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司馬光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司馬光教學反思1
在教學中我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圍繞課文創(chuàng)設了多個問題,使學生能輕松地理解課文并掌握課文內容,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完成了教學任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問題:"有一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會掉進大水缸里呢請你聯(lián)系這一段的內容說一說."先讓學生初步感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接著學生就能說出他是因為玩時不小心才會掉進大水缸里的,有的同學更能據此提醒大家平時玩耍時要小心,才不會掉進水缸里,學生的智慧真是可愛至極!
2,在"表演"中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做了這樣的`設計:"同學們看看插圖,司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動作嗎?"話音剛落,淘氣的鎮(zhèn)源同學立刻站起來,做了"高舉雙手使勁往往下砸"的動作,還"哎!"了一聲,真是把司馬光"表演"得活靈活現(xiàn).其他同學也不約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詞語和句子.
3,通過比較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課的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課文中人物的比較.我問學生:當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地口大水缸里時,司馬光的表現(xiàn)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2)自己與司馬光的比較.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也動動腦筋,你還有什么辦法能救出掉進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有的說可以用抽水把水抽出來;有的說可以拿個繩子把小朋友拉上來;有的說可以拿個大木棍讓小朋友爬上來;有的說他們可以一起把水缸推倒……聽完學生們天真的想法,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著點頭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回答的快樂.最后我又問:你們的方法與司馬光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好呢 通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司馬光教學反思2
正式教學《司馬光》一文之前,我們班的小朋友幾乎都已經知道了有這么一個:機智果敢的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在這樣的基礎上,我了解到學生對故事梗概的意識已經存在了,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引領他們進行文本挖掘。借助教學掛圖,我通過幾個細節(jié)幫助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觀察掛圖中的花園,并且重點引導注意到那口缸上:(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
師:那是一口怎樣的缸?
生:那口缸上有很漂亮的花紋。
師:你真有藝術的'眼光,一眼發(fā)現(xiàn)它很美。
生:那口缸很大。
生:可能有一個小孩那么高,缸口嘛很大,可能有我們的桌子(的長)那么寬。
師:你還能用其他事物來進行對比,真不簡單!
生:我想這口缸是用來澆花的,它里面一定裝有水……
師:只是裝了一點水這么簡單嗎?作者看到的是怎樣的水?
生:不是。是“裝滿”了水的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何種方式讓他們體驗文本是教師思考的問題,但是,體驗的過程是學生收獲包括文本基礎在內的一切知識點的源泉。學生的眼觀、手摸等親身體驗是打開他們學習知識的一個突破口。
司馬光教學反思3
經過前輩們的悉心指導,自己的反復修改,較為順利地結束了市新教師培訓匯報課的教學,F(xiàn)就此次的匯報課談一談教學設計上的得與失。
試講后,安主任,張老師、謝老師就提出一些改進意見:內容太多,不符合課時的安排;另外低年級教學,在第一課時中,還是要以識字教學為主等,做了大量的改動與調整。在做大改動時,我便集中精力把重點放在識字教學部分,采取了多種形式進行識字教學,并把課文理解刪減到一半。
在識字教學中,我聽取了各位前輩的建議,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識字訓練。教學上我追求識字的科學性,環(huán)環(huán)相扣,力求完美。從自學生字,到反饋生字;從音節(jié)的認讀到無音節(jié)的識記,再到游戲鞏固,最后讓其交流識字方法,自認為在安排上比較客觀,完整。但整個教學過程下來,卻總覺得有欠缺,沒有落實到位。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周全的考慮,精巧的設計卻沒有訓練到位呢?我反復看自己的教案,回想上課的情景,沉思許久才意識到在是細節(jié)上的閃失。如何讓這些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展示得淋漓盡致,收到應有的成效,其實這里大有文章所做。也讓我思忖這樣的一個問題,精彩的.環(huán)節(jié),周密的設計,也必須要有精確的打算與細節(jié)到位的處理,真正做到有聲有色,有形有味地呈現(xiàn)在教學中。
最后,我考慮最多的就是閱讀的指導。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都非常重視閱讀指導,但是學生總不能透徹感悟,往往在自己的朗讀基礎上,他們只是按步造車,收效甚微。通過此次教學,首先讓我自己的感悟有了一個質上的跨躍,讓學生有聲有色地閱讀,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拔苗助長,而是營造一個情景,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理解。涓涓激情擲地有聲,在感受中讀,在讀中品味,在品味中升華,這應該是我此次公開課的一大收獲!
司馬光教學反思4
本單元的課文主要都是圍繞“只要動腦筋,就會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的主題來編排的!端抉R光》這一課是很傳統(tǒng)的課文,文中講述司馬光和小朋友在花園里玩的時候,有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里,在這危急時刻,司馬光沉著冷靜,用水缸旁邊的大石頭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結合低年級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特點,以及課前對我班學生的了解,設計了三個主要的教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2個字,會寫“嚇、叫”兩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課文或背誦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3.能借助課文插圖學習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tài)。
為了達成目標,我在教學時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自己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并在朗讀的過程中隨文識字,提高學生的認字能力和水平。在朗讀組織形式上,有學生個別讀,分小組競賽讀,齊讀,加上動作朗讀等,學生在朗讀中理解了課文,當堂背誦了課文,也感悟到了司馬光的機智勇敢,明白在緊急情況下,不能慌張,只有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整堂課我利用手勢、表情、語氣感染學生,讓學生身臨其境,引著學生完全沉浸在故事當中,隨著情節(jié)的推動,學生們一會兒體會到緊急,一會兒體會到緊張和慌亂。當課文進行到最后“落水的孩子得救了”,很多孩子長吁了一口氣,高興地笑容綻放在臉上。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故事,我在“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這里進行了重點引讀,烘托當時緊急的氣氛。然后讓學生自學四、五兩段,找出其他小朋友和司馬光分別是怎樣做的,進行了比較,并鍛煉學生的`自
學能力和閱讀
能力,讓學生自己找出他們的不同反應。學生帶著感受再讀,整節(jié)課,明顯地感覺到學生學生一次比一次讀得好,達成了朗讀的目標。 短短四十分鐘的課堂結束了,但是它留給我的思考卻很多很多:
一、這一節(jié)課結束后,再一次的回顧整個語文課堂,感覺首先我要精煉自己的課堂用語,讓我的語言更親近孩子們,讓自己的反饋語言更適合低年級孩子,用語言的魅力感染孩子,吸引孩子對語文的興趣。
二、掌控課堂還要加油;仡欉@堂課,我給了很多時間給個別孩子發(fā)言,卻沒有很好的兼顧整體學生的狀態(tài)。在以后的教學中,既要照顧學生整體狀態(tài),又要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
三、整節(jié)課都是讓學生隨文識字,朗讀課文,但是教給孩子的學習方法較少,在課堂上到一半以后,學生就有點坐不住了,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與我的課堂語言有很大的關系。教師的課堂語言非常重要,在課前就應該預設很多學生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提前做好應答的準備。課堂生成的東西很少,這就需要不斷地鍛煉和隨機應變的能力。對學生的語言方面和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也是在平時的學習中。每一個問題的提出都要想到是否適合孩子,要充分了解本班學生的特點。
在以后的語文課堂上,要多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認真?zhèn)浜妹抗?jié)課,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我要不斷地努力,改善自己的課堂語言和評價語言,在平日的課堂上多加注意!
司馬光教學反思5
我在教學中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圍繞課文創(chuàng)設了多個問題,使學生能輕松地理解課文并掌握課文內容,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完成了教學任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問題:“有一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會掉進大水缸里呢?請你聯(lián)系這一段的內容說一說!毕茸寣W生初步感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接著學生就能說出他是因為玩時不小心才會掉進大水缸里的,有的同學更能據此提醒大家平時玩耍時要小心,才不會掉進水缸里,學生的智慧真是可愛至極。
2、在“表演”中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做了這樣的設計:“同學們看看插圖,司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動作嗎?”話音剛落,可愛的曹俊同學立刻站起來,做了“高舉雙手使勁往往下砸”的動作,還“哎!”了一聲,真是把司馬光“表演”得活靈活現(xiàn)。其他同學也不約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詞語和句子。
3、通過比較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課的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課文中人物的比較。我問學生:當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地口大水缸里時,司馬光的表現(xiàn)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
可以看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2)自己與司馬光的比較。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也動動腦筋,你還有什么辦法能救出掉進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有的說可以用抽水把水抽出來;有的說可以拿個繩子把小朋友拉上來;有的說可以拿個大木棍讓小朋友爬上來;有的'說他們可以一起把水缸推倒……聽完學生們天真的想法,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著點頭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回答的快樂。最后我又問:你們的方法與司馬光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好呢?通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司馬光教學反思6
文本分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內容。”本文是小學階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廣為流傳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戲。一個小孩爬上甕,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嚇跑了,只有司馬光拿石頭砸甕。甕破了,水一下子噴涌出來,落水的小孩得救了。故事表現(xiàn)了司馬光的聰明機智與沉著冷靜。本文非常簡短,雖然是文言文,但很多詞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文基本一致,再加上故事本身流傳甚廣,學生學習起來并不會感到困難,反而比較容易找到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共通之處,初步體會文言文言簡義豐的文體特點,激發(fā)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教學時,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受文言文的語言表達特色,通過注釋、查閱工具書及以往的閱讀經驗了解文言文的大意,在此基礎上展開想象,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講故事,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司、跌”等5個生字,會寫“司、庭”等7個生字。
2.正確跟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注釋了解課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區(qū)別。
教學重點:1.能按照文言文的節(jié)奏朗讀課文,注意詞句間的停頓,背誦課文。
2.結合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簡約的特點。
教學難點:
抓住文中的動詞,了解事情的經過,體會司馬光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愛護同伴的美好品質。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資料,初識古文
導語:同學們,上新課之前,老師想請同學們先看這樣一組句子。
1.出示組句,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區(qū)別。
。1)學而不思則罔(wǎnɡ),思而不學則殆(dài)。
。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xǐnɡ)也。
2.學生試讀句子,相互交流說說以上句子和現(xiàn)代漢語有什么不同。
預設:不太好讀;分開每個字都認識,組成句子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跟我們平時說話的方式不太一樣……
3.教師范讀,學生跟讀。
4.教師簡要說說句子的含義,歸納小結。
。1)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思而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鉆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
(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出自《論語·里仁》。意思是幾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學習的能者,選擇他的長處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小結:像這樣的語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xiàn)代漢語的源頭,是我們祖國語言文字寶庫中一筆巨大的財富。
5.出示課題,引導學生回顧知道的傳說故事。
過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司馬光》。你們誰聽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學生舉手發(fā)言)宋朝時,一個小孩與小朋友一起玩耍時,其中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了水缸里。這個小孩急中生智,搬起石頭砸破了水缸,救下了落水的小朋友。這個小孩就是司馬光。這個故事就是《司馬光砸缸》。這是一則歷史故事,記錄在古代史書中。由于古代書面語與我們現(xiàn)代的語言有一些不同,所以,大家可能看過的故事都是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出來的。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用古代的書面語講述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那么,古代的書面語與我們現(xiàn)代漢語有什么不同呢?讓我們一起去課文學習中體會一下吧。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學生齊讀課題,認識復姓“司馬”。
思考:你還知道哪些復姓呢?(相機出示課件,介紹古代名人)
預設:東方朔、歐陽修、司馬遷、司馬相如、諸葛亮、納蘭性德、尉遲恭、皇甫嵩、上官婉兒……
2.出示課件,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1086) 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sù)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在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都擔任過高官,死后獲贈太師、溫國公封號,謚號為文正。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踐行儒學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
宋神宗時,司馬光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就離開了朝廷;ㄊ迥陼r間,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3.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過渡:偉大的人物總是在童年時就顯現(xiàn)出他的與眾不同來。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小時候的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小孩。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試著把句子讀通順。
4.教師檢查自讀效果,引導學生識記生字,朗讀課文。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生詞,教師指導正音辨形。
馬 院 落 人 丟 有 裂
。2)指導歸類識字。
◆部首歸類:
廣:庭(家庭)——應(應該)——座(座位)——床(床單)
足:跌(跌倒)——跑(跑步)——跳(跳高)——路(小路)
。3)詞語去拼音,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4)指名學生試讀課文,挑戰(zhàn)一字不差讀課文,指導多音字認讀。
◆多音字:
沒 mò淹沒 沉沒 沒收 méi沒有 沒人 沒空
得 dé得到 得知 得意 děi得虧 就得你去
de要得 了不得
。5)教師范讀,學生跟讀,讀準節(jié)奏。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6)聽音頻朗讀,齊讀。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學習要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1)參考注釋,自讀自悟。借助工具書和書上的注釋,把關鍵字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待下一步與同學一起研討。
。2)小組合作,互助學習。一句一句研討,各自說一說對每句話的理解,有疑惑或分歧的地方,留待集體探討。
2.匯報展示,全班交流。
。1)各小組推選代表匯報課文的意思。全班同學邊聽邊思考,看哪個小組理解得更好。
。2)指名學生說說自己喜歡哪個小組的說法,教師相機點撥,明確:每句的意思說法不求完全一致,只要主要意思不變,能說出重要詞語的意思即可。
3.引導學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劃分層次。
起因: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經過: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
結果:水迸,兒得活。
4.全班齊讀,注意節(jié)奏、停頓。
小結:這短短的兩句話卻寫了一個精彩的故事,你讀懂了嗎?結合注釋再來讀一讀。
四、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過渡:文言文中的用詞寫句,跟我們現(xiàn)在的說話習慣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除了注釋中的字詞,還有一些字詞,我們應該怎么理解呢?下面我們就來一句一句地讀一讀、說一說。
1.課件出示:群兒戲于庭。
(1)指名讀。思考:這句話中你有不理解的詞語嗎?
。2)引導理解字詞。(“于”就是在的意思!皯颉本褪亲鲇螒、玩耍的意思。“庭”指庭院!叭簝簯蛴谕ァ本褪且蝗盒『⒃谕ピ和嫠、嬉戲。)
方法拓展:文言文中的一些單音節(jié)詞語,如“戲”“庭”等,可以用現(xiàn)代漢語中的雙音節(jié)詞語“游戲”“庭院”來代替。運用這一方法,可以把下文的“沒”“眾”“石”等字組成“淹沒”“眾人”“石頭”等詞語來理解。
小結:結合注釋,再朗讀句子,融入我們的生活經驗,就能很容易地弄懂古文的意思了。古文的語序跟我們的說話習慣(課件出示:什么人+在哪兒+干什么)有一點不太一樣,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
(3)想象說話:古人的庭院里有花有草,最適合孩子們玩兒了,想想看他們在玩什么呢?
。4)指導朗讀,讀出高興、喜悅之情。
2.課件出示: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過渡:孩子們玩玩這個,玩玩那個,多開心!突然,意外發(fā)生了。怎么回事呢?我們趕緊去看看。
。1)出示“甕”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
預設:“甕”指口小肚大的陶器,用來儲水或是儲藏別的東西的,類似于現(xiàn)在的大缸。只不過甕是收口的,缸是敞口的。
。2)出示小孩兒和甕的對比圖,做動作理解“登”。
預設:“登”是爬的意思,登山、登梯子,也是這個“登”。水缸這么大,孩子這么小,難怪要用“登”。
(3)理解“足跌沒水中”。
預設:小孩兒爬上了水甕,就在這時,意外發(fā)生了——“足跌沒水中”。撲通一聲,有人落水了。“足”通常我們說的是“腳”,腳跌落了,也就是“失足跌落”的意思!皼]”是淹沒、沉下去的意思。小孩兒失足掉進了甕里,甕里盛滿了水,他一掉進去就沉沒了。
。4)指導朗讀,讀出焦急、緊迫的感覺。
。5)指名說說整句話的意思。(一個孩子爬到甕上去玩,一不小心失足掉進甕中被水淹沒了。)
3.課件出示: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
過渡:意外發(fā)生以后,別人是怎么做的呢,司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
(1)指名回答,朗讀句子。
。2)理解“眾皆棄去”。
預設:“眾”指的是誰?除司馬光以外的其他孩子。“皆”是全、都的意思。在我們現(xiàn)代漢語中,“皆”也是這個意思,如“比比皆是”等!皸墶笔菕仐、放棄、丟下的意思。“去”是逃開、離開的意思。
。3)想象一下這群孩子們當時的表情、心理、動作,描述一下當時的場面。
預設:一看到有人落水了,孩子們臉都嚇白了,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有人哇哇大哭,有人慌慌張張地跑去找大人。
。4)理解“光持石擊甕破之”。
預設:所有的孩子都驚慌失措,只有一個人不這么慌亂。是誰呢?(司馬光。)他是怎么做的?(持石擊甕破之。)誰來表演一下?(學生表演,教師相機點撥指導,要雙手用力,狠狠地砸)“持”,用手拿;“擊”,敲擊,擊打;“之”指代甕;“破之”,使甕破碎。
方法拓展:“破”在句中是“使……破碎”的意思,這是文言文中的使動用法,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文言詞語用法。“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很多種,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之”是“到”的意思。對這種詞,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進行摘抄、積累,有時間多讀讀,培養(yǎng)語感。
。5)想象一下,司馬光持石擊甕時,他心里會怎么想?(我不能慌,我要趕緊想辦法,快點把他救出來。否則,他會有生命危險的。)
。6)教師引讀。
引讀:撲通一聲,一個小孩掉進了甕里,眾皆棄去,光——(學生接讀)持石擊甕破之。
引讀:小孩在甕里浮浮沉沉,伸出小手求救,眾皆棄去,光——(學生接讀)持石擊甕破之。
引讀:情況越來越危急,小孩的動作越來越弱,眾皆棄去,光——(學生接讀)持石擊甕破之。
4.課件出示:水迸,兒得活。
過渡:幸虧司馬光急中生智,持石擊甕破之,結果怎么樣?
。1)指名朗讀并說說句意。
。2)理解“迸”“得活”。(“迸”是涌出的意思。甕被砸破了,水一下子涌出來了,甕里的孩子得救了。)
(3)危機解除了,此時你的心情怎樣?(慶幸,如釋重負……)
。4)帶著這樣的心情讀這句話。
5.連起來說說全文的意思。
五、感悟形象,復述故事
1.引導學生感悟人物形象。
過渡:在同伴命懸一線而其他孩子驚慌失措、四散逃離的時候,司馬光選擇留下來,并想到用石塊砸破甕的辦法,救出了同伴。你覺得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沉著冷靜、機智勇敢、善良友愛。)
2.想象說話:如果這個時候大人們來了,會對司馬光說些什么?同伴們又會對他說些什么?
3.指導感情朗讀,讀出對司馬光的贊賞。
4.出示故事圖片,引導學生看圖講故事。
過渡:《司馬光》這篇古文我們學完了,下面我們要用自己的話來講一講這個故事。講故事不是翻譯課文,如果只說意思,那故事就太枯燥無趣了。想一想,我們該怎樣把故事講得更具體、更生動呢?
(1)學生自由交流后,教師歸納小結。
要用比較通俗的語言,代替古時候的書面語言。
要按照一定的順序講,說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要有場面,把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描述出來。有細節(jié),故事才更生動。
還可以補充想象的內容。
在講述故事的時候,要通過語調的變化和一定的肢體語言,把故事講得有聲有色。
(2)同桌互助學習,互相練習講述故事,互相補充完善講述的內容,教師巡回指導。
。3)指名或是自由上臺講述故事,評選“故事大王”。
5.播放司馬光砸缸的動畫故事,引導學生欣賞總結,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故事內容。
6.拓展閱讀,了解更多與故事相關的內容,受到情感熏陶。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流傳后世千年,為人們所稱贊,那么當年被他救下的小孩子又是誰呢?其實,這個孩子名叫上官尚光,也有人說這個人的名字是因為司馬光救過他的命而改的。上官尚光得救后,他的家人感謝司馬光的救子之恩,送了許多禮,逢人就夸司馬光聰明機智。上官尚光也不尋常,他從小喜歡讀書,參加科舉當上了官,但由于政績不突出,沒有受到重用,心灰意冷的他回老家當了一名教書先生。上官尚光十分感激司馬光當年的救命之恩,特意在老家建了一座感恩亭,并將此事記載在家譜中,讓世世代代永遠不忘司馬光的恩情。為了紀念這件事情,后人將感恩亭的所在地改名為“上官崗”。這份感恩之心,也應該被人們銘記。
六、比較差異,熟讀成誦
1.出示課后題第3題,引導學生結合之前朗讀、理解詞句的體會,討論交流。
思考:這篇課文和其他課文在語言上有什么不同?和同學交流。
明確:(1)課文里許多詞語是由單個字構成的。(2)課文用“光”來稱呼“司馬光”,這在其他課文中比較少見。(3)課文中的句子都很短。(4)本課中三個“兒”字,第1、第2個泛指兒童,第3個特指落水的兒童,前后意思不一樣,類似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代詞“它”。(5)語序不太一樣!叭簝簯蛴谕ァ保凑宅F(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則,順序應該是“群兒于庭戲”。(6)這篇課文是文言文,需要借助文言文知識理解文意,其他課文是白話文,容易理解。
2.引導學生結合本課學習經驗,交流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認真跟著老師多讀幾遍,培養(yǎng)語感。
看課文的注釋,理解詞語的意思。
給一些字組詞,也是理解詞義的好辦法。
還有聯(lián)系上下文、查找資料書、遇到難句反復多讀幾遍、讀不懂的做批注等方法。
3.學到這里,你能試著把這個故事背誦下來嗎?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誦的看著書朗讀。
七、指導書寫,作業(yè)設計
1.出示本課要求會寫的字,引導學生觀察結構、字形等特點。
明確:“司”“庭”等右上包圍和左上包圍的字,注意筆順規(guī)則為先外后內!暗恰墶笔巧舷陆Y構,“登”字上邊部分撇、捺要舒展。“持”注意幾個橫畫之間距離要相等。“眾”是品字形結構,注意第二個“人”捺變點,整個字呈三角形。
2.師范寫生字,學生注意書寫要求,練寫生字。
3.布置課后作業(yè)。
。1)將《司馬光》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要講得生動有趣。
(2)再去找一找司馬光的其他故事讀一讀,對這個人物做進一步的了解。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教學重點片段實錄
◆探究人物活動場景,解詞悟文。
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師:甕里盛滿了水,小孩子很快沉了下去?吹交锇榈胨校渌⒆邮窃趺醋龅?
生:其他小孩子都離開了。
師:注釋里“皆”是“全,都”的意思。這個詞說明孩子們全都離開了,是這樣嗎?
生:不是的,司馬光沒有走。
師:那這里的“眾”指誰?是所有的小孩子嗎?
生:不是,是除了司馬光外的其他孩子。
師: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氨娊詶壢ァ敝械摹皸墶,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覺得“棄”在這里是丟棄的意思。意思是說除了司馬光外的其他孩子把這個落水的小孩子丟棄在這里,自己離開了。
師:如果大家都離開,棄這個落水的小孩子于不顧,這個小孩子會怎么樣?
生:會淹死的。
師:一定會這樣嗎?有沒有其他可能?
生:別的小孩可能會喊大人來救他了。
師:不管有沒有人來,這時候時間就是生命,救援不及時,落水的孩子就真的沒希望了。在這萬分危急的情況下,司馬光留了下來,他是怎么做的?
生:他拿著石頭把甕砸破了,掉在甕里的小孩子得救了。
師:你能來演示一下司馬光砸甕救人時的動作嗎?
(一生演示,其他同學仔細看)
師:同學們,請將石頭拿在手中,文言文中用了一個字來表示,那就是——(持。)拿著石頭把水甕砸破的動作就叫——(擊。)
師:“破之”就是使甕破裂。我們一邊讀句子一邊做做司馬光砸甕的動作。(全班一邊讀句一邊做動作)
師:水甕里的水迸涌而出,掉在水甕里的那個小孩子得救了。當其他小孩都離去時,只有司馬光留了下來,把這個落水的小孩子救了出來,你們覺得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生1:他是個遇事沉著冷靜的孩子。
生2:他是個聰明而勇敢的孩子。
生3:他是個善良的孩子。他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離開。
師:是呀,他的確是個善良的孩子,沒有棄落水的小孩子于不顧,而是果斷做出判斷,想出辦法,救出了落水的孩子。
賞析: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重在探究“群兒”“一兒”“眾”“光”這些人物活動的場景,解詞悟文,體會人物的品質。具體教學實施中應注重學生課前的預習,讓他們借助文中注釋、工具書等途徑初識字詞。授課時教師進行適時點撥,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感悟,展開合理的想象,感受文言文的語言表達特色,了解文言文大意,理清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從而領悟司馬光的善良和熱心助人的高尚品質。
教學反思
司馬光砸甕救人的故事耳熟能詳,故事的情節(jié)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此文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現(xiàn)在三年級的課文中,首要任務便是在誦讀感悟中感受文言文的語言表達特色。其次,要幫助學生學會借助注釋和工具書了解文言文大意,繼而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司馬光的善良和熱心助人的品質。因此,教學時,教師應善于化難為易,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一、示范朗讀,識文斷句。
學生初識文言文,對自主朗讀的要求不能過高,能疏通生字即可,朗讀時的斷句、節(jié)奏等,仍需要教師“牽手引領”。范讀之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也能感受到文言文語言的精練和韻味,結合對故事的理解,也能初步猜測到詞句大意。
二、創(chuàng)設情境,識詞識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情境,感受人物的情感、品質。因此,我不單要求學生利用注釋識詞,也結合了圖片、動作演示、生活體驗等,深入淺出,幫助他們打通文言文與現(xiàn)代漢語的界限;利用引讀、想象讀、講故事等形式,體悟故事情境和人物品質,最后熟讀成誦。
三、比較感知,了解古文。學習需要及時反饋,學完課文之后再回頭引導學生比較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差異,能使學生對知識和學習方法的掌握更加牢靠。
司馬光教學反思7
這是一篇歷史人物故事,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教育學生要像司馬光那樣遇事不慌,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文中司馬光砸缸救人是重點。如何讓學生體會到司馬光遇事不慌,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我運用了對比的教學手段,效果還不錯。
學習第二自然段,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哭 喊 跑”展開想象,體會小朋友驚慌害怕的心理。
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通過以下步驟來引導學生體會司馬光的勇敢、機智。先讓學生找找寫司馬光的句子,找一找句子中哪些詞語體現(xiàn)了司馬光的勇敢、機智?抓住“沒有慌”(沒有慌張)明白司馬光遇事沉著、勇敢,有救人的好方法。從“舉、砸”倆動詞明白司馬光機智、果斷。(“砸”是什么意思?怎樣砸:舉雙手,對準了,要用力。砸:用沉重的'東西對準物體撞擊!闹校核抉R光用大石頭撞擊水缸。使勁==用力 怎么砸?——使勁,用了全身的力氣。所以在很短的時間里就砸破了這口大水缸。你能找出表示時間很短的一個詞語嗎?—幾下子:沒用多少次,表示很短的時間。)
司馬光教學反思8
《司馬光》是一篇具有很強教育意義的文章,以小故事的形式的告訴孩子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
那么針對一年級學生的特點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達到教學目標:《司馬光》教學反思
一、反復朗讀課文。讓學生充分地朗讀,以多種方式來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理解感悟課文,是學習語文很好的辦法,也是頗有效果的一種方法。在朗讀中,孩子們不僅識記了生字寶寶,而且理解了課文。
二、在表演中理解課文內容。在教學別的小朋友與司馬光的反應時,我讓孩子們先自由讀課文,然后請幾個小朋友來演一演,通過模仿他們的動作,讓孩子們真實感受理解課文。
三、通過比較理解課文內容。在這一課中,別的小朋友的反應跟司馬光的反應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孩子們很容易就可以體會到司馬光的機智勇敢,沉著冷靜,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以上幾種方式,孩子們相對輕松就做到了“會認、會讀”,但是在說話訓練方面還是有所欠缺的。雖然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如用“有的`···有的···”說話。但是孩子們的思維還比較局限,視野不夠開闊,口語表達能力還有待提高。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應該更加注重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把句子說通順,說完整,把意思表達清楚。
司馬光教學反思9
俄國歷史學家克柳切夫司基有這樣的名言:會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轉彎,不會思考的人則暈頭轉向。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突發(fā)事件。這節(jié)課就是要讓學生體會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我在教學中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了多種方法,使學生能輕松地理解課文并掌握課文內容,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完成了教學任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在“表演”中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做了這樣的設計:“同學們,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動作嗎?”(有個學生站起來,做了“高舉雙手使勁往往下砸”的動作,還“哎!”了一聲,真是把司馬光“表演”得活靈活現(xiàn)。其他同學也不約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詞語和句子。)
2、通過比較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課的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課文中人物的比較。我問學生:當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地口大水缸里時,司馬光的表現(xiàn)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
可以看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2)自己與主人公的比較,做新時代的司馬光,讓學生在了解安全知識的同時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
3、新的嘗試。
記得以前,每次教學完《司馬光》后,我總是在拓展延伸階段問:你還能想出其他好方法救出掉進缸里的小朋友嗎?此問題一經拋出,小朋友們便嘰嘰喳喳地連比帶劃談論開了。可,每次在班上匯報交流時,小朋友們的臉上便會被沮喪之情籠罩著。為什么呢?原因很簡單--孩子年紀小,思維較單一,提出的解救方法不成熟,跟司馬光的"砸缸"作比較,還是遜色多了。小朋友能不沮喪嗎,連老師也覺得異常掃興!
這次,我再教《司馬光》一文時,大膽作了新的嘗試。我設計了3個安全知識讓學生說出解決的辦法!真沒想到不讓"小司馬光"繼續(xù)"缸"后,反而涌現(xiàn)了更多機智勇敢的小司馬光!
4、板書設計新穎。
我特別畫了一口大大的、會被砸壞的“缸”,讓學生在砸缸的.過程中體會當時司馬光救人時的氣氛,并且達到熟悉課文的目的。
5、同學積極配合,課堂氣氛較活躍。
不足有:其一,今天我早早來到學校,因為要安裝課件,可是一直到快上課也還是沒辦法,好在后來謝玄老師幫我把辦公室的主機換過來,才得以正常上課,但是自己的情緒也多少受到了影響,尤其讓領導和老師們等實在不好意思!怪自己準備不充分。
其二,整節(jié)課安排有些緊湊,閱讀提示中問題和時間的安排上有欠妥當!忽略了可以延展的環(huán)節(jié)。
其三,開始的生字認讀環(huán)節(jié)可以省略,會有更多的時間去品讀課文!
最后,感謝大家的聽課,也真的希望老師們提出寶貴的意見,讓我更進一步!
司馬光教學反思10
本課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他和幾個小伙伴在花園里玩,一個小伙伴不小心掉進大水缸。遇到這樣的突發(fā)情況,司馬光急中生智,舉起大石頭,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朗讀課文,我們能體會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本節(jié)課我以識字教學為主。具體如下:
一、多種方法識字 新課程倡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語文,要通過學生的多種感官來學習知識。低年級要以識字為主,課文是識字的載體,要通過多種方法來學習生字。本課我采用的是隨文識字的方法識字,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生字,有助于學生熟記生字,同時,我采用了多種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生字。如:學習“!弊治易寣W生說一說你經常和誰在一起?誰經常和你一起玩?從而理解“!啻蔚囊馑。再如學習“掉、喊、跑”字,我讓學生表演動作,通過學生的.表演加深學生們對生字意思的理解,同時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充分展示自我。本課教學中,我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充分的讀、大膽的想,勇敢的說、盡情的演。我采取了多種朗讀的形式,充分的給學生讀書的空間,讓他們在讀中感悟,讀出當時小朋友們的心情。同時,我引導他們大膽的想:小朋友們會喊些什么、叫些什么,他們心情怎樣?在此基礎上我又讓學生大膽的演,進一步體會到了小朋友們慌張的樣子。這樣做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們能入情入境的學習,真正理解了課文。
司馬光教學反思11
本課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他和幾個小伙伴在花園里玩,一個小伙伴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司馬光急中生智,舉起大石頭,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教學本課時,我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讓學生體會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質:
1、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問題:“有一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會掉進大水缸里呢?請你聯(lián)系這一段的內容說一說!睂W生就能說出他是因為玩時不小心才會掉進大水缸里的,有的同學還能根據此提醒大家平時玩耍時要小心。
2、通過比較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是本課的重難點。于是我將課文中的人物進行比較:當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大水缸時,司馬光的表現(xiàn)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同學們積極地找出他們的不同之處,通過比較使學生們一下子就理解到了司馬光愛動腦筋,遇事沉著、不慌張。
3、在“表演”中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這樣設計:“同學們看看插圖,他正在找石頭準備砸缸,誰能模仿一下他的動作?”話音剛落,可愛的同學立刻站起來,尤其是男同學,最后我分別在三班請了林小川同學,在四班請了詹慶超同學做了“高舉雙手使勁往往下砸”的動作,詹慶超同學還“哎!”了一聲,真是把司馬光“表演”得活靈活現(xiàn)。其他同學也不約而同地模仿,并且在后面的朗讀時,學生會不由自主地做起這個動作,在表演中理解了詞語和句子。
緊接著,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也動動腦筋,你還有什么辦法能救出掉進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有的說可以拿個繩子把小朋友拉上來;有的說可以拿個大木棍讓小朋友爬上來;有的說他們可以一起把水缸推倒……聽完學生們天真的想法,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著點頭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回答的快樂。
最后小結:司馬光很聰明,遇事愛動腦筋,剛才同學們也想出了這么多的辦法,說明你們也是相當聰明的,希望你們以后能夠像今天這樣,遇到事情先動腦筋想辦法,不要總靠家長和老師來幫助解決問題,寄希望于他人。
司馬光教學反思12
今天引導孩子們讀懂了課文內容后,進行發(fā)散思維訓練:你有什么好辦法把掉進缸里的孩子救出來?
為了鼓勵大多數(shù)的孩子積極思考,我充滿激情地說道,司馬光是個聰明的孩子,他想出了砸缸的辦法救伙伴,如果你能想出其他的辦法救出落水的小朋友,那么你們就比司馬光還聰明。話音未落,一個個小手舉了起來。
聰明機靈的王玏首先發(fā)言,幾個小朋友一起用力把缸推到,水流出來,小朋友就得救了。他的話還沒說完,就有質疑的聲音出來了,那樣會把自己的頭砸破的。有道理,我連忙說,況且,缸很大又有水,小朋友不一定能推的倒。不過,王玏能想出這種辦法來,說明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請同學們把掌聲送給他。王玏高興地坐下了。
接著李娟發(fā)言,搬一個大石頭放在缸邊,然后站在石頭上,把落水的小朋友拉上來。這次沒有質疑的聲音了。我連忙提出了質疑,這種方法很危險,弄的不好自己也許也被落水的小朋友拉進水缸里,不可!說到這兒我想起了六安4名小學生手拉手救同伴結果全部溺水身亡的事件,卻不曾在后來的.交流中又忘記提起了。明天要再次借此話題討論,滲入安全教育。
最近表現(xiàn)突出的夏雨馨舉手發(fā)言,她說可以用腳踢,把缸踢破。我再次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腳能把大水缸踢破嗎?孩子們紛紛說不行。我對夏雨馨笑笑說,沒關系。
王玏又舉手有話要說,他說拿個電鉆把水缸捅破。多么大膽的想象。∥倚χf,古時候有電嗎?他不好意思的坐下了。
李翔舉手了,他說拿個粗棍子把缸捅破,王玏又說拿刀把缸劈開。接下來各種各樣的方法都是圍繞著把缸打碎,我連忙問有沒有不弄破缸的好辦法?教室里安靜了下來,其實我也不知道什么好辦法,只想引導孩子們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最后讓孩子們回家想出好辦法,再和同學交流這個問題。
我的思考,在學生說出各種辦法后,沒有給足時間讓學生質疑,老師越俎代庖,明顯的趕時間。課前預設不夠,沒有想出兒童可行的救人辦法。課堂生成沒有很好的處理,由于趕時間而忘記了安全教育的契機。
司馬光教學反思13
對于“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孩子們并不陌生。在初步感知課文后,孩子們就告訴我: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司馬光砸缸救小伙伴的故事。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對于這個教學目標,通過朗讀感悟,很容易就能達到。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是本課的難點。如何完成這一難點教學呢?在實際教學中我是這樣操作的:
一、讀一讀、演一演、問一問
圍繞“課文中司馬光是怎樣救掉進缸里的小朋友的呢?”這一個問題,先讓孩子們找出有關“怎樣救”的段落。讀一讀,畫出“怎樣救”的句子,點出重點詞語。(“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砸破了。”)
接著讓孩子們表演體會司馬光“怎樣救”小朋友,看誰把司馬光的表情、動作演得像。
再讓小朋友讀第5自然段,啟發(fā)引導小朋友對司馬光“怎樣救”小朋友的表現(xiàn)提出問題,如,司馬光為什么“沒有慌”?當時他會怎么想?他怎么會知道“舉起一決石頭,使勁砸那口缸”?石頭是哪里來的`?為什么要“幾下子”把缸砸破?等等。使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有充分思考的余地,培養(yǎng)學生逐漸養(yǎng)成會獨立思考的習慣,同時對司馬光在小朋友遇到生命危險時“沒有慌”,沉著冷靜,急中生智,動腦筋、想辦法,化險為夷會有更進一歲的理解。
然后,引讀第5自然段,說說你從司馬光的表現(xiàn)中明白了什么?你會對司馬光說些什么?讓學生從事情本身以及事情所說明的道理等等角度各抒己見。
緊接著引讀第4自然段,思考當看到一個小朋友掉進大水缸里。別的小朋友是怎么辦的?
最后,通過小組對比讀第4、5自然段,分角色表演(司馬光、掉進缸的小朋友、別的小朋友,再說說“都慌了”和“沒有慌”的不同結果。
二、思考、想象、設計
你認為還有什么辦法能救掉進缸里的小朋友?這里可讓學生充分地想象,允許學生設計出不同的辦法如——找樹枝伸下去讓掉進缸里的小朋友拉住樹枝眾小朋友再一起拖;用繩子等等。只要理由充分,想象合理,就要給予充分肯定。
三、擴展活動
在學生已充分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加上一些生活中的難題,讓學生動腦筋解決,如:一不小心把乒乓球踩凹了怎么辦?熱鬧的大街上和父母走散了怎么辦……讓學生進一步明白遇事不慌張,要積極動腦筋自己想辦法解決的道理。
司馬光教學反思14
我在教學中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圍繞課文創(chuàng)設了多個問題,使學生能簡單地理解課文并掌握課文資料,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完成了教學任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引導概括資料,整體感知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先請幾位小朋友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誰(司馬光),做了一件什么事(砸缸),結果(就出了小朋友)。部分小朋友在初讀課文時就能夠把課文的大致資料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我利用說繞口令的方法激發(fā)了孩子的興趣,孩子們被充分調動,很快走進了文本。
1、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資料。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問題:“有一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樣會掉進大水缸里呢?請你聯(lián)系這一段的資料說一說!毕茸寣W生初步感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資料的方法。之后學生就能說出他是因為玩時不留意才會掉進大水缸里的,有的同學更能據此提醒大家平時玩耍時要留意,才不會掉進水缸里,學生的智慧真是可愛至極。
2、在“表演”中理解課文資料。
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讓同學們看看插圖,司馬光在干什么?誰能模仿一下他的動作?話音剛落,就有幾個同學立刻站起來,我讓他到講臺前表演司馬光,其他學生做其他小朋友,有的下的喊大人,有的下得立刻就跑了而表演司馬光的孩子,做了“高舉雙手使勁往
往下砸”的動作,還“哎!”了一聲,真是把司馬光“表演”得活靈活現(xiàn)。
3、透過比較理解課文資料。
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課的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課文中人物的比較。我問學生:當一個小朋友一不留意掉進地口大水缸里時,司馬光的表現(xiàn)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能夠看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2)自己與司馬光的比較。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也動動腦筋,你還有什么辦法能救出掉進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有的說能夠用抽水把水抽出來;有的'說能夠拿個繩子把小朋友拉上來;有的說能夠拿個大木棍讓小朋友爬上來;有的說他們能夠一齊把水缸推倒聽完學生們天真的想法,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著點頭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回答的快樂。最后我又問:你們的方法與司馬光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好呢?透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到達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司馬光教學反思15
《司馬光》是一篇看圖學文的課文,寫的是司馬光和幾位小朋友在花園里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盛滿水的缸里,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舉起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啟發(fā)學生遇事不慌,沉著勇敢,并學習司馬光這種逆向思維的方法——別人想的是人趕緊離開缸,而司馬光光想到的是缸里的水離開人。是一篇比較好的開拓學生思維的文章,目的在于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如果能夠發(fā)揮想象空間的內容太少,學生的想象力發(fā)展會受到嚴重影響。錯過了機會,以后再彌補會事倍功半,甚至不可能。在這篇課文中,不僅蘊涵著思維發(fā)展的無限空間,而且還為學生感受和體驗豐富多樣的情感提供了機會。我通過引導學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朗讀。如:自由讀、齊讀、賽讀、師生合作讀等。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梢钥闯觯瑢W生真正理解了課文,在閱讀中會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變化。
作為語文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語文教材蘊含的創(chuàng)新教育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想象能力。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特地在課前安排了兩則腦筋急轉彎。在結尾處設計了發(fā)散思維的訓練“如果你是這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怎樣做?”為了證明的聰明,都踴躍發(fā)言。聽完學生們天真的想法,盡管小朋友想的辦法在當時當?shù)夭灰欢ㄗ嘈,但是我仍微笑著點頭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回答的快樂。這閃爍著求異思維的火花,我們教師一定要讓它燃燒起來。倘若用批評、訓斥來澆滅它,簡直是一種犯罪。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最后我又問:你們的方法與司馬光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好呢?通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覺得這課時我做的不夠好的是缺少了寫的環(huán)節(jié),雖然第一課時里沒有安排寫字教學,但我在讀完課文后安排了一個“我會填”的訓練環(huán)節(jié):一( )假山,一( )缸,一( )( ),我只要求口頭填,其實后來才想到應給學生一個動筆寫的機會,我們班有的小朋友課前準備里總少了課堂練習本。課堂上,能讓學生動手就盡量讓他們動手訓練,無形中督促了孩子們在課前準備好課堂練習本。
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與學習,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一點沉著、冷靜,對待孩子們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盡量讓課堂上不留下遺憾。
【司馬光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司馬光教學反思10-17
《司馬光》教學反思10-09
司馬光教學反思(薦)07-07
【優(yōu)】《司馬光》教學反思07-07
(精華)司馬光教學反思07-10
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04-08
司馬光教學反思優(yōu)秀09-21
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02-06
《司馬光》教學反思(15篇)03-18
《司馬光》教學反思(精選15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