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538,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特黄又色牲交视频免费…,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毛片免费,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

時間:2024-05-24 13:08:10 讀后感 我要投稿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范例(1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范例(15篇)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1

  飯可以一天不吃,書不可一日不讀。這是朋友對我的評價,我是一名愛讀書的人。這個暑假有幸加入了區(qū)教體局組織的讀書會,也有幸讀到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這本書,收獲了陽光。剛看到書名,我首先想到的是:蛤蟆怎么會看心理醫(yī)生呢?它也會有心理問題嗎?本來就愛讀書的我不會錯過好奇心的。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是由英國資深心理咨詢師羅伯特·戴博德撰寫的,故事以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蛤蟆一生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它作為來訪者與心理咨詢師獾進行10次咨詢的過程。整本書通俗易懂,沒有高深的專業(yè)術語,整個故事在一群小動物中展開,趣味性強,適合大眾去讀。

  在這10次的咨詢過程中,蛤蟆先生經歷了自我蛻變的過程,由最初的郁悶,不能自拔,生活灰暗到走出陰霾,陽光燦爛,規(guī)劃人生。這本書也告訴人們,一個人在成長中會有成人狀態(tài),兒童狀態(tài),父母狀態(tài)三種情況,這三種情況也會互相轉換。還告訴人們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多么重要……

  通過讀這本書,我明白了擁有健康陽光的心態(tài),對家庭、對自身、對工作是如此重要。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和社會,我們經歷了三年的疫情,人們遭受了不同情況的壓力,心理問題不可避免,但有很多人不愿面對,要么壓抑,要么逃避,但這些都不是正確的處理辦法。如何解決來自心理的壓力?需要讀書,需要求助,需要外界的幫助,搭建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活出精彩的人生。

  最近,我因為一點小事和老公搞冷戰(zhàn),彼此不開心,心情很壓抑,感受不到家庭的溫馨,甚至感覺一回家就有一種窒息感,想逃離家庭。通過讀這本書,剖析書中的人物特點和故事情節(jié),我頓悟了,發(fā)現(xiàn)竟然是自己的錯,這就是覺察吧;氐郊遥伊ⅠR改變自己做法,找機會和老公聊天,我們和好了,我的心情也不壓抑了,孩子也不用看我們的臉色行事了,一家人重新感受家庭溫馨,其樂融融。讀書解決了我們的夫妻矛盾,真好!

  “讀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标翱思业倪@句話告訴我們一定要讀書。讀書增智,讀書醫(yī)愚,讀書健康……讀出精彩,讀出幸福。這個暑假不虛度,在最美的時光遇到最好的書籍。

  親愛的朋友,你們也來讀書吧,讓我們一起沐浴書香,把幸福、開心、快樂帶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2

  Hello!我來啦~

  8月第一周看的書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這是一本關于心理咨詢的書,20xx年在多抓魚平臺銷量第一,聽著書名還挺有意思的,于是買下來看看。這本書講的是主人公蛤蟆先生身患抑郁癥,在心理咨詢師蒼鷺的治療下,成功治愈的故事。

  蛤蟆先生其實指的就是我們自己,整本書以咨詢提問的方式引導我們對自己的情緒和心理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第一次見到咨詢師時,蛤蟆問他:“你認為我會好起來嗎?”蒼鷺直視他的眼睛說: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變得更好,我就不會做這份工作了。聽到這句話,我發(fā)現(xiàn)自己內心也充滿了力量~

  我們都有過和蛤蟆相同的經歷與內心掙扎:

  表面上看上去充滿活力,但內心總是悶悶不樂;

  害怕別人的意見與批評,甚至開始懷疑自己;

  遇到一些人與事情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最糟糕的是認為自己沒有價值。

  那么我們?yōu)槭裁磿羞@些不好的情緒與心理呢?

  書中講到我們在處理事情時會進入三種狀態(tài):

  兒童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是由我們童年殘留的遺跡搭建而成,包含我們小時候體驗過的所有情感,快樂和深情、憤怒、悲傷、恐懼。當我們進入兒童狀態(tài)后,我們的感受和行為都和小時候的自己如出一轍。

  父母狀態(tài):當我們處在父母狀態(tài)時,言行都是在重復從父母那學來的觀念和價值觀,會想證明給別人看,讓別人接受自己的價值觀。處于父母狀態(tài)時,我們表現(xiàn)得正如自己的父母。包含了自出生起,我們從父母那里學到的所有價值觀和道德觀,讓我們借此判斷是非對錯。

  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們行為的人。他們的言行塑造了我們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對我們之后的人生產生影響。

  成人狀態(tài):指我們用理性而不是情緒化的方式來行事。在這個狀態(tài)下我們能理性而合理的行事。處于這個狀態(tài)時我們所有的知識和技能都能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腦子里父母過去的聲音所圍困,相反我們能思考當下的情況,基于事實來決定為什么做。

  其實一些不好的感受是在我們童年時期,父母的影響下形成的。這些感受會一直伴隨著自己。就像蛤蟆對蒼鷺說,他覺得自己大半輩子都像可憐的'籠中鳥一樣......

  本書講述了這幾種狀態(tài),能讓讀者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情緒,當處在父母狀態(tài)和兒童狀態(tài)都是不對的,我們應該進入成人狀態(tài),用理性而不是情緒化的方式來行事。

  回想自己之前的經歷,有很多時候自己像兒時或者是父母那樣去做事,讀了這本書對自己的行為與情緒有了認知,知道了原來我會進入兒童狀態(tài)與父母狀態(tài)。而且當再次想要進入這兩種狀態(tài)時,我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己:“現(xiàn)在我應該進入成人狀態(tài)”。

  書中還講了另外一個重要的觀點:信自己、信他人。

  相信自己是好的,也相信別人是好的。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與別人的優(yōu)點,靠行為和態(tài)度持續(xù)地對自己和別人展示出來。

  本書豆瓣評分8.6,是一本心理學入門書籍。如果你對心理學感興趣或者是想深入了解自己情緒,這本書是很值得一讀的。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3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以擬人化的手法講述了一個奇妙的故事:熱情、時尚又愛冒險的蛤蟆先生突然陷入了痛苦抑郁;在朋友們的建議下,蛤蟆先生找到了心理咨詢師蒼鷺;經歷了10次的面談治療后,苦悶的蛤蟆先生終于學會了擺脫過去的陰影,重新找回了充滿蓬勃生機生活的狀態(tài)。

  讀完了這本書,我感覺不僅是蛤蟆先生去看了心理醫(yī)生,就連我自己也好像隨著書中幾次談話的進行,去看了心理醫(yī)生。我突然明白,認識自己很重要,也是一件不簡單的事。

  蒼鷺說過:“大多數(shù)父母會盡最大努力來養(yǎng)育孩子,很少有父母要故意傷害自己的孩子?墒歉改敢彩侨,會不可避免地將他們的`觀念和行為傳遞給后代,正如他們一定會把他們的觀念和行為傳遞給下一代一樣;所以,孩子們要學會的是,如何應對和防御因此而產生的后果!币驗樵彝ズ屯甑慕洑v,使得蛤蟆先生常處于兒童自我狀態(tài),以此減輕自己所受傷害帶來的影響。但好在有蒼鷺的引導讓他找回了自我。原生家庭多多少少都會對我們造成影響,但我們該做的并不是去責怪父母,人都是不完美的,父母也是人!

  所以,我們要正確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不輕易否定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4

  最近幾天看完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這本書,這是一本心理學咨詢入門的暢銷書籍,講述了一只抑郁的蛤蟆先生通過去做心理咨詢,重新發(fā)現(xiàn)自我,了解自我,最終找到自我、重獲快樂的故事。

  書里的蛤蟆先生在外界看來是一個令人羨慕的成功人士,家世顯赫,生活富裕。以前的他是大家眼中的開心果,但現(xiàn)在的蛤蟆先生卻神色黯淡,變了一副模樣。朋友們十分擔心他,決定送他去蒼鷺先生那里做心理咨詢。在開始咨詢的時候,蛤蟆先生坐在那里等著接受指導,希望聽到蒼鷺先生告訴他應該怎么做。但是蒼鷺卻拒絕了他,蒼鷺先生對他說:“心理咨詢是一個自發(fā)的過程,咨詢師和來訪者雙方都處于自愿。所以,這就意味著,只有當你來咨詢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取悅朋友們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的合作……為咨詢負責的只能是你,而不能是其他任何人。”對于蛤蟆先生來說,“合作”是個新鮮詞,第一次他不再被人當做命令或是說教的對象,這些年來,不論做任何決定,他總是習慣性地問問別人,不管是嚴肅的獾還是明智的河鼠,仿佛這一問,責任就從他自己的`肩頭卸下了,不管事情的好壞,都和他無關。

  在后續(xù)的咨詢過程中,蒼鷺先生問了蛤蟆先生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都是蛤蟆先生以前從未思考過的,因為以前的蛤蟆先生總是讓周圍的人告訴他答案,他也會努力地讓大家對他感到滿意,為他驕傲,甚至壓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緒,久而久之他都忘了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經過每次和蒼鷺的聊天,蛤蟆先生開始重新尋找自己,思考那些往往會勾起痛苦的回憶,但在這個過程中蛤蟆先生也在不斷地找尋自己,接納自己。

  蛤蟆先生和蒼鷺在最后一次面談中討論了“高情商”的含義!八椭巧掏耆皇且换厥拢樯陶嬲囊馑际抢斫饽銉刃牡那楦惺澜,并且還能掌控它。高情商的人都有強大的自我意識,了解自己的情感。他們能管理情緒,能從悲傷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許最重要的是,他們能控制沖動,也懂得延遲滿足,從而避免輕率的決定和不妥的行為!背赡暌院蟆案咔樯獭笔俏覀冃枰囵B(yǎng)的,情緒穩(wěn)定能幫助我們減少焦慮,提高生活幸福感。

  作為一個做過心理咨詢的人,我在這本書中更能找到共鳴,同時也讓我回憶起之前做心理咨詢的經歷。心理咨詢是一個能夠幫助自己進一步了解自我的方式,我非常慶幸當時去嘗試了這種方式,并從中獲得了成長,走出了當時的焦慮,并且現(xiàn)在也能夠主動地探索自己、調整自己,讓自己處于平和快樂的狀態(tài)。

  了解自己是一生都值得探索的命題,在探索內心的過程中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甚至驚喜地發(fā)現(xiàn)一個不一樣的自己,從而接納自己、順從內心,幫助我們變得更加平和幸福。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5

  這個暑假我有幸讀到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這本書,讓我收獲頗豐。剛看到書名,我首先想到的是:蛤蟆怎么會看心理醫(yī)生呢?它也會有心理問題嗎?帶著疑問我詳讀了此書。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是由英國資深心理咨詢師羅伯特·戴博德撰寫的,故事以生動有趣的語言,講述了陷入抑郁的蛤蟆先生接受心理咨詢的故事。整本書通俗易懂,沒有高深的專業(yè)術語,整個故事在一群小動物中展開,趣味性強,適合大眾閱讀。

  書中說,完整的人生有三種狀態(tài),分別是父母狀態(tài)、兒童狀態(tài)和成人狀態(tài),三種狀態(tài)在一起,就形成了自我狀態(tài)的三位一體,這個三位一體也代表一個人的人格結構。我們只有了解這三種狀態(tài)的關系,了解自身所處的狀態(tài),才能更好地解決心理問題。

  通過詳讀此書,我明白了擁有健康陽光的心態(tài),對家庭、對自身、對工作都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會遭受不同程度的壓力,既有來自家庭的壓力,也有來自工作的壓力。種種現(xiàn)象說明,心理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壓抑與逃避都不是正確的解決辦法。那如何解決心理問題呢?首先,我們需要正視問題,學會接納、共情;其次,我們要通過正確的方式自我化解或尋求外界的`幫助;最重要的一點是“助人者自助”,自己要清楚自己的狀況和問題。就像書中蛤蟆初次來訪時所說:“我來這兒,是他們讓我來的,說我需要咨詢!睆倪@看出,蛤蟆不知道自己為啥來,他的做法只是為了迎合朋友。有了困惑,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身份,主動尋找釋放的方法,這就是“助人者自助”。讓自己始終保持健康、陽光的心理狀態(tài),活出精彩的人生。

  “讀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臧克家的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定要讀書。讀書能增智、能立德、能修身,讓我們讀出精彩,讀出幸福。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6

  在朋友的推薦下,一起開始讀書,這是我第一次寫讀后感,讀書對我來說已經很陌生了,大概有20多年沒有讀過書了。

  為什么要選擇讀書呢,去年和朋友聊天時,他對我說讀書很重要,我知道讀書好處很多,但種種原因,應該是種種借口,沒去讀書,可能現(xiàn)在人都太忙了,忙生活、忙工作、忙孩子、忙還車貸房貸,稍有點空閑時間,就被各種興趣app占去了,哪里有時間讀書呢?

  現(xiàn)在想想,那些都是借口,做一件事要看你想不想去做,你不想去做,會有一萬個理由去推辭,去找借口,就像我去年戒煙的時候,我想明白了為什么要去戒煙,當天就把抽了25年的煙戒掉了,到現(xiàn)在快一年了再沒抽過,就是我想明白了或者說意識到了繼續(xù)抽煙的后果,所以去做戒煙這件事的時候,就容易多了,現(xiàn)在當我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之后,選擇開始讀書。

  前天決定和朋友一起每天讀書,為什么做這個決定?最近感覺有點壓力大,每天都是焦慮、熬夜、失眠的狀態(tài),我意識到這是一種病態(tài),我想去改變,卻又想不出什么好辦法,直到前兩天,朋友介紹我一起讀書,我突然意識到只有通過不斷的輸入知識才能改變自己,或許也能改變更多身邊的人。于是幾個愛讀書的小伙伴就開啟了我們讀書之路。

  讀的第一本書就是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剛開始讀,感覺自己的嘴笨的像上銹了一樣,讀的很不通順,好在三個人一起讀,就感覺好多了,若是我自己讀,恐怕堅持不下來,弄不好就半途而廢了。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三個人一人讀一個角色,說來也巧,我讀的角色就是那只心理受傷不輕的蛤蟆先生,剛開始讀,還沒感覺什么,讀了幾段,蛤蟆先生的第一句話觸動了我,“抱歉了,可我現(xiàn)在整個人都不太好”,就是這句話讓我莫名其妙的進入了蛤蟆先生的角色,這不就是現(xiàn)在的我嗎?最近我自己的狀態(tài)就不是很好,特別能理解蛤蟆說的這句話,而且讀的時候心里說不出來是難受、理解、還是同情,應該是身同感受吧。我特別能感覺到蛤蟆先生那種失落的感覺,他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不好的狀態(tài),不想被別人瞧不起,總想證明自己能行,但他自己又清楚自己的脆弱,這種感覺真是太不好了,所以朋友來看他時,他才會說出“整個人都不太好”這句話來。

  其實有的時候,我們快樂的外表,未必是真實的,有可能為了更好的迎合這個世界,為了照顧家人、朋友、同事的感受,我們有時會做出一些與自己并不相符的行為,說難聽點,其實就是在演戲,大多數(shù)人都有過這感受吧,至少我是的,但這只有自己知道。

  好在蛤蟆先生有幾個要好的朋友,雖然這幾個朋友做事讓蛤蟆有些不爽,但他們都是心直口快的朋友,率真的朋友,率真到毫無顧忌的對朋友進行貶損,如果換做是他們病了,有可能狀態(tài)比蛤蟆更糟,所以有時候,我們去幫助朋友的時候,要學會換位思考,多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

  人生很多時候,靠自己是無法完成自我救贖的,對于蛤蟆來說,有幾個這樣的朋友,真的是太幸運了,想想現(xiàn)實生活中,你身邊有幾個這樣的好朋友?當你身處困境,有幾個能理解你、幫助你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呢?其實有一個這樣的朋友就知足了。

  蛤蟆先生的朋友們建議他去看心理咨詢師,他們意識到蛤蟆現(xiàn)在狀態(tài)不好解決,于是帶他去見心理咨詢師蒼鷺。我感覺蛤蟆是不想辜負朋友們的好心才去見心理咨詢師的,這和現(xiàn)實中的我們一樣,因為父母和朋友為自己好而去接受教育和工作,其實這時候我們要自己鼓勵自己,主動自救,這樣才有用,才能解決問題。

  心理咨詢師蒼鷺一個資深的心理學專家,蒼鷺的解決方式,蛤蟆不是很理解,蒼鷺所用的方式和方法,是想讓蛤蟆知道,出問題的是他自己,他要主動參與進來,主動站出來面對,這才能解決最根本的問題,而不是別人幫他解決問題,雖然前面蛤蟆先生很惱火,但在咨詢師蒼鷺的啟發(fā)之下,蛤蟆先生從因為朋友被迫而來,轉變成自己想要咨詢,這說明,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只有自己主動參與,才能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

  蛤蟆先生從被動變成主動,這是好的開始,這一點來說,除了他自己誰也幫不了他,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想要擺脫真正的痛苦,這需要我們自己想明白,自己走出來,自己去改變,他人只是引導和幫助,就像之前說我戒煙的事,我自己想明白了這件事,就戒掉了,而且很輕松,如果我自己想不明白,別人和我說的再多,再有理,我可能也做不到,吸煙有害健康這幾個字,每個吸煙的人天天都能看見吧,是我們自己選擇了不去改變。

  不單是我,現(xiàn)在很多人都有蛤蟆先生這種不好的狀態(tài),這是一種病態(tài),不論成年人還是孩子,只不過每個人心底知道自己的病態(tài),卻不愿意承認,或許是不想讓身邊的親人朋友們擔心,不想讓人覺察到自己的病態(tài),于是故作淡定,時間久了焦慮來了、煩躁來了、脾氣來了、易怒來了、埋怨來了、孤僻自大等等都來了,這是必然的,因為病因從未解決,你自己并沒有主動想去解決病因,這就是問題所在。

  和蛤蟆先生一樣,陽光照不進心里那種感覺,一定很不好,平時看似表現(xiàn)很正常的人,可能內心正承受著無法釋放的巨大壓力,到了一定程度有可能會表現(xiàn)歇斯底里或一些極端行為,比如有時會聽到一些孩子自殘的相關新聞,而老師和家長在采訪鏡頭里總會說“孩子平時挺乖巧挺懂事的,想不通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事”。

  很敬佩本書中的心理咨詢師蒼鷺先生的智慧,現(xiàn)實中他一定是一個非常合格的心理咨詢師,一定是一個善于觀察的咨詢師,他清楚的知道要解決蛤蟆先生的病狀,還要蛤蟆自己參與進來,蛤蟆通過蒼鷺的引導,配合回憶小時候的事情,并找到了他的病因所在:“兒童自我狀態(tài)”。

  什么叫“兒童自我狀態(tài)”,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三種狀態(tài):父母自我狀態(tài)、兒童自我狀態(tài)和成人自我狀態(tài),這個兒童自我狀態(tài)又分為兩種:適應型兒童自我狀態(tài)和自由型兒童自我狀態(tài)。擁有適應型兒童自我狀態(tài)的人常常表現(xiàn)為聽話、服從、討好、友愛、內心常常充滿自責、擔心、焦慮;而自由型兒童自我狀態(tài)的人往往表現(xiàn)為活潑、沖動、天真、自發(fā)行動、貪玩、愛憎分明等,像兒童一樣追求快感并充分表達自我感情。書讀到這,我才明白原來我和蛤蟆先生一樣,屬于這種自由型兒童自我狀態(tài)。

  蛤蟆先生一開始覺得蒼鷺咨詢師什么都沒做,問了一堆問題,沒有給出解決方案,還說他幼稚,有些惱火,但心理醫(yī)生就是要病人意識到自己的`病因,再去引導病人自己去解決和改善。我想了想,我自己也是這樣,自我覺察到一些問題時總是逃避,不去解決,因為自我剖析這個過程本來就很痛苦并且艱難,那么時間久了,問題變得更加嚴重。蛤蟆先生也是如此,雖然他身邊的朋友對他很好,但是蛤蟆總是進入到兒童自我狀態(tài),尤其和父母型自我狀態(tài)的朋友更是沒法溝通,總感覺自己的位置很低,更像個孩子,蛤蟆先生更愿意主動和心理咨詢師溝通,或者說是主動尋找自己的問題所在,我想他現(xiàn)在一定是很想解決自己的問題了。

  讀到這里,我也想起了我的童年,我小時候不愿意聽到父母和長輩的嘮叨、指責、諷刺,這也養(yǎng)成了我的叛逆心理,父母無心的“壞話”往往會跟隨孩子一輩子,哪怕孩子長大后也擺脫不了這些深刻印象,因為這些東西是埋在孩子心靈最隱秘角落里的,無形中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準則,希望家長們能重視起來,兒童時代對一個人的影響太深刻了,也是永久的,像書中的蛤蟆先生一樣,如果他的朋友們沒有帶他去見心理咨詢師,或許他會終其一生為他的童年經歷買單,為童年而活,這將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就好比孩子原本是一張白紙,后面人生的經歷就好像是書中說的三原色,在這張紙上添加各式各樣的色彩。

  今天寫這篇讀后感,剛剛讀到這本書的第九章,寫著寫著就想到了我自己,想到了自己小時候,也想到了我兒子小時候,后悔自己沒有早點意識到這些道理,現(xiàn)在我兒子已經上高中了,還好不算太晚,以后我應該懂得如何跟他溝通了,他小時候我總兇他罵他,嫌他寫作業(yè)慢、嫌他學習不認真、嫌他考試成績不好,現(xiàn)在我后悔了,特別后悔,這對我兒子心靈的傷害該有多大,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我曾經對他說了些什么,如果我當時能意識到這些,如果當時我讀了這本書,可現(xiàn)實中沒有如果,那些總埋怨自己孩子這不好那不好的家長該思考一下了。

  小孩子是值得欣賞的,他們咧著大嘴笑也好,哇哇大哭也好,開心的蹦跳也好,這些都是淋漓暢快的,他們現(xiàn)在是單純的,早晚有一天,孩子們會面對復雜的世界,會經歷我們成年人不愿經歷的事情,那個時候,孩子們才會變得更聰明,更成熟。

  讀完全書還會分享,第一次寫讀后感,看到的朋友給點鼓勵,給點意見。希望我們都像蛤蟆先生一樣,變得越來越好。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7

  蛤蟆先生這個主人翁原本是英國一本童話書《柳林風聲》里的動物主角,作者是一名優(yōu)秀的心理咨詢師,他為了方便人們理解,就借用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動物形象。故事以抑郁的蛤蟆先生為線索,講述了他在朋友們的幫助下,開啟了10次心理咨詢的詳細過程,隨著每周一次的心理咨詢,我們也逐漸走入了蛤蟆先生和心理咨詢師的世界。

  蛤蟆先生第一次見到心理咨詢師,蛤蟆先生問他:“你認為我會好起來嗎?”咨詢師直視著他的眼睛,篤定地對蛤蟆先生說:“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變得更好,我就不會做這份工作了!

  蛤蟆問:“我的日子還很長,如果真有自我懲罰,我不要一直那樣下去,我想過得快樂一點,我該怎么做,你能幫我嗎?”

  “這么說也許有些殘酷,蛤蟆,能幫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有許多問題需要你問自己。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嗎?也許,最重要的問題是,你能開始愛自己嗎?”

  聽說過好多身陷抑郁的人對生活失去了希望,仿佛被囚禁在無邊無際的沙漠中,永遠找不到出路。所以當蛤蟆先生第一次見到心理咨詢師,蛤蟆先生問他:“你認為我會好起來嗎?”咨詢師直視著他的眼睛,篤定地對蛤蟆先生說:“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變得更好,我就不會做這份工作了!睂τ诮z毫看不到希望的人來說,這段話溫暖而有力量,仿佛在茫茫沙漠中發(fā)現(xiàn)綠洲;在干枯的草叢中發(fā)現(xiàn)破土而出的嫩芽;在危險的叢林中發(fā)現(xiàn)直升飛機;在暗流洶動的大海中發(fā)現(xiàn)燈塔…….當你品讀完這本書,你會發(fā)現(xiàn),你漸漸走出了心的牢籠,去擁抱一個全新的自己。

  整本書的結構,大概分為3個層次,一是講述兒童自我狀態(tài),二是父母自我狀態(tài),三是成人自我狀態(tài)。最后在這3個層次的基礎上引申出“人生坐標”的概念。

  兒童自我狀態(tài)里,兒童有天生的基本情感。如同我們面對的小學生一樣,他們充滿了朝氣,被快樂包圍。他們會因為得不到滿足而憤怒,會因為流浪狗被誤傷而流淚,會因為夜晚怕鬼而恐懼。

  因為是兒童,毫無自保能力,所以依靠父母、信賴父母,所以從嬰兒時期到幼兒園畢業(yè),我們會無條件地順從父母,比如同意父母的意見,試圖取悅父母。正如我不到3歲的兒子,他無條件地相信我、信賴我,仿佛我是他的整個世界。他會在我哭泣的時候,束手無策地陪我一起哭;他會在我大笑的時候,毫無理由地陪我一起笑;他會在我要求親親的時候,把他的額頭湊在我的唇邊。他全身心地愛著我,這個他在天堂精挑細選過的媽媽,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如果成年后,我們依然無條件地依賴某個人,說明我們還處在兒童自我狀態(tài)里,沒有真正長大。

  我們在社交場合中,如果也總是附和他人,如果每次道歉的都是自己,如果每次受了委屈咬碎牙往肚子里咽的'都是自己,這就意味著我們將小時候依附于大人的順從行為帶到了成年,我們小時候的生存策略一直潛藏在我們的潛意識里,影響著我們的行為。

  父母自我狀態(tài),是與兒童自我狀態(tài)截然不同的反應。兒童是弱小的,但父母是強大的。我們在原生家庭中與父母的相處模式,往往會和我們與自己兒女的相處模式相似。我們會潛移默化地習得父母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突然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我訓斥兒子的表情、動作、語氣,竟然與母親曾經訓斥我是那么的相似,甚至如出一轍。

  長大后,工作后,我們也會遇到看上去很權威,老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勢的人,永遠都像法庭的審判長一樣,忙著給你定罪,忙著懲罰你,忙著操碎你那本就有點受傷的內心。就算是兒童狀態(tài)里的人,他也有父母自我狀態(tài)的那一面,那個不斷批評和懲罰的對象就是自己,自我批評、自我否定,自我懲罰,仿佛被永遠囚禁在沒有陽光的黑暗世界中。有一段時間,因為工作上的原因,我就總覺得自己技不如人,對身邊的人和事都持有消極的態(tài)度?墒且淮闻c權威的叫板中,一次心靈與心靈的碰撞中,一次自己與自己對話的過程中,我決定自我救贖,放過自己,原諒自己。最終,我與平凡的自己和解。

  最后一個層次就是成人狀態(tài)里的我,我既不用緊張來自父母嚴厲的聲音,也不用蜷縮在卑微的兒童情緒里。我身心放松、樂觀自信,能夠理性思考,能夠以一顆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周遭的一切,慢慢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三個層次每個都有其必要,但就重要性來說,只有成人狀態(tài)下,我們才會去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兒童狀態(tài)奔波于情緒,父母狀態(tài)忙著批評教育,只有在成人狀態(tài),我們才能活在當下。

  蛤蟆問:“我的日子還很長,如果真有自我懲罰,我不要一直那樣下去,我想過得快樂一點,我該怎么做,你能幫我嗎?”

  “這么說也許有些殘酷,蛤蟆,能幫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有許多問題需要你問自己。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嗎?也許,最重要的問題是,你能開始愛自己嗎?”

  這個問題我想我已有了答案,我要愛自己。有人說,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我要重新審視我的人生,我也慢慢學會感謝生命旅途中出現(xiàn)的所有人和事。感謝他們,讓我變成了我想成為的樣子。

  最后,感謝我成為了藍色海共讀沙龍的小秘書,感謝恩師蘭梅老師對我的信任。愿在成人狀態(tài)下的我:努力地向下沉淀,向上生長。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8

  童年多悲慘,成年多“變態(tài)”!

  “變態(tài)”在生物學和心理學上不是一個道德層面的貶義詞,其描述的只是一個非正;蚍墙】档臓顟B(tài)。特作此聲明,以免誤會。

  我建議一個哥們去看心理醫(yī)生很久了,最近終于有了回應,他說:“我哪有什么心理問題,醫(yī)生都被我懟得無話可說。”

  在我看來,這恰恰說明了這哥們有嚴重的心理問題,近乎精神病。

  或許這就是為什么《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這本書要以童話故事的形式來呈現(xiàn)的原因,因為沒人會承認自己心理有病,抗拒甚至是敵視心理醫(yī)生也是常態(tài),故事中的蛤蟆先生最初見到心理咨詢師時便是這個樣子。

  在這本書里,作者借由蛤蟆先生和心理咨詢師蒼鷺的互動,探索了蛤蟆先生自卑、軟弱、愛炫耀的個性與抑郁的情緒究竟來源于何處,讓讀者看到童年經歷對人格的深刻影響,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長大成人,獨立、自信、充滿希望地生活。

  這本書貢獻了不少經典的句子,諸如:

  “不是發(fā)自內心的東西,就不能帶來真正的改變。”

  “沒有一種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強烈,也沒有一個法官比我們自己更嚴苛!

  坦白地說,這是一本帶有雞湯性質的心理學科普著作,作者懷著善意編制了一個美好的心理治愈童話,但殘酷的現(xiàn)實卻告訴我們,有太多的蛤蟆先生正在和蒼鷺醫(yī)師較勁,有太多的蛤蟆先生已經放棄了治療,不是他們覺得自己沒問題,而是童年時代的創(chuàng)傷是一個大概率無可救藥的死循環(huán)。

  就我強烈建議去看心理醫(yī)生的那位哥們來說,在我了解了他悲慘的童年后,徹底明白了他匪夷所思的行為根源,也徹底明白了,他真的改不了。

  這位哥們有好幾個哥哥和姐姐,年齡最大的比他大了將近20歲。本來就不富裕的大家庭,使得他從小得到的關愛就少,更為雪上加霜的是母親去世早,父親年齡大了,而且子女本來就多,有的都成家了,干脆做了個甩手掌柜,這哥們來了野蠻成長。

  當他前妻跟他打電話抱怨上小學的兒子在學校調皮時,我很理解他的情緒根源,他憤怒地向前妻咆哮:“你這人就是心太軟!他不是在學校跟老師對著干嗎?送派出所讓警察管,讓他早點知道人生的殘酷!我小的時候我老子就從不管我,只給點吃飯的錢,為什么我能長大?”

  這種精神病級別的傷人言論不止一次出現(xiàn),不幸的是我還聽到過一次。

  這一次是他的現(xiàn)任妻子跟他電話抱怨兩歲的孩子哭鬧不停,只聽他又是十分煩躁地說:“就該由著他哭!你這樣帶孩子,累死你活該!”

  我作為一個外人,聽到這些話感到的是徹骨的寒冷,這是一個人類該說的話嗎?

  每當這哥們抱怨社會不好的時候,我總會玩笑似地回敬一個觀點:“或許別人有資格抱怨社會不公,但對你來說,當前社會就是太好了。在和平年代,你肯定是屈才了。如果生在戰(zhàn)亂的年代,你這人絕對有帝王將相的前途。你看人家劉邦,在被項羽追殺的時候,嫌車子里人多速度慢,直接把老婆孩子踢下車,我看你也有這個魄力!

  玩笑歸玩笑,因為我對生物學和心理學很感興趣,所以就多了解了這哥們的一些童年背景,我發(fā)現(xiàn)他的悲慘之處并不止于母親的早逝和父親的不聞不問,他還經常遭受同齡人的欺凌,沒人傾訴委屈,更沒人給他撐腰。

  如今的這哥們是個典型的施暴者,但在了解了他的.過往之后才發(fā)現(xiàn),其實每一個施暴者都可能是受害者。他們在童年時期受到的心理創(chuàng)傷將會伴隨終身,折磨他們自己,也折磨他們的家人。

  童年應該是無憂無慮的,而且也就那么短短幾年,但給人帶來終生折磨的傷害往往發(fā)生在那短短幾年。

  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這本書里,如同大多數(shù)的童話故事的幸福結尾,蛤蟆先生得到了治愈,可現(xiàn)實中的我們卻真的很難被治愈。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些童年創(chuàng)傷,也許是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給的一記耳光,也許是當你撒嬌求抱抱時趕上了煩躁的父親把你煩躁的一推,也許是你看到了父母被人毆打,也許是父母無休無止地爭吵及離婚……

  最嚴重的童年心理創(chuàng)傷往往來自父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這本書里還有一句名言說:“我們絕不是父母的翻版,雖然父母對我們影響極大,但每個人自身的獨特性確保了我們不是父親或母親的復制品,而是獨立的個體。”

  我認為這話不全對,一個人若生在一個問題家庭,他的未來只有兩個方向,要么成為和自己的父母相反的人,要么成為自己父母的復制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并將自己在童年承受過的傷害傳遞給自己的孩子。

  我們這代人的父母,經歷過忍饑挨餓的童年,能活下來就是勝利,而他們的父母,也未必有過衣食無憂的快樂童年。

  這是一個民族普遍的心理傷害,然后普遍地傳給下一代——我承認,我多少有點精神不夠明亮。

  更何況,還可能有其他的傷害,譬如一個變態(tài)的親屬或鄰居,一個邪惡的老師,一個霸道的同學……

  當然,社會在整體上是發(fā)展的,一個個家庭組成了社會,一個個家庭也在緩慢地自愈著傷痛,希望00后可以更好!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9

  我第一次了解心理學是來自于一本書,書名叫做《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這本書是借以童話《柳林風聲》中角色編寫的一本大眾心理學著作,英國資深心理咨詢師羅伯特。戴博特為了讓普通讀者能夠了解深奧難懂的心理學理論,用童話故事的方式來表現(xiàn)現(xiàn)代人的內心痛楚,令我看了感嘆不已。

  主要講述的內容是,蛤蟆先生原本開朗活潑,之后卻變得雙目無光,不愿與人說話,一向是大家開心果的它怎么突然變成了這副模樣?朋友河鼠十分擔心卻不知道該怎么幫它,直到在報紙上看到了心理咨詢的廣告,于是河鼠和鼴鼠還有獾一起將情緒低落的蛤蟆先生帶到了蒼鷺的心理咨詢室,一番了解過后,蒼鷺醫(yī)生并沒有著急去開導,而是指出蛤蟆先生在與別人相處時,總是主動承擔別人的過錯,用卑微的方式來換取大家對它的認可,這樣心里好受嗎?蛤蟆暗暗在心里思索,并在蒼鷺醫(yī)生的幫助下擺正了態(tài)度,積極的去改變自己,終于三個月之后,蛤蟆先生又變回了從前那樣開開心心、熱情好客。

  這是一本能讓我反復閱讀的好書,給了我很多啟發(fā),讓我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怎樣讓自己保持著良好的心態(tài),有正確的認知,使自己面對困難時不輕易脆弱。我認為現(xiàn)代許多人都有像蛤蟆先生一樣的心理問題,小的時候希望大人多給自己一點陪伴和關注,就一味的討好、順從家人,缺少正確的溝通;長大之后,遇到身邊朋友不重視自己的'時候,就會用同樣的方式去獲取大家的認可,久而久之,焦慮、喜怒無常、內心孤獨等問題便開始顯現(xiàn)出來了,這時便出現(xiàn)了和蛤蟆先生一樣的狀態(tài)——陽光照不進心里,平時看似溫和、善良乖巧的人,內心其實正在承受著巨大而無法釋放的壓力。

  我覺得,一個人真正的長大,就是了解自己,愛護自己,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能用正確的態(tài)度去面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努力改正。正如蒼鷺醫(yī)生對蛤蟆先生所說的:“無論何時,只要我們的情緒能夠真正獲得理解,就能有成長的機會,這就是真正在實踐中學習!”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10

  本書人物形象取自童話《柳林風聲》,但與該書有本質上的不同,它是一本心理學小說,借用了童話的外衣,講解了心理學知識和心理咨詢過程。

  主人公蛤蟆先生最近一段時間陷入了抑郁不能自拔,他的朋友們河鼠、鼴鼠很擔心他,于是勸說他去接受心理咨詢。起初蛤蟆很抗拒心理咨詢,但在接受了咨詢師蒼鷺的一次試面談后,他改變了想法,決定繼續(xù)試試。在經過了十次心理咨詢后,蛤蟆先生的心理狀態(tài)明顯好轉,又變回了那個開朗明快的蛤蟆。

  本書以童話故事的方式給我們闡述了很多心理學概念,下面來談談令我印象深刻的幾個點:

  ①兒童自我狀態(tài)、父母自我狀態(tài)、成人自我狀態(tài)。

  文中并未給出這幾個詞的明確定義,我所理解的是,兒童自我狀態(tài)是指當我們遇到一些和童年所見類似的情形時,會瞬間回到兒童的情感狀態(tài)中,表現(xiàn)出喜悅、深情、憤怒、悲傷、恐懼等基本情感,正如一個孩子的自然行為。當人們進入兒童自我狀態(tài)后,他們的.感受和行為都和自己小時候一致無二,與實際年齡并無關系。而當我們處在父母自我狀態(tài)時,表現(xiàn)得則如自己的父母,言行舉止包括思考問題的方式都和自己的父母類似。我似乎會經常進入父母自我狀態(tài)中,在我嘗試去安慰別人、關懷別人時,我的思考和說話方式都會極其像我媽。不僅讓我想到,舊社會家長古板頑固的形象一代傳一代,正是在血緣崇拜的背景下,一代又一代地活在對上一代的父母狀態(tài)中。我認為我處于兒童自我狀態(tài)下的頻率要遠遠多于父母自我狀態(tài),我經常在兒童自我狀態(tài)下產生情緒,然后在成人狀態(tài)下解決情緒,雖然解決的過程給了我是一個成年人的錯覺,但仍會有好多人會覺得我是個長不大的小孩。

 、谇樯痰睦斫。

  閱讀中遇到了一個不錯的觀點:“情商是把不能控制情緒的部分變?yōu)榭梢钥刂魄榫w,從而增強理解他人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是由五種特征構成的: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系!蔽覀兘洺龅揭恍┛尚Φ恼f法,說情商就是會說話,情商就是會搞關系,把情商和“油滑”畫等號,確實,會說話會搞關系的人往往被認為情商很高,但我認為這只是“高情商”的一種外在體現(xiàn),情商應當是察覺情緒、管理情緒的能力,這包括get自己的情緒,也包括get他人的情緒。照顧自己的情緒,關心、在乎并合理訴說自己的內心感受也是情商的一部分,該拒絕就拒絕,該提條件就提條件,不要因為想和誰搞好關系就委屈自己。

 、坌睦碜稍儙煹囊饬x。

  我也接受過心理咨詢,而且很多次,從大一到研一,次數(shù)多到我數(shù)不過來,但大都因為同一個原因:情緒化。起初,我抱著一種看病就醫(yī)的心態(tài),期待滿滿地坐在咨詢師面前,問老師有沒有什么有效地方式能又快又好的化解情緒。老師搖搖頭說:沒有。然后我失望地離開了。后來我又換了幾個心理咨詢師,但都是一樣的模式:我在說,老師在聽。雖然我并沒有從咨詢師那里得到化解情緒的特效藥,但我卻喜歡上了心理咨詢的過程,因為這個過程中咨詢師是傾聽者,他真的在關注你訴說的內容,并試圖理解你的情緒。宣泄情緒的最好方式就是說出來,但往往能認真聆聽的人太少,當你準備把煩心事說給你的朋友聽時,他馬上打斷了你的話,開始說他的事情,最后變成了各說各的。本書中的蒼鷺就是一位合格的咨詢師,他善于聆聽,并反思自己話是不是說的太多了,蒼鷺做的只是一個引導者,引導蛤蟆從自身經歷中找到抑郁背后的原因。所以心理咨詢的過程就是在咨詢師的引導下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過程。解救之道,就在自己手中。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11

  這是我最近看完的一本書,也是這個月看過的最喜歡的一本書,從中我學到了這些:

  1/ 閱讀像交友一樣講究偏好

  之前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里面看到一句話,只有一種方式是真正地在閱讀:沒有任何外力,你就是要讀這本書。

  我發(fā)現(xiàn)自己在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這本書時,完全是抱著我就是喜歡這本書,想要讀這本書的念頭。

  而我閱讀其他的一些書,比如《資治通鑒》《史記》《全球通史》等,帶有不少功利性想法。

  怎么說呢?我想著多看點歷史類書籍,讓自己看起來更有學問。

  當然,后面在廣泛地閱讀后,發(fā)現(xiàn)了自己實際上對歷史是特別有興趣的,像《明朝那些事兒》是我目前看過覺得超有趣的一本歷史類書籍。

  為什么我說閱讀像交友一樣講究偏好?因為閱讀離不開注視與理解,而交友和這有諸多相似之處。

  你喜歡看什么類型的書,恰恰反映了你生活中交友的一些偏好。

  比如《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這本書,它屬于心理類型的范疇,同時很有故事性,我閱讀此書就感覺同一位對心理知識頗有研究,又很會講故事的朋友交談。

  閱讀時和閱讀后對書中的一些句子,都有一種恍然大悟,為作者的見解拍案叫好的激動心情。比如這兩句:

  1)必須完成的事情,唯有靠他自己才能完成。蛤蟆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他最好盡快“長大成人”。

  2)不是發(fā)自內心的東西,就不能帶來真正的改變。

  2/沒有人不希望被人真正理解

  書中第五章里提到,在咨詢過程中最打動蛤蟆的一點是,他能得到蒼鷺全身心的.關注。

  蛤蟆發(fā)現(xiàn),這輩子還從來沒有人對他全神貫注過。在日常生活中,朋友眼里的蛤蟆大大咧咧、愛搞怪、很順從朋友的一些想法。

  這總給他的朋友帶來錯覺,以為他沒有什么煩惱,也不太需要多少關注。多年積攢在心頭的煩悶和無人理解的苦惱,最終讓平日看起來灑脫無比的蛤蟆變得抑郁了。

  后來所幸朋友們中的其中一位,及時捕捉到了他的情緒,推薦他去找蒼鷺進行心理咨詢。

  我不僅看到蛤蟆從第一次與蒼鷺先生面談到第十次之后,蛤蟆的“情緒溫度計”分數(shù)由起初2分到后面給自己打將近10分,蛤蟆徹底改變了,我真誠地為他感到高興!

  還看到他深深渴望他人全身心的注視和關注自己,那種感覺,他發(fā)現(xiàn)自己是被真正認可,被真正理解,以及被真正看到的。

  3/人生短暫,我想怎么活

  這本好書,在微信讀書上推薦值89.8%。

  為什么好評度如此之高?大概是因為這本書看似童話,實則是一本生動的個人成長心理學。

  它引導我們發(fā)掘自己的內心想法,就像書中的蒼鷺一步步教蛤蟆勇于表達自己的那樣。

  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么一個問題?你是想把這有限的時間,多數(shù)放在別人的期待中,還是自己的追求上。

  人生本來是沒有意義的,是我們自己本身賦予了它意義。

  如果說人生是一個舞臺,我們是身處其中的演員,你是愿意按照以往模式繼續(xù)上演情節(jié)呢?還是愿意在成長的理念下不斷上演新的場景?

  新的劇本,意味著改變,意味著需要付出“新的成本”。

  如果是我,我想擁抱這樣的改變,認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一步步地用行動去踐行我的追求。

  我想要的追求是什么呢?及時滿足自我需求,力所能及幫助他人。

  當然,我還有一些其他的感悟,如果對這本書有興趣的小伙伴,我期待和你們多探討交流一番。期間,我也有一些疑問:

  1)童年時的創(chuàng)傷真的可以治愈嗎?

  2)工作和生活需要分的很清楚嗎

  3)想要尋求自我改變,通過刻意練習真的有效嗎?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12

  最近花了幾天時間看完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一書,本書沿用了《柳林風聲》這本在英國家喻戶曉的故事書里的人物,以蛤蟆先生為來訪者,蒼鷺為心理咨詢師,展開了一段為期十次的心理咨詢。隨著咨詢的不斷深入,蛤蟆也從第一次咨詢的情緒溫度計的最低點(1—2),上升到了第十次咨詢中的情緒溫度計的最高點(9—10)。

  為什么僅僅通過十次面談,蛤蟆竟從悲觀厭世轉變?yōu)橐郧暗撵陟谏x,甚至產生了新的人生規(guī)劃,也許這就是心理咨詢的神奇作用吧!我認為蒼鷺心理咨詢師主要運用了人本主義和精神分析學派的一些方法理論,并一步步引導蛤蟆通過不斷自省,認識問題,轉變對自己、對他人的態(tài)度。在這個咨詢過程中,蒼鷺真的是把啟發(fā)式教育運用到了如火純青的地步,正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讓蛤蟆在不知不覺中自己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自己回答,當蛤蟆領悟到那一步的時候,蒼鷺再上升到心理學的理論框架,幫助蛤蟆理解自己的情緒、行為后面隱藏的深層動機。

  首先,我們來看下這本書里的人物關系。蛤蟆先生出生在一個社會地位很高的家庭,家里擁有釀酒廠和大莊園,父親給他的印象是嚴苛,總是用責備的語氣訓斥他,母親則把他當小寶寶,認為他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沒錯,這就是蛤蟆出生和成長的原生家庭,在這樣的家庭影響下,蛤蟆從小養(yǎng)成了順從、道歉和依賴的行為模式,蛤蟆也經常處于本書中提到的“兒童自我狀態(tài)”。

  蒼鷺心理咨詢師把人的心理狀態(tài)分為三類:兒童自我狀態(tài)、父母自我狀態(tài)和成人自我狀態(tài)。每個人都有可能在這三種狀態(tài)中進行切換。這三種狀態(tài)根植于人生坐標的不同象限。

  如果人從小形成的觀念是“我不好,你好”,正如書中的蛤蟆,從小受到父親的`苛責,形成了低自尊,容易受困于“悲傷的兒童狀態(tài)”,經常玩“PLOM”心理游戲,“PLOM”是“Poor Little Old Me”(可憐弱小的我)的縮寫。雖然雙親已經去世,但是蛤蟆總是認為朋友們在不斷地指責自己,這也是蛤蟆在本書開始抑郁、焦慮的主要原因,特別是朋友老獾,總是拿嚴厲的目光審視批評自己,讓蛤蟆想到了自己的父親。

  這本書里另一個比較典型的人物就是獾啦,他是蛤蟆父親的朋友,總是喜歡對蛤蟆先生的生活指手畫腳,獾的人生坐標是“我好,你不好”,對蛤蟆時刻處于“挑剔型父母狀態(tài)”,我相信大家在生活里也遇到過獾這樣的人物,也許是你的父母,亦或曾經的老師、領導。這類人經常玩的心理游戲是“NIGYYSOB”,“NIGYYSOB”是“Now I’ve Got You,You son of Bitch”(我抓到你了,你個壞蛋),他們常常會占據(jù)權利和權威的制高點對別人評頭論足。說實在的,有個獾這樣的朋友的人,還真需要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

  當然最健康的人生坐標就是“我好,你也好”啦,處在這個人生坐標的人對應的是“成人自我狀態(tài)”。“成人自我狀態(tài)”指人們用理性而不是情緒化的方式來行事,不被父母過去的聲音所驅使,不被童年的情緒所圍困,思考當下的情況,基于事實決定要怎么做。

  蒼鷺心理咨詢師通過十次心理咨詢,逐步引導蛤蟆先生從“兒童自我狀態(tài)”過度到“成人自我狀態(tài)”,幫助蛤蟆先生擺脫原生家庭的消極影響,當然這個過程離不開蛤蟆先生自己的積極思考和領悟。

  書里詳細介紹了“兒童自我狀態(tài)”的概念,并提到了精神分析學派提出的“移情”,以及人本主義學派重視的“共情”,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讀下原文。

  本書提到了另外一本廣受歡迎的心理學著作《人間游戲》,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伯恩?上壳爸挥信_灣翻譯的繁體字版本,希望簡體翻譯版盡快面世吧。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13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這本書,是英國最有名的心理咨詢入門書之一,講述了抑郁癥患者蛤蟆先生通過十次心理咨詢,終于找回了自己的自信和快樂的過程。

  蛤蟆先生是英國著名童話《柳林風聲》里的一個人物,我認為它有點像孫悟空,每個人都看著它的故事長大的。蛤蟆先生愛吹牛,愛冒險,追求刺激,對什么事它都是三分鐘熱度,它曾拉著它的三位好朋友踏上了一場冒險之旅,在一路上事故不斷,九死一生才逃回家,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莊園被別人給占據(jù)了。但還好,最終他們團結在一起,齊心協(xié)力,奪回了莊園。后來它才認識到,家和朋友是多么的可貴。雖然它曾愛笑愛鬧,但患上了抑郁癥,它一個人躲到屋子里,好朋友來看它,它卻放聲大哭起來,它的朋友都很擔心它,勸它去做心理咨詢。它們找到的咨詢師,是剛來小鎮(zhèn)上的蒼鷺先生,蒼鷺先生就是作者羅伯特·戴博德的化身,他是英國資深的心理醫(yī)生。我感覺蒼鷺先生就像作者一樣是一個溫柔又有智慧的老爺爺。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心理咨詢的傾聽、共情、溝通技巧,也可以看到一個標準心理咨詢流程的.模板。我猶如身臨現(xiàn)場般地體驗到了一個心理咨詢師的每一個細節(jié),見證了療愈和改變的發(fā)生。

  在這本書中,作者借由蛤蟆和蒼鷺的互動,體現(xiàn)出了蛤蟆先生的自卑、軟弱、愛炫耀的個性與抑郁的情緒。讓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它深深地影響到了我,讓我知道了自己應該如何在心理上真正長大成人,怎樣獨立、自信、充滿希望地生活。

  作者寫得很巧妙,他把心理咨詢的核心理念、常用技巧和溝通技巧都融進了故事和對話當中,整個過程就是標準的心理咨詢模板。

  讀完這本書,我有兩個收獲:理解到了心理咨詢的重要性和意義;還體會到我不能驕傲,也不能過于自卑,要自己幫助自己,努力走向自信、快樂、充實的人生道路!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14

  于我收獲有幾個:

  一、上下班的路上得到了利用

  二、看書的行為滿足了學習心理

  三、很多想法借朋友圈的書評分享

  四、書中的內容是點撥自我、是工作助益

  五、日常生活的規(guī)律,逐漸建立

  如果推薦書的角度來寫

  一、這是一本身邊很多朋友都知道/看過的書籍,也是被熟人肯定的書籍。

  二、這是一本閱讀者筆記和書中內容一樣精彩的書籍,劃線寫的想法未必溫和,卻也足夠的深刻、暖心?梢援斪鲿尼屃x、旁白、反思、延展……,忍不住截圖保留,或者摘抄,或者記下它的推薦書籍。

  三、每個人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自身的影子,或是遇到回憶于生活中遇到的人的形象,這是一個平凡之輩認清自我、真誠面對自己的故事,也是一個勇敢之人、真實生活的故事。

  四、蛤蟆、老獾、河鼠、鼴鼠、蒼鷺(明明它的篇幅不少,卻最后想起它,也許是它的名字不好寫,也許如文中所言,咨詢師要自身隱藏起來,只是一面鏡子)

  每個人身上的性情各有特點,有優(yōu)勢有槽點,每個人都在愛著這個世界,做著自身的貢獻。(在我看來,把自己照顧好也是貢獻)

  如果側重內容傳達(干貨)角度來寫,2個足矣

  前提是學會每個理論,并知曉如何運用,可以是自我了解接納與調試

  也可以親子育兒與分享他人,建構自洽的個性與生活

  一、自我所處三種狀態(tài):兒童、父母、成人

  兒童自我狀態(tài):行為和感受都像一個孩子(這不同于“幼稚”,而是“像孩子一樣”),

  是由我們童年殘留的遺跡搭建而成,包含我們小時候體驗過的所有情感。

  兒童自我狀態(tài)分:自然型兒童、適應型兒童

  兒童的基本情感:快樂和深情、憤怒、悲傷、恐懼

  父母自我狀態(tài):表現(xiàn)得正如自己的父母,包含了自出生起,我們從父母那里學到的所有價值觀和道德觀,還包含了對生活的評判標準,讓我們借此判斷是非對錯。

  父母自我狀態(tài)的人以權威和優(yōu)越感為標志,是一個“照章辦事”的行為決策者,通常以居高臨下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挑剔型父母狀態(tài):愛批評人、憤怒、嚴厲、沉默冰冷

  成人狀態(tài):更像個大人,更像當下的自己,指我們用理性而不是情緒化的方式來行事。它讓我們能應對此時此地正在發(fā)生的。

  兒童的自然狀態(tài)與基本情感是我們的底色,但要分情景分場合(延遲滿足)!

  我們絕不是父母的翻版而是獨立的個體!過去不是禁錮和理由!

  學習了成人狀態(tài)讓我放下“清高”,隨機應變/情商是成年人“該”做的事兒,不是虛偽!

  二、人生坐標:我們的態(tài)度與觀點

  人在四到五歲左右,會試圖回答兩個問題,這是生命本身的疑問:

  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嗎?

  我是怎么看別人的?他們好嗎?

  好可以指任何一種具體的`好,不好可以指任何一種具體的壞,于是就有了四種組合

  我好;你也好。

  我好;你不好。

  我不好;你好。

  我不好;你也不好。

  這是我們存在的底層架構,從那以后,我們便構建處一個世界,不斷確認和支持這些信念和預期,也可以稱之為“自證預言”。

  每個人都在拿著人生劇本做著“自證預言”的游戲:

  “我不好;你好”中我是受害者的游戲

  “我好;你不好”中我的施虐者的游戲

  …………

  這與前面的三種狀態(tài)也是交相呼應,很多父母呈現(xiàn)著“我好,你不好”的優(yōu)越感,很多子女在長大后呈現(xiàn)出“我不好,你好”為求關愛卻常受虐的狀態(tài)。

  我好,你也好

  是從認知上、行動上,去做積極的人生劇本假設,于此,表現(xiàn)出“成人狀態(tài)”

  原本在地鐵上,這篇讀書筆記每一段如何記述已構思全貌+細節(jié)填充,繁亂的周末打破了原有的計劃,但是也要完成呀,完成比完美重要。

  于周末結束,未早一步,未晚一步,這本書終于接近尾聲。

  你好,我也好,我們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現(xiàn)適宜的狀態(tài),非虛偽,而是你更好,我也更好。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15

  因為惰性,20xx年的讀書計劃沒有完成,于是打算跟著“有書”APP一起讀書,20xx年共讀的第一本書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因為來不及買紙質書,于是下載了“微信讀書”APP,首次閱讀電子書。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是一本大眾心理學著作,作者英國作家羅伯特˙戴博德,聽書名像是一個童話故事,實則是延續(xù)了《柳林風聲》的故事主角(20世紀最著名的童話作品之一,作者是英國肯尼斯˙格雷厄姆,該書以動物為主角,以浪漫的筆調塑造了一系列可愛的動物形象。有機會也要讀一讀這本書),講述了得了抑郁癥的蛤蟆先生通過與心理咨詢師蒼鷺的10次心理咨詢走出自卑、軟弱、憂郁,重新開啟獨立、自信、快樂的人生,從這本書了解了心理咨詢是怎么回事,咨詢師如何通過傾聽、分析、共情、溝通等技巧,帶領病患走出憂郁。

  曾經自己也有憂郁和不自信的一面、很久以前網名叫“藍色憂郁”,后來的日子,老公以他的熱情、開朗、寵溺,把我慢慢從自卑、敏感和軟弱中引領出來,這樣想來與書中的蛤蟆先生還是有共鳴和共情的點。

  蛤蟆先生抑郁的根源多半來自他的原生家庭,父親古板嚴苛,母親懦弱無能,父母從未給過蛤蟆愛和溫暖,只有指責和冷漠。這樣的傷痛,帶著他來到了成人世界,年幼時形成的自卑、敏感的性格,始終折磨著他,雖然他極力讓自己看上去像個樂觀的“開心果”,但內心的.脆弱,讓他日漸憂郁。一個人的童年,竟是如此重要,童年的烙印,將伴隨人的一生,很多父母因為無知不知道這一點,把孩子帶到世上,卻不能愛、不會愛,讓這世界多了一個不快樂的靈魂。

  文中有一段也引起我的注意,人生坐標有四個象限,分別為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好、你也好。蛤蟆先生在咨詢之初,處于我不好,你好的狀態(tài),對自己不自信,如果發(fā)生的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認為自己很差勁,別人都比自己好。經過治療,蛤蟆先生在蒼鷺的帶領下,探索了自己的內心世界,認識了自己,慢慢變得自信、友善,來到了我好、你也好的坐標上,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記得自己曾經也有這樣的感受,如果有錯誤或問題,總覺得是自己引起的。

  羅伯特˙戴博德曾將人生比作一條河流,看似靜靜流淌、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危機重重。每個人的人生都會遭遇無常,遭遇洶涌的暗流,如何才能跨過人生的暗流,通向彼岸?正如蒼鷺告訴蛤蟆先生,心理咨詢必須是一個自發(fā)的過程,雙方都必須處于自愿,為咨詢負責的只能是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人,治愈自己也一樣。的確,人生的長河中,能夠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相關文章: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12-22

(精品)《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05-11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6篇(優(yōu)選)12-22

大班《寄給蛤蟆的信》教案02-05

大班語言蛤蟆吃西瓜教案06-08

“丟”先生06-19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01-22

大班音樂教案:數(shù)蛤蟆教案及教學反思03-16

我想去看海讀后感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