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538,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特黄又色牲交视频免费…,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毛片免费,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8-21 10:07:47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教案精選【10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內(nèi)容:

  第六單元第1課。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保軌蛟诤献髦性O計驗證晝夜成因的模擬實驗方案。

 。玻芊e極尋找證據(jù)支持自己的觀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保矣趯e人的結(jié)論提出質(zhì)疑。

 。玻J識到科學發(fā)展是漫長的,很多事物的運動規(guī)律需要從更廣泛的范圍進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質(zhì)。

  科學知識目標:

 。保苷f出地球在不停地轉(zhuǎn)動,自轉(zhuǎn)一周為一天,需24小時。

 。玻芨攀龉湃藢円钩梢虻牟孪肱c哥白尼的貢獻。

  背景資料:

  地球自轉(zhuǎn)是一種繞軸旋轉(zhuǎn)運動,在北極上空觀察呈反時針方向,南極上空觀察則呈順時針方向,習慣上稱為自西向東旋轉(zhuǎn)。自轉(zhuǎn)周期為一日,因參考點不同而有恒星日(以恒星為參考點所度量的地球自轉(zhuǎn)周期)、太陽日(以太陽為參考點所度量的地球自轉(zhuǎn)周期)和太陰日(以月球為參考點所度量的地球自轉(zhuǎn)周期)之別,時間分別為23時56分、24時和24時50分。自轉(zhuǎn)角速度為每小時15度,線速度則因緯度和海拔不同而異。

  地球自轉(zhuǎn)決定了地球上晝夜更替,并使地表一些自然地理過程具有晝夜節(jié)奏,還使運動物體如氣團、洋流和流水發(fā)生偏轉(zhuǎn)。地球自轉(zhuǎn)造成同一時刻地球的不同經(jīng)線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時間,還使潮汐轉(zhuǎn)變?yōu)榕c自轉(zhuǎn)方向相反的潮汐。

  好奇點:

  模擬晝夜的形成可能是學生的好奇點。

  課時安排:

 。舱n時,兩個活動各用1課時。

  活動1 開個學術(shù)討論會

  活動目標:

 。保艹姓J地球在不停地自轉(zhuǎn),敢于對別人的結(jié)論提出質(zhì)疑。

 。玻芨攀龉湃藢円钩梢虻牟孪肱c哥白尼的貢獻。

 。常苷f出地球自轉(zhuǎn)一周為一天,需24小時。

 。矗庾R到科學發(fā)展是漫長的過程,很多事物的運動規(guī)律需要從更廣泛的范圍進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質(zhì)。

  活動建議:

  1.建議本活動在小組討論基礎上全班共同進行。

  2.活動可直接從教材的引入開始。布置學生在小組內(nèi)用5~6分鐘的時間為討論會做準備。如果學生對地球圍繞太陽轉(zhuǎn)沒有任何疑問,可請一部分小組為“太陽繞著地球轉(zhuǎn)”的觀點尋找證據(jù);另一部分小組為“地球圍繞太陽轉(zhuǎn)”的`觀點尋找證據(jù)。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體會古人對晝夜成因的解釋。

 。常趯W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可適時將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介紹給學生。讓學生閱讀教材中包括“科學在線”的資料后,幫助學生了解人類科學認識的艱巨過程。并體會哥白尼日心說的巨大貢獻。

 。矗翱茖W在線”之后的一段文字可以幫助學生更清楚、更完整地解釋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形成。教師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在討論和分析活動中做適當引導。

  活動2 模擬晝夜的形成

  活動目標:

  1.能夠在合作的基礎上提出模擬實驗的方案,并能正確操作。

 。玻軌蜉^清晰地向其他同學解釋自己的模擬實驗的結(jié)。

 。常芊e極尋找證據(jù)證實自己觀點的正確。

  實施建議:

 。保净顒邮窃趯W生已經(jīng)知道晝夜形成原因的基礎上進行的。實驗前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討論:如何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來模擬晝夜的成因,如何分工合作等。

 。玻⒁庖龑W生交流實驗計劃,在明確實驗目的和方法,準備好所需材料后,再開始實驗。實驗時用遮光窗簾將教室變暗,以保證實驗效果。學校如沒有地球儀,可用學生自制的地球模型代替。

  以下具體實驗步驟供參考:

 、艑⒌厍騼x的北極對著北方,在桌面中間放好;

 、泼鎸Φ厍騼x,使它自西向東旋轉(zhuǎn)(逆時針方向),在中國北京或其他省會城市的位置貼上小紙人;

 、窃谡龑Φ厍騼x1米左右的地方打開手電筒,調(diào)整電筒的遠近,以地球儀上清晰地出現(xiàn)明暗兩部分為宜;確定地球儀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

 、葘⑿〖埲怂诘奈恢眯D(zhuǎn)到黑夜部分,慢慢轉(zhuǎn)動地球儀,觀察小紙人投向地球儀表面影子的位置和變化過程與一天中我們實際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否一致,從而確定地球旋轉(zhuǎn)的方向。這一教學過程重點是讓學生探究地球自轉(zhuǎn)的方向,教師要鼓勵學生應用平時觀察到的地球上的物體在一天中影子自西向北再向東的變化過程來解決這一問題。

 、蓛扇艘唤M,輪流演示同一位置的晝夜變化。

  3.為了幫助學生強化探究中的認識,教師還可以在地球儀旁邊放一塊鐘表,告訴學生地球儀旋轉(zhuǎn)的方向要和表針轉(zhuǎn)動的方向相反。

 。矗畬嶒灲Y(jié)束后各組分別向全班介紹模擬實驗的結(jié)果。

 。担滩淖詈蟮挠懻撌菍χR的運用。一定要讓學生先根據(jù)兩地的位置判斷,再用實驗演示。同一天中位置靠東側(cè)的地方先被太陽照到,上海在烏魯木齊的東側(cè),所以先被太陽照到。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薔薇花叢中動植物之間存在著食物能量交換關系。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討論,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影響。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形成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研究動植物之間的食物關系,認識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

  【教學難點】

  建立起初步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關聯(lián)的一個整體”的認識。

  【教學準備】

  校園常見動植物樣本或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提問: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陽光、空氣等)。

  2、引導: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外,它們彼此之間也是相互依賴、互相影響的。這段時間我們重點研究這方面的知識。

  二、誰吃誰:

  1、教師出示校園常見動植物樣本(也可以借鑒書本的圖片),說:這是在一簇花叢中發(fā)現(xiàn)的生物,有薔薇、小草、樹葉、蚜蟲、瓢蟲、蚯蚓、毛毛蟲、小鳥等。

  2、問:為什么在同一個區(qū)域會出現(xiàn)這些動物和植物呢?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3、學生自由說,教師隨機用簡單的文字和箭頭表示這種關系。(薔薇或草——蚜蟲——瓢蟲——小鳥;落葉——蚯蚓——小鳥;薔薇——毛毛蟲——小鳥)

  4、講述: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huán)一樣的食物關系,叫做食物鏈。食物鏈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產(chǎn)者,直接或者間接消費別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費者。(讓學生劃出書中12面相關句子)

  5、讓學生指出上面幾條食物鏈中的生產(chǎn)者和消費者。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食物鏈都是從植物開始的。

  6、學生再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說幾條食物鏈。

  三、水田的食物網(wǎng):

  1、竹林村的同學在稻田上發(fā)現(xiàn)了許多生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書13面圖,生物有:水稻、稻螟蟲、蝗蟲、蜘蛛、螳螂、蜻蜓、小鳥、蛇、老鷹、青蛙、白鷺、魚、蝦、田鼠、黃鼠狼、貓頭鷹等。)

  2、找一找,這些生物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食物關系,用箭頭表示出相關的食物鏈。

  3、學生交流補充,不斷完善自己的食物鏈,數(shù)一數(shù)有多少條。特別注意一下水稻和蛇,看看它們被吃了幾次或者吃多少種食物。

  4、概括: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以吃多種食物,生物之間這種復雜的食物關系形成了一個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叫做食物網(wǎng)。

  5、說一說:萬一其中的一種生物滅絕了,會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

  6、拓展:觀察身邊的生態(tài)群落,畫一個食物網(wǎng)。

科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依照自己的生活習慣給食物分類;

  2、調(diào)查本班學生最愛吃的三種食物制成統(tǒng)計表;

  3、了解人類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及其來源;

  4、懂得營養(yǎng)要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二、教學目的:

  1、每天吃的`飲食,用學到的知識提高自己的飲食質(zhì)量,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2、對自身的健康增強意識;

  三、教學準備:

  老師:圖片、統(tǒng)計表

  學生:碘酒、土豆、蘿卜、花生米、部分食物卡片、部分食物實物;

  四、教學過程:

  1、(1)出示食物圖

  提問:同學們能用一個詞概括這些東西嗎?(食物)

  看到這些實物你有什么想法?人為什么要吃食物?

 。2)導入新課:

  俗話說:“人以食為天”、“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看來吃也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文化,我們不僅要吃得飽,還要吃得科學,吃得健康,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

 。ò鍟 我們吃什么

  2、認識食物并分類:

 。1)學生閱讀教材40頁的資料,并劃出你知道的營養(yǎng)成分。

  (2)互相討論:你們在生活中了解哪些知識?

  糧食類:主要有淀粉、雞蛋、豆制品等含有蛋白質(zhì);

  油脂類:主要含有脂肪;

  素菜、水果類:主要含有維生素、礦物質(zhì)和植物纖維素

 。3)指導學生認識食物營養(yǎng)標簽;

  3、檢測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

 。1)指導學生認識實驗器材及注意事項;

 。2)指導學生用”碘酒“探測”淀粉“的實驗,并觀察異同,做好記錄;

  (3)檢測花生米里有沒有油脂,并做好記錄;

  4、填統(tǒng)計表:

 。1)學生回答最愛吃的三種食物;

 。2)指名學生上講臺在統(tǒng)計表中畫圈,其余學生思考愛吃食物含有什么成分;

 。3)分析統(tǒng)計表,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存在什么問題?

 。4)討論:只吃我們愛吃的食物行不行?

  5、小結(jié):

  食物要多樣人,不能偏食、挑食,吃清淡些并多水;

  30年前是吃飽,10多年前是味道,現(xiàn)在是吃健康。

  6、作業(yè):

  了解我們一在中必須補充哪些營養(yǎng),以及各種營養(yǎng)需要多少?并從哪些食物中獲?

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正確認識新鮮水果和干果之間的區(qū)別,學會分辨鮮鮮水果和干果。

  2、幼兒樂于參與集體探索活動。

  3、在活動中,幼兒能互相幫助,體驗豐收的喜悅心情。

  二、活動準備

  1、音樂《摘果子》

  2、新鮮水果(獼猴桃、橘子)

  3、干果若干(核桃、板栗)

  4、小碟子、牙簽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播放音樂《摘果子》,幼兒有秩序的進入活動室,教師把帶來的水果放在水果臺上。

  2、教師請幼兒拿出自己事先帶來的'水果,并在集體前展示介紹。

  (1)小朋友,你帶來的是什么水果?

 。2)你說說它是什么樣子的?味道怎么樣?

 。3)你喜歡這種水果嗎?為什么?

  3、教師分發(fā)水果給幼兒,幼兒分組觀察比較各種水果。

 。1)你們認識這些水果嗎?它們長在哪里?

 。2)你們吃過這些水果呢?它是什么味道的?

 。3)這些水果應該怎么吃?它的果肉有什么特點?

  水果是指以新鮮果肉、果漿為主,可以食用的植物果實。水果肉厚、多汁、味道不一,我們吃新鮮水果一般就吃它的果肉部分。

  干果摸起來比較粗糙,又比較硬的外殼,有的殼是開口的,有的則是閉著的,它們也是植物果實,我們稱為干果,干果吃起來比較香,但是缺少水分。

  4、教師引導幼兒對水果和干果進行比較區(qū)分。

 。1)教師把水果和干果都放到桌子上,請幼兒進行分類。

  (2)桌子上哪些是水果?哪些是干果?請給它們分類。

 。3)我們應該怎么吃這些水果呢?

  四、拓展空間

  1、游戲:開商店

  玩法:教師引導幼兒根據(jù)果子的種類,把果子分別送到水果店和干果店內(nèi),并擺放整齊,幼兒分角色進行游戲,扮演水果店長和買水果的顧客,店長向顧客介紹自己店的水果或干果。

  2、果實品嘗大會

  請幼兒品嘗各種果實,說說自己所吃果實的種類、特征和口感。

  五、活動延伸

  請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手機干果的果殼,一起制作粘貼畫。

  六、資料庫

  山核桃

  小榔頭啊叮當敲,不打鋤頭不打刀。

  叮當叮當敲什么?敲那圓溜山核桃。

  叮叮當,叮叮當。

  小榔頭啊叮當敲,敲得核桃咧嘴笑。

  哈哈哈哈笑什么?我把核仁送姥姥。

  叮叮當,叮叮當。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較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之間的異同,初步了解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ppt《圖形找朋友》、正方體、長方體、九宮格操作板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幼兒探索由形到體的變化過程。

  正方形和它的朋友們被大風吹散了,需要它們團結(jié)起來。請你幫助圖形朋友,讓它們手拉手,肩并肩,緊緊靠在一起,試試會變成什么?

  小結(jié):6個正方形可以變成一個正方體,正方體有6個面。

  2.引導幼兒通過比較、探索,得出正方體6個面一樣大的特征。

  提問:你覺得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嗎?你是怎么比較的?

  小結(jié):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正方體是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組成的。

  3.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幼兒探索長方體的組成

  (1)正方體的朋友,需要找到6個密碼才能出現(xiàn)。請你記住九宮格里閃動的圖形和它的位置,找出密碼。

  (2)提問:密碼是什么?一共有幾個圖形?幾個長方形?幾個正方形?請你們拼出新朋友。

  (3)認識新朋友---長方體。

  提問:長方體的`身體里藏著哪些圖形?

  小結(jié):有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的形體是長方體。

  (4)認識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

  有一個朋友也要和大家見面。你們認識它嗎?它的身體里藏著什么圖形?也請它們排排隊。數(shù)數(shù)有幾個?它們一樣大嗎?

  小結(jié):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形體也是長方體。

  4.游戲《送朋友回家》,鞏固認識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之間的異同。

  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朋友找不到家了,請按照地圖上的位置幫它們找到家。(教師用語言引導幼兒將各種形、體擺放在幼兒操作板上)

  5.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認識了正方體和長方體,生活中有許多東西是正方體和長方體,我們一起去找找吧。

科學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學生們認識了電、電流、電路之后,漸漸地他們就不滿足于只點亮一個小燈泡,于是在"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的活動過程中,由于用幾根電線連接好幾個燈泡和燈座,一個地方的連接或一個器材出了問題,燈泡就不會亮了。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分2個部分:1.什么地方出故障: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電路出故障的情境,讓學生學會查明電路出故障的原因,培養(yǎng)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2.做個電路檢測器:指導學生對電路進行檢測,學生將學習一種新的檢測方法--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經(jīng)歷思考電路出故障的各種原因的分析活動過程。

  〔2〕經(jīng)歷用電器檢測器檢測故障電路的活動過程。

  2.能力目標

  〔1〕學習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3.情感目標

  〔1〕愿意自主、合作研究。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教學難點:分析、思考電路出故障的.各種原因。

  四、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

  〔1〕信封1:小燈泡2-3個、電線若干、燈座一個、電池一節(jié)、電池盒一個;壞的燈泡3組、沒有剝皮的電線2組、廢電池3組、形成斷路的電池盒2組,共12組。

  〔2〕信封2:每個小組一套做電路檢測器的材料。(教師事先測試會亮。小燈泡、電池、電池盒、燈座各一,電線三根)

  2.教師準備:課件;科學文件夾;電路故障分析表和檢測電路故障方案設計表;一組會亮的電路。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小學科學《課標》指出“科學探究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綜合、分析的能力,讓學生逐步學會提出問題,收集數(shù)據(jù),提升結(jié)論!

  科學探究就是以自然及認識自然的科學方法作為特定對象的探究,是人們通過一定的過程和方法對客觀事物和現(xiàn)象開展的探索、質(zhì)疑和研究活動。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習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茖W探究不僅能使學生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獲的自信,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而且可以使他們識別什么是科學,什么不是科學?茖W探究可以保護學生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幫助學生理解科學的本質(zhì)與科學的價值。三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科學課的學習,對科學課不了解,尚處在懵懂之中,還不知道應該怎樣進行科學課的學習,但是他們對世界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和感知,需要教師引導他們進行整理、歸納,更需要對他們進行科學習慣的養(yǎng)成和初步的能力培養(yǎng),待他們經(jīng)歷簡單的科學探究過程。

  教學目標:

  1、知道認識物體的科學方法。

  2、會用多種感官認識水,能用語言、文字、圖畫等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意識到水與生物的密切關系。

  3、知道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和利用比較的方法及分析綜合的方法認識事物性質(zhì)的能力。

  教學重點:

  水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運用科學方法認識水的各種性質(zhì)。

  教學難點:

  探究水的各種性質(zhì)。

  教學準備:

  準備演示的各種實驗器材、彩色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每天都要做值日,在掃地之前,我們要干那些準備工作?(先灑水)那么大家對水有那些了解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水,初步認識水是一種什么樣的物體,好嗎?

  1、教師出示裝有水的瓶子(不透明)晃動幾下,讓學生猜猜瓶里裝的是什么東西。

  2、學生猜測,教師引導學生說明猜測的根據(jù)。

  (二)探究研討,描繪特征

  1、 談話: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些圖片,請大家仔細觀察,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師出示自然界不同水域的彩色圖片)

  組織討論,各組匯報交流。(都是水,顏色不一樣)(有河水、有湖水、有海水)

  2、提出問題:如果老師講臺上這四個玻璃杯中分別裝有牛奶、白醋、糖水和水,你有什么辦法找到水?

  學生討論并動手操作。各組匯報方法

  3、教師進行小結(jié):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回答得很好,不錯,這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透明的就是水。

  4、現(xiàn)在我們每個小組桌上還有三個透明的塑料杯,分別裝著純凈水、白酒和白醋,到底哪一杯是純凈水?誰能告訴大家用什么方法找出來的?

  指名學生說(用鼻子聞)

  提問:為什么要用鼻子聞?你為什么直接湊近來聞?

  分組交流(因為水是沒有氣味的,有氣味的就不是水。因為老師你已經(jīng)告訴我們這三樣東西是什么了,我們都知道是沒毒的,是可以直接湊近來聞的。)

  追問:如果給我們的東西不知道是什么物質(zhì)時,能不能直接湊近來聞?(不能直接湊近來聞)哪我們該用什么方法來找呢?(我們可以用手扇)

  5、教師及時給予表揚,演示正確方法。

  6、下面同學們就開始觀察吧,在純凈水、白酒、白醋的杯子上貼上標簽。

  生自由做實驗,教師巡視,行間指導,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進行操作。

  7、誰來說說你們組的發(fā)現(xiàn)?看一看哪一組選用的方法最多,對這三種物體的描述最詳細。(它們都是無色透明的,但味道不一樣。醋、酒有很大的味,純凈水沒有味。)

  談話:同學們都能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運用多種方法找到問題的答案。那么,你們對水有了新的認識嗎?水有哪些性質(zhì)呢?

  8、師生共同小結(jié):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板書)

  觀察的順序是:一看、二聞、三嘗。

  出示小黑板:《觀察物體的順序》 一看、二聞、三嘗。

  不能吃的`不要嘗,聞要用手扇來聞,嘗用玻璃棒蘸來嘗。

  (三)擴展延伸,組織探究

  1、提問:剛才我們研究了水的基本性質(zhì),那它還有沒有其他的特點呢?

  2、教師操作:指導學生觀察。(教師往裝著純凈水的杯子里繼續(xù)加水,加到不能在加為止。)

  現(xiàn)在還能往杯子里加水嗎?(不能)。教師在另一個杯子里裝上細沙,直至裝到不能裝為止。

  提問:現(xiàn)在還能裝嗎? 讓學生充分的猜測,討論,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猜想。

  3、教師繼續(xù)示范實驗,以檢驗學生的猜測。

  提問:如果往這杯沙子里加水又有什么樣的結(jié)果呢?先與同桌說一說。師指名回答,進行評議補充。

  追問:為什么水能流進沙子里呢?(沙子里面有空隙。水是流動的。)

  4、繼續(xù)觀察實驗:用一個有洞的塑料口袋裝水,水從破口處流出。

  提問:你們看到什么?(水在流動)

  5、學生動手實驗:讓塑料袋里的水流進一種容器中,再把容器中的水以次倒入其它形狀的容器中

  6、提問:做完這個實驗,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水很有趣。 水可以隨著容器形狀的不同而改變。水是沒有固定形狀的。 ……)

  談話:大家通過探究以后都知道了水是流動的,并且是沒有固定形狀的。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還有沒有像水一樣,既能流動,而沒有固定形狀的物質(zhì)呢?

  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并相互進行交流。(牛奶、果汁、飲料、啤酒、醬油、醋……)

  師進行小結(jié):同學們說得不錯,這些物質(zhì)都跟水一樣,能流動,并且沒有固定的形狀,我們叫它液體。

  師板書:水是流動的 沒有固體的形狀 液體

  (四)活動拓展

  1、教師讓學生自讀教材30頁上的內(nèi)容,明確認識。

  2、教師布置比賽任務:各小組合作,選擇適當?shù)挠镁,再不搬動桶的前提下,將桶里的水運到1米外的空桶里去。

  3、學生分組討論之后,領取比賽用具。師要求學生要注意安全。

  4、教師發(fā)出比賽開始口令,學生開始運水。

  比賽結(jié)束,教師提問:你們組采用了什么樣的方法,最后結(jié)果怎樣?是利用了水的那些性質(zhì)? 各組進行匯報交流。

  提問:假如兩只桶的距離再遠一些(教師重新確定距離),你們又會采取什么方法進行運水?

  學生進行討論,探究對策,設計方案,開始操作。教師注意指導。

  (五)進行總結(jié)

  1、提問:這節(jié)課,你們學到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沒有弄通?你還想進一步去探究些什么問題?

  2、指名學生回答。

  3、談話:希望你們課后繼續(xù)去探究水,把你們發(fā)現(xiàn)水的神奇之處記錄下來,便于我們今后進一步去研究。

  (六)布置作業(yè)(略)

  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認為引導學生親身經(jīng)歷科學探究活動的關鍵因素在于教師。因為教師是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者、引導者、組織者,教師的科學素質(zhì)、探究的能力以及營造的探究環(huán)境直接決定著學生探究活動的成功與否。

  1、教師是引導科學探究的設計者。本課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各種探究方法去了解認識水。因此,本課教學重點放在對水的觀察上,運用直觀的圖片、各種實驗器材等,讓學生學會動手、動腦,并用多種方法去了解自己身邊的物質(zhì)和相關事物,使學生知道觀察要有一定的順序。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多給學生動手的時間,讓他們將水倒來倒去,觀察水流,從而發(fā)現(xiàn)水沒有固定的形狀和容易流動的特點。

  2、教師是科學探究的引導者。三年級的小學生在敘述時還是不能完整地說出來,但是他們通過動手實驗、觀察討論,通過老師的引導和歸納,他們多多少少的都能對水的性質(zhì)說一些。這里也要指出,小學生的思維是無序的,對同一種事物,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看法,這是兒童這一特定的年齡特征所決定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處處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目標去完成探究任務。另外,為了避免學生著重對水這一具體事物的觀察而忽略科學的觀察方法,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使他們學會用科學的觀察方法去觀察認識水。

  3、教師是科學探究的組織者。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來看,學生前后的變化是不言而喻的,這也充分說明低年級的學生剛開始學科學進行實驗探究時,訓練他們先動腦,再動手,帶著問題有準備地、有目的地去親歷,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進行實驗探究的一種有效方法。當然,只有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學會正確地科學探究,孩子們的科學素養(yǎng)才得以很好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才會提高。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會根據(jù)線索從起點走到終點

  重點難點:

  按著路線撿香蕉走到終點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 玩過簡單的走迷宮游戲

  物質(zhì)準備:教學大書,認知游戲《小猴收香蕉》,寶寶用手,彩色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教學大書,請寶寶觀察畫面,引導寶寶說說畫面上有什么。

  --可用手依次指著路上的香蕉,幫助寶寶感知香蕉擺成的路線。

  --提醒寶寶不要去撿蘋果。

  二、引導寶寶在寶寶用書上幫助小猴子將路上的香蕉都撿起來。

  --如寶寶用手去撿蘋果,可提示小猴只撿香蕉。

  --如寶寶要撿蘋果,可讓他按蘋果的`路線走走,看看能否走得通。

  --提醒寶寶要在路線依次撿香蕉,不要隨意跳到別的路上去。

  三、可讓寶寶拿出筆,將撿到的香蕉一個一個連起來。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水葫蘆葉柄部位膨大海綿體充滿空氣是浮在水面上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莖葉等器官,它們生長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過程與方法:

  用簡圖畫出水生植物主要形態(tài)特征,能看懂維恩圖表達方式。

  在觀察中提出問題,探究水葫蘆浮在水面秘密。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研究水生植物興趣,體會到水生植物也是一個個活生生生命個體。

  【教學重點】利用維恩圖總結(jié)水生陸生植物作為生命體共同特征。

  【教學難點】探究水生植物適應水生環(huán)境結(jié)構(gòu)特點。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幾種常見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蘆和金魚藻,一個水槽,一張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認識常見水生植物

  1.陸地上生長著許多植物水中也生長著許多植物。出示實物或圖片,這就是兩種常見水生植物水葫蘆和金魚藻。你課外調(diào)查到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經(jīng)看到過哪些水生植物?(補充認識水花生、浮萍、蓮、菱、菖蒲、茭白等。)

  二、觀察水葫蘆和金魚藻

  1.觀察記錄:塑料袋中裝有水葫蘆和金魚藻,分發(fā)給各小組,要求放入水槽中(為了使金魚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觀察和簡圖記錄,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觀察它們在水中樣子,并用簡圖把它們畫下來。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較觀察水葫蘆和金魚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處?對,都能浮在水面上,會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嘗試剖開水葫蘆葉柄,我們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種海綿狀氣囊結(jié)構(gòu)很輕,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適應水生植物環(huán)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結(jié)構(gòu)?請課外繼續(xù)探究。

  三、比較水葫蘆和金魚藻

  水葫蘆和金魚藻有哪些相似之處?(除了形態(tài)結(jié)構(gòu)特征外,還可以稍作拓展,如它們都會繁殖后代,都會死亡等。)它們是水生植物,它們生長需要什么條件?

  四、比較水葫蘆和狗尾草

  水葫蘆等水生植物與陸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與前堂課學生總結(jié)陸生植物唯恩圖進行比較,再次填寫維恩圖,完成對植物生命體特征梳理。(都有根莖葉、都會繁殖后代、壽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陽光、水分和空氣等)

科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云在天空中是會變化的,不同的云預示著不同天氣的來臨。

  過程與方法:

  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根據(jù)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對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濃厚的興趣,在課外認真完成“天氣日歷”中關于云的觀察。

  【教學重點】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根據(jù)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教學難點】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并能根據(jù)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不同形狀的云的圖片,直徑約30cm的圓片,白紙

  【教學過程】

  一、描述云

  1、 出示“云”字。問:關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網(wǎng)狀圖記錄學生想法。

  二、探究內(nèi)容:

 。ㄒ唬┯^察云

  1、問:在天氣日歷中,我們已經(jīng)使用了晴天、多云、陰天等來描述和記錄對云量的觀察。那么,這些不同的天氣狀況是怎樣來劃分的呢?

  2、師介紹方法:出示圓片,把天空當成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這個圓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進行區(qū)分。

  3、室外觀察,明確任務:(1)觀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狀(3)在觀察云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哪些聯(lián)想

  4、反饋

 。ǘ⿲υ七M行分類

  1、分組活動:根據(jù)不同形狀的云的照片,嘗試給云進行分類

  2、生匯報

  3、閱讀資料,了解科學家對云進行分類的方法。

  4、再次觀測,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種類型的云,并記錄在天氣日歷中。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精選]科學教案08-0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6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5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5

(精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13

科學教案(精選)08-1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