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5篇(經(jīng)典)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
假期,重新拜讀了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次是逐字逐句細致又系統(tǒng)的閱讀,雖然是還不能全然領(lǐng)會其中的要義,但確實使自己對教育有了更加深刻和豐富的認識。這位上世紀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箴言,在半個世界后的今天讓讀者依舊感受到熠熠生輝的教育智慧,另我深思和警醒。
閱讀的重要性,多次被蘇霍姆林斯基在不同的教育主題中強調(diào)。從注意力的培養(yǎng),到對后進生的工作,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抽象思維的發(fā)展等等,不一而足。反觀現(xiàn)實,許多家庭、許多學校卻依舊不夠重視,或者是有形無實的開展,或者是有心無術(shù)的引導。這的確是現(xiàn)在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當然,我們在引導學生們好讀書、讀好書的同時,也要以身作則,對學生形成耳濡目染的影響。“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比绻處熌軌蜃x書破萬卷,勢必也能做到上課如有神。
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也是蘇霍姆林斯基書中提到的核心概念。而“到大自然中去”被蘇霍姆林斯基成為“思維的活的源泉”。這對于當代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青少年們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
現(xiàn)在的`學生在室內(nèi)待得時間太久,在室外待得時間太短;在教室內(nèi)待得時間太久,在野外待得時間太短。而神奇的大自然其實是一本更巨大的教科書,大自然中更有著無限待開發(fā)的課程,我們應(yīng)該為學生們提供更多這樣的場所,提供參觀、研究大自然的機會,而我們教師要做好引導者,帶領(lǐng)學生們從中學到更多的智慧。在大自然中,學生們可以觀察到很多,感受到更強烈的萬事萬物的聯(lián)系,從而使思維得到更好的開發(fā)。
“閱讀”與到“到大自然中去”,可以說應(yīng)該成為學生們行走的兩條腿。古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不也是這個道理嗎?閱讀給予學生們成長的陽光,而到自然中去則是成長過程中必不可缺的空氣,唯有二者俱全,才能孕育出更有生命力的個體。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2
幼兒老師每天面對著三十多個孩子的吵吵鬧鬧聲,常常一天下來覺得身心疲憊,喉嚨更是變得嘶啞,于是怎么讓自己不累,輕松地來帶著這些小家伙們學、玩自如,是我們每個老師每天都在不斷思考的問題。當看到《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樣一段時,不禁讓我有豁然開朗地感覺。
“常規(guī)教育活動中,首先要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shè)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環(huán)境,運用幼兒感興趣的形式,寓教于樂,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形成初步的規(guī)則意識。經(jīng)驗證明,在對幼兒進行常規(guī)培養(yǎng)時,將要求和相關(guān)常規(guī)要領(lǐng)滲透在富有情趣的兒歌中更易讓孩子接受,更易引起幼兒的興趣!
的確如此,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幼兒園里都會表現(xiàn)出自己個性的一面,如果老師一味以“不可以這樣……”“不能做……”不如稍稍改變一下說法如幼兒走路時不妨說:“小小貓走路靜悄悄,不推不擠慢慢走”;幼兒入廁洗手時可以說:“輕輕打開水龍頭,小小肥皂擦一擦,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縫里搓一搓,輕輕水沖一沖,小水池里甩一甩!边@幾句朗朗上口的兒歌很形象地讓孩子們知道了洗手的程序,以及避免了他們長時間的玩水的行為。當每天午睡時,與其說“不能講話,閉上眼睛”,還不如說:“輕輕閉上小眼睛,不吵不鬧休息好”在老師用兒歌的'形式來提醒幼兒遵守這些常規(guī),幼兒不僅能接受,更能明確正確的行為,當這些兒歌成了約束幼兒的某些行為時,那么我們老師在帶完一天下來就會變得輕松自如。
孩子們都是天真無邪的,他們需要的是老師的耐心引導,與其埋怨他們的不懂事,不如發(fā)揮一下我們的語言智慧,尋找一些適合他們,也能夠他們接受的語言指令,相信我們會越來越輕松地面對一天的帶班!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3
作為幼兒教師,每天充斥在耳邊的恐怕是孩子的各類“告狀”了。其實,告狀再多,內(nèi)容也不外乎是小朋友之間的摩擦、糾紛。面對如此多的小報告,如果老師事事都親自處理,估計別的事就沒空做了;但是如果不去處理又好像也不妥。那么,到底該怎么辦呢?
例如:放晚學了,大家都在整理自己要帶回去的玩具、衣物,忽然,偉偉跑來告訴老師:發(fā)現(xiàn)自然角里有片植物的葉子好像是被摘掉了!我把目光轉(zhuǎn)向其他孩子,“我沒摘!”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大家都這么說。為正視聽,老師理所當然地要“立案偵查”。于是,我對全班小朋友說:“到底是誰摘的?”沒一個人承認。我追加了一句:“是不是有人很喜歡這片葉子才去采下來的?只要你說出來,我會原諒你的!笨墒,還是沒人站出來承認。
情況變得有點尷尬,“真兇”沒找出來,大家又都不承認是自己摘的,真有點“騎虎難下”的感覺,就這么僵持了一會兒,楠楠忽然大叫:“我知道啦,是它自己掉下來的!焙眉一,原來剛才有陣風吹過,原本就比較脆弱的葉子就又掉了一片下來。這下,老師和小朋友們都松了一口氣。
記得前蘇聯(lián)有個很有名的故事叫《誰打碎的花瓶?》,目的就是為了教育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直至今天,老師們也是常常本著這個目的在教育孩子?墒,當全體孩子都矢口否認,當他們都用無辜的目光看著你時,老師是否還需要去揪出“肇事者”呢?
我想,在處理這類事件時,老師們都要在心里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是讓孩子通過這件事受到教育來得重要,還是揪出真兇重要?”其實,就算成功查出是人為的'“破壞”,也不能改變植物的現(xiàn)狀?赡苁呛⒆觽冋硗婢咭挛飼r不小心碰落的,也可能被風一吹自然掉落的,就算是故意摘掉的,也可能是有原因的,也許只是因為好奇罷了。我想,在有的時候,老師也應(yīng)該給自己找個合適的臺階下,千萬不要因為急躁而亂了分寸。記住自己是“教育者”而非“執(zhí)法者”,及時抓住教育的契機,避免尷尬才是最關(guān)鍵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4
未讀這本書前,我是抱著“啃”硬骨頭的心態(tài),打算去“啃”這本書的。因為,一直覺得蘇霍姆林斯基是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貌似所有的“家”們的學術(shù)著作都滿紙理論,很難讀懂。打開書,卻發(fā)現(xiàn)其實不然。開始幾篇就深深吸引了我的視線,說到了我的心里。
請記。簺]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剖析了為什么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xiàn)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到無可救藥,因而老師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強調(diào)了教師要善于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并在文章的最后,分享了他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小秘訣,就是設(shè)法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進行腦力勞動!
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本篇讓我產(chǎn)生了很大的共鳴。一晝夜只有24小時。〈_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yè)、課外輔導,完成學校各項任務(wù)。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jié)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yīng)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文中那位用一輩子來備課的歷史老師,仿佛給我打開了一扇窗,使我窺見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奧秘。
蘇霍姆林斯基不愧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實踐經(jīng)驗的教育理論家,本書中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 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他能結(jié)合兒童學習的規(guī)律,舉出實際的例子,深入淺出地指導老師們在每一個學習細節(jié)上應(yīng)該如何處理,關(guān)于本書的閱讀還在進行,關(guān)于教學的思考還將繼續(xù)。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5
幸得學校領(lǐng)導的安排,今年我接任一年級的班主任。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時間短。教過一年級的老師一定還記得,有些同學在課的后半段要么發(fā)呆,要么玩橡皮、鉛筆,要么亂動、坐不住,即使自己想認真聽課,但管不住自己。也就是說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在整堂課上都能認真的聽老師講,能維持的.時間大約是在十五到二十分鐘左右。培養(yǎng)孩子們的注意力是我重要任務(wù)之一。
《給教師的建議》中給我們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書中這樣闡述:“要能控制注意力,就必須懂得兒童的心理,了解他們的年齡特點。要能把握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nèi)心狀態(tài)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tài),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一種自豪感!奔氉x之下,反復思考,理解為:我們要想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比較長的注意力,你就要將學的內(nèi)容與他所掌握的與這一部分有關(guān)的知識讓他們發(fā)生聯(lián)系,他就會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會越集中。
實際操作中,我讓自己站在學生的角度,感受我需要的和喜歡的,讓學生處于一種相對積極的狀態(tài)中。在教學設(shè)計中,我努力營造閱讀期待,教學提問指向認知沖突,力求使問題有思維沖擊力,有探究價值。在課堂上,我放低師道尊嚴的架子,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把自己當成他們的學習伙伴,適時地穿插幾句幽默的話語,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收一收學生的心。
這些措施的實行,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內(nèi)需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我們班的孩子常常會說:“哎呀!這節(jié)課怎么這么快就結(jié)束了!我都還沒上夠呢!”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6
1、教師要熱愛學生。
熱愛學生大家都知道,也都會。但是長久地愛每一位學生,愛好學生,更愛“壞學生”,天天如此,恐怕不是每個老師都能做到。怎么辦?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教師要理解信任每一個孩子,理解他們的需要、想法,同時讓孩子理解自己。師生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我相信有了這樣融洽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學生定愛老師,老師讓熱愛學生變成事實。
2、教師要相信學生。
首先要讓學生自己相信自己。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自己,任何事情都會戰(zhàn)必勝,攻必克。其次,教師要相信每一個學生是一個完整的獨特的個體,適時的放手,讓孩子大膽的去嘗試、探索、創(chuàng)造,允許學生出錯、失敗,在不斷的鼓勵、引導中過程中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讓他們獲得成就感。
3、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受應(yīng)試教育的影響,“分數(shù)論”“一分定差別”已不是新鮮事,受此影響,很多人忽視了孩子的個性發(fā)展。他認為,學生是具體的,沒有抽象的學生。學生的稟賦、才能、愛好和特長是各不相同的,要讓他們充分發(fā)展,提供良好的條件。他認為“教學和教育的藝術(shù)和技術(shù)就在于解開每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爆F(xiàn)代社會需要多樣性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如果每位老師都能理解的如此通透,我相信教育的春天已經(jīng)來臨。
4、關(guān)注學生的素養(yǎng)。
“素養(yǎng)”一詞是這幾年我們教育中的流行詞,學科素養(yǎng)、科學文化素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時間能力。各種素養(yǎng)中具有統(tǒng)率作用的.當屬精神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精神素養(yǎng),教師首先要有高尚的精神生活。一個品德高尚的老師就是一本行走的生動的道德素養(yǎng)活教材,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精神世界,促使學生和諧全面發(fā)展,將來也能過上幸福文明的生活。為學生的終生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
初讀這本《給教師的建議》,我受益匪淺。在教師路上行走的日子里,我將用心細細品味,不斷學習,不斷成長,遇見更美的自己。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7
”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碧K霍姆林斯基的這句話道出了學習的真諦。我始終認為,學習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閱讀能力,有思考的閱讀。
小學中高年級開始,很多學生的學習障礙首先就出現(xiàn)在閱讀上。讀不懂課本,讀不懂材料,讀不懂新聞,讀不懂評論。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我每個字都懂,但就是不知道這句話在講什么!贝藭r,一般我都會問一句:“你具體哪個地方不理解呢?”大部分學生都會說:“都不懂!”
“都不懂”三個字正正說明了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沒有思考;驊杏谒伎,或不懂思考。懶于思考的,是學習習慣的問題,改掉習慣即能提高學習效果。不懂思考的,則是學習能力問題?赡芫腿缣K霍姆林斯基所言,這是從小學就拉下的問題,從小就沒有鍛煉好理解能力。也有可能是知識面太窄、視野不夠開闊的`緣故。古語云:“見多識廣”。見得多了,才會識得廣,想得深。見都沒見過,談何思考?!
在學習上,有一個理論叫“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由維果斯基提出。他認為,學生的學習水平,分為現(xiàn)有的水平和可能達到的水平兩個方面。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
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讓最近發(fā)展區(qū)成為現(xiàn)有水平,進而不斷提高可能達到的水平的過程。
如果有兩位同學,一位同學從小大量閱讀,他的現(xiàn)有水平是5,;另一位同學從小閱讀量不大,他的現(xiàn)有水平是1。那么,要想這兩位同學都達到10的可能達到水平,顯然前者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要小一點。前者比后者將更容易實現(xiàn)10的水平。
最后,如何有效地做到有思考的閱讀?寫讀書筆記是個不錯的方法。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8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建議中不止一次地論述過“手”對于一個人思維的促進關(guān)系,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朱育文)。在第28條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即給我們指出:兒童的智慧是在手指尖上的。在第40條“動手和智慧”中,蘇霍姆林斯基進一步闡述了他關(guān)于勞動促進智育的觀點。
在這一條建議里,他又一次提出了要讓孩子多從事一些動手的勞動,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當然,他在這里的動手可不是一般的、隨便的勞動,就像體力勞動不能代替體育鍛煉一樣,那些不需要任何技巧與動腦的動手勞動,對思維的促進是沒有什么幫助的“他們的雙手只不過是一種發(fā)出體力勞動能量的器官,而遠非一種創(chuàng)造的工具” 針對許多老師(包括家長)總擔心孩子從事勞動而耽誤了寶貴學習時間的情況,他說:雙手無所事事,像不假思索地隨便找點體力負擔給學生讓他有事可干一樣,這兩種做法對于少年的智力發(fā)展是同樣有害的。他說,在人的大腦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積極的、最富創(chuàng)造性的區(qū)域,依靠把抽象思維跟雙手的精細的、靈巧的.動作結(jié)合起來,就能激發(fā)這些區(qū)域積極活躍起來。如果沒有這種結(jié)合,那么大離的這些區(qū)域就處理沉睡狀態(tài)。在間年和少年時期,如果沒有把這些區(qū)域的活力激發(fā)起來,那么它們就永遠不會覺醒了。為此,他主張從一年級開始,就要求學生的雙手能做出準確的、有成效的動作。手能教給思維以精確性、工整性和明確性。通過孩子們動手,使他們了解了各種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鍛煉了他們的思維,發(fā)展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推測能力。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9
暑假里我讀了《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覺得本書對我們幼兒教師非常適宜,特別是對于我們今后的工作幫助很大,在書中第三章中講到教師要聽孩子的話,教師要抓住生活中的隨機教育,我覺得講得很有道理,下面的一個例子也是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 。
我們的午睡室邊上有幾棵含笑樹,午睡起床后總有幾個小朋友在那里看看玩玩,在每次午睡起床后總有兩三個、三四個一堆圍著在那里,當我走過去一看,他們手上都沾滿了泥,本來想大聲批評他們,但是我壓住了火氣想看看它們到底在觀察和什么,于是我問:“你們在干什么”?這時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我們在看泥土里有什么”?接著我繼續(xù)問他們:“那你們看見泥土里有什么?”“有小螞蟻”,“還有小螺絲”,“還有蚯蚓”,“還有西瓜蟲”,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說開了。我說:“小朋友你們觀察的.真仔細,那你們再觀察一下,等一會記得要把小手洗干凈呀!”在吃完午點后我組織幼兒進行了討論,說說土壤有什么作用,土壤里還有些什么?小朋友興趣非常濃,你一言我一句的討論得很積極。
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到處都有教育的機會。有時我們之所以會錯過日常活動中這些大好的教育時機,是因為我們往往比較重視對幼兒進行有計劃的系統(tǒng)教育,而忽視偶然事件中的隨機教育。如果我們教師的頭腦里樹立起了隨機教育的觀念,善于捕捉隨機教育的機會,善于利用,那么教育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它們轉(zhuǎn)化為我們教育活動中的活教材,把握時機,積極引導,使幼兒在順其自然中掌握新知識,真正做到“有效有學”。如上面看似一個小小的觀察,卻滿足了孩子的部分好奇心,在孩子自己感興趣,想探究問題時,作為老師,隨時解答孩子們碰到的問題,有助于發(fā)展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最主要的是沒有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使孩子樂于提問,敢于提問。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0
今天我讀了《給教師的建議》第17條,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必須教會學生:要思考,不要死記!我們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明確說過:學而不思則罔。的確,要思考,不要死記!多年的教學使我對這一點深有體會:平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疑惑的問題。
作為教師就應(yīng)該適時地引導學生如何面對問題,如何思考,如何更好地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來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從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犹剿,從而達到發(fā)展思維學會思考的目的。
托爾斯泰曾說:“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笔堑,只有當學生經(jīng)過自己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措施,他才會面對問題暢所欲言,無拘無束地發(fā)表自己見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參與課堂,才是真正的學習。
在教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困惑:為什么孩子們要記住學過的教材這么困難呢?在不斷的觀察與思考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沒有充分思考過的知識進行死記,只能獲得表面的`知識,而表面的知識是很難在記憶中保持的。不懂的東西像雪球一樣,一節(jié)課接著一節(jié)課,越滾越大。是!如果我們沒有讓學生自主的探索,真正的理解知識,學生就會很快的把我們教過的知識“還給我們”。 因此,讓學生經(jīng)歷思考,教會學生一些思考的方法,能促使學生會學、會思、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關(guān)鍵。
有人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以后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我也會重視把思考方法滲透在自己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學會思考,逐漸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習慣。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1
這兩天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自己很早就已購買,但是從未完整地讀過,只是看著目錄從里面挑選一些相對自己有興趣的章節(jié)進行佛系閱讀。這次利用這個假期,從頭開始一點點地往后看,才發(fā)現(xiàn)這本書不愧是給教師的建議,短短兩天確實學到了不少新建議。
這兩天看完了前條建議。給我的感覺是前五條建議,從整體上對教師如何進行教育教學給了一些大面的相關(guān)建議。
一、教師要善于確定每一位學生能夠做到的最大程度,不要要求他做不可能完成的'事。要讓學生有自尊感,每節(jié)課都能取到相應(yīng)的進步,讓他能夠熱愛學習,才能夠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二、要考慮到學生的各個階段,因為他們都是相互依存的。我們的首要任務(wù)是教會學生學習,要教會他在閱讀的同時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閱讀要培養(yǎng)用視覺和意識來感知所讀材料的能力超過出聲閱讀的能力,為四年級掌握迅速地、半自動化地書寫能力打好基礎(chǔ)。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他們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節(jié)約教師時間。
三、身為老師,我們要重視分析知識內(nèi)容,把那些關(guān)鍵的知識明確劃分出來。我所理解的是應(yīng)當提前把本學期學生需要掌握的關(guān)鍵知識全部整理出來,然后分攤在學期每天的零碎時間中,積少成多,這樣到最后重點知識學生都能夠掌握,并且他們不會產(chǎn)生厭煩感。在教學時如果能夠創(chuàng)造智力背景,通過課外閱讀和其他資料來與課本中的知識進行融合,提高他們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思考熱情,那便是再好不過的了。
四、還有一條對于老師的建議就是要多讀學術(shù)著作,這點我還是認同的。有的時候可能不必要非得硬性規(guī)定去讀什么,隨手讀的一本著作中,甚至可能只是一篇小文章,可能就會涉及到我們教學中相關(guān)的東西,就可能給我們的教育技巧帶來提升。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2
初讀這本書,感覺作者是個樸實謙和的人,前面的序言作者把自己放的很低,說自己寫此書不會是出于惡意,不妨讀讀,是一本無害的書。然后謙稱自己是一個沒有資格給老師提什么建議的人,但從這字字句句中我更能讀出鄭杰的一片赤子之心。他不能容忍任何一個字是不真誠的,他把自己放在一個善意的幫助者和溝通者的角度上,自然文章就多了情感,少了說教。
人們常說親其師,信其道,鄭杰更是深諳此道。為了能“奢望”給讀者一點點影響,鄭杰自表家門,陳述了自己從業(yè)經(jīng)歷及建校根基:一是困難中的學校如何生存;二是這樣的學校中的人們的生命質(zhì)量如何;三是尋找到幫助學校和學校中所有人擺脫困境的原創(chuàng)力在哪兒。從他關(guān)注的問題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樣的人。第一條決定了他要做一個放低姿態(tài)、服務(wù)社會、多做實事的人;第二條決定了他是一個尊重生命、敬畏知識真理,關(guān)注師生需求以人為本的人;第三條決定了他是一個注重構(gòu)建校園文化底蘊,喚醒人們靈魂,從精神層面激活人們尋求幸福的原動力得人。
這樣一個人文、低調(diào)、謙遜的校長,他的'書也處處說到人的心坎上,許多東西感覺似曾相識,或是又得到了一次印證,似乎在與一位老友暢談,有點他鄉(xiāng)遇故交的感受。
本來我也不敢寫些評論他人的話,正是基于作者是一個真誠的人,一個懂得尊重和敬畏的人,是一個有一顆滾燙的赤子之心的人,我在這里也發(fā)自肺腑的妄談自己的感受,也保證沒有一個字是不真誠的,這篇小文如果有緣奢望被鄭杰校長看到,相信一定不會被人腹誹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3
《給幼兒教師的建議》是一本親切、可讀、實用且有益的書。這本書所收文章的作者以幼兒園一線教師為主,書中建議是他們對日常工作的經(jīng)驗提升,內(nèi)容全面,涉及幼兒專業(yè)成長的各個方面。這事一本關(guān)于如何做好幼兒教師的工作手冊,這本書得到了我的共鳴,我也在書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潘瑩老師《向孩子張開你的懷抱》中有這樣一段描述,讓我又回到了過去的一段記憶中。書中是這樣描述的:當孩子說老師等我長大以后送一幢房子給你,送一輛汽車給你?吹饺瞻㈤T說話時認真嚴肅的表情,老師心里是暖暖的,那時一種欣慰的喜悅。這也讓我想到了大班畢業(yè)時的.情景。六月送走梧桐寶寶時,孩子們抱著親愛的老師依依不舍,淚流滿面。孩子們哭著走進幼兒園,哭著畢業(yè),但是兩種哭卻是截然不同的含義。前者是一種陌生與無助,后者是感激與不舍。這所有一切的改變是三年來老師溫暖的懷抱,無私的愛換來的幸福。
書中還提到幼兒教師的儀表要美,每位教師應(yīng)該都應(yīng)把儀表美作為極其重要的事情來對待。一次,我燙了一個新發(fā)型,走進教室,孩子們很新鮮的圍著我轉(zhuǎn)了半天,都說老師好漂亮呀,比媽媽還要漂亮,這是至高無上的贊美了。孩子們?nèi)杠S圍著我,討論著新發(fā)型,小手摸一摸卷發(fā)的感覺,說一說新發(fā)型像什么。我們開心了一整天,忽然覺得和孩子們單純的小幸福是最令人珍惜的。我們要帶給孩子美,和孩子一起尋找美,發(fā)現(xiàn)美。
愛,不在花費的時間有多長,而在于相處的品質(zhì)有多高。讓我們教師發(fā)揮自己的教育特長,陪伴著孩子們快樂成長吧!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4
讀完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常自我反思,提醒自己要把這些寶貴的經(jīng)驗轉(zhuǎn)化成自己的工作方法,應(yīng)用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增加文化底蘊和教育智慧,才能學會創(chuàng)新,才能獲得自我提高,從而去爭取做一位具有強烈責任感、崇高教育理想、以及先進教育理念的人,繼而去自我反思,做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
讓學生把你所教的學科看作是最感興趣的學科,努力去喚醒那些無動于衷的,態(tài)度冷淡的學生的意識。一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而接近他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思考,促進他們主動思考,思考得越多就越熱愛。對于現(xiàn)在的小學生,體育課是他們放松心情的課堂,相比較來說較多學生喜歡體育課,只有極少數(shù)學生因為一些外部因素和自身懶惰問題抗拒體育運動。因此,我們教室應(yīng)該通過一些小技巧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把學生當成朋友,讓學生更加喜愛我們的課堂。
細細品讀這本《給教師的建議》,這是一個站在教師的各個角度獲取經(jīng)驗的學者給我們的諄諄教誨,一百多條建議層層遞進,讓我閱讀之后猶如醍醐灌,對于教育學生的.理解更上一層臺階。我們當教師的人應(yīng)當記。簩τ诿恳粋學習困難的學生,不管她已經(jīng)被耽誤到了什么程度,我們都應(yīng)當讓他在公民的、勞動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腳。
當學習困難的學生跟能力較強的學生在一起上課學習的時候,需要對它們加以特別的關(guān)心和耐心。對于體育學科,那些肢體不夠協(xié)調(diào)或者身體素質(zhì)較差的學生,就要對他們進行特別的教育,及加倍的關(guān)心和耐心,以呵護它們幼小的心靈。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5
讀到第二十八條《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喜歡做的事》,發(fā)表一下感想吧。
讓我們來想一下,你教的學生有他喜歡做的事嗎?你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嗎?恐怕答案不會令人滿意,F(xiàn)在,我們的國家正處于社會轉(zhuǎn)型期,不僅成人感到浮躁,這種氣氛也影響到我們的孩子,常常不止一次聽到老師們抱怨,現(xiàn)在的孩子太難教了,不愛學習,太貪玩,而又玩不出什么名堂來?
這里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們的老師有無責任呢?你的心情平靜嗎?除了每天面對教科書和那一班學生外,你有什么愛好嗎?一個人喜歡做什么事,只要他不影響別人,不違反法律,都是無可非議的,但是作為學生,我們當老師的還是應(yīng)該給以適當?shù)?引導,畢竟他們的思維還不夠深刻,思想還不夠成熟。
應(yīng)該培養(yǎng)學生喜歡做哪些事呢?蘇氏在這里給我們提了兩點建議:
一是閱讀。
(我們可以看出,在他的這么多的建議里,不止一次提到閱讀,他將閱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他說,閱讀應(yīng)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fā)源地。他還說,你應(yīng)當記住,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我想強調(diào)指出,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yīng)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yīng)當終生保持下去。他的這一番話,可以看出他對學生喜歡上閱讀是何等的重要。
二是應(yīng)當引導每個學生去接近的學好的發(fā)源地,那就是使他特別喜歡一門學科。
然后由這門學科引申開去,去參加與此學科有關(guān)的各種活動,思考與此有關(guān)的各種問題。從而確立起自己的愛好,在這一方面,我們教師還是大有可為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4-27
《對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3-14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3-13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4-30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4-29
《給教師建議》的讀后感05-24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9-28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6-22
[精品]《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9-02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集合]09-15