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上教學反思 推薦度:
- 草原上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草原上教學反思(12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草原上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草原上教學反思1
赤壁賦這篇文章我一共上了五個課時,“戰(zhàn)線”會拖這么長我也沒想到。第一節(jié)課我主要對蘇軾這個人進行的介紹,分別通過“三蘇”、“唐宋八大家”、“蘇黃”、“蘇辛”、“宋四家”等來介紹蘇軾。我將蘇軾的生平遭遇到的坎坷說給學生聽,他們聽得津津有味,還時不時的問我后來怎么樣?上艺n前查閱的資料不夠豐富,無法繼續(xù)解答學生的問題。由于是上《赤壁賦》,我又補充了他寫的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讓學生整理在本子上,齊讀了一遍。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慷慨激昂而且富有感情,我心里想:要是早讀的時候他們也能像現(xiàn)在這樣就好了。時間過得飛快,到了正式想上《赤壁賦》的時候,卻已經下課了。
因為文體是賦的.關系,所以此篇文言文更注重的是誦讀和背誦,體會賦的美感,而不太過強調翻譯與字字對應。況且如此優(yōu)美的賦,一經過現(xiàn)代文翻譯,美感就喪失了。但由于教學經驗不豐富,我以為字字落實總沒有錯,可是在上課的過程中卻造成了課堂效率低下,學生昏昏欲睡。
這篇文言的思辨性很強,所以我?guī)缀跏巧贤暌欢谓o學生總結一下本段的思路,幫助學生能夠更好記憶和理解。許多同學在剛接觸這篇文言文的時候,讀完一遍完全不知道什么意思,結果在我講完全篇之后,許多同學都說在學過的《勸學》、《師說》、《赤壁賦》中最喜歡這一篇,這倒讓我很是驚訝,讓我覺得我的付出沒有白費。
下面我想做如下反思:
(1)課前要做到備課充分,多查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
(2)在介紹作者的時候要注意節(jié)奏,把握時間,在盡可能快的時間內讓學生對于作者有一定了解,能夠知人論世。
(3)文言文的教學,需要聯(lián)系文體,正確選擇側重點,而不是通篇一律地著眼在字、詞、句的翻譯上,只需點出重點字詞就好,上課注重學生的聽課感受。
(4)文言文教學要重誦讀,長此以往,習慣成自然,熟讀成誦。
草原上教學反思2
課堂需要反思,有反思才有進步,上完《孔子拜師》以后,心中頗多感受。仔細回想自己的課堂和老師們的點評,我做了以下兩方面的反思。首先,這堂課中閃光的有這么兩點:
一、情境中理解詞語,幫助體悟情感。
字、詞、句的理解我們提倡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不能脫離語言環(huán)境。這也是對學生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本堂課中的“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的理解。我先請學生展開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再聯(lián)系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難,他又是怎么做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xiàn)的是一種生活場景。這不近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
二、抓住主線來貫穿課堂。
一篇課文是一個整體,我們要在這個整體中找一條主干,來貫穿全文的學習。在這堂課中我就抓住課文的最后一節(jié)。再回到全文讓學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么品行。這樣以一條線帶到整個面上,就是教學現(xiàn)得清晰、連貫。
課堂更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之所以要學習是因為還有不足,還需改進。
草原上教學反思3
歌曲《草原上》是人音版小學三年級第五冊教材,是第二課《草原》中的一首歌曲,我在教這首歌曲時,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多看、多聽,讓學生從感官上去領略草原的美麗風光,使學生用自己甜美的聲音去表現(xiàn)牧民們爽朗豪放的性格及對家鄉(xiāng)的無比熱愛和贊美之情。
但這節(jié)課存在很多不足,一、由于我把時間給看錯了,所以下課提前了,本來我還準備了蒙古族的舞蹈都沒有來得及教學,導致講課效果不是很好。二、這節(jié)課,我對樂理知識講解的`過于詳細,講得有點深,導致一些學生不理解,并且覺得沉悶。三、我還應該在音樂課中設計一些有趣的游戲來帶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融入草原的氣氛中,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音樂的魅力是無窮無盡的,我要在今后的音樂課教學中,不斷提高,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水平,使學生盡情地享受音樂帶來的無窮魅力。
草原上教學反思4
在我教了人音版小學音樂第五冊《草原上》一課之后,我更深地理解了音樂課堂中的“有效”二字,雖然是短短的四十分鐘,卻使我受益匪淺。
教學反思:
這堂課中我有兩點收獲:
首先,簡化理論知識。根據新課標的理念,不給孩子灌輸復雜的音樂理論,而是簡化其并轉化成有趣、生動的形式,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本課就先通過讓學生聽、唱、吹、奏來感受音的時間長短,在無形中接受了這個感知后,然后再用簡單的語言讓學生知道長短音的基本概念。
再是做到主動參與,合作學習。能否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動地學習是一節(jié)課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在情境提示中讓學生主動地去記歌詞,并不是讓學生去硬背歌詞。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用這樣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用打擊樂器表現(xiàn)長短音。先讓幾個比較積極的學生來表演,以此給其他學生做榜樣,這樣就能調動起全班的表演欲望,在往下的分組創(chuàng)編表演能夠順利地進行。因為在這個部分之前已試過讓他們表演打擊樂器,他們的學習已被調動起來,因此學生們都顯得很積極主動。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的能力,為小組作努力取得好成績,同時增強了與人互相協(xié)調,互相配合的團體合作精神。
草原上教學反思5
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為一種活動類的綜合課程,是這次課程改革中的新型產物,它與其它各學科課程領域有著本質區(qū)別,它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和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是學科課程與知識類綜合課程的一種補充形態(tài)。
要教好每一節(jié)《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們首先應從教育觀念上更新,采取更適合學生發(fā)揮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除了讓學生敢想敢問敢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外,還應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與學生相互探索,相互研究,老師不能要求太高,要給學生發(fā)表意見的機會,老師不要面面俱到,要讓學生去探索,老師適時點撥和啟發(fā)。只有這樣,學生對知識才能牢固的掌握。
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fā)展。學生之間要多加交流與合作,只有這樣,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得到提高。
最后對課題重點、難點,老師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教師要巧妙的利用生活中生成的資源,增設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造性的`組織實施課堂教學,適當利用多媒體課件,使課堂充滿活力,教師要親自參與活動,這樣使得師生的活動直接融入學生的學習經歷中,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鳴,得到了情感的體驗,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熏陶,使得教學活動充滿著“生命的活力”,從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草原上教學反思6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民間傳說故事:古時候,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民間傳說故事:古時候洪水泛濫成災,百姓過著悲慘的生活,大禹用疏導的辦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終于制服了洪水讓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通過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感受到他“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從大禹“走遍千山萬水,吃盡了千辛萬苦”“挖開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的描寫中體會到大禹的頑強意志。
在教學第一自然段中,讓學生觀看洪水泛濫的情景,讓他們直接感受當時的狀況。并在動畫情境的渲染下提問:在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讓學生在想象中,再現(xiàn)故事發(fā)生時的生活場景,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繼續(xù)播放洪水泛濫的'情景,讓學生說說看了以后的心情如何。這主要是為朗讀作好情感的鋪墊,再讓學生通過讀來釋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將畫面與音樂良種刺激融為一體,更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對語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過讀來表現(xiàn)起內心的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簡練的幾句話敘述了大禹治水的經過,教學中,我先出示一組詞語:走遍挖通察看引導劈開,讓學生按順序排列一下,從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過程。并緊扣“千辛萬苦”、“千山萬水”、“走遍”、“察看”等重點詞語引領學生細細品讀從而理解和體會大禹治水的艱辛和他的吃苦精神。
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未對“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故事做具體的描述,對這個自然段的理解,為了避免個別太過現(xiàn)實的孩子說出“他不愛妻子和孩子”而誤導其他孩子。我先出示了三過家門而不過的有關資料,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大禹的奉獻精神。
第四自然段主要采用深入情境,情中悟理。首先讓學生放聲朗讀,說說心情如何,為什么。學生可能會說:老百姓過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等等。并分組與第一自然段作對比朗讀,這樣安排,與第一自然段的情景形成鮮明對照,加深學生對大禹的崇敬之情。然后出示大禹像,引讀最后一句話:從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傳。師述:讓我們記住這位偉大的英雄——(學生接:大禹),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無私奉獻的偉大英雄——(學生接:大禹)。課堂氣氛調動起來了,學生對大禹的崇敬之情達到高潮。有意識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語言文字之中,含而不入,隱而不晦,使學生受到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最后提問: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小朋友可能會說:“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zhèn)ゴ?”言語的發(fā)源來之于具體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慶祥和的氛圍中,在情動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進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草原上教學反思7
此歌曲是一首蒙古族民歌,音樂語言十分簡練,節(jié)奏舒展,旋律優(yōu)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風和日麗、綠草如茵的草原風光,抒發(fā)了牧民舒暢愉快的心情,刻畫了他們爽朗豪放的性格,傾吐了牧民對家鄉(xiāng)無比的熱愛和贊美的情感。
為了孩子們能夠理解歌曲所表達的含義,也為了能夠讓他們用不同的音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利用教材上的`童謠《河里有只小青蛙》的內容,幫助他們辨別音色并能夠選擇合適的音色演唱歌曲。
首先,鞏固唱名、音名知識,讓他們跟琴視唱童謠《河里有只小青蛙》的旋律,接著填唱歌詞。在演唱歌詞的過程中,引導他們用不同的聲音,表現(xiàn)小青蛙、大青蛙、小鈴鐺、大鈴鐺發(fā)出的聲響,通過演唱他們基本掌握了兩種不同的音色,接下來視唱歌曲《草原上》旋律,并向他們簡介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及蒙古族人民的風土人情和他們音樂的風格特點,然后填詞學唱歌曲。歌曲演唱熟練后,我首先用明亮的、粗獷的兩種音色范唱歌曲,接著讓他們選擇合適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聽著孩子們粗獷、豪放的歌聲,我們仿佛來到了大草原,置身于藍天、白云和綠草間,合著奔跑著的馬群、羊群,大聲歌唱!
草原上教學反思8
按照我們“六六大順”組在前些時候的三年級集備教案,我開始了我的《科利亞的木匣》的教學。但是實施下來,我發(fā)現(xiàn)這教案和我們兩個班的學生不太協(xié)調。
目標上,基本是按照集備教案來確定的,在我兩個班的教學中,我都嚴格地和學生們一起去達到這四個目標,達成情況比較好。但是在具體的過程實施方面卻不盡如人意。第一課時的學習,我按照蔡老師在教研綜述上所傳授的`“字詞——書寫——理解大意——分段”進行,當這些都完成了,我發(fā)現(xiàn)已經沒有時間進入對課文第一段的講讀了。而且我也覺得不必要一段一段來進行講解課文,這樣對學生的牽引性會很大。第一段的講解完全可以在接下來的課文學習科利亞埋木匣環(huán)節(jié)中進行。由于在第一課時的完成情況是這樣,而我也認真拜讀了第二課時的設計,我認為不太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于是我將教學適當進行了調整。
在第二課時中,我先是讓學生對課文大意進行了回顧,再通過讀文,并通過一個問題“讀了第一部分的課文,你都知道了什么”,讓學生在朗讀過后自己說知道的東西。他們有的說:“我知道了科利亞他為什么要埋木匣!庇械恼f:“我知道了科利亞他埋木匣的過程!庇械恼f:“我知道他媽媽也在埋木箱!薄趯W生說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把“木匣”和“木箱”進行區(qū)分,可以把第一段“科利亞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進行講解,而并非如教案所示。在“挖木匣”的段落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對比科利亞和媽媽的挖木匣結果來進行。而且我還和學生一起親身做了實驗。這樣,就把科利亞在11段中的思考和本課的啟發(fā)水到渠成地流瀉,讓學生的體會一下簇擁而上。
我記得我剛踏入教壇的時候,我們這有老師跟我說過:只要覺得是適合本班學生的,那就是最好的設計。也許在集備時候的教學設計對某些學校的學生是適合的,那只能說明那是適合該校學生最好的設計。當然,我的教學或許有很多紕漏,但是我一樣堅信:只要覺得是適合本班學生的,那就是最好的設計。
草原上教學反思9
一、樂曲簡析:
《在中亞細亞草原上》是俄國作曲家包羅丁的一首著名的交響音畫,也是交響音畫中的一個極品。但是由于包羅丁一生的作品不是很多,熟悉他的人也很少,因此他的這首作品幾乎沒有學生知道。
這首音樂是一首“標題”作品。作者曾在總譜上寫了一段說明文字:“在中亞細亞單調的砂質草原上,第一次傳來了罕見的俄羅斯歌曲的曲調?梢月犚姖u漸走近的馬匹和駱駝的腳步聲以及抑郁的東方音調。一支商隊在俄羅斯士兵的衛(wèi)護之下從廣袤的沙漠中走過。他們安然無慮地在俄羅斯軍隊的保護下完成漫長的旅程,越走越遠,俄羅斯和東方安詳的曲調和諧的交織在一起,他的回聲長時間縈繞在草原上,最后消失在遠方!迸c其它的欣賞課不同,作者這段話概括了這首樂曲所要刻畫的音樂形象,因此以往在欣賞課中作為重點分析的音樂形象就無須再費力了。我把感受、體驗樂曲中音樂要素在表現(xiàn)音樂情緒、刻畫音樂形象方面的作用作為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難點。
二、對教學過程及教育理念的反思:
音樂欣賞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一直是一個難點,而欣賞這樣的交響曲,更要難上加難。一是學生的欣賞水平有限;再有學生的興趣取向決定了學生對這種很難聽得懂的音樂不是那么感興趣。因此在設計本課時,我著重于問題的設計,即提出的問題既要有針對性,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發(fā)展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實踐,使我更清楚的認識到欣賞教學的重要性,同時也體會到音樂欣賞課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欣賞教學以音樂為本,以學生為本
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當然都不可能離開音樂、音響和人的聽覺,傾聽是音樂欣賞的主要方式。因此,我們提供學生們鑒賞的音樂必須是最優(yōu)秀的、最有代表性、最能激發(fā)學生美感的藝術精品。這樣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獲得美好的音樂享受,養(yǎng)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感受與鑒賞音樂的經驗。
2.欣賞教學要注意引發(fā)學生想象和聯(lián)想,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欣賞教學要使學生將生活經驗與音樂作品的表現(xiàn)手段聯(lián)系起來,促使他們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音樂欣賞教學啟發(fā)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可以有三種方式:一是由描繪性音樂引起聯(lián)想;二是由情節(jié)性音樂引起聯(lián)想;三是由音響感知和情感體驗引起自由的想象。前兩種方式比較淺顯、易懂,也比較容易收到效果,后一種方式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以及相當的欣賞能力。
3.教師的講解、提問,力求簡明、生動,富有啟發(fā)性
根據不同學生的水平,對欣賞曲進行講解、提問是必要的。但是,教師的講解力求精簡、生動,多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和主動表達,多采用先簡要提示后傾聽音樂,再讓學生進行探索的方法,有些作品還可以采用讓學生在傾聽之后,再作探索討論,最后由教師作必要的講解和提示。
4.巧設疑問,激發(fā)學生興趣
交響音畫是交響音樂的一種形式。交響樂被冠以“高雅音樂”多由于他的難懂,不具有大眾性。雖然《在中亞細亞草原上》是一首標題音樂,作者對樂曲做了詳盡的解釋,但是樂曲的特點決定了其欣賞的難度。而讓十歲的孩子們聽這樣的音樂并且要求他們興趣高漲,也確實勉為其難。因此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興趣。
師:一首歌曲,作者可以通過歌詞表現(xiàn)自己所要揭示的內容和主題,還能和聽眾產生共鳴。那么一首樂曲要想達到那種境界怎么辦?
生:??(表情茫然)
師:分組討論一下,看誰有辦法?
生:分組討論。
因為學生在此之前從未接觸過交響詩、交響音畫等音樂題材,所以學生在討論之后仍舊沒有找到辦法。但是好奇心理驅使學生們想得到答案,這時再向學生介紹交響詩、交響音畫這種音樂體裁,學生就不會覺得枯燥難懂,而且很想聽這種音樂,為下面的教學又做了鋪墊,效果很好。
5.抓住典型段落,突破重、難點
在教學設計中,我把學生感受音樂要素——力度在表現(xiàn)音樂情緒、刻畫音樂形象方面的作用作為重點,同時這也是學生在欣賞分析方面的一個難點。為此,我決定抓住樂曲中的典型段落與學生共同攻克難點。
《在中亞細亞草原上》的樂曲風格總體比較婉轉、靜謐,但是中間有一段音樂的音響非常大,力度很強,用學生的話來形容是嚇了“一跳”。我抓住這段落向學生提出了問題。
師:本來很優(yōu)美的音樂,作者為什么再此處用這樣強烈的音響?
生1:有危險情況發(fā)生了。(有學生笑)
生2:遇到險情發(fā)生戰(zhàn)爭了。▽W生大笑)
師:前面我們已經分析過了,從開始的輕
聲音越來越大到最大,是為什么?
生3:駱駝隊從遠處向我們走來。
師:為什么到這個地方聲音最大?
生4:越來越近。
師:越來越近的結果是什么?
生5:走到我們的眼前!
師:非常正確!作者的音樂刻畫了駱駝隊由遠及近,直到來到我們眼前的這樣的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作者是通過利用音樂力度的變化來表現(xiàn)的,從而使我們認識到了音樂的力度在刻畫音樂形象上的重要作用。
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學生的參與意識非常強,而且學生的答案各不相同。這也正是體現(xiàn)了音樂欣賞教學的一個重要的作用——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欣賞教學是小學階段的難題,由于學生的年齡特征與樂曲的思想內涵之間的客觀存在的差異性,使得欣賞教學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受學生歡迎,因此在這方面還需要進行綜合的探究。
草原上教學反思10
《草原上》是三年級的教學內容,是第五冊教材中唯一一個弘揚民族音樂的單元。
教學設計上,我主要根據學生年齡與身心特點,進行了綜合的設計。教學過程仍以歌舞、伴奏為主要的體驗音樂的方法,但在學生學習方法的選擇上,我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那就是改變傳統(tǒng)的聽唱學習方式,初次嘗試由視唱入手,引導學生們自主學習,填詞演唱。
時間證明,我的嘗試是成功的。學生們在我的引導下,出色地完成歌曲的自主學習任務。這樣做的好處很多,比如可以使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增強,視唱旋律的能力提高,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習音樂的興趣﹍﹍而這些也正是我嘗試這種教學方法的最終目的。
對于剛剛升上三年級的學生來講,這種方法是有很大難度的,而我的大膽嘗試,另一方面體現(xiàn)的世我對學生的透徹的了解。知己知彼,方可百戰(zhàn)不殆。所以備課中我既要備教材,更要備教學生。我的方法學生是否有能力完成?要完成這個環(huán)節(jié),還要針對學生的哪些技能進行特殊訓練?一次次的定案,一次次地推翻,在反復的斟酌中,我決定剛剛的學習方法,也形成了本節(jié)課的一個亮點。
這節(jié)課還有一個亮點是,體驗音樂的環(huán)節(jié)。為了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蒙古族音樂、舞蹈的魅力,我首先借助多媒體把一段蒙古民族特有的舞蹈——筷子舞展示在學生面前。視與聽的結合,營造了強大的震撼力,激起學生隨歌起舞的情感。這時拿出我自費為他們準備的筷子,邊講解邊示范,很快地把他們引入音樂,變身為驕傲自豪的蒙古族小牧民。在感受音樂帶給自己快樂同時,進一步了解了蒙古族舞蹈,從而為民族音樂感到自豪。
本節(jié)課的不足是學生在用不同方式表現(xiàn)音樂的時候,總是忽視自己的唱,使得歌曲教學課中唱的不突出。分析原因,是學生年齡較小。主應力分布不均,顧此失彼了。還有就是新學歌曲,唱我的熟練度還不夠。從這也看出一個優(yōu)點,那就是這節(jié)課的教學是真實的。
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多運用這樣或類似的方法,讓學生在學會歌曲的同時,形成好的學習習慣,促成更強的學習音樂的能力。
草原上教學反思11
一、對主題圖使用的體會
教材所提供的主題圖是計算正方體的個數,在計算中,出現(xiàn)解題策略的多樣化,從而產生我們需要的素材。教后,發(fā)現(xiàn)學生能呈現(xiàn)的算法基本上局限在:3×4×5、3×5×4、4×5×3范圍內,我們探索所需要的類似3×(4×5)的算式是較難主動再現(xiàn)的。因此,教學中,要通過刻意的人為的“引導”得到,其實很不自然,有些強加的感覺。也許,直接呈現(xiàn)給學生會更好些。但是又與以前學習的知識是相矛盾的,如(3×4)×5,是不應該添括號的。
二、對教學內容的體會
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在具體應用時,學生對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是很難分清楚的。比如:25×125×8×4,學生處理的第一步是:25×4×125×8,第二步是:(25×4)×(125×8)。一般來說,學生認為第一步是依據乘法交換律,第二步是乘法結合律。顯然這樣的認識是不全面的。
我認為有些知識在小學階段的教學可以模糊一點。
首先,在小學階段,有些問題要搞清楚,是很難的。對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北師大教材沒有文字定義,只有字母模型,參考人教版,它對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定義是: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積不變;兩個乘數交換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較之原來浙教版,少了三個數相乘和兩個數相乘的前提,結合它的教師用書,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它告訴大家的信息是:編者無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低,科學地分析計算過程中到底根據什么規(guī)律,對他們來說,太麻煩,也不好理解,只單純產應用了結合律或交換律算了。
其次,沒有這個必要的。在小學階段不存在非要清楚區(qū)分乘法結合律與交換律,我們只要讓學生理解乘法結合律是一種數學規(guī)律,意義是改變運算順序,積不變;乘法交換律也是數學規(guī)律,改變乘數位置,積不變。至于一定要在三個數相乘和兩個數相乘的前提下討論的話,那學生在簡便計算中,看不到三個數、兩個數的模型,很難想到依據的定律是什么,只知道改變的.什么。所以,從意義上理解定律更能讓學生接受,然后讓學生體會用定律模型能把這種變化規(guī)律表達地最簡潔、本質。
三、關于對乘法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關系的思考
是不是學了乘法運算定律以后,學生才會簡便運算的呢?有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教師應該有體會。很多學生在學習乘法結合律與交換之前,已經會簡便運算了。我認為原因有三:一是教材本身和老師之前或多或少有滲透;二是學生課外學習所得;三是來自學生自身的計算經驗。他們根據自己經驗,模糊地知道在乘法算式中,改變乘數的位置、改變運算順序,結果是不變的,出于需要有時就會對算式進行轉換,他們很顯然不是通過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磥恚瑫粫䦟W生是對定律的意義現(xiàn)有模糊認識,然后我們給他們提煉一個本質、簡潔的模型的,而這個模型的作用是為他以前的簡便算法找到一個數學上的依據。
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只是為了簡便運算嗎?學生一想到乘法運算定律就想是簡便運算,包括驗證時的舉例時。其實乘法運算定律是一種數學運算規(guī)律,存在一切連乘算式中,它是這種乘法運算中可變化規(guī)律最本質、簡潔的模型。這些模型代表的可變化規(guī)律,有時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但它不是因為簡便運算而產生的,它的存在也不是單單為了簡便運算。這點機會可以讓學生體會。
從運算定律到簡便運算,就這樣一個課時可以了嗎?我認為不合理,建議教材在運算定律教學中,重點建立模型和理解意義之后,安排一節(jié)運算定律的練習課,不是強化對運算定律模型的認識,而是對運算定律意義及作用的體會。同時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的表達簡便運算過程的習慣。在學生碰到一些特殊運算時,能有意識地根據定律向有利于我們計算簡便的方向轉化,即具備簡便運算的意識。
草原上教學反思12
我在設計、教授《草原上》的整個過程中,力圖構建一個多方位、多視角、立體化的教學思路,營造一個和諧的教學氛圍,充分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及各種活動,把抽象的理論概念、枯燥的技能訓練還原到可聞可感的音樂之中進行。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有幾點較深刻的體會:
一、科學合理,新穎有趣的.教學設計
這節(jié)課,無論從教學內容的設置,教學方法的選擇,還是教學過程的安排,都是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以“草原之行”為主線,貫穿課堂的始終,教學過程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緊湊而不忙亂,讓學生的思維隨著“興趣”這根主線進行和發(fā)展,使學生能主動學習。
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從“蒙古族風光”導入了解大草原的自然景色,重在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創(chuàng)設一種氛圍,讓學生感受蒙古族人的生活及生活環(huán)境,體驗他們的情感。
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加強課堂里的民主意識。
為加深理解,我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活動。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完全平等,形成了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樣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它不是車間的流水線,一成不變,同樣的教學方式方法,五十名學生可能有五十種不同的反應。因此,我應該進一步加強自身全面素養(yǎng),不斷地調整教學的方式方法,進一步優(yōu)化我的音樂課堂教學。
【草原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草原上教學反思02-07
草原上教學反思(通用5篇)10-10
《草原》教學反思02-20
草原教學反思06-13
《草原》教學反思(熱)07-05
[優(yōu)]《草原》教學反思07-05
[優(yōu)]草原教學反思05-20
《草原的早晨》教學反思03-08
課文《草原》的教學反思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