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武侯千秋嘆
武侯千秋!前日再讀《三國志》,唏噓感嘆不已。丞相古風(fēng)今何在?今我來思雨霏霏。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fēng)。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無盡的夜空隱去了殘陽最后一抹血紅。我掩上書卷。
大漢四百年,氣數(shù)終盡。于是乎,在這蒼茫的天地之間,又生起九州風(fēng)雷。一副波瀾壯闊的三國史卷呈現(xiàn)在世人眼前。
天地悠悠,過客匆匆,多少歲月流遷,多少人世滄桑,不滅的是精神,不去的是英雄。而“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的諸葛亮永遠(yuǎn)留在了我心里。
但我越來越感覺到我看不清武侯了。武侯一生智冠群英,可也未能中興漢室,于五丈原大星隕落、寂然長逝。不得不讓人感嘆時運未到,長淚沾襟。可更有甚者,考證說諸葛亮只會治政不會用兵。
雖然易中天先生,曾以“心系天下的國士精神”“審時度勢的務(wù)實精神”“鞠躬盡瘁的負(fù)責(zé)精神”“公正廉明的法治精神”,高度贊揚諸葛亮的精神風(fēng)貌。
但這究竟離我太遠(yuǎn),我不明白武侯何以天地長存?
直到有一天,我讀到《三國志·諸葛亮傳》時才明白:“攝一國之政,事凡庸之君,專權(quán)而不失禮,行君事而國人不疑,如此即以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行法嚴(yán)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
我猛然間覺得,天一下子晴朗了。原來是這樣。我不再顧忌那些學(xué)者的考證,人們千百年來更敬重的是那武侯的精神——心懷天下蒼生,一心為民的精神。他鞠躬盡瘁,只是為了天下太平,民足物豐。
成都的九里堤,據(jù)說是他修的;常年派遣官員軍士修護(hù)都江堰,是他首創(chuàng);他曾親自核對校簿,三天三夜……
他的理想化為前進(jìn)的動力,終日勞伏案牘。于是“田疇辟,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科教嚴(yán)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于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fēng)化肅然”。真正的天府之國。
最后只剩下了一個愿望——北伐。
諸葛亮為什么要堅定不移的北伐?是“三顧”和“托孤”的恩情么?我想至少不會是主要的原因。甚至,所謂“以攻為守”的說法,也不該是他本意,他不是一個糾纏于茍延殘喘的人!褒報J虎視,苞括四!,“長驅(qū)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這才是那個高瞻遠(yuǎn)矚的諸葛亮。
我想他北伐的原因是在隆中之時,劉備與他共同的志向:“欲伸大義于天下”!他要讓天下蒼生都安居樂業(yè)——像在蜀中一樣。正因為如此,即便是面對著絕對強大的曹魏,諸葛亮也沒有去妥協(xié)!他要興復(fù)那曾有過百年治世,人民曾安居樂業(yè)的漢室。
于是,他不辭辛苦,六出祁山。在行軍之中,他也念念不忘百姓,他說:“普天之下,莫非漢民,國家威力未舉,使百姓困於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就算是在魏國屯兵之時,也是“百姓安堵,軍無私焉”。蜀軍與敵國的老百姓相處和平,這只有以天下蒼生為念且治軍有方的人,才能做到。
所以后來說,諸葛亮死后二十年,梁、益之民還在追思,這不僅是四川的百姓,還包括了陜西南部,他屢次征伐地區(qū)的老百姓。
只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此時他心中應(yīng)想的還是天下蒼生吧!
五丈原的秋風(fēng),蕭瑟而起,所有的事情,都要放下了。
肉體終化為一杯土,而靈魂的光芒則可以穿越萬世。所以外在的安逸、富貴都轉(zhuǎn)瞬即逝,唯有靈魂的充實方為永恒。
貢獻(xiàn)者——天地長存。
一陣清風(fēng)拂過,我收住遐思。
窗外寒鴉長嘶,天中一輪月兒正明。
人生短短幾個秋,不醉不罷休。所有一切不過是過眼云煙。可歷史這條長河淘不盡的是如青松、如傲梅一般的品質(zhì)。上善如水!
【武侯千秋嘆】相關(guān)文章:
上海侯家金鰲山導(dǎo)游詞03-14
《燭之武退秦師》說課稿12-31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01-22
燭之武退秦師的教案02-26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05-20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xué)反思08-27
觀看《武圣關(guān)公》心得體會03-23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15篇02-16
《燭之武退秦師》課文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