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看雪》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看雪》教學反思1
選入人教版初八年級上冊的張岱的《湖心亭看雪》,這篇歷來為評家稱道,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一席之地的小品文,既可以說是張岱散文小品《陶庵夢憶》中以筆墨精煉、風姿綽約著稱的極品,也可以說是與柳宗元《小石潭記》、蘇軾《承天寺夜游》、袁宏道《滿井游記》媲美的小品文精品。全篇僅一百五十九字,看似篇幅短小,平易近人,極易理解講授,實則它小中寓大,以小見大,情思深意蘊于其內(nèi),情趣風致見于言外,正確理解把握它的內(nèi)蘊,鑒賞傳達它高妙的寫作技巧,則需下一番披沙瀝金的功夫。
那么,在我看來,執(zhí)教者首先應入乎其內(nèi),明晰到位地了解寫作此文的其人其書。這篇小文選自張岱的《陶庵夢憶》,而為什么不納入作者的另一書《西湖夢尋》,除了體例寫作的不同外,自當別有一番深意在。《陶庵夢憶》是本什么樣的書呢?簡單地說,生活在一個“王納解紐”、“天崩地解”時代的張岱,作為這一滄桑巨變的歷史見證人、記錄人,淚盡繼之以血寫成的回憶錄《陶庵夢憶》,是一本滄桑易代真實錄,人生歷程懺悔錄、故園之思癡夢錄(見拙作“夢”的注釋——張岱《陶庵夢憶》主題意蘊探微)。
由此,我們?nèi)ソ庾x其文深刻內(nèi)蘊就不難發(fā)現(xiàn)具體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從所寫景物和歷史背景看,作者筆下創(chuàng)造的迥異于人的意境,既是西湖如夢如幻雪景的真實描繪,又是作者世事如煙、人生如夢的精神的隱曲反映。二、從人和人的關系看,這由經(jīng)歷“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fā)入山、駴駴為野人”,老朋友相見把他當作“毒藥猛獸”的張岱寫來,其間包含著人世間多少炎涼冷暖的體驗,也寄予著作者對人與人正常關系多少深切的期待,至于文章的寫作,其審美在于(一)冷雋美;(二)繪畫美;(三)情趣美(見拙作“小中寓大,眾美畢備”——張岱《湖心亭看雪》賞析)。
由上可見,一篇小文,其包含內(nèi)容如此深邃、厚實,要向?qū)W生一一傳達且不是件容易的難事,尤如橫亙在執(zhí)教者面前高高在上的跳桿,一蹴而就翻越不得不講究功夫和技巧。
那么,入乎其內(nèi)后,又如何出乎其外,這也是對每位執(zhí)教者的檢驗!叭牒跗鋬(nèi)”,需要我們對作者、作品透徹了解、融會貫通;“出乎其外”,則要求我們執(zhí)教者由博返約、馭繁于簡、變難為易、深入淺出地對學生循循善誘,為此,我們?nèi)绾螠蚀_到位地對初中學生進行這篇課文的語文教學呢?我初步認為:
。ㄒ唬┮x擇適宜的教學方式、方法。
對于文言文,時下學生畏文如虎,學生有三怕:即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文言文的閱讀理解,向來是初中學生語文學習中的攔路虎,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文字障礙,文言文中的實詞、虛詞、句式變換多,深奧難懂,難于把握;二是時代距離。古人生活的時代,古人的思想感情,文化背景距今天的時代、當今的.學生遙遠而陌生,由此讓幼小年青、知識貧乏、生活單一的中學生去走近古人,“回眸過去,這時代的思想感情的距離難于跨越;三是執(zhí)教者的障蔽。好的教師教學時能深者淺之,難者易之,疑者活之,塞者疏之,去掉重重阻礙,讓學生撥云見日,披沙見金。教不得法的老師,弄得不好,倒是教學時主次不分,講解不明,方法陳舊,正應了有學生所說,越學越難,越學越不懂。越學越放棄,學生主動性丟失,探索性泯滅,創(chuàng)造性捏殺,教學墮入惡性循環(huán)的泥淖而不能自拔。
這種現(xiàn)象的致命之處在于教學方法上普遍存在著“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科書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集中表現(xiàn)為“三多三少”,
1、老師講的太多,而學生動手動腦少;
2、教師講課時分析太多,而對學生學習主動指導培養(yǎng)太少;
3、學生做作業(yè)時間太多,而用于課外閱讀、寫作及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的機會太少。
所以有人對過去“滿堂灌”的講授方式作了戲謔反諷的概括為:
1、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提問學生答,老師板書學生抄;
2、老師講得多學生學得多,講少學少,不講不學;
3、老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莫名其妙;老師講得面面俱到,學生聽得不得其要;老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在這種情勢下,正本清源,還學生一個學習的天地,“把時間還給學生,把思考讓給學生,把過程留給學生,把方法教給學生,就成了當今教學普遍關注、切實改進的重要課題。今天在“主動——合作——探究——互動”教育新理念的指導下,由過去講授式變?yōu)閱l(fā)式、學導式、學用式已形成為教育的新的趨勢,語文教育界許多老師踐行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研究式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語文教育方式向現(xiàn)代化教育對接,過渡轉軌。文言文教學上,許多老師也摒棄以前一味“死摳字詞”、“字字落實、句句落實、疏通文意”,把文言文當作風干的語言標本的作法,工具性、人文性并重,讓學生從文本中感悟體會,消化吸收,從而達到古為今用、陶情怡性的作用。有鑒于此,我教《湖心亭看雪》一文時,一改以前的單純的講授,而采用作業(yè)探究式+討論點撥式進行教學,在學習課文前我提出預習作業(yè)如下:
1、請全班同學各自提供一首描寫西湖的詩歌,準備課堂交流。[此作業(yè)以詩引路,創(chuàng)設情景,既意在拓寬學生視野,又注重培養(yǎng)學生查閱資料和聯(lián)想的能力]
2、請找出課文中的一個會意字,并舉例3-5個會意字;找出課文中的多音多義字,讀準字音,把握意義用法;掌握課文中自己不認識生字的讀音意義用法;課文中的“霧、凇、沆、碭”中的“凇”是形聲字嗎?為什么?[此題意在調(diào)動學生自學和探究的學習興趣,舉一反三,既鞏固以前形聲、會意、多音多義字的知識,溫故知新,又運用字的知識解決課文中的難字。]
3、在課文中標明作者寫湖心亭雪景的量詞,請試用另外的量詞替換。[此題借助語言“置換”,讓學生領悟作者量詞運用的精確、傳神,為學生今后作文遣詞造句提供典范。]
4、作者全文很好地運用了“對比手法”,有大小的對比,動靜的對比,冷熱的對比,請用課文中的語句一一說明。[此題意在讓學生自主解讀課文,突破重點、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
5、將柳宗元《江雪》詩和本課作一對比,并說出它們的異同,準備在全班交流。[此題意在通過對比閱讀,培養(yǎng)學生探究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6、你認為作者“癡”嗎?[此題意在設疑問難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欲,進而讓學生在表達交流的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品質(zhì)和習慣。]
(二)要正確確認課文的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能不能找準、攻破課文的重點、難點,是學習一篇課文的關鍵。課文中,有的重點又是難點,二者合一;有的重點、難點既有內(nèi)在聯(lián)系又各自分離,還有的課文難點不止一處。重點、難點既可以是內(nèi)容的,也可以是形式方面的,如表現(xiàn)方法、語言特點,這要教師從課程內(nèi)容、學生對象、知識系統(tǒng)掌握需要出發(fā),此文教學時,最好從寫作形式方面突出一、二個問題,切不可面面俱到,讓學生學不到實處,學不能致用。查閱一些老師此課的講授,課文重點把不準,難點攻不破,具體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一是繁,即繁雜、繁瑣。如有的教師介紹張岱其人、《陶庵夢憶》其書時,一講一大通,唯恐不全不詳,由此沖淡了課文應主講的內(nèi)容。還有的過于糾纏于崇禎五年十二月的深意上,次要的淹沒了主要的,喧賓奪主,主次不明,細枝末葉掩蓋了主干,綠葉取代了紅花。更有一些教師為展示自己學富五車的淵博,不看對象和學生接受程度,動輒引經(jīng)據(jù)典,旁征博引,結果將教學引向食而不化的反面。
二是偏。主要表現(xiàn)為不該講的大講特講,看似講得對的結果適得其反。比如有教師以一“癡”字串解全文,什么“癡行——癡景——癡情”,讓人難于理解的是,怎么作者“癡”了,景就變?yōu)椤鞍V景”了呢?又如有教師以一“奇”字統(tǒng)攝全文,“時間奇——雪景奇——手法奇——量詞奇——人物奇——情趣奇”,這么多個奇,看似對課文“一字見奇”,高屋建瓴的解讀,然而仔細研究,奇處多了反而不足為奇了,如此可見四處出擊,偏離課文主旨,何談重點?還有的教師大講本文的寫作方法——正面和側面描寫,白描和細描,這篇課文側面描寫何在?是其主要特點嗎?白描和細描又何以區(qū)分?講這些對學生寫作有切實的指導,能內(nèi)化為學生的讀寫能力嗎?一些教師至今還老喜歡在概念上翻筋斗,兜圈子,實際上學生寫作最需要學習借鑒掌握的是選材、敘事、寫景、布局謀篇、遣詞造句這些最基本最適用的方法。還有的貌似教育新觀念、新模式的踐行者,教本課時將學生分成“語詞破澤組——心靈探究組——性情評價組——寫法賞析組”,如此花樣翻新,機械分割,需知在如此肢解的同時,也就肢解了學生,肢解了課文。
三是單,即教學方法單一、單調(diào)!督虒W六十法》闡述教學方法的作用時道:“教師的文化專業(yè)知識有如分母,教學方法有如分子,教學效果是這個分數(shù)的值!眱(yōu)秀的教師,教學上除了“胸中有書”、“目中有人”外,還“手中有法”,即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教學形式和方法;赜^我們不少教師的文言文教學,更多的還是停留在以前死摳字詞、疏通文意的路數(shù)上,要不抱定單純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不放,解放不了思想,邁不出“自主——合作——探究——互動”的步子,要不,一課之中,一文所用,一、二教學方法,既見不到學生自動,也難以見到教師啟動,更難見師生互動,起承轉合環(huán)節(jié)不明,教學方法不能立體作戰(zhàn),如此單調(diào)重復,怎不敗壞學生學習的胃口?如此平庸無奇,何不淡化學生求知的興趣?
通過對本文入乎其內(nèi)的學習鉆研,我認為本課與本冊文言課文比較而言,無多少字詞的障礙,重點、難點應確定在內(nèi)容的理解,寫作方法的運用上,因此,我在教學時將二者有機融合在三個對比上:
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既直接自然易學易懂易用,需不著死記硬背一堆名詞術語、概念結論,也便于日后活化為自己閱讀寫作的血肉。
“入乎其內(nèi),出乎其外”,是古人指導我們讀書學習的金玉良言,對教師來說,是鉆研教材、因材施教的特殊要求。要教好教材所選課文,“入乎其內(nèi)”就是要我們教師深入鉆研作品,不停留表面,認真感悟作者的用意,仔細破解作品疑難,不以己代人,不至人云亦云,以期達到目有全牛,融會貫通,爛熟于心,卓有見地的那樣一種狀態(tài)和境界!俺龊跗渫狻保匆覀兘處熞姥虒W大綱要求,根據(jù)教材實際,結合學生實際,著眼教學實際,來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取精用宏的教學設計。循序漸進地、循循善誘地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技巧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要“出”必先要“入”,入是教學的基礎、前提,“入”后還需巧“出”,“出”是教學的檢驗和遷移,二者為相輔相成、緊密聯(lián)系的不同階段,F(xiàn)在一些年青教師教學在“出”與“入”上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既不能“入”,也缺乏“出”,“出”、“入”脫節(jié)。大學老師怎樣教他怎樣教,高中教師怎樣教他怎樣教,教參教輔怎樣講他怎樣教,人家怎樣教他怎樣教,教育行家對教育的三個境界謂之“一年教對,二年教好,三年教活”,可我們的很多老師如此教學多年不見進步,始終在教“對”這個層次上逡巡徘徊不前,有的好學勤思進取求新的教師“一年當你教書十年”,而裹腳不前,怠惰守舊的教師“教書十年當人家一年”,這不能不說是當下我們語文教師的一種現(xiàn)狀和弊端,這也當是語文教學“少、慢、差、廢”的重要癥結所在,在這里我們希望我們的每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入乎其內(nèi),出乎其外”。認真教好每一堂語文課,不負時代的重托、人民的殷切期望。
《看雪》教學反思2
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設定為:1.積累一些文言詞匯,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能力;2.感悟作者的情感,反復誦讀,并背誦;3.感受作品的景物描寫,掌握并運用白描手法。
針對目標,我設置了如下教學環(huán)節(jié):1.導語;2.展示教學目標;3.學生介紹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4.朗讀課文,對照注釋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這里包括教師范讀、學生自讀、教師正音、學生自主學習借助注釋疏通文句、小組討論,質(zhì)疑、學生教師答疑、檢查自學);5.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這里包括學生質(zhì)疑,學生老師答疑,小組討論,教師總結形成板書);6.師生共同品讀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學習白描手法(這里包括對白描手法的介紹,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7.總結語。
回顧這節(jié)課,我覺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總結反思如下:
1、成功的地方在于學生為主體的意識體現(xiàn)得十分清楚,比較充分地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整堂課中,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提出什么問題,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如在讀、議、品的環(huán)節(jié)里,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為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如在學生讀得有滋味時,老師也參與他們的朗讀。學生讀之后自己再讀,把自己當作了學生參與到學生朗讀中,學生再反過來評老師的朗讀,從學生的評議中,我巧妙地指導了學生的朗讀。這樣教師轉變角色,作為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這種改變一種形式進行朗讀示范,使學生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
2、對文中重難點的把握要到位,深入。可以說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把握還可以,但是對本文寫作上的特點出力不到位,使學生不能很好理解。首先,本文巧秒地將記敘、描寫、抒情三種表達方式融為一體,體現(xiàn)了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我只是給學生總結了出來,沒有讓學生先感知一下,讓學生去總結,理解會更深刻;其次,對于白描手法的處理有些脫離文本,輕輕點水。白描手法的定義給學生講得過于概括、抽象,學生很難理解,其實課后第二題很好地解釋了什么是白描。講完定義后老師應該結合文本將一下白描在本文的運用,使學生能夠有一個直觀的認知。
3、要充分發(fā)揮小組長的作用,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同時,教學效果也能大大提高。
4、這節(jié)課如果能夠借助多媒體,有些缺點就可以彌補。比如可以加入一些畫面,音樂,可以讓學生進入到看雪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懷,多媒體的運用也讓條理更清晰。
《看雪》教學反思3
本堂課主抓關鍵詞“癡”,以朗讀貫穿課堂,同時引用史料,基本達到了教學目的。
導入部分以一副“雪景圖”為例,引發(fā)學生對雪的感悟,說到對古詩的記憶,大家都很自然的想到了柳宗元的《江雪》,它以其清遠的意境、孤高的情懷讓世人贊嘆,從而引出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關于雪的文章——《湖心亭看雪》。
帶著“舟子是如何評價張岱的”?這個問題聽完視頻朗讀,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關鍵句子“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緊接著又用一個問題“用一個字概括呢”抓住了本課的核心詞語——“癡”。我們現(xiàn)在所理解的“癡”是癡呆、傻子的意思,張岱肯定是不會作此解釋的,從而就激發(fā)了學生一探究竟。
接著一讀文,找“癡”行,初悟癡心。很多學生都找到了“獨往湖心亭看雪”這一句,我順勢一問,下雪天去外面看雪,這樣的舉動是癡的嗎?是傻的嗎?學生都笑了,此時,他們領悟過來,是在“大雪三日”的'情況之下,“湖中人鳥聲俱絕”,夜晚還獨自一人去湖中賞雪,加上如此條件,才是“癡行”,同時這個“獨”字又體現(xiàn)出了作者的“孤獨、孤傲”。
二讀文,品“癡”景,再悟癡心。主要抓住本文的寫景句,其一為“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三個“與”字,能否去掉了?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盡管很多學生沒有見過茫茫雪景,不過,他們發(fā)揮想象,能夠領悟到萬物融為一體的蒼茫意境。其二“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也用了一個對比體味對于量詞的運用,分別改為“惟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在笑聲中,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借縮小的量詞來表現(xiàn)人、物渺小,與蒼茫浩大的天地形成對比的藝術效果。
三讀文,議“奇遇”,三悟癡心。主要是抓住“金陵人”這個特殊的具有歷史意義的詞語來理解作者。當然這個“金陵人”的發(fā)現(xiàn)也是破費工夫的。請學生把目光鎖定到酒后話別這句話,問他們能不能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大家都沉默不語,這時,我換一種方式——如果我問你叫什么名字,你答你是順德人,行嗎?學生恍然大悟,找到了作者答非所問的地方,也把視線聚集到了“金陵人”,再讓學生說說金陵的歷史地位,以及見解張岱的身世,也就能理解張岱的故國之思了。再聯(lián)系《紅樓夢》中所說——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至此,學生較容易理解作者所說的“癡”了。
本堂課在上課前花了長時間備課,上完課,自己覺得比較舒暢,學生也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用一課時,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了教學任務,像類似比較短小的文章,大可不必字字解釋,句句翻譯,抓住文章的核心,一一拓展,會受到更好的效果。
當然,沒有任何一堂語文課是完滿的,首先,本文巧妙的將記敘、描寫、抒情三種表達方式融為一體,體現(xiàn)了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我只是給學生總結了出來,沒有先讓學生感知再讓學生去總結,這樣的理解會更深刻;其次,對于白描手法的處理,定義給學生講的比較抽象,學生較難理解。
《看雪》教學反思4
上完《湖心亭看雪》,我回味無窮:短文長教,簡文豐教真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啊!
這份美好,誕生于以下“突破”。
以“讀”突破。從最開始的全文朗讀到重點句子的品味讀,“讀”是整堂課的主線。在讀中尋找疑問,在讀中解決疑點,在讀中體會心情,在讀中豐滿人物!白x”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讀”中自有山重水復疑無路,“讀”中自會柳暗花明又一村。讀出了興趣,讀出了韻味兒,讀出了精神,讀出了靈魂!白x”是主旋律,“讀”也成了文言課堂最大的亮點。
以“用”突破。第一自然段的成語概括和想象不用說了。第二自然段的解讀方法的設計頗費了一番心思。如何在“讀”的'基礎上有所深化,從而推動課堂教學,又掀起學生的第二輪的學習興趣呢?因地制宜應用文言的方法效果不錯。學生用得興高采烈,老師導得輕松自如。“讀”中“用”,“用”中“讀”,既“讀”又“用”,相得益彰。文言之學習,成了一種有趣的嘗試。這樣的課堂,怎么可能不風起云涌呢?
感到不滿足的是:學生思維的起點有好些處還開始于老師預先設計好的的“導”,如果能徹底地實現(xiàn)課堂思維從學生始,那樣的課堂才是真正屬于學生的。
《看雪》教學反思5
《新課程標準》對初中生階段的文言文學習提出了要求:“閱讀淺顯的文言文,能夠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節(jié)本內(nèi)容。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手法,能初步理解和鑒賞文學作品,手搔高雅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绷硗猓韲骷移踉X夫在談論創(chuàng)作體會時說過這樣一句話:“簡潔是才力的姊妹,寫的有才華就是寫得短”,這篇《湖心亭看雪》就是最好的證明。全文不過一百六十字,卻把湖心亭的夜間雪景寫的氣象混莽,恍惚迷離,把作者擁毳衣爐火、深夜觀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孤寂的情懷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鑒于這些,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設定為:1.積累一些文言詞匯,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能力;2.感悟作者的情感,反復誦讀,并背誦;3.感受作品的景物描寫,掌握并運用白描手法。
針對目標,我設置了如下教學環(huán)節(jié):1.導語;2.展示教學目標;3.學生介紹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4.朗讀課文,對照注釋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這里包括教師范讀、學生自讀、教師正音、學生自主學習借助注釋疏通文句、小組討論,質(zhì)疑、學生教師答疑、檢查自學);5.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這里包括學生質(zhì)疑,學生老師答疑,小組討論,教師總結形成板書);6.師生共同品讀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學習白描手法(這里包括對白描手法的介紹,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7.總結語。
回顧這節(jié)課,我覺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總結反思如下:
1、本課的亮點在于以“讀”突破。從最開始的全文朗讀到重點句子的品味讀,“讀”是整堂課的主線。在讀中尋找疑問,在讀中解決疑點,在讀中體會心情,在讀中豐滿人物。“讀”既是手段,又是目的!白x”中自有山重水復疑無路,“讀”中自會柳暗花明又一村。讀出了興趣,讀出來韻味,讀出來精神,讀出來靈魂,出了主旋律。
2、以“悟”突破。賞讀環(huán)節(jié)注重通過品讀來理解文本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感情。在教學過程中,以“讀”為主,以“癡”為切入點,通過找“癡行”、賞“癡景”、說“癡心”三個步驟深入感悟。對文中描寫雪景的句子“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比宋锏恼Z言“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進行賞析、品讀,使學生能較好的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也使得課堂的`教學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并有效的調(diào)動學生的氣氛。
3、對文中重難點的把握要到位,深入。可以說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把握還可以,但是對本文寫作上的特點出力不到位,使學生不能很好理解。首先,本文巧秒地將記敘、描寫、抒情 三種表達方式融為一體,體現(xiàn)了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我只是給學生總結了出來,沒有讓學生先感知一下,讓學生去總結,理解會更深刻;其次,對于白描手法的處理有些脫離文本,蜻蜓點水。白描手法的定義給學生講得過于概括、抽象,學生很難理解,其實課后第二題很好地解釋了什么是白描。講完定義后老師應該結合文本將一下白描在本文的運用,使學生能夠有一個直觀的認知。
4、要充分發(fā)揮小組長的作用,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同時,教學效果也能大大提高。
5、這節(jié)課如果能夠借助多媒體,有些缺點就可以彌補。比如可以加入一些畫面,音樂,可以讓學生進入到看雪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懷,多媒體的運用也讓條理更清晰。
《看雪》教學反思6
《看雪》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內(nèi)容很新、教育意義很深的課文。課文圍繞著中國臺灣的小朋友看不到雪而驚奇地問老師為重點,老師又深情地回答學生們的話為難點,從而設計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們理解。整篇課文主要是老師和學生對話,而理解“深情”是難點。
第二課時我是以復習上節(jié)課詞語形式導入,接著引導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環(huán)節(jié)。中國臺灣孩子的幾個問句要求學生讀出問的語氣,通過抓住重點詞的理解,通過練習,學生讀得還挺到位。但是在讀到老師深情的說時,引導得還不到位,加上時間不夠,學生還不能讀出情感,所以我認為自己在前面對學生感情的渲染得還不夠。
本節(jié)課,由于時間把握不夠好,以至于結束時較為匆忙,預設的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沒能與孩子們分享,板書還未完整,課堂達標也沒有完成。
通過學習《看雪》這篇課文,的確感覺到在新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課堂教學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孌化,我們作為一名教者,要不斷地充實新的觀念,補充多的.知識,F(xiàn)在,我己試著在多篇課文學習中采用了合作小組的形式,這樣更方便于課堂教學的有效發(fā)揮。探索新思路,樹立新目標,讓我們的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活潑新穎,富有活力,得到真實的收獲。
《看雪》教學反思7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篇幅短小,情景交融,流露出一種家國之思、家國之悲的情懷的文言文。
教學設計中,我把這節(jié)課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是對重點詞語的理解,疏理文意,這部分內(nèi)容較為簡單,準備放手讓學生去做,老師只是點撥引導。而對后半部分文本的深入理解,離學生的生活較遙遠,對張岱的孤獨,癡迷,可能難以理體會,我決定采用點撥引導的方式,從“癡”字入手,品味“癡景”,“癡情”“癡心”,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潛移默化中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課堂上,果不其然,對文中的重點字詞,文意的理解,沒有難倒我們的孩子們,對同學們來說是小菜一碟。課前預習,借助課下注釋,工具書,學生能理解大部分內(nèi)容;課上,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共同解決心中的疑難,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得以充分展現(xiàn)。課上展示,學生們躍躍欲試、爭先恐后,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其他同學和老師,由于篇幅太短,只能挑八個小組進行展示,學生們聲音宏亮,落落大方,站姿端正,體現(xiàn)了學生良好的發(fā)言習慣,其他沒選到的小組,下課還給我說沒挑到他們組,他們還挺遺憾呢,看到學生們遺憾的表情,心里還挺竊喜呢,嗯,應該他們在課下也充分準備了,這次沒展示成,有點心不甘呢。
對作者精神世界的理解,應該是個難點,家國之思,家國之悲,我就親自出場。先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關鍵詞:“癡”,找出張岱癡迷的地方。文中白描手法的運用,是這篇文章的.重點,讓學生掌握白描這種寫作手法的特點,寥寥幾筆,勾勒事物的特點,并回憶到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的九種景物,也是白描的手法,寥寥幾筆勾勒出深秋晚景圖,把天涯游子的羈旅之思刻畫得淋滴盡致。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學生們對這句話很疑惑,問其姓氏,不答姓名答籍貫,我適時拋出兩則材料,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背景,知道張岱寫下“金陵人,客此”,是懷著深深的亡國的沉痛和懷念等復雜的感情的。舟子認為他傻,其實張岱在改朝換代之際,隱姓埋名,遁跡山林,潛心論著,在貧困衰敗中依然固有對故國的癡心,這是一種執(zhí)著、一種堅守、一種癡迷。由此聯(lián)想到生活中,我的兩個語文課代表,無論何時何地都在認真學習,這就是一種對學習的癡迷!
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了張岱寫景運用白描的原因,五十多歲的張岱透過國破家亡看舊事,他的眼睛里沒有顏色、聲音、溫度,只剩下寥寥幾筆便勾勒出的冰天雪地。當然,這節(jié)課完成了我的學習目標,學生們充分參與、積極展示,只是這是一節(jié)公開課,各方面都準備的充分,多希望我們的常態(tài)課也能如此!我們的教學將不再在是痛苦,而是一種快樂的享受!期待春暖花開的那一天!
《看雪》教學反思8
《看雪》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內(nèi)容很新、教育意義很深的課文。課文圍繞著臺灣的小朋友看不到雪而驚奇地問老師為重點,老師又深情地回答學生們的話為難點,從而設計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們理解。整篇課文主要是老師和學生對話,而理解“深情”是難點。
在備課的時候,根據(jù)教學參考書的提示,我就想好了,試著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我想知道孩子們是不是會學習了。因此,在上課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了三遍課文,然后便告訴學生這節(jié)課將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話一出口,孩子們就樂開了花,也許是新鮮吧,但從他們的表情上我看到了興奮與自信。畢竟是第一次嘗試,所以我不得不羅嗦著提醒學生,每個人都要提出問題,然后大家共同解決。學生們行動了,課堂上完全動了起來,你一言我一語,盡管難免有的學生所提問題毫無價值,但所看所聽卻讓我體會到合作學習成為了學生們喜歡的'學習方式,四個人一組,配合倒也默契。在接下來的交流中,更是精彩迭出。小組長們認真地匯報了本組的問題及解決情況。用棉花怎么做成雪?“故鄉(xiāng)”是什么意思?“順手指了指”是什么意思?雪毯是什么?銀裝是什么?一個個問題萌生并以解決而結束。最讓我興奮的是有三個同學提出:“深情是什么意思?”這是我最希望學生提出也是最怕學生提不出的問題,借著這一問題,我與孩子將課文從頭梳理了一遍,輔以我畫得并不美觀的中國“雄雞圖”和狹長的臺灣省,使孩子們對“深情”也就理解了,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當然,“動腦小博士”這一雅號便屬于那三個學生了。
一節(jié)課下來,我講的不多,孩子們理解得卻多了。想想孩子們臉上流露出的喜悅,倒讓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在新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我們在課堂上的新的教學模式的探索,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而今天的合作學習方式,不僅讓學生們都參與了學習,更重要的是突出了團結友愛,發(fā)散思維,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力。學生們在讀與說的過程中,展示了自我,而且在解決重點疑問的時侯,也解決了這節(jié)課的重點。從前的閱讀教學盡管在改革,但仍重在對字、詞、句的理解,深入挖掘,對于一個字,一個詞,左想右說,使學生的思路受到了限制,而現(xiàn)在,學生的思路擴散了,想象豐富,思維也變得敏銳了。再加上我采用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朗讀,帶著動作讀,齊讀等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得到樂趣,得到收獲,課堂氣氛很活躍。
通過學習《看雪》這篇課文,的確感覺到在新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課堂教學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孌化,我們作為一名教者,要不斷地充實新的觀念,補充多的知識。現(xiàn)在,我己試著在多篇課文學習中采用了合作小組的形式,這樣更方便于課堂教學的有效發(fā)揮。探索新思路,樹立新目標,讓我們的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活潑新穎,富有活力,得到真實的收獲。
《看雪》教學反思9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文言小品文,是張岱的代表作,出自回憶錄《陶庵夢憶》,寫于明王朝滅亡以后。對故國往事的懷戀都以淺淡的筆觸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著痕跡,但作者的心態(tài)可從張岱的文集中探知些許。
這篇文章描寫的冬天在西湖看雪的美景是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在組織教學中,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設定為:1.積累一些文言詞匯,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能力;2.感悟作者的.情感,反復誦讀,并背誦;3.感受作品的景物描寫,掌握并運用白描手法。針對目標,我設置了如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1.導語;介紹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導入;
2、朗讀課文,對照注釋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這里包括教師范讀、學生自讀、教師正音、學生自主學習借助注釋疏通文句、小組討論,質(zhì)疑、學生教師答疑、檢查自學);
3、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這里包括學生質(zhì)疑,學生老師答疑,小組討論,教師總結形成板書);
4、師生共同品讀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學習白描手法(這里包括對白描手法的介紹,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5、總結語。
回顧這節(jié)課,我覺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總結反思如下:
1、成功的地方在于學生為主體的意識體現(xiàn)得十分清楚,比較充分地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整堂課中,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提出什么問題,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
如在讀議、品的環(huán)節(jié)里,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為學生學,老師引導,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如在學生讀得有滋味時,老師也參與他們的朗讀。學生讀之后自己再讀,把自己當作了學生參與到學生朗讀中,學生再反過來評老師的朗讀,從學生的評議中,我巧妙地指導了學生的朗讀。這樣教師轉變角色,作為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這種改變一種形式進行朗讀示范,使學生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
2、對文中重難點的把握到位、深入。可以說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把握比較到位,但是對本文寫作上的特點探究不到位,學生不能很好理解。
首先,本文巧秒地將記敘、描寫、抒情三種表達方式融為一體,體現(xiàn)了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我只是給學生總結了出來,沒有讓學生先感知一下,讓學生去總結,理解會更深刻;
其次,對于白描手法的處理有些脫離文本,輕輕點水。白描手法的定義給學生講得過于概括、抽象,學生很難理解。講完定義后老師應該結合文本將一下白描在本文的運用,使學生能夠有一個直觀的認知。
3、賞讀環(huán)節(jié)注重通過品讀來理解文本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感情。在教學過程中,我以讀為主,以“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中的“癡”為切入點,通過找“癡于行”、賞“癡于景”、說“癡人”三個步驟悟“癡心”。
對文中描寫雪景的句子“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边M行賞析、品讀,使學生能較好地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4、要充分發(fā)揮小組長的作用,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同時,教學效果也能大大提高。
5、這節(jié)課如果能夠充分借助多媒體,有些缺點就可以彌補。比如可以加入一些畫面,音樂,可以讓學生進入到看雪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懷,多媒體的運用也讓條理更清晰。
葉圣陶先生說:“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不教”。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獲得知識和信息,更需要讓學生自如地去運用它們。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引導、指導學生學習。
《看雪》教學反思10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受益匪淺。我覺得課堂教學要提高效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真正做到以生為本,教學設計要契合學生特點,課堂生成要為學生新的知識技能獲得服務。
一、轉變教學觀念,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過程是師生間共同參與、交流、互動的過程。說到根本上,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因此教師不應該把學生看成是“白板”、“容器”,強行灌輸,而應把學生看成是主動的、生動活潑的、發(fā)展著的認識的主體。一個教師無論學識如何廣博,都必須始終站在學生這個主體位置。而不是站在演員這個角度上去表演。即使你的表演再精彩,如果學生要是學不到真正的知識,培養(yǎng)不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一節(jié)失敗的課。首先備課時需做到三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我在實際操作中重視鉆研所教文本的重難點,卻忽略了所教學生學習的重難點;重視教法的設計,卻忽略了對學生學法的考慮。其次,教學中教師要做到轉換角色,由教學過程的操作者、主宰者變?yōu)橐龑д撸寣W生由被動的接受變?yōu)閷W習的主人。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明確目標后自己去讀書,自己去提出問題,自己去做題,自己總結知識規(guī)律等。豐富教學形式,以利于學生自主學習。
二、落實精講精練,增強訓練實效性。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師講得過多、過細,擠掉了學生的大量的寶貴時間,學生訓練時間得不到保證,這樣的課堂教學就顯得低效了。針對這種實際,我們從教學實際出發(fā),扎實落實講的內(nèi)容是: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混知識點;不講學生已經(jīng)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也能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對于“三講”中的“講重點”我們的'落實措施是(1)講清知識的含義、結構、層次。(2)講清知識運用的方法步驟。(3)強調(diào)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要求。如本課中關于兩岸關系,學生如果感興趣會通過各種途徑去學習去了解,就不必在課堂上進行拓展和延伸,而且這也不屬于語文課的范疇,講了反而浪費了學習語文的寶貴時間。總之,落實精講精練的原則和自學性原則,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訓練,同時教師也才有更多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反饋和矯正。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三、精簡教學過程,減少低效無效環(huán)節(jié)。一堂課分幾個大的步驟,每個步驟有分那幾個環(huán)節(jié),哪些環(huán)節(jié)比較重要,哪些環(huán)節(jié)屬低效無效環(huán)節(jié),一定做到心中有數(shù),靈活增刪,精心設計。必須突出知識重點和中心環(huán)節(jié),解決重點的措施,必須省時、有力、有效;必須精心設計具有一定梯度和具有啟發(fā)性的思考題或討論題;必須精心設計課堂訓練題,做到:具有典型代表性,難易適中;必須保證學生的訓練時間,做到重點問題堂堂清。
四、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掌握知識規(guī)律性。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在教師指導下得以充分發(fā)揮的。因此,教師的教學不僅是“授之以魚”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漁”。我們除了對教法的研究外,還更要注重對學生學法的研究。(1)教師必須具體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如發(fā)揮范讀的作用讓學生感悟朗讀的技巧,分析句、段的構成讓學生更快把握句段的意思等(2)具體指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如每一次讀的要求及目標分別是什么,如何做到一次比一次讀得深入,層層遞進,教師都要心中有數(shù)(3)通過典型訓練題的典型示范作用,具體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
《看雪》教學反思11
這篇課文,講小朋友只見過用棉花做的雪,沒有見真的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的童年在故鄉(xiāng)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課文蘊含著海峽兩岸人民企盼祖國統(tǒng)一的愿望。
本課教學,通過讀、想、說的結合,在情景中學習課文,努力實現(xiàn)情感的交融。
一、欣賞雪景,走進“雪”的世界
一開始上課,課件中的雪景展示,把學生由生活中的“看雪”,回到課文中的“看雪”,在現(xiàn)實與虛擬的空間里,留一條通道——看雪,“雪”中的個味不同。這算是營造了學生閱讀期待的心理。
二、品“雪中景”,悟“雪中情”,體驗文字美
將老師看到的雪景這段文字從文章中提出來,進行教學。是考慮到這段文字很美,也是觸發(fā)學生產(chǎn)生去“看雪”的直接動因。在教學指導中,將寫雪景的句子與寫活動的句子分開教學,側重點放在第一句。旨在通過教學,讓學生將視頻中直觀感受的雪景,再通過文字的感悟,去感知雪景的美。所以在指導朗讀的時候,第一是看到什么,去體驗“雪花、雪毯、銀裝、潔白”的美;第二是體驗雪中的動態(tài)美。那“飄著、鋪著、披著”像唱歌一樣。這樣的`設計,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所悟到的達到了預見的效果。而第二句的活動,則不著重點,只是讓學生體驗一下心情,悟著“雪中情”。如此“情”“景”相融,課堂上是書聲瑯瑯。
三、“讀問句”,理心情,感受鄉(xiāng)情。
本文中的四個問句,是教學的另一個重點。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通過朗讀,體會出問話時的心情。在引導的時候,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將心情的變化,有試探到驚奇,由驚奇到羨慕,由羨慕到盼望。圍繞“看雪”在情感上產(chǎn)生波瀾。在指導讀的過程中,適時地進行語文知識的滲透,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老師微笑著點點頭”在不同的語境中的含義。課文中是回答問題,表示看過真的雪;在課堂上是表示肯定與贊許。二是“爭著問”,對學生進行詞語積累的教學,認識新的詞語。在指導朗讀時,注意對學生心理情境的渲染,在對比的反差中,產(chǎn)生學習期待。
四、讀詩句,一家情,邀請“看雪”
出示小詩歌讀一讀,激發(fā)學生邀請小朋友來看雪的熱情,升華主題。
《看雪》教學反思12
張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大家,他的小品文歷來受人推崇,《陶庵夢憶》與《西湖夢尋》是兩本非常受人歡迎的書,他的文字淡雅雋永,讀后叫人回味無窮,但也就是在這淡雅雋永的文字背后,隱藏一份悠悠的家國情懷,寄情于山水是中國文人歷來的一種自我解脫的方法,當個體生命面臨不可抗爭之命運時,便會把精神寄托于紛爭喧鬧以外的青山綠水家園,在山與水的調(diào)和中覓到一份安寧,以此再來尋求更高遠的超脫,張岱就是在這種心境下完成了他的《陶庵夢憶》的,里面的這篇《湖心亭看雪》是全書中的精品,它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古典散文的奧妙,把古典散文的文字美,意境美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這一篇文字更可以看作是描寫西湖雪景的千古絕唱。
本文的教學設計以新課標對文言文的教學要求為依據(jù),注重文言文的詞匯理解和積累,注重對文章的整體感知,注重通過朗讀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根據(jù)這一原則,我把本文的教學過程分為“白文斷句——整體感知”和“賞讀文章——體會情感”兩部分。
文言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讀讀背背和積累文言詞匯為主要目標。在語文課程中,文言文教學所用課時、師生所花時間都逐漸增多,主要是花在文言詞語的記憶上。在文言字詞教學中,我們大多采用借助課下注釋和參考書、工具書理解課文意思,然后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反復記憶鞏固。這種方法對文言文初學者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但隨著文言詞匯積累的增加,學生對詞匯的遺忘率也逐漸增高,學生文言文學習的能力沒有提高。這主要是因為死記硬背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缺乏思考,對文言詞語沒有真正理解,效果也就達不到要求。初二學生經(jīng)過一年的學習,有一定的文言詞匯積累,這時可以考慮讓學生不借助任何材料給白文斷句(在初始階段可以提示難點),也就是根據(jù)學生自己的積累和經(jīng)驗給白文斷句,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再經(jīng)過看書下注釋,同學互相探究討論、老師點撥理解文章意思。通過給白文斷句這一訓練,我們希望能使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能有所進步。這一教學方法也得到市區(qū)教研員和聽課教師的'肯定。
賞讀環(huán)節(jié)注重通過品讀來理解文本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感情。在教學過程中,我以讀為主,以“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中的“癡”為切入點,通過找“癡行”、賞“癡景”、 說“癡人”三個步驟悟“癡心”。對文中描寫雪景的句子“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人物的語言“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進行賞析、品讀,使學生能較好地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本節(jié)課的多媒體運用也力求簡單有效。課前的有關西湖的詩詞欣賞營造了良好氛圍。應該注意的是:重點字詞解釋的那張幻燈片應該給重點字詞加點,否則就會造成歧義。 下次注意的問題:
1、備課一定要備學生,而且課前的預設要充分。
2、教學目標一定要明確,這樣教學重點才會突出。
3、課堂上要把握住教學契機,尤其是對學生的講評一定要到位。
《看雪》教學反思13
上完課,勞苦和疲憊九霄云外,驚訝和欣喜讓我激動不已。我真佩服這些小朋友,他們會讀書,會考慮,會發(fā)現(xiàn),會表達。而作為老師,關注他們,尊重他們,信任他們,學會傾聽他們的心聲,學會欣賞他們的言行,學會領悟他們的深情是何等重要。
同學是最可利用的課程資源。《規(guī)范》指出:“各地區(qū)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而語文課程是隨“具體的兒童”來的,它將“具體的兒童”引入教育殿堂,只有關注“具體的兒童”的人才會有真正的課程意識。那就應該以同學為動身點,在開發(fā)的過程中充沛相信同學的能力,因為同學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課程資源。假如教師真正做到了尊重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關注每一個同學的學習情緒,學會傾聽,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激勵,學會鼓舞,學會組織,學會引導,讓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依據(jù)自身獨特的體驗方式建構知識,形成能力,掌握方法,健全人格,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那么,他們的求知欲望、表達熱情讓你驚訝,他們發(fā)揮出的巨大的潛能令你震驚。
放開手,同學會走得更好。以前,我們對同學不敢放手,更不會放手。教師“前怕狼,后怕虎”,結果同學膽小怕事,不敢躍雷池半步。如今,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而不是凌駕于同學之上的保守師者形象!白灾鳌⒑献、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從保守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脫出來,已經(jīng)成為教師可以充沛發(fā)揮的無形資產(chǎn),然而教師不可能完全理解同學的思維,甚至不可能覆蓋他們的知識面。這種角色的變化,的確對教師在教學的組織、引導有著更專業(yè)化的要求,但絕對不是通才、全才的要求。這個時候,就請所有的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同學吧!”這是我們在課改中最響亮的聲音。
請你堅信,你的同學就是最可利用的課堂資源,請充沛利用來自課堂的、來自同學的資源吧!真正實現(xiàn)由“老師教我學語文”轉變?yōu)椤拔覀円黄饘W語文”。
《看雪》教學反思14
多年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都是老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讀,沒有學生的說,更沒有學生的思學生終于沒有學會讀書,只是死記硬背一些東西,算為所得宋朝教育家張載說:“學則須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他們講的都是讀書要提出問題葉圣陶先生說:“善于讀書的人,一邊讀下去,一邊自會提出一些問題或題目來”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善于讀書的人”,但是可惜,他們沒有提出問題的機會,甚至沒有思考的時間,只能豎起耳朵聽甚是可悲!
《看雪》教學反思15
《看雪》這篇課文共11個自然段,講在冬天,我國臺灣省很難看到雪,北京卻能看到雪,通過看雪表現(xiàn)了寶島臺灣的兒童與祖國大陸的兒童盼望著祖國早日統(tǒng)一的共同心愿。
本課從內(nèi)容上來看,理解似乎不難,可是臺灣看不到雪,還有兩崖兒童盼統(tǒng)一對于孩子來講都比較陌生。本課教學,通過讀、想、寫的結合來學習課文。
一、欣賞雪景,走進“雪”的世界
1.板書:看雪(今天繼續(xù)學習第12課《看雪》)
2.雪同學們應該并不陌生,因為我們這兒每年都下大雪,讓我們翻閱往年的照片,感受“雪”的世界。
3.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描寫“雪”,你會用哪些詞呢?生說:雪花飄飄、大雪紛飛、一片潔白、冰天雪地……。就勢我出示六個描寫雪景的詞語:銀裝素裹、白雪皚皚、潔白無暇、玉樹瓊樹、粉妝玉砌、雪花飄飄。學生讀起來有滋有味。通過畫面,直觀感受,再通過積詞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為后面的教學服務,應該說,從課堂的效果來看,達到了教學設計的目的。]
4.臺灣的小朋友卻很能看到雪,他們只能看在櫥窗里的假雪。(齊讀課文第一、二段)
5.在課文中,誰與我們一樣,看到過真雪?(老師、北京的小朋友)
6.老師在哪看到的真雪?那是怎樣的一場真雪?找到文章的段落,自由讀一讀,標出你最喜歡的地方。(出示:課文描寫雪景的那段)
[這段設計,由生活中的“看雪”,回到課文中的“看雪”,在現(xiàn)實與虛擬的空間里,留一條通道——看雪。這算是營造了學生閱讀期待的心理。學生在體驗臺灣的孩子們看的是“櫥窗里的雪”和老師看到的“童年玩雪的情景”,情感上就會產(chǎn)生巨大的落差,而這樣的落差,正是課文“情”線產(chǎn)生的“源”,牽好了這條線,教學自然水到渠成。]
二、品“雪中景”,體驗文字美
1.老師看到的雪景,用了幾句話來描寫的?每一句寫得是什么?第二句呢?
2.請同學讀第一句。說說看,你看到了怎樣的雪景?
——雪花、雪毯、銀裝,到處一片潔白,美嗎?誰來讀一讀。
——不僅是雪花美,也不僅是雪毯美,更不是樹上的銀裝美,還有作者的描寫:你看——飄著雪花、鋪著雪毯、披著銀裝,那飄著、鋪著、披著就像是唱歌,像音樂一樣的美。試著讀讀。再次指導讀。
——飄著雪花,那是“雪花飄飄”,鋪著雪毯,那是“白雪皚皚”,披著銀裝,那是“玉樹瓊枝”,一片潔白,那是“潔白無暇”,多么美啊。誰再來美美地讀讀。指導讀。
3.第二句寫的是雪中的活動,除了堆雪人,打雪仗,你還有那些活動?告訴老師,你在雪中去做這些游戲的'時候,心情怎樣?用一個詞來表示——快樂!
4.將這段話美美地讀讀。
二、“讀問句”,感受鄉(xiāng)情。
1.因為很難看到雪,所以孩子們有許多的問題要問,請在課文中找出孩子們問的問題。
2.自由地讀讀這四句,看看誰能讀出孩子們當時發(fā)問的心情?
3.讀第一問:“您看見過真的雪嗎?”孩子們知道不知道老師看見過雪?那孩子問這句話的時候,是什么心情?(試探語氣)誰來讀一讀。
——(教師微笑著點點頭。)詢問:這里老師微笑著點點頭是什么意思?(肯定讀得好,贊許的意思)那課文中“老師微笑著點點頭”又是什么意思?(是對孩子們問話的回答,表示看過的意思)你能把它用語言表達出來嗎?(是的。我看見過真的雪。)
——再讀這句,讀出試探的語氣。
4.讀第二句:“你是在哪兒見過的?”
——驚奇的表情說明什么?這里除了驚喜,還有羨慕。誰來讀一讀。
5.老師是在哪兒見過的?孩子們接著問的問題是什么?“北京離這兒很遠吧”
——問這句話的什么,同學們在想的是什么?讀出這樣的語氣。
——出示地圖:北京與臺灣。相聚不是很遠,如果直航,很方便,個把小時就到。可是,近在咫尺,臺灣只能看到“櫥窗里的人造雪”而北京卻能看到“那么美的真雪”,如果你是臺灣小朋友,你的里會怎樣想?
6.所以,孩子們這樣問“什么時候能帶我們?nèi)ヅ_灣看看真的雪呢?”
——指導讀。
7.大家都是一樣的想法,大家都盼望著去北京看真的雪。你從課文中哪個詞看出大家急迫的心情?
——“爭著問”,一起讀句子。
[本文中的四個問句,是教學的另一個重點。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通過朗讀,體會出問話時的心情。在引導的時候,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將心情的變化,有試探到驚奇,由驚奇到羨慕,由羨慕到盼望。圍繞“看雪”在情感上產(chǎn)生波瀾。在指導讀的過程中,適時地進行語文知識的滲透,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老師微笑著點點頭”在不同的語境中的含義。課文中是回答問題,表示看過真的雪;在課堂上是表示肯定與贊許。二是“爭著問”,對學生進行詞語積累的教學,認識新的詞語。]
三、讀詩句,邀請“看雪”
1.出示臺灣島圖,出示詩句: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
2、你有興趣邀請臺灣小朋友來我們這兒看雪嗎?那就給他們寫一封信吧!
3.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用識字三的詩句: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提升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思想感情。]
【《看雪》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看雪教學反思04-03
《看雪》教學反思06-15
《看雪》教學反思【實用】07-06
語文上冊看雪教學反思03-18
看雪教學反思(15篇)04-03
《看雪》教學反思(15篇)02-24
《看雪》教學反思(精選22篇)05-21
看雪教學反思15篇04-03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