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538,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特黄又色牲交视频免费…,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毛片免费,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

初中化學教案

時間:2023-02-10 13:03:53 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學教案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化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化學教案15篇

初中化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 、 知識目標 :

  ( 1 )了解鹽的溶解性和化學性質。

 。 2 )學會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判斷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

  ( 3 )了解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

  2 、 能力目標 :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

  3 、 思想目標 :

  通過實驗對比,初步學會觀察、對比、歸納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鹽的溶解性、鹽的化學性質、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

  教學方法

  討論法、引導探究法

  教學用品

  儀器:試管 鑷子

  藥品: Fe Cu CuSO 4 溶液 FeCl 3 溶液 AgNO 3 溶液 BaCl 2 溶液 CaCO 3 固體 NaOH 溶液 鹽酸 硫酸

  其它:投影儀

  學生背景

  1 、知識背景 :掌握了鐵的性質、酸堿的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

  2 、能力背景 :基本會用離子的觀點分析溶液的'組成;掌握了試管實驗的基本操作。

  3 、學習動機 :對生活化學和動手操作較感興趣。

  教學過程

  環(huán) 節(jié)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提問導入

  討論實驗

  得出結論

  提出問題

  通過實驗

  得出結果

  討論應用

  問題:

  1 、酸和堿為什麼具有通性呢?

  2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鹽?

  3 、它們是否會象酸類和堿類那樣具有通性呢?

  引言:鹽的組成中沒有相同的成分,所以沒有通性但由于組成的相似,卻具有相似的性質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鹽的性質

  二、鹽的性質

  1、 溶解性

  學生先總結,然后投影展示

  a、 鉀鹽、鈉鹽、銨鹽、硝酸鹽都易溶于水

  b、 鹽酸鹽中只有 AgCl 不溶于水

  c、硫酸鹽中只有 BaSO 4 不溶于水

  d、 碳酸鹽大都不溶于水,除鉀、鈉、銨鹽外

  2 、鹽的化學性質

  學生實驗:找出有鹽類參加的反應

  ① 展示藥品(投影展示藥品名)

 、 小組討論(找出有鹽參加的反應)

  ③ 請學生演示實驗(說明現象寫方程式)

  ④ 得出結論(鹽的 3 條性質)

 。 1 )鹽與金屬的反應

  反應的條件:

  金屬: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 前 面的金屬能 置換 排在 后 面的金屬

  鹽:必須是 鹽溶液

  ( 2 )鹽與酸的反應

 。 3 )鹽與堿的反應

  鹽與鹽之間能反應嗎?

  實驗:硝酸銀與氯化鋇反應

  結論:有白色沉淀,能反應

  4 、鹽與另一種鹽的反應

  請判斷以上反應有哪些類型?

  酸、堿、鹽等物質之間是不是都能發(fā)生

  復分解反應呢?

  三、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

  生成物中如果有 沉淀 析出 , 有 氣體 放出,或有 水 生成那麼復分解反應就可以發(fā)生。

  練習P.176 第四題

  舉出幾種制備硫酸鋅的方法(最少四種)

  作業(yè):舉出幾種制備硫酸銅的方法(多少不限)

  經過思考回

  答建立新舊

  知識的聯系

  找記憶的規(guī)律形成對鹽的溶解性知識的建構

  學生小組討論后上臺實驗

  學生寫方程式強化基本技能

  回憶“濕法煉銅 ”的情景

  建立與酸堿性質的聯系

  建立與“硝酸銀檢驗氯離子”情景的聯系

  用離子的觀點分析硝酸鉀與氯化鈉的反應

  投影小結

  鹽

  組合項

  化 學 方 程 式

  鹽的性質

  CuSO 4

  AgNO 3

  FeCl 3

  Ba Cl 2

  CaCO 3

  金屬

  Fe 、 Cu

  Fe+CuSO 4 =Cu+FeSO 4

  Cu+2AgNO 3 =2Ag+Cu(NO 3 ) 2

  1 、鹽與某些金屬反應

  酸

  HCl 、 H 2 SO 4

  AgNO 3 +HCl=AgCl ↓ +HNO 3

  BaCl 2 +H 2 SO 4 = BaSO 4 ↓ +2 HCl

  CaCO 3+ 2HCl=CaCl 2 +CO 2 ↑ +H 2 O

  2 、鹽與酸反應

  堿

  NaOH

  CuSO 4 +2NaOH=Cu(OH) 2 +Na 2 SO 4

  FeCl 3 +3NaOH=Fe(OH) 3 ↓ +3NaCl

  3 、鹽與堿反應

  鹽 BaCl 2

  CuSO 4 、 AgNO 3

  Fe Cl 3 、 CaCO 3

  2AgNO 3 +BaCl 2 =2AgCl ↓ + Ba(NO 3 ) 2

  CuSO 4 +BaCl 2 =BaSO 4 ↓ + CuCl 2

  4 、鹽與另一種鹽反應

  板書設計

  二、鹽的性質

  1 、溶解性

  2 、鹽的化學性質

 。1) 鹽與某些金屬反應

  條件 :金屬: 前 置換 后 ;鹽:鹽 溶液

 。 2 )鹽與酸反應

 。 3 )鹽與堿反應

 。 4 )鹽與另一種鹽反應

  3 、復分解反應的條件

  生成物中如果有 沉淀、氣體、水 生成,那麼復分解反應就可以發(fā)生。

  作業(yè):舉出幾種制備硫酸銅的方法(多少不限)

初中化學教案2

  [知識目標]

  1.常識性介紹水和人類的關系,水的污染與防治。

  2. 通過對水資源的了解,使學生初步懂得水資源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對學生進行國情、節(jié)水、環(huán)保教育。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新聞記者能力,自學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說明水在自然界的存在。第二部分描述水在工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第三部分說明了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本節(jié)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的好教材。

  [教學重點]

  節(jié)約用水,防止水污染

  [教學方法]

  自學輔導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人類一刻也離不開空氣,同樣也離不開水。因為水和空氣一樣,也是人類及自然界各種動物、植物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質,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

  【閱讀】請結合下列問題閱讀課本第44頁—第47頁:

 、抛匀唤缰械乃植紶顩r如何?淡水資源有多少?

 、扑诠まr業(yè)生產中有哪些用途?

 、撬次廴镜.原因是什么?污染水源對人類有哪些危害?我們應該怎術防治和保護?

  【板書】

  第一節(jié) 水

  一、水在自然界的存在

  【提問】根據同學們看書和你對水的了解回答問題⑴

  【小結】水在自然界的存在,首先是江河、湖泊、海洋,還有地下水,另外在大氣中以及動、植物體內也都存在有大量的水。僅江河海就占了地球表面積的3/4。雖然地球上總水量很大,但能夠飲用和使用的淡水僅為總水量的1%。

  【板書】

  1.主要存在于江河、湖泊、海洋,約占了地球表面積的3/4。

  2.在人體和動、植物體內也都存在有大量的水。

  3.在地層和大氣里也存在有許多的水。

  【提問】根據同學們的地理知識,我國的水資源是怎樣的?我國是缺水的國嗎?

  【講述】我國的淡水資源是較為豐富的,但由于地理和氣候的原因,分布不均,我國東南部地區(qū)湖河流較多,而西北部地區(qū)就較少。雖然我國陸地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五位。但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水的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而且我國還是耗水量很大的農業(yè)大國,因此我國屬于缺水國。

  【板書】

  二、水與工農業(yè)及日常生活

  【提問】結合教材中的介紹和你對水在工業(yè)、農業(y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了解,說說水有哪些用途?

  【小結】工業(yè)用水洗滌、溶解、加熱、冷卻,進行紡織、造紙、煉鋼、發(fā)電、生產化肥及各種化工產品。農業(yè)用水灌溉,糧食、水果、蔬菜的豐收就有了保障。日常生活離不開水,洗衣、洗澡、各種飲料食品,生病了吃藥、打針等。

  設想,如果缺了水,我們的生活將會怎樣?世界又會變成什么樣?

  【板書】

  三、保護水資源

  【講述】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本來就是有限的,隨著現代工業(yè)、農業(yè)發(fā)展,淡水在許多城市已面臨短缺的危機。同時大量的各種廢水、廢氣、廢渣,使自然水系受到嚴重污染。水的污染與大氣污染,土壤污染構成當今世界最嚴重的社會問題,請同學們結合教材,自己歸納總結工業(yè)、農業(yè)、人類生活三方面對不源造成的污染,并討論分析帶來的危害以及怎樣防治這些污染。

  【板書】

  1.水污染的形成

 、殴I(yè)生產中的“三廢”(廢氣、廢水、廢渣)

  ⑵農業(yè)生產中過量使用化肥和農藥

 、巧钗鬯

  2.水污染的危害

 、趴梢允谷松、中毒甚至死亡

 、破茐纳鷳B(tài)環(huán)境

  3.水污染的防治

 、殴I(yè)上控制“三廢”進入水體

  ⑵農業(yè)上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提倡節(jié)水農業(yè)

 、巧钌虾侠碛盟

 、仍鰪姯h(huán)保意識

  【課堂練習】

  1.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淡水在自然界分布很方,約占地球表面積的3/4

  B.動植物體內及大氣中的水,起著維持生理活動及氣候的作用

  C.凡是無色透明的水都是可飲用水

  D.水不是無窮無盡的,因此要節(jié)約用水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無色透明的液體都是水

  B.工業(yè)三廢中只有廢水可造成水資源的污染

  C.有些地區(qū)流行甲狀腺 腫大病和齲齒病,原因是飲用水中缺少碘和氟元素

  D.熱電廠和工業(yè)冷卻水,不會造成水污染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無色透明的水都是純凈物

  B.冰、水共存物是混合物

  C.水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D.工農業(yè)生產中常利用水來溶解物質

  4.我國人口眾多,人均占有水量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世界人均占有量為10520立方米,我國則為______立方米。

  5.水在自然界分布分很廣,約占地球表面積的____,但地面淡水僅約占總水量的____。世界上用于農業(yè)的淡水占人類消耗淡水量的_____。

  6.工業(yè)生產中______、______、______和生活______的任意排放,農業(yè)生產中施用的______、______隨水流入河中,都會使水受到污染。

  7.如果一個水龍頭每秒滴水2滴,平均20滴水為1毫升,試計算一晝夜漏掉多少升水?

  8.某工廠每天排出20噸水,其中30%未經處理。已知每噸廢水可污染140噸清水,該工廠每天將造成多少噸清水被污染?

初中化學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掌握實驗室用金屬和酸反應制取氫氣的化學反應原理,初步了解實驗室制備實驗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了解置換反應的概念,對給定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反應,能初步判斷反應類型。

  根據氣體的性質,學會判斷氣體收集的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觀察了解啟普發(fā)生器的工作原理,并根據其原理,用易得廉價的簡單實驗儀器,自行設計制備氫氣的簡易裝置。

  情感目標:

  通過對氫氣純度的檢驗,使學生了解點燃可燃性氣體之前,需要進行驗純的必要性,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

  教學建議

  本節(jié)課是元素化合物的基礎知識課,難度雖不大,但知識面廣,這些知識是后續(xù)教學的基礎。

  1.準確恰當地抓住教學目標

  本節(jié)課要抓住置換反應的概念和氫氣的實驗室制取裝置等主要內容,緊緊圍繞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教學活動。因此教學目標應具體、明確,教材處理詳略得當,緊緊圍繞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和教材內容的要求,重視能力培養(yǎng)和養(yǎng)成教育。

  2.教學內容應有序、合理

  教學過程從水的電解產物和氧氣的有關知識開始,可以用計算機等媒體放映氫氣的用途資料片,導出新課。再通過實驗,師生共同討論,建立置換反應的概念,同時簡介原子團的知識。在此基礎上,結合實物展示,巧設問題,由簡到繁,從易到難,根據儀器藥品,讓學生在課堂上設計出一套制氫氣的合適裝置,通過設計實驗,一可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二可增強他們學習興趣,三可鞏固已學知識。

  3.優(yōu)選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多樣化

  本節(jié)教學方法是實驗探究法,以實驗為前提,通過實驗觀察,實物展示和錄像、計算機、投影等電化教學手段,集實驗、討論、講述、講解、歸納、練習為一體,這種方法既充分體現了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特點,又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二者統(tǒng)一的教學原則。

  4.重視能力培養(yǎng),注意養(yǎng)成教育

  本節(jié)教學應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實驗或啟發(fā)性、探究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動眼、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觀察、操作、思維與自學等多種技能和多種能力。同時,教學中每一個知識點都是以已有知識或化學事實、探究性問題開始,通過實驗觀察、引導思考、討論、自學等多種方式,突出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這樣有利于逐步建立有效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教學中還可結合氫氣的發(fā)現史和制氫發(fā)生裝置的.分析討論,以及知識的遷移過程,同時向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科學態(tài)度、科學方法的教育,這些都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教學設計方案:

  早在十六、七世紀的時候,有好幾位科學家都發(fā)現了金屬跟酸反應能產生一種可燃性的氣體——氫氣。直到現在,氫氣的實驗室制法仍然選用金屬跟酸反應。那么用哪種金屬,用哪種酸為最好呢?

  一、實驗室制取氫氣的原理:

 。▽嶒灒┤∷闹г嚬,分別向其中加入鎂條、鋅粒、鐵釘、銅片,然后向試管中加入等量的同種稀硫酸,觀察產生氣體的速率。

  (現象)稀硫酸同時與Mg、Zn、Fe、Cu接觸,實驗現象是:Mg與稀硫酸反應劇烈,鋅與酸反應,產生氫氣的速率較快,Fe與稀硫酸反應很慢,銅與稀硫酸接觸,沒有明顯現象。

  實驗室制取氣體,要求便于操作和收集,而Mg反應速率過快,不方便收集。Fe反應速率過慢,因此常選用鋅為最合適。

  二、實驗室制取氫氣的裝置和收集方法:

  1.制備裝置:

  完整的氣體制取裝置包括發(fā)生裝置(即發(fā)生反應生成該氣體的裝置)和收集裝置兩部分。

  氣體發(fā)生裝置的確定,要依據反應原理,特別是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實驗室制取氫氣所用的鋅是顆粒狀固體,所用的稀硫酸呈液體,常溫下兩種藥品接觸即可發(fā)生反應。由此可見,只需用容器將鋅和稀硫酸盛放在一起,并將產生的氫氣通過導管導出即可。因此組裝發(fā)生裝置應包括盛裝藥品的反應容器(大試管、廣口瓶、錐形瓶、燒瓶等均可),用于封閉反應容器口的膠塞,穿過膠塞用于導出氫氣的玻璃導管(用試管或燒瓶作反應容器時還需用鐵架臺固定)。這種裝置是最簡單的氫氣發(fā)生裝置。

 。ㄓ懻摚┑@種發(fā)生裝置的缺點是必須當鋅和稀硫酸中至少有一種完全反應后該反應才能停止,如何使制取氣體的過程連續(xù)呢?

  實驗中常加一長頸漏斗,通過長頸漏斗分次加酸來控制反應。

  長頸漏斗下部必須浸泡在酸液中,為什么呢?

  此時將導氣管一端堵死,觀察實驗現象。如學生看不清楚,可重復幾次,并提示學生應注意的問題。

  (請同學簡述現象,分析原因)

  展示啟普發(fā)生器,介紹部件名稱,作用,介紹使用方法。

  2.氣體的收集:

  氣體的收集裝置要依據該氣體的收集方法而定。氫氣的收集方法有兩種:向下排空氣法(因為氫氣密度最小)和排水法(因為氫氣難溶于水且不和水反應)。

  如果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難于驗滿,因此收集氫氣的最佳方法是排水法。

  注意事項:儀器連接好以后應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然后再裝入藥品制取氫氣。將鋅粒裝入試管時,應將試管傾斜,使鋅;朐嚬艿撞浚悦庵苯油度霑r砸破試管底。對產生的氫氣經驗純后再收集或直接應用。收集滿氫氣的集氣瓶應倒置在桌上,防止氫氣很快逸散。

  三、氫氣純度的檢驗方法:

  實驗操作:用排水法或向下排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表明氫氣不純。然后按上述方法再收集、再檢驗,至點燃時發(fā)出的響聲很小時,表明氫氣已經純凈。

  注意事項:當開始收集的氫氣經檢驗不純,這時需要再收集、再檢驗。若下一步要采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應先用拇指把試管口堵住一會兒,再去收集、檢驗氫氣。否則剛用于檢驗氫氣的試管內的火焰可能沒有熄滅,立即用這個試管去再收集氫氣時,可能會點燃導管口不純的氫氣,引起裝置爆炸,發(fā)生危險。

  四、置換反應:

  置換反應:由一種單質跟一種化合物起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置換反應。

  置換反應中“置換”的涵義是:反應物之一的單質中所含元素,代換了參加反應的化合物中的某種元素。

  置換反應是化學基本反應類型之一。

  表達式:單質+化合物=新單質+新化合物

  A + BC =AC + B

  鋅+稀硫酸=硫酸鋅+氫氣

  Zn+H 2 SO 4=ZnSO 4 + H 2

  置換反應的特點是:參加反應的物質只有兩種,且一定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物也只有兩種,一種一定是單質,另一種一定是化合物。掌握了這些特點,就能夠正確地判斷置換反應。

 。ㄓ懻摚┲脫Q反應與化合反應,分解反應有哪些區(qū)別?

  五、原子團的概念:

  鋅+稀硫酸=硫酸鋅+氫氣

  Zn+H 2 SO 4=ZnSO 4 + H 2

  在鋅與硫酸進行反應時,反應物硫酸,生成物硫酸鋅均有相同的集團,即:

  H 2 SO 4和Zn SO 4中的畫線部分。在許多化學反應中,作為一個整體參加反應,就好像一個原子一樣,這樣的原子集團叫做原子團。

  常見的原子團有:

  KClO3氯酸根

  KMnO4高錳酸根

  NaOH氫氧根

  H2SO4硫酸根

  KNO3硝酸根

  探究活動:

  1用廢舊的可樂瓶(塑料)、吸管、粘合劑,根據啟普發(fā)生器原理,制作一個簡易裝置。

  2根據啟普發(fā)生器的原理,設計三套類似的實驗裝置,畫出裝置圖。

  3設計一個儲存氫氣的裝置,便于利用該裝置收集氫氣,便于實驗中使用氫氣。

  4實驗室制取氫氣時,以鋅粒與較濃的鹽酸反應,用氣球收集氣體,一段時間后,氣球癟了,重復上述實驗多次,均得到相同的現象,試分析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初中化學教案4

  一、教學背景與定位

  課型:新授課一課時

  學生信息分析:經過一年的化學學習,學生對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學習方法,如:實驗觀察、歸納總結、宏觀和微觀相結合分析等等。其中實驗探究方面的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本單元酸和堿的知識實驗較多,且現象比較明顯,學生在實驗探究方面的能力加強了,很多重要的知識就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加以解決。

  教學起點分析:在前兩節(jié)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知道鹽酸能與大理石、堿反應,又知道酸溶液中存在H+,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酸還有哪些性質?如何探究這些性質?這些問題都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和現象中逐步引出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如鐵銹、水垢等的除去,讓學生感知酸的其它化學性質,激發(fā)學生對酸的性質探究的興趣。

  教學方式:觀察總結、實驗探究、交流合作

  二、教學資源與設備

  儀器:試管、鑷子、藥匙、多媒體展示臺

  藥品:濃硫酸、濃鹽酸、稀鹽酸、鎂條、銅絲、木炭、生銹鐵釘、氧化銅、碳酸鈣、氯化銅溶液、氯化鋇溶液

  三、教學設計方案

  四、教學流程

  1、根據化學方程式歸納總結酸的化學性質。

  2、分析酸的化學性質的實質是H+參與反應,總結出酸相似的`化學性質。

  操作探究

  通過蘸有濃硫酸的玻璃棒在空氣中的溫度變化,讓學生設計稀釋濃硫酸的方法,理解其原因。

  利用多媒體展臺,把濃鹽酸和濃硫酸的標簽進行對比,學生通過交流歸納總結濃硫酸和濃鹽酸的主要物理性質;使用濃酸應注意的問題。

  活動天地

  引入新課

  鐵制品生銹、水壺底部產生水垢等都是令人討厭的現象,利用酸的性質,這些問題都可迎刃而解,酸有哪些性質?

  練習使用化學用語

  實驗探究

  1、第一組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探究稀鹽酸的主要化學性質。

  2、第二組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探究稀硫酸的主要化學性質。

  總結歸納

  多識一點

  介紹幾種其它常見酸如碳酸、硝酸、醋酸、磷酸等的化學式;試總結它們的化學性質。

初中化學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理解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介紹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能源和保護環(huán)境意識;通過學習和查閱資料,使學生了解我國及世界能源儲備和開發(fā);通過布置研究性課題,進一步認識化學與生產、科學研究及生活的緊密聯系。

  能力目標

  通過對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發(fā)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情感目標

  在人類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的現在,開發(fā)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義,借此培養(yǎng)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擴展是很難得的。注意科學開發(fā)與保護環(huán)境的關系。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第一章第三節(jié)?梢灾v是高中化學理論聯系實際的開篇,它起著連接初高中化學的紐帶作用。本節(jié)教學介紹的理論主要用于聯系實際,分別從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和能量變化等不同反應類型、不同反應過程及實質加以聯系和理解,使學生在感性認識中對知識深化和總結,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教法建議

  以探究學習為主。教師是組織者、學習上的服務者、探究學習的引導者和問題的提出者。建議教材安排的兩個演示實驗改為課上的分組實驗,內容不多,準備方便。這樣做既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和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教師不能用化學課件代替化學實驗,學生親身實驗所得實驗現象最具說服力。教學思路:影像遠古人用火引入課題→→學生實驗驗證和探討理論依據→確定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概念→討論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和保護環(huán)境→能源的展望和人類的進步→布置研究學習和自學內容。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教學重點:

  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

  教學難點:

  的觀點的建立。能量的“儲存”和“釋放”。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影像:《遠古人用火》01/07

  [過渡]北京猿人遺址中發(fā)現用火后的炭層,表明人類使用能源的歷史已非常久遠。

  一、[板書]

  [過渡]化學反應中能量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分組實驗]請學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細觀察實驗現象;③總結實驗結論;④寫出化學方程式。

 。1)反應產生大量氣泡,同時試管溫度升高,說明反應過程中有熱量放出;瘜W反應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2)混合攪拌后,玻璃片和小燒杯粘在一起,說明該反應吸收了大量的熱,使水溫降低結成冰。

  [結論]

  放熱反應:化學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學反應叫做放熱反應。

  如CH4(g)+2O2(g)CO2(g)+2H2O(l)

  吸熱反應:化學上把吸收熱量的化學反應叫做吸熱反應。

  如C(s)+H2O(g)CO(g)+H2(g)

  [討論]現代人怎樣利用化學反應?

  結論:

  現代人利用化學反應主要是①利用化學反應中釋放出的能量;②利用化學反應制取或合成新物質。

  [板書]二、燃料燃燒的'條件和環(huán)境保護

  [學生分組討論]

 。1)燃料充分燃燒條件?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缺點?

  [結論]

  (1)使燃料充分燃燒需要考慮兩點:

 、偃紵龝r要有足夠多的空氣;

 、谌剂吓c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

  空氣不足:

 、倮速M資源;

  ②產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氣,危害人體健康。

  空氣過量:

  過量空氣會帶走部分熱量,浪費能源。

  增大接觸面:

  改變燃料的狀態(tài)。如固體燃料粉碎、將液體燃料以霧狀噴出、固體燃料液化等。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倌芤饻厥倚;

  ②會造成化石燃料蘊藏量的枯竭;

 、勖喝紵欧哦趸,導致酸雨;

 、苊喝紵龝a生大量的煙塵。

  [板書]三、現代能源結構和新能源展望

  [討論]現代人怎樣利用化學反應中釋放出的能量?

  結論:人類所需要能量,絕大部分是通過化學反應產生。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或它們的制品燃燒所產生的。

初中化學教案6

  1、空氣的組成

  按體積計算,空氣中氮氣占78%,氧氣占21%,稀有氣體占0、93%,二氧化碳及其他氣體占0、03%。

  2、空氣是寶貴的資源

  氮氣化學性質不活潑,用作制硝酸和氮肥,做保護氣等;氧氣比較活潑,支持燃燒和供給呼吸,氣焊煉鋼等;稀有氣體,很不活潑,用作保護氣,電光源等。

  3、氧氣的性質

  (1)物理性質:通常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加壓、降溫后可變成淡藍色液體或淡藍色雪花狀固體;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

  (2)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劑。

  4、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1)實驗藥品:暗紫色的高錳酸鉀(固體)或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固體的混合物。

 。2)反應原理(化學方程式)

  (3)裝置:發(fā)生裝置、收集裝置。

 。4)操作步驟:查、裝、定、點、收、移、熄。

 。5)檢驗: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木條復燃,,則瓶內是氧氣。

 。6)注意事項:①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時,試管口要塞一團棉花,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實驗結束時,應將導管從水中取出,后熄滅酒精燈,以防水的倒流。

  5、物質的分類:

  混合物、純凈物。

  6、物質的.性質

  (1)物理性質:顏色、氣味、導電性、導熱性、密度、硬度等。

 。2)化學性質:氧化性、可燃性、毒性、穩(wěn)定性等。

  7、物質的變化: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或化學反應。

 。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

  是否生成新的物質。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發(fā)生變化時,分子是否變化。

  (2)化學變化的基本類型(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

  知識鞏固

  1、目前,我國城市空氣質量日報的檢測項目中不包括()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O2)C、二氧化氮(NO2)D、總懸浮顆粒(TSP)

  2、下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變化,其中都屬于化學變化的一組是()

  A、水受熱沸騰、酒精燃燒B、汽油揮發(fā)、動物的呼吸作用

  C、食物變質、鐵鍋生銹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3、豆科植物根瘤菌能直接固定空氣中的某些氣體成為農作物養(yǎng)料,這種氣體是()

  A、氨氣B、氮氣C、二氧化碳D、氧氣

  4、在中央電視臺發(fā)布的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日報中可看出,造成空氣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顆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對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廢水主要污染水源)

  A、環(huán)境綠化不好,粉塵到處飛揚B、生活和生產中燃燒煤炭

  C、工業(yè)生產排放廢水D、機動車排放尾氣

  5、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A、清新的空氣B、無色透明的雪碧飲料C、蒸餾水D、牛奶

  6、“化學反應的綠色化”要求原料物質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轉入期望的產品中,下列反應類型中一定符合“化學反應的綠色化”要求的是()(從題干分析出“產品”只能有一種,不能有兩種。)

  A、分解反應B、置換反應C、復分解反應D、化合反應

  7、對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二氧化硫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五氧化二磷顆粒在空氣中看到的現象是煙,不會是霧。)

  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時,發(fā)出白光和放出熱量

  B、硫粉在氧氣中燃燒時,發(fā)出藍紫色火焰,生成無氣味的氣體

  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火星四射,有黑色固體生成

  D、紅磷在氧氣中燃燒時,產生大量的煙霧

  8、物質在“潮濕的空氣”中發(fā)生的變化,主要與空氣中的某些氣體有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鋼鐵生銹與氧氣、水蒸氣有關B、氫氧化鈉固體潮解與水蒸氣、二氧化碳有關

  C、白磷在空氣中自燃與氧氣有關D、熟石灰變質與氧氣、水蒸氣有關

  9、被稱為綠色氧化劑的過氧化氫俗稱雙氧水,是一種無色液體,常用作無公害的消毒殺菌和漂白劑等,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怎樣鑒別水和雙氧水兩瓶無色液體(簡述實驗步驟、現象、結論)

  參考答案:

  各取少量無色液體于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二氧化錳,有氣泡產生的是雙氧水,無氣泡產生的是水。

初中化學教案7

  [ 學習目標 ]

  知識技能目標

  1、掌握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

  2 、掌握有關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和計算。

  過程方法目標

 。、通過對溶液的“濃”和“稀”具體分析,提出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溶質質量分數,使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奠定基礎。

 。、討論影響溶質質量分數大小的因素,加深對溶質質量分數概念的理解。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閱讀和練習,對有關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能做到步驟完整、字跡工整有邏輯性。知道化學計算格式美。

  教學重點

  有關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溶液組成的含義。

  [ 學習過程 ]

  一、 溶液的組成與 “濃溶液”和“稀溶液”的關系

 。ㄩ喿x)課本143頁第一,二段。

  (討論)怎樣判斷兩杯糖水的濃度大小。

 。ㄐ〗Y)。

 。ㄓ^察)兩杯不同濃度硫酸銅溶液。

 。ㄓ懻摚┰鯓优袛鄡杀蛩徙~溶液濃度的大小。 .

 。ㄐ〗Y)。

 。ㄓ懻摚Q定溶液濃或稀的因素是什么呢

 。ㄐ〗Y)

  (觀察)將一杯硫酸銅溶液分成三等份,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銅固體。

 。ㄓ懻摚1)、每一份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否改變

 。2)、將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其溶質、溶劑、溶液的是否改變

 。3)、將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銅固體,其溶質、溶劑、溶液的是否改變

  (4)、原溶液減少溶質,其溶質、溶劑、溶液的是否改變

 。5)、原溶液蒸發(fā)溶劑,其溶質、溶劑、溶液的是否改變

 。ㄐ〗Y):

  溶質質量

  溶劑質量

  溶液質量

  溶液的組成

  每一份

  加水

  蒸發(fā)水

  加入溶質

  減少溶質

  二、 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

 。、溶質的質量分數

  (提問)什么叫溶質的質量分數

  。

  (提問)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數學表達式如何

  。

  (提問)怎樣理解

  質量:。

  溶質的'質量分數:。

 。ㄌ釂枺┠诚跛徕浫芤旱娜苜|的質量分數為20%,解釋其含義

  。

 。、有關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

  (討論):下表中的數據:

  硝酸鉀溶液

  水

  KNO3固體

  溶質的質量分數

  100克

  96克

  200克

  10克

  150克

  16%

  100克

  25克

 。ㄐ〗Y)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的關鍵是

  (閱讀)課本例題1和例題3以及解題格式。

 。ㄓ懻摚┱页鋈苜|、溶劑,溶液的質量。

 。ň毩暎┱舾20克食鹽溶液得到1.5克氯化鈉。計算原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三、 當堂訓練

  1 、將10克蔗糖溶于90克蒸餾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

  A小于10%

  B等于10%

  C大于10%

  D無法判斷

  2 、從200毫升20%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取出10毫升。取出溶液的質量分數為()

  A . 0.2% B . 2%

  C . 10% D . 20%

  3 、將6克食鹽溶于94克水中,多少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

  答:。

  1)若將溶液分為二等份,每一份的溶質質量分數呢

  答:。

  2)取一份,向其中加入10克水,求溶質的質量分數

  答:。

  3)向一份中加入2克食鹽,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答:。

  四、 反思評價:

 。、我能理解溶質質量分數的概念嗎

 。、我能說出溶質質量分數計算的關鍵嗎

 。、我掌握溶質質量分數計算的格式嗎

初中化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使用氫氣、天然氣(或沼氣)、石油液化氣、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huán)境污染較小的燃料。

  2、認識新能源開發(fā)的重要性。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酸雨危害的模擬實驗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2、通過對燃料的選用來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3、通過討論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燃料對環(huán)境影響的學習來樹立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體會化學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

  2、通過實驗和討論來培養(yǎng)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chuàng)新實踐的科學精神。

  【內容分析】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認識燃料完全燃燒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氫氣、天然氣(或沼氣)、石油液化氣、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huán)境污染較小的燃料;認識新能源開發(fā)的重要性。新課程標準中的活動與探究建議討論:在氫氣、甲烷(天然氣、沼氣)、、煤氣、石油液化氣、酒精、汽油、柴油和煤等燃料中,你認為最理想的燃料;調查當地燃料的來源和使用情況,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議。新課程標準提出可選情景素材有城市“環(huán)保汽車”的興起,“西氣東輸”工程等。確定選用人教版的九年級《化學》上冊中的第七單元課題3《使用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作情景素材,學生收集相關資料。學生在前兩個課題已學習了燃燒和滅火、燃料和熱量,本課題內容主要分兩大點,一是燃料燃燒對空氣的影響,二是使用和開發(fā)新的燃料及能源。學生在前兩個課題的基礎上主要通過探究煤燃料時產生的二氧化硫等形成的酸雨的危害,汽車用燃料的燃燒時產生的尾氣的探究,歸納出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造成對空氣的污染的主要原因。然后再探究乙醇和氫氣的燃燒反應、制取等內容,討論燃料的選用。最后了解新能源的利用和開發(fā)。結束時總結歸納本課題應該知道的知識是:1、一些燃料燃燒對環(huán)境有不良影響,應選擇使用不污染環(huán)境或對環(huán)境污染小的燃料;2、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氣是比較清潔的燃料。3、應使用和開發(fā)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潔燃料,綜合利用資源和開發(fā)新能源具有重要意義。

  【重點】

  了解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huán)境污染較小的燃料。認識新能源開發(fā)重要性。

  【難點】

  燃料燃燒對空氣污染的原因,選用燃料的依據,新燃料及能源的優(yōu)點。

  【媒體與器材】

  電腦、小燒杯,稀硫酸、植物葉子或果皮,金屬;驐l(如鐵、鋁等),小石頭粒

  【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學生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引導探究

  探究煤的燃燒形成的酸雨。

  從煤的'成份推出燃燒產物,從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酸推測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引導復習煤的知識引入酸雨的形成。

  實驗探究

  分組進行有關酸雨的探究實驗,并開展討論P140的“討論”。

  指導實驗,組織討論。引導學生總結發(fā)言。

  探究酸雨的危害。

  引導探究

  從汽車用燃料的成份推出燃燒產物,分析尾氣中污染物。

  引導復習石油的知識引入燃燒產物的探究。

  探究汽車用燃料的燃燒。

  總結

  歸納總結化石燃料燃燒造成對空氣污染的原因。

  引導從燃燒的反應總結歸納。

  了解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

  引導探究

  從酒的釀制推出乙醇的可再生,從燃燒的反應推出其優(yōu)點。

  引導從酒精的制備、性質來探究酒精。

  探究乙醇。

  引導探究

  說出應用的例子及優(yōu)點。

  引導從乙醇燃燒的優(yōu)點探究其使用。

  探究乙醇作燃料的情況。

  引導探究

  回憶氫氣的性質推出氫氣是最清潔的燃料。從制備考慮其應用前景。

  引導從氫氣的性質制備來探究。

  探究氫氣。

  討論

  從掌握的知識分組討論P143的“討論”

  組織開展討論。引導學生總結發(fā)言。

  確定選擇使用的燃料。

  引導探究

  從掌握的知識描述知道的新能源。

  引導描述新能源。

  認識開發(fā)新能源的重要性。

初中化學教案9

  學習目標:

  1.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物質由微粒構成的,微粒不斷運動,微粒之間有間隔,微粒間有作用力。

  2.了解物質性質與微粒之間的關系:微粒的性質決定了物質的化學性質。

  能力目標:

  1.能夠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的現象。

  2.能夠設計或完成某些說明物質微粒性的簡單實驗。

  3.能夠運用有關物質的微觀知識來進行想象和推理。

  情感目標:

  1.使學生了解物質的性質是由微粒的結構性質決定的。

  2.使學生善于用已有的知識對周圍的一些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

  教學重點:

  物質的微粒性與物質變化的聯系。

  教學設計:

  引入:在前一段時間,我們學習一些氧氣、二氧化碳、水等物質的性質,它們各自都有著不同的性質。我們是否會提出這些問題:物質間為什么可以發(fā)生那么多的反應?氧氣和二氧化碳等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性質,原因是什么?物質到底由什么構成的?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那么各種物質是否有相同的構成?……這些問題將會在我們本章逐步為你解決。

  引入:既然要開始研究物質構成的奧秘,那么我們學會用微觀的觀點來觀察和解釋宏觀的物質或現象。

  一、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

  實驗:探究物質的可分性

  1.將高錳酸鉀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缽將高錳酸鉀再研碎,成為小顆粒。

  2.將研磨的高錳酸鉀粉末放入試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發(fā)現試管中的固體顆粒逐漸變少,直至消失。

  3.得到的高錳酸鉀溶液中,逐漸加入水,溶液的紫紅色逐漸變淺,直至無色。

  分析:1.固體顆粒為什么消失?

  答:高錳酸鉀顆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見的微粒,分散到水中。

  2.溶液的顏色由深到淺,直至無色,這是為什么?

  答:變淺直至無色,并不是高錳酸鉀消失,而是構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們看不見了。也就是能說明高錳酸鉀固體是由肉眼看不見的微粒構成的。

  3.同樣是高錳酸鉀溶液,有的顏色深,有的顏色淺,甚至無色。那么我們是否能說同種物質的微粒的物理性質不同?

  答:不能。對于一個微粒而言,毫無物理性質之說。也就是說,一種物質的物理性質必然是大量微粒聚集才能表現出來的。

  4.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鹽水是咸的,這個現象又能說明什么問題?

  答:在水的作用下,構成蔗糖和食鹽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同樣是微粒,一種是甜的,一種是咸的,說明不同物質是由不同微粒構成的,具有不同的化學性質。

  總結:物質是由極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見的微粒構成的

  1.物質可以再分;

  2.物質是由極其微小的微粒構成的;

  3.不同的物質由不同的微粒構成,具有不同的化學性質,即:構成物質的微粒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

  4.構成物質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物理性質是由大量微粒體現的。

  舉例:除了課本上的實驗,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現象能夠說明物質是由大量微粒構成的?

  回答:如過濾時水能夠從濾紙中滲過,

  補充實驗:20毫升的稀硫酸置于一只小燒杯中,另取20mL的稀硝酸鋇,慢慢將硝酸鋇溶液滴入小燒杯中,不斷攪拌,“乳白色固體”從無到有,并且不斷增多。

  說明:生成物硫酸鋇不溶于水,聚集到一定顆粒被人的視覺察覺到,分布在水中形成濁液,靜置后小顆粒群聚而沉淀。

  二、微粒是不斷運動的

  實驗:探究微粒運動的實驗

  步驟:實驗1:向盛有少量蒸餾水的小燒杯中滴入2~3滴酚酞試液,再向其中加少量的濃氨水。

  現象:滴入濃氨水后,溶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

  說明:酚酞試液遇蒸餾水不能變色,而酚酞試液遇濃氨水后變紅。

  實驗2:重新配制酚酞與水的混合溶液A,在另一燒杯B中加入3~5mL的濃氨水,用大燒杯罩在一起。

  現象:溶液A逐漸變紅

  原因:構成氨氣的微粒擴散在大燒杯中,溶于水后形成溶液就能使無色酚酞試劑變紅。

  假設實驗3:為了使實驗結論準確可靠,用一杯純凈水來代替濃氨水來做對比實驗,有無必要性?

  回答:沒有必要。因為在實驗一開始,已經證明了蒸餾水不能使無色酚酞變紅。

  結論:構成物質的微粒是在做不停的無規(guī)則運動。

  提問:氨水中的'氨氣的微粒在不斷的運動,酚酞的微粒也在不斷的運動。我想問:為什么不會是酚酞從燒杯中揮發(fā),擴散到濃氨水與蒸餾水的混合物中,使之變色?你又能用什么實驗來證明,并不是酚酞擴散?這個實驗又能說明什么問題?

  回答:我們可以用氫氧化鈉溶液代替氨水。如果是酚酞擴散的話,它也會使堿性的氫氧化鈉溶液變紅,但實驗事實可以證明,并沒有變色,所以假設是錯誤的。這個實驗可以說明,各種微粒運動的情況是不同的,有的容易擴散,有的不容易甚至很難,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有些物質容易揮發(fā),有些物質容易溶解,而有些物質卻不易揮發(fā),不易溶解。

  提問:我們?yōu)榱思涌煳镔|的溶解,我們一般可以用加熱的方法。我們發(fā)現相同質量的白糖在熱水中溶解要比在同樣多的冷水中快,這是為什么?這又能說明什么問題?

  回答:溫度高,構成白糖的微粒更快地擴散到水中。說明微粒的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速率越大。

  總結:

  1.構成物質的微粒是不斷運動的;

  2.不同微粒的運動情況有所不同;

  3.微粒的運動速率與溫度成正比。

  舉例:那些現象又能夠說明構成物質的微粒是不斷運動的呢?

  討論:如聞到花香,濕衣服曬干,氯化氫與氨氣生煙實驗。

  三、微粒之間有空隙

  閱讀實驗:水和空氣的壓縮實驗

  現象:水不容易被壓縮,而空氣容易被壓縮

  說明:1.構成物質的微粒之間具有間隙;

  2.構成水的微粒間隙很小,構成空氣的微粒很大。

  閱讀實驗:水與酒精的混合實驗

  1.50mL水+50mL水 2.50mL酒精+50mL酒精 3.50mL水+50mL酒精

  結果: 等于100mL 等于100mL 小于100mL

  說明:同種微粒之間的間隙相同;不同種微粒間隙不同

  總結:1.構成物質的微粒間具有間隙

  2.不同種物質的微粒間隙有所不同

  3.同種物質時,液體、固體微粒間隙小,而氣體間隙大提問:有水能夠運用微粒的知識來解釋物質三態(tài)變化的原因?

  解釋:有關物質構成的知識主要有物質是很小的微粒構成的,微粒是不斷運動的,微粒間有一定的空隙。微粒的運動受溫度的影響,溫度越高,微粒運動越快,微粒間的空隙就越大。當微粒間的空隙小到一定程度時,成為固體,大到一定程度時,成為液體,微粒間的空隙繼續(xù)增大,就會成為氣體。

  提問:我們在一量筒中,現放一定量的水,然后再放入兩塊冰糖,觀察液面情況。待全部溶解后,再觀察液面,試解釋。

  回答:未溶解時,冰糖固體的體積占據了水的一部分體積,使液面上升;當冰糖全部溶解后,構成冰糖的微粒就被分散到構成水的微粒的間隙中,使總體積減小,所以液面就下降了。

  舉例:還有那些事例能夠說明構成物質的微粒間有一定的間隙

  注意:與海綿結構中間隙相區(qū)別

  提問:在壓縮空氣的時候,發(fā)現體積被壓得越小,所需的力要越大,空氣不能被壓縮到體積為零,為什么?說明什么問題?

  回答:空氣中的確存在微粒。微粒之間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包括斥力和吸引力。

  講述:物質的微粒在不斷的運動,固體和液體的微粒不會散開,而保持一定的體積,這就是因為一切微粒之間存在一定的吸引力。

  例題解析

  1.用構成物質的微粒的特性解釋夏天空氣潮濕,而冬天空氣干燥的原因。

  答:夏天氣溫高,地面上構成水的微粒運動快,每天擴散到空氣中的水的微粒很多,使空氣變得很潮濕;冬天氣溫低,構成水的微粒運動慢,每天擴散到空氣中的水的微粒較少,空氣顯得干燥。

  2.裝開水的保溫瓶有時候會跳出來,為什么?

  答:保溫瓶該有時會跳起來的原因之一是,瓶內開水沒有裝滿,瓶內留有空氣,受熱后微?障对龃螅蛘叩介_水時,有冷空氣進入瓶中,蓋上瓶蓋,空氣受熱,氣體微?障对龃螅w積膨脹,瓶內壓強增大,使瓶蓋跳起來。

  3.0℃的水繼續(xù)冷卻,結成冰后,分子間的間隔:( )

  A.不變 B.增大 C.減小 D.不能確定

  答案:B。宏觀上水變成冰后,體積增大。為什么溫度降低,水分子之間的間隙就增大了?這個問題至今還沒有一個滿意的答案。比較流行的是“假晶體”的存在。

初中化學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常識性介紹化學研究的對象。

  b初步理解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及本質區(qū)別;并能運用概念會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的能力,啟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知覺性和積極性。

  3.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客觀存在的,永恒運動的,是不可消滅的。只能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應用科學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教育。

  4.美育滲透點:

  以化學實驗為載體,向學生展示化學實驗中的儀器美,化學實驗現象美,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科學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

  重點: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區(qū)別)及其應用。

  難點:

  如何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疑點:

  物質變化與物質性質的區(qū)別。

  解決辦法: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列表記錄實驗現象,由學生討論而得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本質區(qū)別。

 。2)通過學生討論而歸納出物質的性質與物質的變化的區(qū)別。

  三、實驗及教具準備

  試管,帶彎管的單空橡皮塞,酒精燈,玻璃片,燒杯,坩堝鉗,石棉網,鐵架臺(帶鐵夾),研缽,火柴,藥匙,膽礬,堿式碳酸銅,鎂帶,澄清石灰水,水。

  四、學法引導

  1.學會概念辨別,注意概念間的.區(qū)別與聯系。如,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就可以從概念、特征、伴隨的現象等方面加以區(qū)別;從變化發(fā)生過程中兩者的相互關系尋找它們的聯系。

  2.學會觀察化學實驗。

  首先要觀察變化前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再注意觀察變化中的現象,如變色、發(fā)光、放熱、放出氣體、發(fā)出聲音……反應停止后,生成物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等。學會觀察實驗,將有助于我們思考變化的原因,推測變化的原理,總結變化的規(guī)律。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看錄像“走向化學世界”、“漫游化學世界”;表演小魔術:會變色的“水”(稀氫氧化鈉溶液、酚酞試液、稀鹽酸);看課本中的彩圖:小貓烤火、水中的鳥籠,引入新課。

  新課講授:

  一、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學生討論]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

  構成物體的材料叫做物質。區(qū)別兩個概念:物質與物體。如鐵這種物質能制成鐵釘、鐵錘等物體。

  化學研究物質,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學)組成?水由什么構成?(第三章學)構成水的粒子結構怎樣?(第三章學)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質的性質外還有哪些性質?這都是化學要研究的內容;瘜W還是一門研究物質變化規(guī)律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

  板書: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自然科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化學概念、化學基礎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形成的,因此必須學會觀察實驗的方法。

  教師講解觀察實驗的方法。

  學習化學必須重視實驗,注意培養(yǎng)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積極培養(yǎng)學習化學的興趣。觀察實驗現象的程序:

  投影:

  變化前:

  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變化中:

  物質發(fā)生的主要現象,如是否發(fā)光、放熱、顏色怎樣變化、是否有氣泡產生,產生的氣體是否有氣味,有什么顏色的沉淀產生等。

  變化后:

  生成物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描述實驗時應注意語言清晰、準確,只說現象不說結論。

  下面請大家觀察幾個演示物質變化的實驗,主要觀察變化前后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并列表記錄。分別由學生描述并記錄實驗現象。

  二、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提問]實驗1、2有什么共同特征?實驗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這兩個實驗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物質的形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的物質。這是判斷物質發(fā)生物理變化的依據。

  3、4這兩個變化的共同特征是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質,這是判斷化學變化的依據。

  引導學生小結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概念。

  板書: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化學變化: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物質。

 。ɑ瘜W反應)

  [討論]這兩種變化有什么本質區(qū)別和聯系?

  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質外,還伴隨發(fā)生一些現象,如放熱、發(fā)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等。這些現象常常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化學變化發(fā)生,但不能作為判斷一個變化是不是化學變化的依據。

  [討論]判斷一個變化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應依據什么?

  [練習]口答課本第5頁習題1、2。

  [討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發(fā)光放熱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B、固體變成氣體一定是物理變化

  C、化學變化過程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

  D、物理變化過程一定伴隨著化學變化

  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通過四個實驗,我們知道水沸騰時能變成水蒸氣,而水蒸氣遇冷又能凝結成小水滴,膽礬是藍色的晶體,鎂帶在空氣中能燃燒,堿式碳酸銅受熱能轉化成三種物質,這些都是物質本身特有的屬性,即物質的性質,引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

  [講述]物質的性質,無論是物理性質還是化學性質均指物質的特有屬性,物質不同,其性質也不同。下表有助區(qū)別兩種概念。

  [投影]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概念

  物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性質確定

  由感覺器官直接感知或由儀器測知

  通過化學變化可知

  性質內容

  顏色、狀態(tài)、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揮發(fā)性等

  可燃性、還原性、氧化性、穩(wěn)定性等

  [討論]

  1、下列哪種性質屬于化學性質?()

  A.導電性B.揮發(fā)性C.可燃性D.溶解性

  2、下列各組物質能根據在水中的溶解性區(qū)別開的一組是()

  A.豆油和汽油B.水和酒精C.鐵塊和鋁塊D.面粉和白糖

  3、判斷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變化?哪些是化學變化?哪些是物理性質?哪些是化學性質?

  A、銅綠受熱時會分解;

  B、純凈的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

  C、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了氧化鎂;

  D、氧氣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氣重;

  E、木棒受力折斷。

  [小結]物質的變化和物質的性質的區(qū)別。

  我們應把握住一點,即變化是一個過程,是動態(tài)的;而性質是物質內在的屬性,有時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讓其表現出來,而有時只需用感觀和儀器感知測量即可。

  四、為什么要學習化學?

  學生閱讀課本第3、4頁內容,討論:為什么要學習化學?

  學生閱讀課本第4頁內容,了解化學工業(yè)的過去和現狀。

  五、如何學好初中化學?

  [小結]注意學習化學的方法(抓好預習、聽講、復習、作業(yè)四個環(huán)節(jié)),重視并做好化學實驗。

  預習指導:

  做到初步了解重點、難點、畫出不懂的問題。

  聽講:

  邊聽、邊觀察、邊思維、邊記憶,爭取在課堂學會。

  復習:

  鞏固所學知識。

  隨堂練習:

  布置作業(yè)

  復習課本1-4頁,畫出概念和記憶要點

  板書設計

  緒言

  一、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自然科學。

  觀察實驗的方法:

  [投影]變化前:

  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變化中:

  物質發(fā)生的主要現象,如是否發(fā)光、放熱、顏色怎樣變化、是否有氣泡產生,產生的氣體是否有氣味,有什么顏色的沉淀產生等。

  變化后:

  生成物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二、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

  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化學變化:

  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物質。

  (化學反應)

  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初中化學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 1.知識目標:a常識性介紹化學研究的對象,化學教案-緒言。

  b初步理解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及本質區(qū)別;并能運用概念會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的能力,啟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知覺性和積極性。

  3. 3.德育目標:通過學習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客觀存在的,永恒運動的,是不可消滅的,

  只能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應用科學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教育。

  4.美育滲透點:以化學實驗為載體,向學生展示化學實驗中的儀器美,化學實驗現象美,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科學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

  重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區(qū)別)及其應用。

  難點:如何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疑點:物質變化與物質性質的區(qū)別。

  解決辦法:(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列表記錄實驗現象,由學生討論而得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本質區(qū)別。

  (2)通過學生討論而歸納出物質的性質與物質的變化的區(qū)別。

  三、實驗及教具準備:

  試管,帶彎管的單空橡皮塞,酒精燈,玻璃片,燒杯,坩堝鉗,石棉網,鐵架臺(帶鐵夾),研缽,火柴,藥匙,膽礬,堿式碳酸銅,鎂帶,澄清石灰水,水。

  四、學法引導

  1. 學會概念辨別,注意概念間的區(qū)別與聯系。

  如,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就可以從概念、特征、伴隨的現象等方面加以區(qū)別;從變化發(fā)生過程中兩者的相互關系尋找它們的聯系。

  2.學會觀察化學實驗。

  首先要觀察變化前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再注意觀察變化中的現象,如變色、發(fā)光、放熱、放出氣體、發(fā)出聲音……等;反應停止后,生成物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等。學會觀察實驗,將有助于我們思考變化的原因,推測變化的原理,總結變化的規(guī)律。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看錄像“走向化學世界”、“漫游化學世界”;表演小魔術:會變色的“水”(稀氫氧化鈉溶液、酚酞試液、稀鹽酸);看課本中的彩圖:小貓烤火、水中的鳥籠,引入新課。

  新課講授:

  一、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學生討論] 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

  構成物體的材料叫做物質。區(qū)別兩個概念:物質與物體。如鐵這種物質能制成鐵釘、鐵錘等物體。

  化學研究物質,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學)組成?水由什么構成?(第三章學)構成水的粒子結構怎樣?(第三章學)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質的性質外還有哪些性質?這都是化學要研究的內容;瘜W還是一門研究物質變化規(guī)律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

  板書: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自然科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化學概念、化學基礎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形成的,因此必須學會觀察實驗的方法。

  教師講解觀察實驗的方法。

  學習化學必須重視實驗,注意培養(yǎng)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積極培養(yǎng)學習化學的興趣。觀察實驗現象的程序:

  投影:變化前: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變化中:物質發(fā)生的主要現象,如是否發(fā)光、放熱、顏色怎樣變化、是否有氣泡產生,產生的氣體是否有氣味,有什么顏色的沉淀產生等。

  變化后:生成物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描述實驗時應注意語言清晰、準確,只說現象不說結論。

  下面請大家觀察幾個演示物質變化的實驗,主要觀察變化前后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并列表記錄。分別由學生描述并記錄實驗現象。

  演示[實驗1]水的沸騰

  [實驗2]膽礬的研碎

  實驗編號

  變化前的物質

  變化時發(fā)生的現象

  變化后產生的物質

  1

  液態(tài)的水

  沸騰時生成的水蒸氣遇玻璃

  又凝結成液體

  液態(tài)的水

  2

  藍色塊狀的膽礬

  塊狀固體被粉碎

  藍色粉末狀的膽礬

  [實驗3]鎂帶的燃燒

  [實驗4]加熱堿式碳酸銅

  3

  銀白色的鎂帶

  燃燒,放出大量的熱,同時

  發(fā)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鎂粉末

  4

  綠色粉末狀的

  堿式碳酸銅

  加熱后,綠色粉末變成黑色,

  管壁出現小水滴,石灰水變

  渾濁

  三種其他物質:氧

  化銅(黑色)、水、

  二氧化碳

  二、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提問]實驗1、2有什么共同特征?實驗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這兩個實驗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物質的形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的物質。這是判斷物質發(fā)生物理變化的依據。

  3、4這兩個變化的共同特征是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質,這是判斷化學變化的依據。

  引導學生小結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概念。

  板書: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化學教案《化學教案-緒言》。

  化學變化: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物質。

 。ɑ瘜W反應)

  [討論]這兩種變化有什么本質區(qū)別和聯系?

  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質外,還伴隨發(fā)生一些現象,如放熱、發(fā)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等。這些現象常常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化學變化發(fā)生,但不能作為判斷一個變化是不是化學變化的依據。

  [討論]判斷一個變化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應依據什么?

  [練習]口答課本第5頁習題1、2。

  [討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發(fā)光放熱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B、固體變成氣體一定是物理變化

  C、化學變化過程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 D、物理變化過程一定伴隨著化學變化

  解答此類題要熟悉下列要點: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概念

  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又叫化學反應

  現象

  物質的狀態(tài)、形狀等發(fā)生

  變化

  放熱、發(fā)光、變色、生成氣體、生成沉淀

  等等

  實例

  冰→水→水蒸氣,汽油揮發(fā),

  木材制成桌椅

  鐵生銹、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爛

  根本區(qū)別

  (判斷依據)

  是否生成其他物質

  關系

  化學變化的過程中一定伴隨物理變化

  物理變化的過程中不一定有化學變化

  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通過四個實驗,我們知道水沸騰時能變成水蒸氣,而水蒸氣遇冷又能凝結成小水滴,膽礬是藍色的晶體,鎂帶在空氣中能燃燒,堿式碳酸銅受熱能轉化成三種物質,這些都是物質本身特有的屬性,即物質的性質,引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

  [講述]物質的性質,無論是物理性質還是化學性質均指物質的特有屬性,物質不同,其性質也不同。下表有助區(qū)別兩種概念。

  [投影]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概念

  物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性質確定

  由感覺器官直接感知或由儀器測知

  通過化學變化可知

  性質內容

  顏色、狀態(tài)、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揮發(fā)性等

  可燃性、還原性、氧化性、穩(wěn)定性等

  [討論]

  1、下列哪種性質屬于化學性質?( )

  A. 導電性 B.揮發(fā)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2、下列各組物質能根據在水中的溶解性區(qū)別開的一組是 ( )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鐵塊和鋁塊 D.面粉和白糖

  3、判斷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變化?哪些是化學變化?哪些是物理性質?哪些是化學性質?

  A、 銅綠受熱時會分解;

  B、 純凈的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

  C、 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了氧化鎂;

  D、氧氣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氣重;

  E、 木棒受力折斷。

  [小結]物質的變化和物質的性質的區(qū)別。

  我們應把握住一點,即變化是一個過程,是動態(tài)的;而性質是物質內在的屬性,有時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讓其表現出來,而有時只需用感觀和儀器感知測量即可。

  四、為什么要學習化學?

  學生閱讀課本第3、4頁內容,討論:為什么要學習化學?

  學生閱讀課本第4頁內容,了解化學工業(yè)的過去和現狀。

  五、如何學好初中化學?

  [小結]注意學習化學的方法(抓好預習、聽講、復習、作業(yè)四個環(huán)節(jié)),重視并做好化學實驗。

  預習指導:做到初步了解重點、難點、畫出不懂的問題。

  聽講:邊聽、邊觀察、邊思維、邊記憶,爭取在課堂學會。

  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隨堂練習:

  布置作業(yè)

  復習課本1-4頁,畫出概念和記憶要點

  板書設計

  緒言

  一、 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自然科學。

  觀察實驗的方法:

  [投影] 變化前: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變化中:物質發(fā)生的主要現象,如是否發(fā)光、放熱、顏色怎樣變化、是否有氣泡產生,產生的氣體是否有氣味,有什么顏色的沉淀產生等。

  變化后:生成物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二、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化學變化: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物質。

  (化學反應)

  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四、化學史

  化學教案-緒言

初中化學教案12

  目的:

  1 、知識與技能:鹽的定義并會判斷,復分解反應定義、范圍、條件,鹽的性質用途。

  2 、過程與方法:知識的歸納與延伸, CO 3 2? 的檢驗方法,簡單固體混合物的分離。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提高生活中鹽的作用的認識,培養(yǎng)探究精神。

  重點:

  鹽的性質、復分解反應。

  難點:

  物質鑒別(定)及混合物分離方法

  方法:

  討論歸納,實驗探究

  藥品器材: Cu Fe HCl H - 2 SO 4 NaOH Ca(OH) 2 AgNO 3 BaCl 2 CuSO 4 FeCl 3 試管、玻璃管、酒精燈、試管夾、滴管等

  教學過程:

  過程與步驟

  提示與指導

  討論與歸納

  探究與深化

  看食鹽的妙用(資料卡),回憶食鹽的相關知識

  思路提示:

  存在、制取、提純

  食鹽存在廣:

  食鹽用途多:

  粗鹽的.提純方法步驟:

 、偬骄渴雏}水與 AgNO 3 溶液反應實驗。

 、谠O計實驗除去 NaCl 中雜質 CaCl 2

 、墼O計方案用生石灰,純堿、水等制取 NaOH

  總結碳酸(氫)鹽的性質,歸納物質鑒定的一般方法

  完成方程:

  CaCO 3 +

  Na 2 CO 3 +

  HCl

  NaHCO 3 +

  Ca(HCO 3 ) 2 +

  NaHCO 3 +

  Ca(HCO 3 ) 2 +

  同桌互查

  ①陰離子含 CO 3 2? (HCO 3 - ) 的化合物均能與酸反應放出 CO 2

  (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

 、阼b別 CO 3 2? 的一般方法: a. 取試樣; b. 加試劑; c. 觀現象; d. 作結論。

 、賹嶒灒合虬朐嚬艹吻宓氖宜写等 CO 2 (變渾)→繼續(xù)吹入(澄清)→均分為兩試管 1 份微熱,另一份加入稀 HCl ,試分析其一系列變化。

 、趹茫

  a. 仿寫:

  Na 2 CO 3 +H 2 O + CO 2

  NaHCO 3

  b. 解釋溶洞、鐘乳石、石筍的成因

  過程與步驟

  提示與指導

  討論與歸納

  探究與深化

  分析反應類型、特點、認識復分解反應

  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特點:

  1、 化合 A+B → C

  多變一

  2 、分解 A → B+C

  一變多

  3 、置換 A+BC → B+AC 第三者

  4 、復分解 AB+CD → AD+CB 調換親

  復分解反應:

 、俣x

  ②范圍:一般為酸堿鹽類物質之間

 、蹢l件↑、↓、 H 2 O (即生成難電離的物質)

 、俜治鲆韵路磻芊襁M行,說出理由

  KNO 3 +NaCl

  CaCl 2 +H 2 CO 3

  AgCl+NaNO 3

  Cu(OH) 2 +NaCl

 、诰毩曌詫 5 個以上復分解反應方程,同座交流

  理解溶解性表,認識和歸納鹽的性質

 、倏此釅A鹽溶解性表,寫出表中存在的鹽的化學式及名稱

 、趶谋淼呐帕蟹椒▽}進行簡單分類:

  按陽離子分

  按陰離子分

  按可溶性分

 、刍仡櫯c小結鹽能與哪幾類物質反應?

 、妍}的物理性質

  鹽大多數為無色(或白色)晶(固)體,大多數能溶于水,

 、纣}的化學性質:

  1 、跟活潑金屬反應 Fe+CuSO 4 =

  Cu+AgNO 3 =

  2 、跟酸反應

  CaCO 3 +2HCl=

  AgNO 3 +HCl=

  3 、跟堿反應

  NaOH+CuSO 4 =

  Ca(OH) 2 +Na 2 CO 3 =

  4 、跟鹽反應

  NaCl+AgNO 3 =

  BaCl 2 +Na 2 SO 4 =

  1 、鹽溶解性表記憶方法總結交流

  2 、說出下列鹽的名稱:

  FeSO 4 FeCl 2 NaHCO 3

  Ca(HCO 3 ) 2 Cu 2 (OH) 2 CO 3

  FeSO 3 NaNO 2 Na 2 SO 3

  KMnO 4 CuSO 4 5H 2 O

  K 2 MnO 4 KAl(SO 4 ) 2 12H 2 O

  3 、下列物質間能發(fā)生反應的,寫出方程:

  ①硫酸和硝酸鉀、跉溲趸^溶液和硝酸、勐然X溶液和硝酸銀溶液、芴妓徜@溶液和鹽酸 ⑤硫酸銅溶液和氯化鋇溶液、蘖蛩徜\溶液和氫氧化鋇溶液

  4 、有四瓶分別為 NaCl HCl NaOH Ca(OH) 2 無色溶液,設計實驗方案進行鑒別。

  5 、有三種白色粉未 CaCO 3 Na 2 CO 3 NaHCO 3 ,請設計方案區(qū)別出來。

  附幻燈片: 1 、鹽的妙用, 2 、實驗錄像

初中化學教案13

  學習目標:

  1.了解空氣的組成;

  2.了解什么是混合物和純凈物,并能進行區(qū)別;

  3.了解排水集氣法的基本原理;

  4.簡單了解氮氣和稀有氣體的特性和用途以及空氣的污染和污染防治的有關知識。

  教學重點:

  1.通過實驗判斷空氣的組成;

  2.能區(qū)別簡單的混合物和純凈物。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節(jié)?由多種物質組成的空氣

  一、探究空氣的成分

  空氣是由多種氣體組成的,各組分氣體的體積分數大約是:氮氣78%,氧氣21%,氦、氖、氬等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

  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

  純凈物:只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叫純凈物。

  純凈物有固定的組成,混合物沒有固定的組成。

  課堂練習:

  1.空氣中各組分氣體的體積分數大約是:氮氣,氧氣,氦、氖、氬等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他氣體和雜質。

 。.下列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有,屬于混合物的有。

 。.碳酸氫銨B.空氣C.海水

  D.加碘食鹽E.氮氣F.土壤

  二、氮氣和稀有氣體

  三、人類需要潔凈的空氣

初中化學教案14

  一、教學目的:

  ⒈了解單質碳在常溫下的化學穩(wěn)定性和升高溫度時化學活動性;

  ⒉了解碳各種單質物理性質差異雖大卻具有相同化學性質;

 、吵醪搅私饣瘜W反應伴隨的能量變化;

 、赐ㄟ^實驗和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掌握單質碳可燃性和還原性。

  二、教學重點:

  碳單質的可燃性和還原性。

  教學難點:碳單質與氧化銅、二氧化碳發(fā)生的化學反應。

  三、教學用具:

  小黑板、投影機。

  四、教學過程:

 、鍙土晫

  在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碳的幾種單質,碳的單質有哪一些呢?其中炭黑可用于制造墨水,如我們使用的碳素墨水,用碳素墨水書寫的字長時間不變色,而藍色墨水易變色?為什么呢?這個原因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關于單質碳的化學性質。

  ㈡揭示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附學習目標:

  ⒈了解單質碳在常溫下的化學穩(wěn)定性和升高溫度時化學活動性;

 、擦私馓几鞣N單質物理性質差異雖大卻具有相同化學性質;

  ⒊初步了解化學反應伴隨的能量變化;

 、赐ㄟ^實驗和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掌握單質碳可燃性和還原性。

 、鐚W生自學、教師巡堂指導

  附自學提綱:

 、蔽覈糯媚珪鴮懙淖之嫞晟钊站脼槭裁床蛔兩?

 、不貞浱荚谘鯕庵腥紵F象,是不是碳與氧氣反應都生成二氧化碳?

  ⒊怎樣證明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

  ⒋觀察實驗5-4,說出實驗現象,歸納實驗結論。

 、堤寄芘c二氧化碳反應嗎?如果能,會生成什么?

 、稕]有化學反應熱,這個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

  具體做法:

 、艑W生根據自學提綱閱讀課文,閱讀時注意看不懂的內容,并對看不懂的內容作好標記;

 、评蠋熝蔡梅诸愔笇В瑫r觀察、了解學情;

 、菐熒餐杏懽詫W提綱,對自學知識進行強化。

 、桁柟叹毩,強化知識

  練習:

  A.單項選擇:

 、 北宋黃庭堅用墨書寫的字“筆意”二字至今仍完好如初這是因為

  ( )。

  A墨不易褪色 B.碳不溶于水

  C.碳有還原性 D.碳在常溫下性質穩(wěn)定

 、 某黑色固體加熱后變成紅色物質,同時生成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

  體, 這種黑色固體是( )。

  A.氧化硐 B.木炭C.銅、木炭混合物 D.氧化銅木炭混和物

 、 碳與氧氣化學性質相似之處是( )

  ①可燃性②還原性 ③氧化性 ④都是單質⑤都難溶于水

  A.①②③ B.①② C.③ D.①②③④

  B填空:

 、 寫出由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兩個化學方程式,前者說明碳有性,后者說明碳具有 性。

 、 黑火藥由木炭、硫粉、火硝(KNO3)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點燃爆炸后生成硫化鉀、氮氣和二氧化碳,寫出化學方程式 。

  C.選做題:

 、 下列變化中單質碳作還原劑的是 ( )。

  A. C CO B. C CO2 C. CH4 C D. CO2 CO

 、 用木材做樁,常將埋入地下部分燒焦 ,目的是 ( )。

  A.烘干木材 B.使木材變更結實 C. 燒死蟲子 D. 形成化學性質穩(wěn)定的炭層

  ⒊相同質量的碳完全燃燒生成CO2和生成CO所消耗氧氣質量的比為( )。

  A. 2 : 1 B. 1 : 2 C. 14 : 11 D. 11 : 14

 、从蠥、B、C、D四種單質,通常情況下A、D是無色氣體,B為紅色固體,C是灰黑色固體,進行實驗:

  ⑴在D中加熱B,生成一種黑色固體物質E。

 、艭與E混合高溫下得到B和一種無色氣體。

 、菤怏wA與E加熱反應得到B和一種常溫下是元色液體物質。

  推斷A、B、C、D并寫出有關反應化學方程式。

  ㈤小結:

 、賳钨|碳在常溫下的化學穩(wěn)定性和升高溫度時化學活動性;

 、谔几鞣N單質物理性質差異雖大卻具有相同化學性質;

 、厶紗钨|的可燃性和還原性。

 、瓴贾米鳂I(yè)。

初中化學教案15

  第一節(jié)氧化還原反應

  教學目的:

  1、在復習四種基本類型的反應以及從得氧、失氧的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基礎上,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各種分類方法由于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圍。

  2、初步掌握根據化合價的變化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理解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教學過程:

 。ò鍟┑诙禄瘜W物質及其變化

  第三節(jié)氧化還原反應

  一、化學反應的類型

 。ㄖv述)對初中學習的化學反應基本類型回顧一下,具體的類型以及表達式。

 。ò鍟┗绢愋头磻

 。ㄖv述)主要有化合、置換、分解、復分解四種,這種分類的依據是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

 。ò鍟┓磻愋捅磉_式

  化合反應A+B=AB

  分解反應AB=A+B

  置換反應A+BC=AC+B

  復分解反應AB+CD=AD+CB

 。ㄓ懻摚〧e2O3+3CO=2Fe+3CO2屬于哪種反應類型?

  CuSO4+Fe=Cu+FeSO4從初中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判斷是氧化還原反應嗎?(分析)Fe2O3+3CO=2Fe+3CO2,該反應是由兩種化合物生成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它不屬于四種基本類型的反應中的任何一種。可見,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分類方法只能從形式上劃分,不能反映化學反應的本質,也不能包括所有化學反應。

  通過CuSO4+Fe=Cu+FeSO4的反應說明初中所學的氧化還原反應比較片面,不能真實地反映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ò鍟┒⒀趸原反應

 。ǚ治觯1、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在初中化學,我們曾經學習過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反應:

  2

  通過上述反應方程式可以看出,C奪取CuO中的`氧變成二氧化碳,而發(fā)生氧化反應;CuO失去氧,變成銅單質而發(fā)生還原反應。所以一種物質被氧化,同時另一種物質被還原的反應,就叫氧化還原反應。

 。ㄕf明)“氧化”與“還原”盡管表現不同,彼此對立,但它們相伴而生,同時進行,是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整體。

  2、從元素化合價的升降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設問)請分析下列氧化還原反應中各種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有無變化,討論氧化還原反應和元素化合價的升降有什么關系?

 。ǚ治觯

  同時介紹一下,用化合價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雙線橋法。

  書寫步驟:1、標出變化了的元素的化合價。

  2、箭頭總是從反應物指向生成物。

  3、箭頭指向同種元素。

  4、升價在上,降價在下。

  從上面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可以看出,CuO中Cu的化合價由+2價變成Cu單質中的0價,Cu的化合價降低了,我們說Cu被還原了;同時H元素化合價升高了,我們說H被氧化了。因此凡是有元素化合價變化的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

 。ò鍟┭趸原反應的特征:反應前后物質化合價發(fā)生變化(也是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依據)氧化反應: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為氧化反應。

  還原反應: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被還原,為還原反應。

 。▽W生活動)同理請分析:H2O+C高溫==H2+CO

  Fe+CuSO4=FeSO4+Cu

 。ńY論)通過Fe和CuSO4的反應可知,并非只有得氧、失氧的反應才是氧化還原反應,因此凡是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

  (鞏固練習1)分析下列各反應中判斷下列反應哪些是氧化還原反應,哪些是非氧化還原反應?哪個元素被氧化,哪個元素被還原?

  1、CaCO3+2HCl=CaCl2+H2O+CO2↑

  2、2H2O通電==2H2↑+O2↑

  3、NaOH+HCl==NaCl+H2O

  (鞏固練習2)在3Cu2S+22HNO3=6Cu(NO3)2+10NO↑+3H2SO4+8H2O反應中,被氧化的元素是(C)A、CuB、NC、Cu和SD、O和S

  總結:通過化合價變化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關鍵:

  1、正確判斷各反應和生成物各元素的化合價及其變化。

  2、凡是有化合價升價的化學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3、用雙線橋法表示氧化還原反應的各種關系。

【初中化學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化學教案12-29

初中化學教案(15篇)02-24

高中化學教案09-29

初三化學教案08-29

高一化學教案02-14

高中化學教案15篇11-04

高中化學教案(15篇)02-14

高中化學教案(匯編15篇)02-24

高中化學教案通用15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