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什么是面積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什么是面積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什么是面積教案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和畫面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鍛煉數學思考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激發(fā)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3.滲透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實例和畫面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
1.面積概念的形成。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準備:
小黑板,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卡片,硬幣,學具袋,彩色筆等。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ㄔO計“我說你點”的游戲:老師說,學生指,看誰反應最快,能夠指正確。)
師:剛才我們一起玩了游戲,在這個游戲中還蘊含著數學知識。誰能猜一猜在游戲中你們點到的是什么?(生交流。)
師:其實啊,你們點到的都是它們的“面”。(板書。)
意圖:教師設置游戲情境,學生用眼睛、手等多種感官初步感知物體或圖形的面,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二、探索感知面積大小
1.摸一摸。
師:現在請同學們動手摸一摸自己手的面、數學書的面、課桌……摸一摸你身邊物體的“面”。(生活動。)
師:誰來說一說,你發(fā)現了什么?(生匯報,師板書。)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能摸到的是物體的“表面”。(板書:物體的表面)有些“表面”是平平的,有些“表面”是彎曲的,有的大,有的小。
師:物體表面的大小,你們能用數學語言給取個名字嗎?
。ㄉ杂砂l(fā)言。)
師:大家說得都不錯。在數學上,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物體的面積。(板書:面積。)
意圖:利用學生周邊的事物,讓學生通過摸一摸、說一說哪個面大,哪個面小,比較自然地引到數學中面積的含義上。
2.比較平面圖形的大小。
小組活動:把手中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卡片的輪廓描到紙上,將描好的圖形再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然后請學生說一說,自己小組涂的圖形中哪個是最大的?哪個是最小的?
師:剛才你們涂的都是什么圖形啊?
生: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師:你們涂的這些都叫平面圖形。通過描輪廓和涂色,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生:平面圖形有大有小。
師:那么平面圖形的大小叫什么呢?(板書:平面圖形的大小。)
生:面積。
意圖:在描與涂中調動多種感官,讓學生初步感知平面圖形的面有大有小,豐富對面積的感性認識。
3.小結“面積”的含義。
師:現在,大家知道什么叫“面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板書:什么是面積)同桌用簡練語言互相說一說什么是面積。(生歸納小結。)
師:一起來看看我們的數學專家是怎么說的?(課件出示:物體的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師:你們說的和專家說的很接近,同學們的概括能力真強。
4.面積與周長區(qū)別。
師:通過剛才的涂和畫,想想周長和面積是一回事嗎?它們的區(qū)別是什么?
生:周長是物體表面邊線的總長,而面積是指物體表面的大小。
意圖:在學生充分感知并形成表象后,教師將知識升華到理性的高度,明確知識的本質意義,概括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并把這些本質屬性推廣到同類事物的全體,從而形成面積概念。通過涂色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平面圖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能和物體表面的周長做個區(qū)別,再次鞏固周長和面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三、比一比,探究方法
1.小黑板出示一組圖形。
師:現在請大家看小黑板上的這兩個圖形,誰能用上“面積”這個詞語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大?你認為它們誰的面積比較大?
生:正方形的面積比長方形的面積大。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的呢?
生:用眼睛看出來的。
師:用眼睛看,比較出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這種方法叫“觀察法”。(板書:觀察法。)
2.動手探究。
師:請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卡片,你們先猜一猜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并根據需要用身邊的工具證實自己的想法。比比誰想出的方法多。(生活動。)
師:現在這兩個圖形用眼睛看,看得出來誰大,誰小嗎?
生:不能。
師:那么該怎么辦呢?請動用小組的力量來解決這個問題,好嗎?大家一起商量一下,用什么辦法可以比較出這兩個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請你們在小組內選擇一個最喜歡的方法展示給全班同學。(學生用剪拼、數方格、擺正方形、擺硬幣等方法,并匯報。)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有的小組說把它們重疊在一起比一比,這用的是“重疊法”。(板書:重疊法)有的說把它們重合在一起,再把多的剪下來,拼在一起,比一比,這用的是“剪拼法”。(板書:剪拼法)有的說用同樣的硬幣擺一擺,看哪個圖形擺的硬幣多,哪個圖形就比較大,這叫“拼擺法”。(板書:拼擺法)還有的小組通過討論,認為只要把這兩個圖形畫上同樣大小的方格,數一數方格數就能知道誰大誰小了,這用的是“數方格”的方法。(板書:數方格。)
師:大家想的方法可真多。由于時間關系,今天我們先來研究關于“拼擺”的方法。剛才那位同學說用硬幣擺,你們還能用什么圖形來擺。
什么是面積教案2
教學目標:結合具體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經歷比較圖形大小的過程,探索比較圖形大小的方法(割補法,擺方塊等),積累比較圖形的直接經驗;在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中養(yǎng)成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習慣。
教學重點:結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探索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的方法,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數學課本、剪刀、比較大小的卡紙兩張、1元硬幣和1角硬幣各一枚、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卡紙。
學具準備:剪刀、比較大小的卡紙兩張;1元硬幣和1角硬幣各十枚;小方格紙20張;大方格紙1張。
教學設計:
一、(五分鐘)問題導入
1.師提問:這,是我們的數學書,這一頁是我們數學書的封面,老師想請一位同學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說數學書的封面都是“平平的”;大家看大屏幕,這本語文書和數學書一樣也有“平平的面”,它們的面誰大?誰?(一樣大);讓學生仔細觀察1元硬幣和1角硬幣的正面,它們的表面誰大?誰。窟@是生活中常見的樹葉,它們的表面誰大?誰。
2.師揭題: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同學們能不能找一找,比一比,這些物體的面誰大?誰小?比如:黑板的面和講臺的面比,誰大?誰小?學生找出生活中的面,并比較大小,教師問全體同學:是否同意?引導學生說:黑板的面比課桌的面大,課桌的面比椅子的面大,課桌的面比尺子的面大……
這么多的比較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在數學上,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稱作物體的面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新的知識——什么是面積。(板書課題:什么是面積)
二、(十分鐘)探索新知
1.比較物體表面的大小,認識面積。
教師說:教師在板書時提問學生:比如說,陳老師現在在黑板上寫字,對嗎?那么黑板面的面積是什么呢?(剛才我們學習了,物體表面的大小稱作物體的面積)那么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課桌面的大小就是課桌面的面積;書的表面(也就是封面)的大小就是這本書封面的面積;硬幣表面的大小就是硬幣表面的面積;樹葉表面的大小就是樹葉表面的面積。
學生說:教師歸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引導學生說一說前面看到的物體的面積。學生匯報:黑板面的大小就叫黑板面的面積;課桌面的大小就叫課桌面的面積;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叫數學書封面的面積;硬幣表面的大小就叫硬幣表面的面積;樹葉表面的大小就叫樹葉表面的面積……
用“面積”比大小:剛才我們找到了一些物體的面,引導學生用我們剛剛學習的“面積”這個詞來描述一下他們的大小,如:黑板表面的面積比課桌表面的面積大;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和語文書封面的.面積一樣大;1元硬幣的表面比1角硬幣表面的面積大;紅色樹葉表面的在面積比綠色樹葉表面的面積大……
2.比較封閉圖形的大小,認識面積。
出示課件:封閉圖形的面積。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現在老師要把剛才我樣找到的面取出來,這些圖形你們認識嗎?請學生回答:(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認識了物體的面積,接下來,我們就要認識這些封閉圖形(教師用手比劃比劃)的面積,在數學上,我們把這些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
教師用圖形示范: 這個圓形的大小,就是這個圓形的面積。
學生模仿:
3.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
學到這,我們回頭望一望:請哪位同學告訴大家,什么是我們今天剛學到的新的數學知識?什么是面積?(大面積的提問學生,引導他們說出:一個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最后歸納出完整的數學術語: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學生齊讀)
出示課件A:兩圖形比較面積大小,提問學生怎么知道?用眼睛看,取個名字——觀察法(板書)。
出示課件B:剛才同學們比較了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那么,3個圖形面積的大小,你們會比較嗎?誰的面積最大?誰的面積最?
出示課件C:4個圖形面積的比較,你們會嗎?誰最大?誰最小?
出示放大的C課件:請同學們睜大眼睛,認真觀察,這正方形和長方形誰大?誰。匡@然,用剛才的觀察法能不能準確的進行比較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引導學生說出:觀察法不好用了。那總得想辦法解決,如果老師給你們這些工具,出示課件,你們是不是又有點小小的想法呢?
(十分鐘)學生活動:哪位同學愿意分享你們的收獲(表揚動手能力強的同學),并及時歸納記錄比較方法(板書):觀察法、擺硬幣法、擺圖形法、剪拼法(這個名稱你們同意嗎?)、重疊法、數格子法。用實物展臺展示學生的收獲過程,并進行說明怎么比:
、儆糜矌艛[,請一對同桌上臺展示,問用擺的方法怎么進行比較?觀察他們的合作過程。
出示課件,教師提出異議:能不能這樣擺?4個1元硬幣和10個1角硬幣。讓學生仔細觀察后得出結論:必須用統(tǒng)一大小的硬幣來比較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否則是不正確的。
②用小方格擺,用小方格擺大長方形和大正方形。說明有缺陷:風吹無法進行。大長方形用10個小方格,大正方形用9個小方格,說明大長方形的面積比大正方形的面積大。
、塾眉舻都,先問有沒有學生這么做的,如果沒有可問學生會不會用剪的方法進行比較?并請學生演示剪的過程,剪完后進行重疊比較面積的大小。
、軘蹈褡臃,先把大長方形和大正方形重疊在方格紙上,沿著過緣畫下來,再進行數格子,誰的格子多,誰的面積就大。
剛才我們把使用的比較方法都記錄下來了:
觀察法、擺硬幣法、擺圖形法、剪拼法(這個名稱你們同意嗎?)、重疊法、數格子法等,我們班的同學找到了這么多種的比較方法,我們一起用掌聲鼓勵一下自己!
三、(十分鐘)鞏固練習
1.同學們累了嗎?好!現在老師帶大家參觀一下南平北站,美嗎?現在建筑工人要對南平北站進行美化,要用方磚鋪滿空地,哪塊空地用的方磚最少?(課件展示)
同時說明:用越小的小正方形測量物體的面積,結果越是準確!
2.建筑工人又說了:如果我打算用7塊方磚鋪一個美麗的圖案,你們打算鋪成一個什么形狀的圖案呢?有想法嗎?打開課本49頁,把你們的想法,畫在下面的方格上。
學生活動,畫一個即可,教師進行展示,得出結論:面積大小相同的圖形,形狀可以不一樣。
3.如果建筑工人想在剛才的空地上用彩色的方磚鋪出這些圖形,請問每種顏色的方磚應該準備幾塊呢?
注意兩點:用連線的方法明確使用的數量;兩個半塊就看成一塊。
小結:可用拼湊割補的方法移動圖形的位置,更快更準地計算它們的面積(正方形)。
4.在這節(jié)課的最后,老師想給同學們留下難一點的問題(出示課件):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圖形分別是什么形狀?今天晚上同學們和家長一起數一數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個方格,并且再設計一個與這個圖案面積相等的圖案,明天帶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四、(三分鐘)鞏固新知
出示課件:如何比較下面圖形的面積?有一個同學是這樣比較的:量出每邊的長度,再加起來就能比較了。能這樣比較嗎?不能!這種方法比的是周長,可是我們今天要比的是面積!學生思考后意識到:物體的周長是物體表面邊長的總和,而物體的面積是指物體表面的大小。
五、(二分鐘)課堂小結
同學們數學概念掌握的真清晰,真好!時間過得真快,又臨近下課了,讓我們一起回憶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哪些知識呢:新的數學知識——面積,好!誰來給大家說說,什么是面積?(教師進行大面積的提問)要求學生復述: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什么是面積教案3
【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結合具體實例,認識圖形的面積的含義,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為后面的面積單位做好鋪墊。
。ǘ┻^程目標
通過觀察、重疊、數格子的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通過“拼一拼”、“擺一擺”、“畫一畫”,從實際生活中形成面積單位的表象。
(三)情感目標
學會自主學習、參與學習、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認識面積,知道面積的.含義,建立面積的概念,能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學難點】
理解面積的含義,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設境激趣,導入新課
請兩個同學做一個涂樹葉比賽,看誰先涂完。哪位同學愿意參加?你會選哪片樹葉?為什么?
二、操作探究,構建新知
。ㄒ唬┏醪秸J識面積。
1.認識物體的表面的面積
摸數學書的封面,再摸課桌面,這兩個面哪個大?哪個。
摸文具盒的上面,橡皮的正面,哪個面大呢?
引出:物體的表面就是它們的面積。
看一看1元硬幣與1角硬幣的大小。
2.認識封閉圖形的面積
(課件抽象出面積)
這些圖形都是封閉圖形,也就是說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封閉圖形)
。ǔ鍪菊n件:缺角的長方形)
師:這個圖形的面積在什么地方?它不是封閉圖形,沒有面積。
。ǘ┻M一步認識面積(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
1.探密游戲
這里有5個圖形,秘密就在其中的一個里面,想知道它在哪個圖形里嗎?老師給你一些提示,排除一些錯誤答案,請聽好:①它不在面積最大的圖形里,去掉誰?(提醒學生這是用觀察的方法。)②它不在面積最小的圖形里,去掉誰?③它不在圓里。④它在剩下的兩個圖形中面積較大的圖形里,猜一猜它在哪里?
師:這兩個圖已經在桌面上了,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比較大小。打開信封,可以讓里面的學具幫助你,先思考后小組合作。比比哪個小組想的辦法多?
2.小組合作探究、匯報。
小組成員到投影前展示自己的方法。
。ㄕn件出示)游戲的秘密
原來是智慧老人,為我們帶來一個寶盒,猜猜里面裝著什么?學生猜。
打開看看是什么?
三、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這節(jié)課已接近尾聲,談談自己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吧?
2.課本第50頁“練一練”第5題(2)。
“面積”是學生學習幾何形體的基礎,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面積”概念。
什么是面積教案4
【教學內容】新世紀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39-41頁
【教材分析】
1.教學主要內容
。1)結合四個具體實例,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進行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實踐操作,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
。3)通過在方格紙上畫圖的活動,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含義
2.教材編寫特點
《什么是面積》一課安排在教材三年級下冊的第四單元。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包括:什么是面積、量一量、擺一擺、鋪地面。《什么是面積》是本單元的起始課。本節(jié)課為了直觀認識面積的含義,教材安排了三個層次的內容:
。1)結合具體實例,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2)進行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實踐操作,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3)通過在方格紙上畫圖的活動,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含義。本節(jié)課在注重概念教學的同時,要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教學的重點;教材中所提供的大量"量一量"、"比一比"、"估一估"、"擺一擺"、"畫一畫"等教學活動都可以把這一教學重點落到實處。在"比一比"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可以讓學生通過探索、交流、比較、評價等不同方法,得到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經驗,分享實踐成功的快樂。
3.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
。1)面積的普遍性思想
。2)物體大小的相對性思想
【學生分析】
《什么是面積》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厘米、米等長度單位,認識了周長,能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基礎上安排的相關知識。面積的含義,對于三年級下學期的學生而言,雖然知識是新的,但孩子們在平時的生活積累中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比如說家里住房的面積,我們國家領土的面積等等。但這些經驗都是零散的,不確定的,不科學的,在前測的訪談中,有的學生說家里住房的面積就是指整個房間包括空間的大小,大多數學生對面積的含義都沒有確切的概念,所以讓學生直觀地認識面積的含義,準確地比較出面積的大小,有必要拉回到原始起點進行教學。
【學習目標】
1.通過實例與畫圖等數學活動,讓學生直觀的認識面積的'含義,能準確地比較出面積的大小。
2.讓學生通過"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等數學活動,學會估測的方法,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的多樣性,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以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通過探索、交流、比較、評價等學習過程,得到用估測解決問題的經驗,分享學習成功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約2分鐘)
師:昨天老師和大家見了一面,老師非常愿意和大家成為朋友。你們愿意嗎?
生:愿意
師:是嗎?(擊掌) 那好 ,來 認識一下 。停!大家觀察一下,老師和這位同學擊掌時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老師的手大。
師:這"手大",指的是手的什么大呢?
生:手的面積大。
師:哦,是面積大,(板:面積)那到底什么是面積呢?
。ㄔO計意圖:課前設計以與學生談話的方式和學生之間進行感情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進師生之間的親和力。同時通過師生之間擊掌,比較手的大小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來引入新課,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為新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結合實例,理解含義(約13分鐘)
師:大家先來看看老師的手,它的表面到底有多大?你能確切的說一下嗎?
生:(先觀察,然后獨立回答)
師:我認為你們說的都不太準確,我有一個好辦法(投影展示手印)這就是老師手表面的大小。誰也想試試你手的表面有多大?
生:印手印。(實物投影展示)
師:同學們觀察這兩只手的表面,你能發(fā)現什么?
生:老師手的表面大,**手的表面小。
師:(自然自語)看來手的表面有大有小啊!同學們再看,老師手的表面與黑板表面比,誰大誰?
生答。
師:在我們周圍也有許多物體,請你摸摸它們的表面,比比誰大誰小,摸完后互相說一說可以嗎?
生:(動手操作,小組交流)
師:看來同學們摸的非常認真,一定比出它們的大小了吧?請坐好,誰來給大家說一說?
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師:這些都說明了什么?
生: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ㄔO計意圖:讓學生充分地去摸周圍物體的表面,比較物體表面的大小,滲透了面積大小相對性的數學思想,為學生學習"面積"建立了感性認識,同時體現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師:對!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板:物體的表面的大。
師: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積。你能說說其它物體的面積嗎?
生:1-2
師:剛才我們知道了什么是物體的面積,請同學們任選一個物體的面,用你喜歡的方式把它們請下來。
生:(學生動手操作,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ㄔO計意圖:此項內容的設計讓學生在認識了物體的表面面積的基礎上,通過動手操作,把物體的一個表面請下來,這樣就由"面"過渡到了"形",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為學生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含義做了鋪墊。)
師:看來大家都完成了,請坐好。這些是同學們的作品,大致就是這兩類(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作品)。請你說說你用什么方法,選的是什么物體的哪個面?
生:匯報。
師:我們看這幾個圖形,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這幾個圖形有大有小。
師:還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生:它們都是封閉圖形。
師:你們能完整的概括一下你的發(fā)現嗎?
生:它們都是封閉圖形,并且有大有小。
師:對!它們都是封閉圖形,并且有大有小。(板:封閉圖形 大。┓忾]圖形的大小也是它們的面積。
師:學到這,大家知道什么叫面積了嗎?
生:1-2
師:板書:或 就是它們的面積。
。ㄔO計意圖:由"面"到"形"的過渡,讓學生理解歸納"面積"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探究方法,比較大。s15分鐘)
我們已經明確了面積的含義,看!這個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片(投影展示)哪個面積大呢?
生:
師:看來同學們的意見也是不統(tǒng)一的。能不能同桌合作,想辦法比較出它們面積的大小呢?
師:我們可以利用學具想想辦法。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愿意介紹一下你們的方法?
。ǜ鹘M代表到前面演示、介紹比較的方法和結果)
剪拼 2.貼硬幣 3.貼小正方形 4.畫方格~~~~`
還有其它方法嗎?
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好辦法,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呢?
。S生回答,板:剪拼、擺圖形、畫格子~~~~~~)
。ㄔO計意圖:通過探索、交流、比較、評價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同時為學生搭建了展示個性的舞臺,讓他們在交流中彼此借簽,取長補短。)
小結:這些方法都可以比出圖形面積的大小,但要注意,在使用擺圖形、畫格子方法時,所用圖形和格子大小一定要一致
四、拓展練習,鞏固新知(約9分鐘)
師:我們知道了什么面積,并且學會了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下面我們開始做練習。
1.課件出示P41-1 學生讀題后,要求學生在課前發(fā)的方格紙上用彩筆畫圖,教師巡視,并把典型作品放在展臺上展示。
師:看到這些作品,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這些圖形形狀不同,面積一樣。
課件出示P41-3
師:這道題是書上41頁第3題,同學們打開書去數一數,畫一畫,填一填吧!
師:誰來說說每種顏色圖形的面積各等于幾個小方格?
。ㄉ鷧R報 課件演示結果)
師:(鼠標指圖2)我們看這幅圖,先來說說粉色圖形的面積等于幾個格子?你是怎么數的?
生匯報
。ㄒ苑凵珗D形為例 課件演示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格子的過程)
課件出示P41-4 生讀題
師:同學們看書上41頁第4題,想辦法比比吧!
師:大家比出結果了嗎?誰給大家說一說。
生:我用數格子的辦法,左邊圖案面積等于16個格子,右邊圖案等于14個格子,所以左邊圖案面積大。
師:(用鼠標指不規(guī)則格子處)這地方的格子你是怎么數的?
師:你們同意他的方法嗎?
(課件演示結果)
讓我們用畫筆把圖形美化一下。任選一個圖形,用鋼筆描出圖形的邊線,用彩筆涂出他們的面積。
學生動手操作
師:(投影展示學生作品)多漂亮的一只貓啊! 圖形上一周的藍線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什么?
生:周長
師:彩筆部分的大小就是這個圖形的什么?
生:面積
師:同學們能區(qū)分圖形的周長和面積了嗎?
。ㄔO計意圖:練習的設計圍繞教學目標,面向全體學生,體現了層次性,讓學生充分說理,也是對本課知識的深化。)
五、知識梳理,總結全課(約1分鐘)
師: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新的收獲?
師: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面積,學會了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其實面積還蘊藏著許多奧秘等著我們下一步的去發(fā)現呢!
。ㄔO計意圖:不僅讓學生理清了一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同時讓學生體驗了成功的快樂。也激發(fā)了學生后續(xù)學習的興趣。)
什么是面積教案5
【教學內容】
新世紀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39頁"什么是面積"
【教材分析】
"什么是面積"是這個單元的第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面積的含義,教材安排了三個不同層次的實踐活動:一是結合四個具體實例,通過"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二是通過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實踐操作,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三是在方格紙上畫圖,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含義,并體驗到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學生分析】
認識面積之前,學生已經認識平面圖形,了解平面圖形的特征,以及認識了周長,并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后續(xù)學習的相關內容要到五年級上冊才學習,特別是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估計。
對物體表面大小的認識,學生在生活中有較為豐富的經驗和體會。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是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教師提供學具,讓學生自主選擇操作比較,這一活動主要是鼓勵學生要有多種估測的策略,通過探索、交流從中能體會出用小正方形去測量或數方格的方法來比較面積的大小會更好些。
【學習目標】
1.知識技能性目標: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封閉圖形面積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性目標:學生在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中,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學生在不同的數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生活性,發(fā)展空間觀念,激發(fā)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直面主題
1.先請同學們欣賞幾幅校園圖片,并告訴大家實驗小學的校園面積大約是13000平方米。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這位新朋友--面積,面積這個詞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都怎么說的?
2.大家想知道關于面積的哪些知識呢?
。ㄔO計意圖:三年級的孩子已有一些"面積"的生活經驗,因此導入部分讓他們感受美麗校園的同時直接告訴學生校園的面積,緊接著問:"你們聽說過面積嗎?在哪聽過?"來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提取經驗,學生感到分外親切,體現學習的必要性。接著通過學生提問題,并鎖定"什么是面積?"和"面積是怎樣測量的"這兩個問題來明確教學目標。同時增強孩子的問題意識,帶著問題思考的學習方法。剛開始這樣的導入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不拘束,并增強學生的求知欲。)
二、觀察體驗,理解面積
1.摸一摸課本的封面,課桌的面;看一看教室的地面,黑板的面,然后歸納物體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2.(課件出示圖片)說一說葉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什么?電腦屏幕面的面積指什么?老師與學生比手掌,讓學生用"面積"一詞說一說。
3.課件顯示,規(guī)則與不規(guī)則的封閉圖形和不封閉圖形進行對照,讓學生直觀地去感知封閉的含義。
4.課件示:小正方形和大長方形,直接提問:"如果進行涂滿顏色比賽,你會選哪一副圖形?"然后歸納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5.學生完整歸納面積的意義。
。ㄔO計意圖:"面積"的概念需要建立在學生充分體驗的基礎上,以學生熟悉的事物,如數學書、課桌、教室地面、黑板面等引入學習內容,把直接感受面積的含義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機地結合起來。而封閉圖形的面積,我首先解決什么是封閉圖形,這里參考的是北師大教參中提出的"只要求學生對封閉圖形直觀感知即可,不必過多探討。"我設計了封閉和不封閉兩組圖形的對照讓學生直觀地去感知,然后通過"涂色"提問,啟發(fā)封閉圖形也有大小區(qū)分,最后歸納面積含義。這里設計雖然簡單,但由于學生有了物體表面的大小即面積的認識,他們很自然地遷移到封閉圖形的大小即面積的理解。)
三、實踐操作,體驗策略的多樣性,感知用正方形進行測量的優(yōu)點。
1.讓學生猜一猜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激發(fā)矛盾。
2.老師提供學具,有若干個小正方形紙片、若干個小圓形紙片、剪刀、尺子、彩筆。同桌合作交流,自主選擇工具進行測量比較。
3.學生匯報,師生評價。
4.討論哪種方法更好些?并歸納,用擺小正方形也就是數格子的方法來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會更好。
。ㄔO計意圖: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初步感知用正方形進行測量比較的優(yōu)點。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整節(jié)課教學的難點,這里放手讓學生充分自由發(fā)揮,學生可以將兩個圖形重疊后,再進行剪拼;可以用正方形或圓形擺一擺數一數;還可以畫格子。但難免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測量方法,比如可能會出現用量周長比較面積的情況,因此我還特意設計了周長長的'面積反而小的例子,說明周長長面積不一定大,不能用測量周長來判斷面積的大小。這樣學生更能豐富對面積概念的理解,最后通過"你覺得哪種方法更好些"的問題的爭論,讓學生初步感知用正方形擺或畫正方形格子的方法比較的優(yōu)點,從而為后面學習面積單位作好鋪墊。)
四、應用于生活,深化認識
1.課件出示校園平面圖:
學生先獨立完成練習上的問題:教學樓的面積等于幾個小方格?科藝樓的面積等于幾個小方格?哪邊花圃的面積更大些?
2.師問:"誰還會提跟面積有關的問題?"讓學生自由提問并加以解決。
。ㄔO計意圖:在學生體驗了借助正方形格子測量面積會更好些后,緊接著鞏固練習借助方格來比較封閉圖形的大小,這里把練習與生活相聯系,創(chuàng)設了校園平面圖的情境練習題,把各種組合圖形(有一格、半格或不滿一格的)糅合一起,以解決問題的形式完成,不僅體現數學的生活性,增添練習的趣味性,而且進一步鞏固強調數格子比大小,是比較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
五、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師:當當小小設計師,請你在方格里設計不同的封閉圖形,使它們的面積都等于7個方格那么大。
獨立畫圖設計再展示匯報。
。ㄔO計意圖:在方格紙上畫面積相等的不同圖形,是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含義,練習時讓學生自由想象,并畫出各種圖形進行展示不斷鼓勵,讓學生直觀地感知到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什么是面積教案6
備課內容:第四單元第三課時
課題:《什么是面積》
教學內容:
一、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發(fā)現過程。
2.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判斷、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勇于探索和實踐的良好品質。
二、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準備
面積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四、教學過程
。ㄒ唬⿵土暸f知導入。
下面兩圖,每個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能用數方格的方法說出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嗎?
同學們已經會用數方格的方法求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了。如果用這種方法去求一個較大的.圖形的面積,你會感到怎樣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種新的求面積的方法,大家想知道嗎?
(二)玩中學
1.估一估。
引導學生估計三個長方形的面積,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
。1)先回憶一下上節(jié)課所學習的幾個面積單位,在頭腦中再次建立表象。
(2)讓學生說一說選擇哪個面積單位進行估計最合適。
。3)學生獨立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進行估計,然后將估計的結果在小組內交流。
2.擺一擺,填一填。
。1)引導學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這3個長方形上擺一擺,看需要擺幾行幾列,數一數上面三個長方形分別要用幾個小正方形才能擺滿,檢驗估計的結果。
。2)學生獨立操作后,將獲得的每個長方形的長、寬和面積的相關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3)認真觀察填好的表格,看看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4)在觀察、比較之后,發(fā)現其中規(guī)律,用數學符號表示出來,建立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3.試一試。(1)教師出示一個正方形。引導學生先估計一下它的面積。然后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擺一擺。
。2)說一說怎樣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ㄈ⿲W中做。
1.完成49頁"練一練"第1、3題。
學生能夠應用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師應該注意強調不能丟掉面積單位。
2.一個游泳池的長是50米,寬是25米,這個游泳池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3.完成49頁"練一練"第2題。
4.先估一估哪個圖形面積大,再量一量,計算它們的面積。
(四)做中得。
1.綜合練習。
。1)完成49頁"練一練"第4(1)題。學生的答案會有很多種,如:
教師應該組織學生討論,使學生明確這些圖形的形狀不同,但它們的面積相等。
(2)有一塊長8分米、寬4分米的相架,要配上一塊和木板面積同樣大的玻璃,需要多大塊的玻璃?
。3)把一張正方形的硬紙剪成8塊,拼成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并使它們的面積相等,怎樣剪呢?
。4)教室前面的墻壁長6米,寬4米。墻上有一塊4平方米的黑板,F在要粉刷這面墻,粉刷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實踐應用。
。1)完成49頁"練一練"第4(2)題估計教室地面的面積,測量它的長和寬,計算出面積。
。2)下面是教學樓的平面圖,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求出這個平面圖的面積?
(4)教室的窗戶長18分米,寬15分米,三個相同的窗戶至少要做多大的窗簾呢?
。ㄎ澹┧季S題
有一張長100厘米、寬64厘米的紙,把它對折四次后裁開,有多少張小紙?每張紙的面積是多少?
什么是面積教案7
教學內容:
認識面積
教學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經歷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兩個物品表面、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
2、認識面積的含義,探索、研究面積比較的多種方法。
3、積極參加觀察、比較、交流活動,愿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面積的含義,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具、學具準備:長方形、正方形紙片、方格紙、硬幣、剪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師:游戲引入
〔設計意圖:以談話的形式導入,調動了學生的興趣,為下面的學習作好準備〕
二、動手實踐,感知面的概念
1、物體表面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鼓掌時兩手掌接觸的地方就是手掌的面,請你摸摸手掌表面在哪了?
師:誰來演示一下?好誰再來摸摸數學書的封面在哪了?
。ㄗ寣W生演示)
師:好,現在請你摸一摸你鉛筆盒蓋的表面,再請你摸一摸你課桌的桌面在哪了?
。ㄗ寣W生充分的感受物體的表面)
師:剛剛我們摸了這么多其實摸得都是什么?物體的表面。(板書:物體的表面)
2、封閉圖形,理解大小
師:好,老師給你們每個人都準備了一個圖形。請你用彩筆涂涂圖形的表面,男生給圖一涂色,女生給圖二涂色,F在開始!
師:誰能展示一下你涂的圖形?
。▽⒛小⑴瑢W代表的圖形展示)
師:老師剛剛看到女生普遍涂得比較快,這是為什么啊?
生:因為圖形有大有小。(板書:圖形大小)
師:那物體表面呢?請你看看你鉛筆盒蓋的表面和課桌的表面。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物體表面也有大有小。
師:那如果老師把這條線去掉行嗎?你還能畫出這個圖形的面嗎?為什么?
師:也就是說這些圖形都是封閉圖形(板書:封閉圖形)
師:那好,我們把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要研究的內容什么是面積。
(引出課題)
三、動手實踐,學會比較面積的多種方法
師:那么我們手掌表面的大小,其實就是手掌的什么?
師:現在請大家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師右手手掌的`面積比一比。誰能告訴大家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老師手掌的面積大
師:對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出來的(板書:看)
師:真棒!那如果你和同桌手掌面積比,你還看得出來嗎?
。ㄕ垉晌煌瑢W舉起手來演示)
師:你們看得出來誰的手掌面積大嗎?
生:看不出來
師:那同桌之間想想辦法。
師:誰來和大家說說你們是怎么比的?
(讓學生上前演示)
師:哦,他們是把手掌怎么樣?(板書:重疊)最后你們得到的結論是什么呢?
師:好,老師現在手里有兩個圖形?一個是……?一個是……?你看得出來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嗎?那這樣重疊比呢?
師:那好我們就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這兩個圖形哪個的面積大,哪個的面積小!你們可以用手里的工具,也可以想其他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現在開始討論。
師:好,停!哪組同學向大家匯報一下你們組想到的辦法?(學生上前演示)
1、擺硬幣:你是用的什么來比的?大家看看他是用的硬幣的哪?
好,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大約相當于9個硬幣的面積之和。
那么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大約相當于10個硬幣的面積之和
好,那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長方形的面積比正方形的面積大)
2、拼擺法:用小正方形。
總結:通過我們同學自己的思考想出了這么多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真棒!那你現在知道什么是面積了嗎?你會不會比較面積的大小了呢?
師:那好,我們現在就一起來看一道題。
四、課堂練習,深化認知
1、說一說那個圖形的面積大,那個圖形的面積小?
2、下面方格中哪個圖形面積大?
3、在下面的方格中畫3個不同的圖形,使他們的面積都等于7個方格那么大。
我們畫的這三個圖形是面積相等,形狀不同的。
總結:所以我們就知道面積只與面的大小有關,與形狀無關。
4、哪個圖案的面積大?
板書:
什么是面積
物體的表面1、觀察法
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2、重疊法
封閉圖形3、數格子法
什么是面積教案8
【教學目標】
1.參與認知過程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在活動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結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
探索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設想】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理解面積的含義,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線過渡到面,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過渡,是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學習好本節(jié)內容,不僅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為后續(xù)學習的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加強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有效提高知識攝取的效果。
1.課上我采取與學生合作互動的方式完成導入,這樣既拉近了師生的距離、營造了和諧的課堂氛圍,又自然引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體會物體表面有大有小,對于封閉圖形的理解,我通過在課件演示封閉圖形并讓孩子指出面積,感知封閉圖形的面積,并利用種草種不完來解釋不封閉圖形沒有面積等活動,讓學生親歷了面積形成的過程。
2.在探索比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大小時,是先讓學生體會觀察法和重疊法之后,再通過小組合作,探索不同的方法,優(yōu)化畫格子法。這一環(huán)節(jié)既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又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3.本節(jié)課練習的設計,力求緊扣重點,面向全班學生,因材施教。
最后的創(chuàng)意大比拼,詣在讓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基礎上了解面積相同,形狀可以不同。
【教具】
多媒體課件、兩片樹葉。
【學具】
硬幣(一角和一元)、一平方厘米的塑料片、10x10透明膠片、直徑為2厘米的塑料圓片、彩筆、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附頁2中6)。
【教學流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師:(出示數學書和信息書)同學們熟悉這兩本書嗎?它們什么是一樣的?學生會說到是大小一樣,追問:什么大小?指的是哪里?學生會嘗試說出是面一樣大,或是會用手摸書的封面來解釋。
然后,師對全體生:我們大家都來摸一摸,再來說一說,數學書和信息書的封面一樣大。生:主動去摸一摸,然后其他學生也來摸。
【設計意圖: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面”上來】
師:那這兩枚硬幣呢?有什么不一樣嗎?誰的面大,誰的面小呢?師:這是老師的手掌面,你們的手掌面在哪?誰想和老師比比手掌面的大?哈哈,我的手掌面大。這兩片樹葉有面嗎?(在展臺展示一名學生摸的過程)誰的面大,誰的面小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中引出對面的初步認識,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為探究新知做鋪墊】
。ǘ┨剿餍轮1.初步感知面積概念
。1)初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師:我們剛才摸到的都是物體什么?(表面)比的又是什么?(物體表面的大小)
【設計意圖:雖然本課沒有要求對物體表面的概念進行探究,但仍然在引導學生認識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中,從物體的一個面開始,讓學生認識到物體一個面的大小就是這個面的面積,在此基礎上使學生意識到物體的.表面有時是由多個面組成的。為學生的后繼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小結:通過觀察、操作與比較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有大有小。師:我們就說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ò鍟驹O計意圖:讓學生充分地摸物體的表面,比較物體表面的大小,滲透了面積大小相對性的數學思想,為學生學習“面積”建立了感性認識,同時體現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2)結合具體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師慢說: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積),誰能把這句話完整地說說。
師:課本封面的大小呢?(多指名幾個人說)誰能像老師這樣說說其它面的面積?并用學生舉出的例子比面的大小(3)看一看、說一說。屏幕展示書上四幅圖抽象成平面圖形的過程。
師:這些圖形能通過摸來感受它們的大小嗎?這些圖形有大小之分嗎?那也就是說這些封閉平面形也有面積,誰能說說它們的面積是指哪里呢?有什么辦法能夠把面積呈現出來?生:指出面積,課件演示(用單一顏色涂色)師:為什么是封閉圖形呢?(課件演示將一幅圖擦拭一些。)若這里種草,能種完嗎?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解“封閉”一詞】
師:誰能說一說什么是面積?(指出幾名學生描述)完成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學生齊讀,師板書課題)
。4)聯系生活拓展。誰還能舉例說說生活中、學習中還見過哪些物體表面、封閉的平面圖形面積嗎?先小組說,再集體交流。
(幫助學生完整表述)小結:看來面積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還是很普遍的,只要大家多注意觀察,就會發(fā)現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看老師——自己嘗試——創(chuàng)新舉例”一系列實踐,認識面積的概念,從直觀形象到抽象,幫助學生在感性經驗的支撐下深刻的建立起面積的表象】
2.動手操作、比較大小,正確理解面積的意義
。1)直接觀察比較出示兩個大小懸殊的三角形比較面積大小(觀察法和重疊法)再出示41頁練一練第一題。
什么是面積教案9
備課內容:第四單元第一課時
課題:《什么是面積》
教學內容: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和畫圖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通過擺一擺,剪一剪、畫一畫等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二、教學重點:
認識圖形的面積的含義。
三、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
學具:附頁2中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硬幣、剪刀。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周末,三9班的同學與老師一同去秋游。吃午飯時,小剛和小明各拿出一塊臺布鋪在草地上。大家都紛紛拿出好吃的東西準備開飯?刹恢趺矗麄儏s為了"誰的臺布大"而爭吵起來。
一塊正方形的臺布和一塊長方形的臺布怎樣比較呢?你能想出好辦法嗎?
。ǘ┩嬷袑W。
1.直觀認識面積的含義。
結合四個具體實例,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1)讓學生觀察、觸摸數學課本、練習本和硬幣的面,指出這些都是物體的表面。
。2)讓學生將數學書與練習本的封面重疊在一起比較,把1元硬幣和1角硬幣扣在一起比較,將大小不同的紙放在一起比較,體會出圖形的大小不同,也就是面積的大小不同。
。3)與老師的手比一比,了解到物體的表面或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4)讓學生舉例說明身邊物體的表面或圖形的大小,豐富學生對面積的感性認識。
2.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1)課件出示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這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一些呢?你能告訴我嗎?
(2)學生思考這個問題后發(fā)現單純依靠觀察難以判斷,老師鼓勵學生借助工具進行比較。
。3)學生獨立思考,嘗試尋找其他的比較手段和途徑。
。4)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比較方法。利用課件進行演示,幫助學生題解。
3.在方格紙上畫圖,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含義。
引導學生在方格圖里面畫3個面積等于7個方格的圖形。學生先嘗試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在班內匯報。
(三)學中做
1.完成學生注意數格子比大小,是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使 用這種方法的條件是,圖形上的方格大小必須統(tǒng)一。
2.完成44頁"練一練"第2題。
比較大小不同的三個圖形面積,學生可以直接進行估測,這樣能夠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也是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方法和途徑。
3.完成44頁"練一練"第3題。
說一說每種顏色圖形的面積,要讓學生進行交流,介紹自己是如何知道每種顏色圖形的面積的。
4.完成44頁"練一練"第4題。
在方格紙上比較兩個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的大小時,要提醒學生注意不滿1格的情況。
。ㄋ模┳鲋械
1.綜合練習。
2.說說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哪個圖形的面積小。
3.說一說每種圖案的面積是多少?
2.實踐應用。
小紅和小芳正在進行比賽,她們分別用七巧板拼出了自己喜歡的圖形,并且都認為自己所拼的圖案面積大。你能用剛剛學到的知識幫助她們解決這個問題嗎?請你試試看,比一比下面這個圖案哪個面積大?
你能用七巧板拼出一個更漂亮的圖案嗎?請你試一試。
什么是面積教案10
學科:數學授課年級:三年設計人:仲彥
章節(jié)名稱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六冊第四單元
課題
量一量
計劃學時
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知道他們實際的大小。
能力目標
初步學會用面積單位測量圖形的面積。
情感目標
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通過動手操作、歸納、整理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大膽實踐的精神。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測量活動,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體會厘米、分米、米等面積單位。
媒體內容與形式
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
導入
激趣導入新課
組織抽紙涂色比賽:教師為學生準備大小各異形狀不同的紙放在信封中,當學生的代表抽出紙片并高高舉起示意時。學生們的反應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抽到大紙片的一方群情激憤認為這樣不公平,而抽到小紙的一方則興高采烈。
為什么不公平?(引導學生說出紙的面積的大小不同,)
學生進行抽紙涂色比賽。體會面積大小不同的重要性。
5分
探究
一、怎樣才能使比賽公平
在學生們都知道要想比賽公平就需要紙的面積要統(tǒng)一的基礎上,追問學生想不想知道這三種紙他們的面積到底有多大嗎?到底相差多少嗎?比較一下。
二、認識面積單位
。1)認識1平方厘米
。痢⒛贸鲎钚〉囊粋正方形,用尺量一量它的邊長。揭示“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B、我們找一找身邊有哪些物體的表面大約是1平方厘米。
(2)認識1平方分米
用面積是1厘米的正方形量課桌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學生可能感覺有難度,教師引導學生說出用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
教師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揭示: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3)認識1平方米
小組討論:如果要量操場的面積有多大,我們應該用什么面積單位比較合適呢?
教師引出1平方米的大小
生活中有哪些物體表面接近1米?
請同學估算一下黑板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以小組為單位,用你們喜歡的方式來比較一下。小組動手操作,測量比較。
小組代表可能匯報的內容
同桌合作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塊拼一個面積為6平方厘米的平面圖形。
用面積是1厘米的正方形再量一量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厘米
讓學生用手比劃一下,1平方分米大約有多大?哪些物體的表面大約是1平方分米?
請學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量數學書封面的大小。
請學生說一說,用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測量數學書過程中發(fā)現了什么。
15分
鞏固與拓展
1、練一練第一題
2、第二題
3、第三題
學生口答
學生同桌一起數一數,再添出面積的大小
同桌合作量一量
10分
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面積和面積單位,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只要你們留心觀察,善于動腦,仔細思考。你們一定能用你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不少難題。
學生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
5分
板書設計
量一量
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
教后反思
什么是面積教案1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體驗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封閉圖形面積的大小。2、通過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同時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3、創(chuàng)設有目的的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與團結協作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具袋(正方形與長方形每生各一個,剪刀、固體膠、小紙片、硬幣等)
2、學生準備:學具袋(正方形與長方形每生各一個,剪刀、固體膠、小紙片、硬幣等)
【教學重點】
理解面積的含義,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
理解面積含義,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手掌面及數學書封面引出物體表面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面積)
2、以淘氣想加入到同學們當中來,出示課件引出: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封閉圖形)
二、初探面積的含義。
1、感知:
、賹ふ疑磉呂矬w的面積,學生舉手回答。
②比較物體面積的大小,同桌互說并舉手回答。
2、學生活動: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大小
、俳處煶鍪鹃L方形與正方形。學生猜測圖形面積的大小。
②學生動手操作,利用學具袋中的學具想出多種方法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師巡視指導。
③學生演示不同方法并由學生選擇測量面積比較準確的方法。
、軒熞鰯蹈褡拥姆椒。
三、應用。
1、(課件出示)用數格子的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生觀察后舉手回答。
2、出示兩個正方形,學生討論并判斷是否可以用數格子的方法。讓學生知道比較時格子的大小要一樣。
3、書本40頁畫一畫。
四、拓展(小小設計師)
在方格紙中小組合作完成一個圖形貼畫。
1、由智慧老人送禮物引出。
2、教師提出活動具體要求。
3、投影儀展示學生部分作品,并比較圖形面積大小。
五、 總結
在今天的學習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什么是面積教案12
【教材分析】
教學主要內容:面積的含義,比較兩個面積相差不大的正方形和長方形圖形面積的大小,畫出規(guī)定面積方格數的圖形,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教材編寫特點: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一些物體表面的大小比較,讓學生認識什么是面積,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比較兩個面積相差不大的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大小,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用自己喜歡的辦法去比較,然后合作、交流得出"你覺得哪種方法更好些呢?"這一問題的結論,最后讓學生畫規(guī)定面積的圖形,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加深學生對"什么是面積"這一概念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及創(chuàng)新思維。
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要準確地比較不同圖形面積的大小,應用統(tǒng)一的單位去比較。
【學生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面積"這個詞,有自己對"面積"的模糊認識或錯誤認識,但對究竟"什么是面積"沒有正確的認識,在學習該內容時,"什么是面積"這一抽象概念的認識對學生來說十分困難,學生會把已往學過的"周長"與"面積"不自覺地聯系起來,含混不清或是錯誤的認為一個物體的大小就是這個物體的面積等。
學生學習的興趣:各種操作活動,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
學習方式:合作、討論、交流
學法: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大膽質疑、發(fā)現新知、獲得新知、運用新知。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什么是面積"能舉例說出生活中的"面積",會用比較好的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自主探索發(fā)現"什么是面積",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合作、討論、交流、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找出更優(yōu)的比較方法,然后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驗數學來源于自己對生活的各種事物的認識,并能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獲取新知(15分鐘)
1."面積"同學們在平常生活中聽到過嗎?你能談談你心目中的"面積"嗎?
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不做任何評價。
。ㄔO計意圖:學生對"面積"的認識到哪種程度,有哪些錯誤理解,通過學生的回答,老師能做到心中有數,便于后面有針對性地去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什么是面積")
2.活動:
①摸老師準備的兩本書的封面(語文、數學)說說,你有什么感覺?
②觀察老師的手掌面和你的手掌面,或者摸摸老師的手掌面和你的手掌面,你有什么發(fā)現?
、塾^察黑板上老師畫的三幅圖,你想說些什么?
師生共同評價.
。ㄔO計意圖:通過這些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熱情,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為認識"什么是面積"做好鋪墊)
3.教師引導小結:剛才同學們感受并觀察到了書的封面有大、有小,手掌面有大、有小,一些封閉圖形也有大有小,這些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4.舉生活中的實例說說"什么是面積"?
。ㄔO計意圖:幫助學生認識"什么是面積",加深學生對"什么是面積"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
5.請覺得自己原來認識的"面積"是錯誤的同學站起來,談談你的收獲。
。ㄔO計意圖:讓學生自主發(fā)現自己的錯誤,改正自己的錯誤,加深學生對"什么是面積"的正確理解,突破教學難點)
二、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解讀探究(15分鐘)
1.教師課件展示:教材中的正方形和長方形,提問:這兩個圖形誰的面積大呢?
當學生回答發(fā)生爭論時,教師提問:怎樣才能準確地比較出它們的面積大小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到面積相差很大的兩個物體或圖形,我勻可以用觀察的方法直接比較出結果,當兩個圖形的面積相差不大時,我們就不能憑肉眼觀察了,得找出更合理的辦法才能比較出結果,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熱情,調動他們動手嘗試的欲望。)
2.獨立思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動手比一比。
3.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方法。
4.小組匯報:(教師隨機用課件展示學生的方法)
參考比較方法:①用學具盒中的圓片擺,正方形只能擺9個,而長方形可以擺10個。②用折一折、剪一剪,再拼一拼的方法。③用學具盒中的方格紙來比。④自己動手畫方格。⑤算一算(有的學生可能會用公式計算)。
5.提問:①你覺得哪種方法更好些,為什么?②如果用大小不同的格子能比較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比較的過程,通過小組討論、交流體驗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鼓勵學生大膽設想,勇于創(chuàng)新,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6.畫一畫,說一說
①在方格紙上畫出3個面積是7個方格的圖形。
、谡故居袆(chuàng)意的作品,學生評價。
③說說通過這次動手畫,你發(fā)現了什么?
。ㄔO計意圖:展示學生作品,讓學生體驗成功感,學生自己評價,培養(yǎng)學生欣賞數學的美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5分鐘)
1.教材練一練第二題,獨立完成
指名回答,說說你是怎么比較出結果的?
2.教材練一練第3題,自己數一數,同桌說一說。
學生匯報自己的數法(教師隨機用課件演示)。
。ㄔO計意圖:此題有半格的情況出現,要引導學生正確地數出整格和半格,從而掌握在方
格紙上比不規(guī)則圖形大小的方法。)
3.教材練一練第4題
比一比,看誰比的快。(教師用課件演示)
。ㄔO計意圖:用比賽的形式練習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5分鐘)
1.說一說:什么是物體面積?怎樣比較兩個物體面積的大小?
2.應用:(課件展示)
比一比空白部分與陰影部分的周長,再比一比空白部分與陰影部分面積。你從中發(fā)現了什么?
。ㄔO計意圖:學生容易把"周長"與"面積"的概念混淆不清,這一設計有利于學生區(qū)別"周長"與"面積",并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問題,把整節(jié)課推入高潮。)
什么是面積教案1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和涂色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學生在活動中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的。
3、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操作的實踐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實例和涂色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流程:
一、周長和面積對比中感受面積的含義。
1、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一元和一角硬幣,請同學們沿著硬幣的輪廓畫一圈,想想畫出的是什么圖形呢?(圓形)請同學們來畫畫吧!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提示一定要沿著硬幣的輪廓的邊緣來畫)比一比,看誰畫得好!
在這里感覺我設計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缺少參與其中的熱情,我這個設計還要思考,要讓學生充滿熱情的去畫,在教師的引領下,產生積極的數學思考。
2、學生動手畫
3、如果我們畫的兩個圓是兩只小螞蟻的運動場,你能說說你的發(fā)現嗎?(這個情境我沒有在課的一開始設置。)
A:大圓的周長長一些,小螞蟻跑的路程多;小圓的周長短一些小螞蟻跑的路程少些。
B:一個圓(面積)大些,一個圓(面積)小些
…………
這些答案都有可能,因為學生上學期學習周長的時候,描過樹葉的周長,所以學生說周長的可能性多一些,關于面積能提到我就順勢讓學生涂面積,不提到,我就讓學生幫助小螞蟻鋪草坪涂顏色。
4、下面我們用彩筆涂上綠色,幫助小螞蟻把運動場鋪上草坪。
A:涂完后,能從數學的角度去說說涂的感受嗎?
B:哪個涂得快些,哪個涂得慢些?為什么?
A、B兩個問題我到底怎么提好呢,還要結合課堂的生成,也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問題A給學生的思考空間更廣泛一些。問題B過于直白。
(大圓面大涂得慢,小圓面小涂得快些。這里學生不一定能一下子說出面積這個詞語。)
5、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就象剛才的兩個圓形這樣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他們的面積
6、我們來摸摸課桌的表面,說說你的感覺,這個桌面的大小叫做課桌的面積。
看看,說說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面,你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總結:桌面、課本封面及其它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7、揭示課題:
同學們在摸和涂色中知道了什么是面積(板課題:面積)。能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面積嗎?
問題:這里我的初備是和一笑老師的的想法是相同的,先出示部分概念,這里我沒想好怎么揭示這個概念,呈現這樣兩種形式,還想聽聽網友的意見。
8、揭示概念:
教師板書:物體表面的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他們的面積
導入中,我采用的是比較簡單的形式,這個設計的靈感來源于自己的曾經的教學和前幾天房間里的一個老師的'困惑-----學生對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區(qū)分的不好。所以我在對概念的引入從周長入手。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感受,周長是是表示長度的。而在涂面的時候,感受面積的概念是和長度的含義是不同的。學生不一定能表述的很清楚。但是在這畫和涂的過程中,學生的內心已經能充分感受他們的區(qū)別。學生在涂平面圖形和摸實物的過程中自主建構了面積的概念。
這里面對于周長和面積的區(qū)別我在教學中并沒有強調的很多。主要是讓學生經歷畫和涂的對比中去感受周長和面積的概念。
一笑的教學設計我看了。她是從生活中物體的面積導入。更直接一些。我最欣賞一笑老師的二次設計中,給文具盒和橡皮做束身衣,這個部分,充分體現讓學生感受物體表面積的大小。我的設計雖然是從平面圖形引入,但是這個平面圖形也是從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抽象出來的圖形,我想對于學生來說,可能并不是完全的抽象的。
二、比較面積大小,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1、說說教室里一組物體的面,并比較一下他們面積的大小。
2、有些圖形我們一目了然就能比較出它的大小,但是有些圖形我們就不能。出示書上39頁比一比
(1)提問:猜一猜,哪個圖形面積大些?
讓學生先進行直觀估測,和后面的驗證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2)找驗證策略:
A、到底哪個結論是正確的?能不能結合學具袋里的學具想出辦法來驗證?
B、個人嘗試(讓學生把學具袋里的學具都可以嘗試一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驗證)
C、小組同學交流,相互說一說。歸納小組的辦法。(這里面的交流重在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梢韵嗷ソ梃b,相互學習)
D、小組展示驗證,全班匯報,并說明理由或想法。
至少可以呈現這樣四種方法:折疊、用圓形圖片擺、用小方塊擺、用透明膠片的格子比較
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反思和評價
(3)小結: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但驗證過程必須科學、準確。
三、鞏固練習
(1)第一個層次的練習我安排了41頁的1、2題。讓學生及時鞏固新知并滲透數格子比大小是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其中第二題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直觀估測能力,發(fā)展空間知覺。
(2)第二個層次的練習我安排了40頁的畫一畫。這里我改了一下呈現順序。感覺這個題目更有難度一些,接著做41頁的3題。3題中的第二個圖形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的想辦法,把兩個三角行就可以合成一個小正方形。如果這個地方突破了,后面的4題就不成問題了。
(3)第三層次的練習41頁的4題。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面積的含義,同時拓寬學生的思維。
四、全課總結:學習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想知道哪些關于面積的知識?
全課的結束,我向學生拋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你還想知道哪些關于面積的問題。(我就在想,學生會不會提出,我們學校操場的面積那么大,我們怎么能知道他是多大呢,課桌的面積的大小到底是多大呢?)
什么是面積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ㄒ唬┰谟^察操作等活動的基礎上,理解面積的含義。
。ǘ┻M行比較大小的操作,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的多樣性策略,感知用正方形測量、比較的優(yōu)點。
(三)通過方格畫圖,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含義,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二、學情分析
我班共有51人,大多數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上課認真聽講,課后及時完成作業(yè),已經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仍有少數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差,學習不主動,上課開小差,課后作業(yè)完成不及時,做作業(yè)速度很慢,正確率不高,有時甚至忘了做作業(yè)。在這學期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數學教學中注重提升學困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他們學習數學的能力,以提高成績。
三、教學重點
理解面積的含義,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四、教學難點
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五、教學準備
課件、油畫棒、塑料方格片、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小正方體、硬幣、剪刀、尺子、兩片樹葉、正方體。
六、教學過程
。ㄒ唬┘と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喜歡)老師也很喜歡。春天,樹木、小草都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小樹葉經過昨天一場大雨洗禮之后變得更綠更清新可愛了,于是,我做了兩片樹葉,可還沒來得及涂顏色,想請2個同學做一個涂色的小游戲?凑l涂的又快又均勻,準備好了嗎?開始。ㄉ浚
師問:大家猜猜,誰先涂完?想一想,為什么xxx先涂完呢?
生:xxx的樹葉大,xxx的樹葉小。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樹葉的表面有大有小,樹葉的面小,涂的就快,樹葉的面大,用的時間就多,非常感謝這兩位同學讓我們明白這個道理。
師:那我們把剛才涂的有大有小的樹葉的表面就叫做樹葉的面積。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方面的知識。(板書課題:什么是面積)
(二)通過比較、觀察、實際操作,初步感知面積的概念
認識物體表面的面積 (1)摸一摸,說一說
師:現在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物體,我們來找一找摸一摸它們的表面,好嗎?
誰來說一說你摸的是什么,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比一比
師:數學書和課桌面,這兩個面哪個大?哪個。
師:摸文具盒的上面,再摸尺子的面,哪個面大呢?
師:你真了不起,老師想和你擊掌慶祝一下。同學們,觀察我們兩個人的手掌面,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兩個手掌面一個大,一個小,老師的手掌面大,學生的手掌面小。
師:老師的手掌面大,你的手掌面小,那是因為老師是大人,你們是小孩,等到你們長大的時候,你們的手掌也許會比老師的還要大。
師:剛才我們看到、摸到的都是物體的表面,這些物體的表面有的大有的小,每一個表面都有它確定的大小,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 大。
師:接下來,老師想再考考大家,看會不會把你們難倒。準備好了嗎?(出示長方體)
2.認識封閉圖形的面積
(1)師拿一個長方體,你們認識老師手里拿的這個物體嗎?(長方體。)讓學生指一指其中一個面的面積。如果把這個面描到黑板上,這個面變成了什么?(長方形)原來這個面的大小就成了長方形的大小,那長方形的面積在哪里?(長方形表面的大小)這條邊線是什么呢?(周長)師攛掉一個邊,問:還能找到長方形的面積嗎?(不能)為什么?(它不是封閉圖形)那什么樣的圖形才有面積呢?(封閉圖形)
(2)畫一畫。同學們在紙上用尺子畫一個圖形,畫好后用彩筆涂出這個圖形的面積。
展示。涂好的是它的面積,但那條邊線是什么?(周長)
(3)電腦博士也給大家?guī)砹硕Y物,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出示課件
2、3)看畫面上有什么?這些圖形的表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
師完成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
全班齊讀意義。 (4)接下來要考考大家,看看咱們班的同學誰是最棒的!下面哪些圖形有它們的面積?(出示課件4)
3.探究比較物體表面大小的方法
(1)比較大小相差懸殊的兩個圖形。
師:我們已經明確了面積的含義,看。ǔ鍪菊n件5)這2個長方形哪個面積大那個面積小呢?
生:左大,右小。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看出來的。
師小結:對,我們在比較差別較大的面積的大小的時候,用眼睛看就可以確定大小。
(2)運用多種方法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
師:看來同學們的眼力還真不錯,下面老師還要考驗一下大家的動手能力。大家有信心嗎?(有)請看大屏幕。(出示課件6)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哪個大?哪個小呢?
生:長方形的面積大,正方形的面積小。
生:正方形的面積大,長方形的面積小。
生:一樣大。
師:噢,現在有三種答案了,那么到底誰猜的`對呢?我們該怎么辦呢?
生:動手比一比。
師:好,那現在就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硬幣、小正方形、塑料片和尺子,動手比一比。不過我這里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在比之前呢,要先在小組內討論一下,你們小組用什么方法比較?然后再選擇方法和材料比一比。(學生討論后動手操作)
師: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方法?
生1:我們組是用剪拼的辦法來比的。演示操作過程。
師:真棒!請同學們把掌聲送給他。(學生鼓掌)
師:請你們組來匯報。
生2:我們組是用擺硬幣的方法,我發(fā)現長方形里面能擺8個硬幣,正方形里面能擺9個硬幣。所以還是正方形的面積大。
師: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這種方法,你們有什么發(fā)現嗎?
生:老師,我發(fā)現兩個硬幣之間有一定的空隙。
師:所以,用擺硬幣這種方法呢,還是有一定的缺點的。
師,你們組是用什么方法來比較的呢?
生:我們組是用數格子的方法,長方形中有8個格子,正方形中有9個格子,所以還是正方形的面積大。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種方法,與剛才的擺硬幣的方法相比,有什么優(yōu)點呢?
生:這種方法很嚴密,沒有空隙,這樣很準確。
師:你也很了不起,不僅觀察的仔細,而且語言表達也很清晰、完整。掌聲送給他們。
(學生在介紹方法時,教師做適當的點評)
師小結:同學們想出的方法真多,老師真佩服你們。我們在比較面積時,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方法,但必須是科學的、合理的,同學們剛才就做的很好。 師:我們隨電腦博士一起看一下他是怎么分析的呢?(演示課件7——9)
(3)強化用來度量面積的小方格的大小必須一樣。
師:同學們表現這么出色,老師獎勵你們休息一下,放松一小會。咱們來做個游戲好嗎?
師:男生閉上眼睛,(出示課件10)女生觀察它的面積是幾。女生閉上眼睛,男生觀察它的面積是幾?
那男生和女生誰說的面積大呢?(男生)一起來看大屏幕。原來這兩個圖形方格一樣多,面積卻不一樣大!學生驚訝,這是為什么呢?
師小結:看來度量面積的大小要用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用來度量面積的小正方形的大小不同,量出的結果也就不同,因此,我們度量面積時必須采用同樣大小的小正方形。
4.設計圖形,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大小
師:試一試自己設計圖形,看誰最有創(chuàng)意!(出示課件11)
(1)畫3個面積等于7個方格的圖形,
(2)學生獨立設計
(3)組織學生交流、展示。 (三)結合實際生活,鞏固所學
師:老師想帶大家去數學城堡里闖關,闖關成功后會有禮物等著你哦!大家想要什么禮物呢?()可老師想,一個信任的目光,友好的微笑,找到一位好朋友,得到大家的掌聲會比任何禮物更令我們開心,對嗎?想得到大家的掌聲嗎?加油!
1.說一說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小。(書上50頁第1題,出示課件12)
學生:用觀察法比較。
2.動手做。剪下附頁2中圖4,比一比哪個圖形面積最大,與同 伴說說你的比較方法。(書上50頁第2題,出示課件13)
學生:用分割裁剪法或畫格法。
3.如圖,用方磚鋪滿空地,哪塊空地用的方磚最少?(書上50頁第3題,出示課件14)
師:哪個圖形的面積大?
生:圖3最大,有12個格子。
師:有哪兩個面積是一樣的,再找一找什么不一樣。
生:圖1圖4面積一樣,它們的形狀不一樣。
師:這說明,面積一樣的圖形,它們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4.說一說每種顏色圖形的面積等于幾個小方格。(書上50頁第4題,出示課件15)
師:從第一個圖形里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兩個圖形形狀一樣,面積也一樣大。
師:再觀察第二個圖形和第三圖形,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
5.哪個圖案面積大?(書上50頁第5題,出示課件16) 師:同學們的眼力真厲害,現在到展示你們聰明才智的時候了,這兩個圖案你能知道誰的面積大嗎?這可有難度了?
。▽W生獨立思考,匯報,教師利用課件配合) 6.找一找,說一說。
師:在我們的教室就有許多的物體,你能從中找到兩種物體比一比它們面積的大小嗎?
生:獎狀的面積比黑板的面積小。
生:文具盒的面積小,課桌的面積大。
生:門的面積大,凳子的面積小。
師:同學們,我們再來回憶下,什么是周長?什么是面積?(出示課件17、18)
(四)小結
師:同學們說的太棒了!時間過得真快呀,下課的鈴聲就要響了,那么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呢?說給大家聽聽,好嗎?(出示課件19)
生:這節(jié)課我認識了物體的面積。
生:學到了多種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師:這些都是你們的收獲,老師有一句話要送給大家,希望大家能牢記。(出示課件20)“周長一條線,面積一大片。周長在四周,面積在里面。周長求長短,面積求大小”。
(五)作業(yè)
畫一幅最有創(chuàng)意的,并且使面積等于18個小方格的圖。
什么是面積教案15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49?50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理解“什么是面積”,能舉例說出生活中的“面積”,會用比較好的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自主探索發(fā)現“什么是面積”,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合作、討論、交流、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找出更優(yōu)的比較方法,然后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
3、情感態(tài)度。
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能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結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
難點:探索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硬幣、小正方形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師:期中考試剛剛過去,在這次期中考試中我們班的某某進步很大,老師現在向他表示祝賀。(與某某擊掌)
師:大家觀察一下,老師和某某擊掌時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老師的手大。
師:這“手大”,指的是手的什么大呢?
生:手的.面積大。
師:哦,是面積大,(板書:面積)那到底什么是面積呢?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之間擊掌,比較手的大小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來引入新課,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為新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結合實例,理解含義
師:大家先來看看老師的手,它的表面到底有多大?你能確切地說一下嗎?
(生先觀察,然后獨立回答)
師:我認為你們說得都不太準確,我有一個好辦法(投影展示手印)。這就是老師手表面的大小。誰還想看看自己的手的表面有多大?
生:(李曉明)印手印。(實物投影展示)
師:同學們觀察這兩只手的表面,你能發(fā)現什么?
生:老師手的表面大,李曉明手的表面小。
師:(自言自語)看來手的表面有大有小!同學們再看,老師手的表面與黑板表面比,誰大誰小?
師:在我們周圍也有許多物體,請你摸摸它們的表面,比比誰大誰小,摸完后互相說一說可以嗎?
(生動手操作,小組交流)
師:看來同學們摸得非常認真,一定比出它們的大小了吧?請坐好,誰來給大家說一說?
(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師:這些都說明了什么?
生: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地去摸周圍物體的表面,比較物體表面的大小,滲透了面積大小相對性的數學思想,為學生學習“面積”建立了感性認識,同時體現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師:對!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
師: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積。你能說說其他物體表面的面積嗎?
指名同學說一說。
師:剛才我們知道了什么是物體表面的面積,請同學們任選一個物體的面,用你喜歡的方式把它畫下來。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此項內容的設計讓學生在認識物體表面面積的基礎上,通過動手操作,把物體的一個表面畫下來,這樣就由“面”過渡到了“形”,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為學生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含義做了鋪墊。
師:看來大家都完成了,請坐好。這些是同學們的作品(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作品)。請你說說你用什么方法,選的是什么物體的哪個面。
生匯報。
師:我們看這幾個圖形,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這幾個圖形有大有小。
師:還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生:它們都是封閉的圖形。
師:你們能完整地概括一下你的發(fā)現嗎?
生:它們都是封閉的圖形,并且有大有小。
師:對!它們都是封閉圖形,并且有大有小。(板書:封閉圖形大。┓忾]圖形的大小也就是它們的面積。
師:學到這里,大家知道什么叫面積了嗎?
指名說一說。
師完成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三、探究方法,比較大小
師:我們已經明確了面積的含義,看!這個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片(投影展示)哪個面積大呢?
生1:長方形紙片大。
生2:正方形紙片大。
生3:……
師:看來同學們的意見也是不統(tǒng)一的。能不能同桌合作,想辦法比較出它們面積的大小呢?
師:我們可以利用學具想想辦法。
。▽W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愿意介紹一下你們的方法?
。ǜ鹘M代表到前面演示、介紹比較的方法和結果)還有其他方法嗎?
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好辦法,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呢?
(學生回答,師板書:剪拼、擺圖形、畫格子……)
設計意圖:通過探索、交流、比較、評價等方法,為學生搭建了展示個性的舞臺,讓他們在交流中彼此借鑒,取長補短。
小結:這些方法都可以比出圖形面積的大小,但要注意,在使用擺圖形、畫格子的方法時,所用圖形和格子的大小一定要一致。
四、課題小結:
通過比較我們發(fā)現了物體的表面是有大小的。我們把物體的表面的大小叫作它們的面積。
【什么是面積教案】相關文章:
什么是面積教學反思04-14
梯形面積教案11-27
圓錐的面積教案07-07
梯形的面積教案09-16
圓的面積教案03-12
《面積》教案范文03-07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模板八篇05-23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匯編6篇06-06
【精華】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4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