重性。
3.尋根究底,總結原因。
第四小節(jié)是文章的難點,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聯(lián)系文中的句子說話,領悟人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進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人類不能隨意地破壞生態(tài)平衡,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在課最后,我又讓學生交流有關人類破壞生態(tài)平衡的事例,如“人類濫砍亂伐樹木,引發(fā)沙塵暴,發(fā)生水災!钡鹊,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讓他們更真切地認識“生態(tài)平衡”的概念,更加自發(fā)地去保護生態(tài)平衡,可謂一舉兩得!
《狼和鹿》教學反思11
本文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tài)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群,人類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tài)平衡,否則將會產(chǎn)生無法想象的后果。
我首先讓學生根據(jù)平時對“鹿”和“狼”的'了解,課前讓學生說一些有關狼的成語,用簡單的詞語概括對這兩種動物的印象,為學習下文,改變對這兩種動物的一般認識做好鋪墊。然后讓學生自讀課文,用自己的語言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理清文章思路:具體事例(故事)---分析概括---揭示道理。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課上全班交流解決。
不足:課上我的語言太多。忽略了略讀的教學應放手讓學生去學,去表達,去展示。課上只關注了自己的教,想給學生的太多。而忽略了學生該如何去學,如何積極參與,展示自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發(fā)言的機會,放手讓學生去表達,展示。
《狼和鹿》教學反思12
《鹿和狼的故事》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十一冊第六單元的自讀課文。學習這篇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問題,然后再由學生分組討論,解決這些問題。由于課文中的故事學生比較感興趣,所以提出了許多問題。當然,其中的大部分問題經(jīng)過學生討論都能解決,但也有一些超出教材范圍的問題,如:
1,打死狼保護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而我們經(jīng)常打死老鼠,這是不是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
2,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是不是各種動物之間的數(shù)量一定要相等為什么等等。
面對這些經(jīng)過學生討論也不能得出理想答案的問題,我課前也沒有預料到,倉促間只好與學生一起分析課文,總結歸納,總算是結束了這節(jié)課,課堂氣氛與剛開始相比遜色了很多。
回想這節(jié)課,學生不斷地向我提出問題,我吃力地組織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景一直在腦中回映,說不出什么原因,我的心情總是不能平靜,仔細想想,感觸更深。雖然我的答案學生是通過了,但我查閱了有關資料后,總覺得有時我與學生組織的答案不夠全面,有時學生回答得模棱兩可,我也沒有及時進行糾正。雖然課堂上能用教學技巧勉強過關,但是我總覺得對不起學生,總覺得有礙教師的形象,因而課后難免耿耿于懷,不知學生對我會有什么看法。要是我知識豐富些,要是我課前準備充分些,課堂上就不會出現(xiàn)這種尷尬場面。我想到了教過自己的老師,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不就是那幾位品德高尚,知識淵博的老師嗎難怪有人說基礎教育階段要有最好的老師。我也想起這樣一句話:教師言傳身教,給學生人格榜樣的同時,還要以淵博的科學知識去影響學生,才能使自己的教師形象更豐滿,更具魅力。
《狼和鹿》教學反思13
《鹿和狼的故事》是新選編進教材中的,編教材的編委會刪除了《大瀑布的葬禮》這篇課文。不過,教材的其他地方?jīng)]有任何改動,比如這個單元的“詞語盤點”中的“讀讀記記”里收錄了《大瀑布的葬禮》的詞語,而《鹿和狼的故事》這課里沒有任何詞語收錄其中。學校的教學參考書也是舊版的,當然也沒有《鹿和狼的故事》的教材解析。所以上這一課,沒有其他資料可以參考,只能自己研讀課文,進行教學設計。
本文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tài)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tài)平衡,否則將會產(chǎn)生無法想象的后果。
本文事中寓理,道理淺顯易懂,因此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理清結構,把握內(nèi)容,為下面的探究作好準備。然后讓學生根據(jù)閱讀提示的進行自學,交流狼被殺后產(chǎn)生的后果,最后明理談體會。
上完這節(jié)課,令我感受最深的有三點: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自主性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學校教育應著眼于教會學生學會學習、自主性地學習,務實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這已成為現(xiàn)代社會教育的口號。因此,我在本課中設置以下三個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1)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在整個教學流程中,學習活動始終在一個自主的空間里進行。課堂既給了學生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又使學生在感悟、學習中不知不覺地達到了學習目標。(2)給學生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問題:簡要講述發(fā)生在凱巴伯森林中關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說說你從中懂得一個什么道理?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學生在最大限度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3)給學生一個題目,讓學生自己去創(chuàng)造。在課前,我預先布置了讓學生查找有關“自然界生物間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故事”這樣一個題目。讓學生在查閱有關書籍或從網(wǎng)上搜集相關資料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建立大信息容量語文課堂
在本課中我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語文課堂,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課程資源,課內(nèi)與課外結合,多角度演繹闡釋主題,努力擴大學生閱讀的量,提升閱讀的質(zhì)。如開課導入時,我詢問學生:“聽過或看過有關鹿或狼的故事嗎?在你印象中,鹿和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談對鹿和狼的認識,并說幾個有關狼的成語。這樣一來,既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又可以使學生對鹿和狼已有的認識與課文的描述產(chǎn)生矛盾,從而使學生對課文講述的 “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們是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整個生物界都有這種相互關系。人類所要做的,不是一廂情愿地改變它,而是尊重!边@個道理的認識更加深刻;又如在學完整篇課文后,我利用課前預先布置讓學生查找有關自然界生物間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故事,讓學生相互分享介紹相關的例子,在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之余也在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課程資源,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語文課堂。
3.明了用詞特點
通過對重點詞語的關注讓學生由表及里地學習課文,明了用詞上的一些特點。如在故事的開頭,告訴我們在凱巴伯森林里有狼有鹿,課文中一個詞語來形容狼,是哪個?(兇惡殘忍),兇惡一般形容什么?殘忍一般形容什么?這兩個詞語能不能互換?由表及里,所以位置不能換的。能用這樣的詞語來形容鹿嗎?讓學生明白如果說狼是兇惡的代言人,那么鹿就是善良的化身,由于狼和鹿以及其他動物的存在,郁郁蔥蔥,山清水秀的凱巴伯森林變得——生機勃勃。在學習森林的片段時,我讓學生說一些成語來形容森林,告訴學生在許多的形容森林的詞語中生機勃勃這個詞語可以作一個總結概括。松杉蔥郁寫出森林之形,而生機勃勃寫出森林之神采,所以兩個詞語放的位置也是有講究的。然后當植被被大量破壞,鹿群數(shù)量急劇下降,生態(tài)平衡遭到了破壞。你想用一個什么詞語來形容概括現(xiàn)在的森林?這樣前后截然不同的樣子,形成強烈的對比,讓學生明白了罪魁禍首是誰。
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在整節(jié)課中,留給學生展開聯(lián)想的空間不足,使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如:鹿生活得很幸福時會說些什么?在茍延殘喘時又會說些什么?假如你是一匹狼,你會對總統(tǒng)或人類說些什么?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進行課堂教學的探索和實踐,將此次教學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為今后嘗試和改進的起點,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狼和鹿》教學反思14
《狼和鹿的故事》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tài)平衡的故事。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殺狼及鹿的其他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它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破壞生態(tài)平衡將會給環(huán)境帶來難以想象的災難。
教學時,我首先通過讓學生談兩種動物的特點,并用上“因為……所以”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種以及喜歡的理由,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隨即導入新課。接下來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引導學生在“100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和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鹿數(shù)量上的變化”、“兇惡的.狼變成了功臣,而可愛的鹿反倒成了禍首”這三個對比中完成朗讀、思考、討論、交流和感悟。最后通過學生談感受和老師的小結,強化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并以布置向父母復述課文的方式,使課堂內(nèi)容能以延伸,為繼續(xù)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
整節(jié)課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走進新課程,使我們認識到,教師將不再扮演居高臨下的傳授者和管理者,面對學習中問題,教師不是把現(xiàn)成的答案或結論告訴他們,或重述學生自己能看懂的教材,代替學生思考,而是引導學生去主動參與、主動探究、從而獲得結論。因此,在課堂上我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讓他們認真讀第一至四自然段,然后在對比鮮明的事例中積極地去思考,以自己的直接經(jīng)驗為基礎,借助書本知識去主動思索所遇到的問題,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遺憾的是在整節(jié)課中,留給學生展開聯(lián)想的空間不足,使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進行課堂教學的探索和實踐,將此次教學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為今后嘗試和改進的起點,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狼和鹿》教學反思15
《狼和鹿》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tài)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凱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tài)平衡,否則將會產(chǎn)生無法想象的后果。課文層次清楚,寓自然科學知識于生動的故事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參與與認知活動。教學時,抓住人們捕殺狼前后的現(xiàn)象和動物之間數(shù)量的變化進行對比,從比較中探究、感悟,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
一、反復閱讀,加深語言感悟
1.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白x”是教學的主要活動,也是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感悟能力的主要途徑。在這一教學中,我讓學生讀書,通過自由讀、對比讀、對照讀、品讀等朗讀形式,使學生在讀中初步感悟文章的`主要意思。
2.深入閱讀文本。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涌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备鶕(jù)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本課采用的學法是:
A、對比質(zhì)疑:讓學生在自身對狼和鹿的認識和課文中稱狼為“功臣”,鹿為“禍首”的對比中,提出疑問。
B、自主學習:圍繞問題默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讀一讀句子談談感受。
C、合作探究:在探究中感知課文內(nèi)容,感受災難。
D、讀中感悟:讀一讀、想一想、比一比、說一說、議一議多種方法揉合在一起,感悟破壞森林、毀滅鹿群的禍首其實是人,是人違反了大自然應有的規(guī)律,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
二、利用媒體,豐富語言表象
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豐富的表象可以激發(fā)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在導入暢談之后,我按“由圖及文,引發(fā)思考”的設想,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請同學們看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圖片,說一說: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么樣的呢?再讓學生帶著興趣讀第一小節(jié),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賞讀,接著問“你喜歡這樣的森林嗎?說一說你的理由。”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認識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由圖及文,圖文對照,在對比中引發(fā)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呢?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追查原由的熱情。
當然,這堂課也有許多遺憾,以下就這節(jié)課中的不足談一談。
首先是朗讀,讀昔日森林與現(xiàn)在森林的兩段話時,學生都沒有讀出語氣來。如果教師在之前加以引導,學生也許會讀的好些。
其次,我在課上的提問過多過細,不利于學生對文章的品讀,而忽略了文字本身,我的提問初衷是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進而服務于朗讀,自讀自悟,但結果并不明顯。
此外,由于自己鉆研教材不夠,所以沒有能很好地解決課文的難點。
這一節(jié)課留給自己的反思很多,爭取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中不斷的進步。
【《狼和鹿》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狼和鹿的教學反思09-15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03-23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03-02
《狼和鹿》教學反思(15篇)03-20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15篇03-23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15篇)03-24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15篇)03-28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15篇03-02
獅子和鹿教學反思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